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89章 两大一小同生死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89章 两大一小同生死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甘露殿中李世民一时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好消息,今年正好就是贞观五年,提前知晓今岁和明岁无灾,可以让他和群臣提前松口气。

坏消息,从贞观七年起有连续二十余年的灾年。

两种心情在李世民心中交错撞击,最终还是对将来灾年的担忧更胜一筹,使得他不知不觉长叹一口气。

也就好在此时尚且是贞观五年初年,距离这二十六年连灾尚且还有两年的太平。

杜如晦此时提前知晓今年无灾情,便实实在在松了一口气,毕竟如今一方面需要支持前线李靖与吐谷浑作战,若是后方再生天灾,那今年多半是要忙破头的。

这个消息至少代表了今年能不用再提心吊胆生怕老天整个大活儿,因此杜如晦眼见陛下表情便笑着宽慰道:

“大家,至少我等有今明两年时间护林固土,如此或能将不少天灾提前消弭。”

杜如晦的这个说法让李世民缓缓摇头:

“灾祸非出于天地,乃人自酿也。”

老实讲后世说的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道理。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人人皆懂。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更是黄口小儿都知。

暴雨时山林难溃散,平田易涝毁更是人人都见过。

但最终真的落眼于山林上又反无人能够察觉了。

伐林垦田,解一日之忧,毁百年之业,造千年之祸,遗后世而不绝,殃及子孙也。

将这件事记挂在心上,再瞧了眼房杜的文字记录,蝗虫那腥涩的味道似乎隐隐又在口腔中弥漫了上来,这让李世民赶忙摇了摇头,旋即就看到了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这北京应是明朝的那个北京……又是在何处?”

周朝时洛阳便有东都的称号,故而此前听中晚唐之事,对洛阳这东都的称号李世民也觉得理所当然。

东汉时长安亦有西都的称号,因此西安这后世之名李世民也能接受。

此外从后辈对三国的漫谈也知晓了金陵后来成了南京,考虑到其控扼江水勾连东南,也算合理。

但北方竟还有地方能做京城,而且被后世这共和国沿用?

李世民对前者表示惊叹,对后者则是从长安人的角度略有不服且好奇。

这北京都城究竟有何优势能令后世青睐?

而且成都壮美,西安瑰丽,那这北京城该是何等盛景?

这个问题自然无人能够回答,最终站在甘露殿,李世民也是真心实意感叹:

“不能亲至后世一览,何其憾矣!”

……

而对于这唐朝的遭遇,汉长安诸人的反应就非常的直白。

“好歹毒的老天!”马超惊呼。

“好令人叹服的贞观君臣!”孔明真心实意轻叹。

然后马超毫无意外被张飞屈指弹了脑壳子,赶忙捂着嘴蹲下抬头,生怕这光幕听到此话闪烁两下让光幕灭了,那罪过可就大了。

已经放弃治疗的刘备也明白孔明的想法。

毕竟这么看下来,这初唐顶着天灾还能内外兼治丝毫不乱,君臣皆能称能也。

“这唐朝还真是热闹。”

屈指弹完马超之后的张飞兴致勃勃:

“外有开边不停,内有天灾难平。”

“前有太子之乱,后有女帝入宫。”

刘备忍不住学着张飞,屈指在他摇头晃脑的脑壳上弹了一下:

“满嘴骈诗,汝欲考博士乎?”

厅内顿时一起大笑,庞统与张飞共事最久,当即也跟着孔明感叹为其分担火力:

“我都不知该说这唐初气候太过优渥,还是该赞这开唐君臣太令人叹服。”

其他人一起点头,简雍也是叹道:

“不过其能心系百姓,愤而口吞蝗虫,此真乃古之第一也。”

事实上光幕对这个曾赞为千古一帝的帝王本身所说的并不多。

平天下乃是一笔带过,治天下也多说将星、能臣之功。

但事实上想一想能统御如此多的英才反而更能说明其能力。

而这因心系民生而口吞蝗虫之举,亦是古之未有也。

一旁的张飞感觉简雍说的很有道理,同时也是满眼的若有所思:

若论心系民生,兄长绝不能输!

【如果将时间点沿着初唐往后推,安史之乱其中也有着比较明显的气候变化的影子。

纵览从唐初到唐亡,整个北方游牧民族受气候的驱动十分明显。

回看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隋唐第一个明显的气候变化时间处于开皇之治时期。

这个时期北方的突厥发生了一件大事:突厥内乱。

以金山为界,突厥就此分裂为东西两部突厥。

回顾历史,游牧民族的内乱实际上一直屡见不鲜,但内乱之后依然保有强大的实力而且并不大举南下,还是比较少见的,由此也能看出那时北方的气候并没有让游牧民族感受到生存压力,从而也没有南迁的动力。

这个时期分裂出来的DTZ是相当强大的,隋末时北方的割据势力多多少少都跟突厥打过交道,或求其庇护,或寻求其支持,比如刘武周、郭子和、窦建德、薛举、李渊等等。

不过随着中原内乱结束,中原皇帝也终于开始正视DTZ这个威胁,贞观年间李靖李勣受李世民之命,先后灭DTZ和薛延陀。

彼时北方气候宜人,对胡人来说无非就是换了个老大,日子照样过,因此初唐百年间北方整体算得上安定。

安史之乱算是唐朝气候变化的一个临界点,从740年前后到820年前后,整体气温处于一个先小幅上升,随后大幅降低的情况。

而反映到历史当中,气温的降低使得北方边患渐起,突骑施和后突厥先后叛乱,回纥与唐王朝联手再灭突厥,随后回纥成了北方游牧民族事实上的一哥。

但随后回升的气温使回纥再度保持住了北方的稳定,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与唐王朝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关系,并建立了回纥汗国。

小幅回暖时期同样是吐蕃的一个回光返照时期,趁着安史之乱大肆侵略唐朝领土,最终也形成了一个雄踞高原,地跨河西滇蜀西域的庞然大物。

同样也有学者认为,小幅回升的气温也是安史之乱没有在短时间的结束的原因之一。

但这样的气温回升终究只是假象,九世纪初,伴随着隋唐温暖期的正式结束,回纥汗国和吐蕃王国也迎来了末路。

从九世纪初起,回纥境内连年大雪,使得饥荒疫病连起,羊马多死,回纥遂衰,二十年后回鹘汗国被所属部黠戛斯击败,回鹘贵族绝大部分南迁融入汉地,840年回鹘汗国灭亡。

吐蕃亦不能幸免,气候急剧变化使得吐蕃境内叛乱四起,张议潮发动起义归唐,使得河西陇右皆脱离吐蕃掌控,同时国力衰弱使得上层连年内战,引发了境内大规模奴隶起义,约877年,吐蕃王朝崩溃。

唐朝安史之乱后没彻底玩儿完,甚至还继续硬挺了一百多年,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晚期气温杀了个回马枪。

吐蕃王朝崩溃次年唐朝境内爆发了黄巢起义,唐朝差不多已经算是名存实亡。

因此吐蕃与大唐同生同死的说法也不算错。

最终正式给唐朝灭亡盖章的是朱温。

907年唐哀帝禅位于朱温,随后就遭朱温鸩杀,就此唐朝正式灭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