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97章 夜复长安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97章 夜复长安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孔明一边默默抄录一边只觉得大开眼界。

后世的这种损谪之法堪称闻所未闻,甚至有些说法让孔明都有捧腹之感,但又觉得笑出来略显失礼。

但洁白的纸张上有些墨迹歪歪扭扭,已经彰显了主人的不易。

旁边的庞统已经在小声嘀咕了:

“这李世民……诨号怎地如此之多?”

话虽是如此说,但一时间庞统反而也有点羡慕。

毕竟越是如此,反倒越是显得这些后辈对那唐皇的认可。

只是不知道后辈会如何称呼他庞统诨号?

不过考虑到历史上的早逝,庞统反倒是颇有点雄心壮志。

他是绝不满足于凤雏之名居于卧龙之后的。

光幕上的文字反倒是还没结束,庞统捏了捏手指继续抄录。

〖不过讲道理,抛开能力不谈,英宗跟太宗的相似点还是挺多的,都有御驾亲征,都与兄弟争位,都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好一个抛开能力不谈,好一个改变历史进程,太原公子看了都要直呼晦气。

那能一回事儿吗,都御驾亲征,一个吊着别人打,一个被别人吊着打,一个看胡人跳舞,一个给胡人跳舞,一个御敌千里外,一个亲叩国门。

不一回事儿 1,玄武门之变后,魏征这种李建成的旧人都得到重用并留名青史。夺门之变后,于少保反倒是第一时间被血祭,十年头坟头草都三丈高了才平冤昭雪。

这种争论,清朝修的《明史》已经说的挺清楚了:“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

李世民摇摇头,最大的感受是:

你们甚至都不愿意叫我一声陛下……

哦不对,应该说是,直呼朕的名讳有那么难?上到天策上将,下到李家老二,就没人愿意正经呼朕之名是吧?

不过这些也都是小事儿,除了笑骂两句也犯不上计较。

踱步到房杜身后,眼看着那些浮在光幕上的文字都一字不差的落在纸上,李世民方才舒了一口气。

讲道理这朱祁镇他也不怎么关心,毕竟后辈都说的明明白白,拥重军惨败被俘贻笑千古,跟他一战擒双王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甚至李世民心中隐隐有点失望,他更好奇的是这明朝的开国明君朱元璋。

乞丐出身扫蒙元归一统,后世赞其用兵如神仅次于他,这才是有共同话语的英雄人物!

至于这所谓的英宗,用后世那句话说就是:

正眼瞧他一下,那就算是他李世民输了。

眼看着光幕上最后一行字飘过去,后世的评判之语也让大唐皇帝笑了笑,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如今贞观初始,群臣竞先,皆欲顺气候之变,造远逾秦汉后望千年之盛世,这般身后名自也不是非常在意了。

随后的事情也算得上轻车熟路。

杜如晦将抄录好的内容整齐且珍而重之的收好,与这些跨千年之间相比,盛唐此时所有的奇珍异宝几乎都黯然失色。

收好之后,杜如晦一如前几次,珍而重之的捧起一个盒子,默默放到了光幕下面随后退开。

而随着那个小盒子的骤然消失,马周也直接瞠目结舌,这般表情也引得贞观群臣放声大笑,终于见这状元失态也!

……

汴京暖房当中,赵普饶有兴趣的写写停停,种种言论使得他大开眼界,既追思这前唐文皇帝之盛举,亦叹这明帝之昏庸。

被擒的皇帝?读史书时见那唐皇逃了又逃都以为足够失了颜面了,没想到这明帝反倒是更……

不过这所谓的互换之说倒也有趣,小心抬头看了看这隔着石桌隐隐有点剑拔弩张的亲兄弟,赵普也无聊的在脑中给自己安排了一下:

若是能与杨素互换……嗯,不妥,不然还是看看秦王府吧,无论是姓侯的还是姓长孙的似乎都不错。

实在不行魏征也行啊,毕竟能追着唐太宗力谏呢。

想着想着,赵普的嘴角都不由自主翘了起来,心情也好了不少。

而一晃神过去,已经熄灭的光幕又缓缓重新亮起。

刚刚因光幕散去才露出来的棋盘线条也被一层瑰丽的光幕重新遮蔽。

不过这次的内容就和之前稍有不同了。

赵普拧着眉头只能尝试先硬记下来。

【那么一如既往的开箱环节!这次大佬寄过来的不得不说文化气息十足,一个仿古,一个架空仿古,可以说基本都占全了,而做工更是不用多说,满分!

只不过考虑到最近快过年了,咱要多补一句,皇叔登长安图不带日历可惜了。

另外这本仿古书虽是日历,但不得不说也太久远了也没法用,话不多说还是欣赏一下吧。】

赵普心中略有狐疑,这怎么似在自说自话?

随即目光下移,看到的第一幅图便是一幅画卷。

赵普博学多识,一眼就认了出来这种装裱风格颇似初唐,而其上的画作风格反倒一时间没法判断,不类见过的任何风格。

画面的内容简单,就是一行人站在城楼上对着城内指指点点,天边一弯残月,城内灯火遍布,似乎还能看到士卒举着火把欢呼,远方隐隐约约还能看到皇宫的残垣断壁,而城楼上的长安二字表示了其人在何处。

第二张图片是这个画卷的落款,一手漂亮的字迹写的清清楚楚很好辨认:

公元二一二年,雍凉擒夏侯渊,刘备星夜入长安,诸葛亮笔。

那么这城楼上的为首者就是刘备?赵普一时间都有哭笑不得感,摇摇头继续往下看。

后年几张图片的内容更加简单,就是一部历法,分别能看到这部历法书的封面和内里,名为《皇极历》。

赵普反而看得很是新鲜,盖因此时这皇极历早废了几百年了,若不花功夫寻找还真难见着。

摇头感叹了一下,赵普目光继续下移,便看到这些逼真的图画下面一行行的文字。

〖皇叔克复长安图?一眼鉴定为真,我已经举报了,UP主私藏国宝,等着蹲号子吧!

既然如此,那我的《关二爷千里走单车》图看来也藏不住了,劳烦把我一起举报了吧。

噗哈哈哈哈,只能说想象力可以的,毕竟夏侯渊还真没打过刘皇叔,只不过把战场换了个地儿罢了。

唉,要是真的就好了……皇叔抢占关中,虽然残破但好歹也是一块沃土,好好经营未尝不能跟曹魏掰掰手腕。

这个皇极历是个啥来历?有没有长得帅的来解释一下?

这部历法地位挺特殊的,详细专业名词就不说了,简单说说事迹:这是隋末的数学家刘焯独自编撰的,突破很多,但最终并没有被广神采用,后来等到了唐朝,高宗时数学家李淳风根据此历法改进,制出麟德历功成名就。

更详细点说,刘焯真的生不逢时,这位是咱们历史上第一位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大佬,只不过受限于乱世没能干成,要是当时广神真的支持他,把修花船的预算给拨出来一点去测定一下,说不定现在本初子午线就不定在英国而定在长安了,咱们现在网上吹广神的功绩又能多一项,可惜可惜。

数学家李淳风?不是神棍?

还真不是,李淳风正宗秦王府出身,被二凤亲手提拔,唐初数学家、天文学家、气候学家。只是捎带研究易学而已,结果现在反而把易学相术给弄成了人家主业,大佬泉下有知,估计真要哭笑不得。

顺便再多说一下刘焯,这位大佬对二十四节气的改革非常超前,导致当时无人理解,直到一千年后清朝的历法改革才被采用,一个人闷头算出来的岁差数值被一直沿用的宋代的历法,直至元朝借鉴了阿拉伯的历法和算法才在精确度上超过刘焯的成果,这位大佬是隋唐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这么一说感觉好惨,天才生乱世,跟明珠暗投又有啥两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