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85章 最丰富的家底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85章 最丰富的家底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汉、唐长安的观众来说,这副图可谓是用最简短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最为弘阔的景象。

观华夏两千年之变,一张图足矣。

而且两处长安的观众也隐隐有所发觉,这幅图通篇皆用数字表达,没有一句总结之语,但其要说的意思却依然清楚无误的表达了出来。

这似乎也是算学的一个用法……两处的众人将这个想法暂时记在心里,打算回头探讨一番。

而就在此时,光幕上也有几句话缓缓飘过:

〖嘿,你要说起来明末三大案,那我就一点都不困了!

UP主也说了,这期主要是从气候角度对汉唐做个回顾,三大案应该不会端上来的。

确实,红丸案的起因猜测、疑点解析、余波总结这些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朱常洛太倒霉了只能说,明末三大案经历了两个,其中一个甚至还是主角,最终得号春药皇帝、一月天子,放在历史也算少见了。

只能说一个红丸牵扯出来大明多少宫廷闱事,因为采童女月事血搞得宫女们都密谋造反了,只可惜下手还是轻了,壬寅宫变没能真的勒死嘉靖老儿,不然那明史还能再精彩三分。

赵光义:此图内容繁杂,可有其精要乎?〗

汴京的暖房当中,此前乐呵呵的气氛已经消失不见。

赵光义抱头鼠窜不忘高声辩解,身后赵匡胤手执玉斧火冒三丈。

“兄长,弟虽善书法,但于工笔之道一窍不通也,若是强行临摹,岂非画虎不成反类狗者?”

眼见大哥一言不发,赵光义也急了,继续道:

“兄长不想听听那似唐太宗和诸葛武侯者之治国高见乎?只需得其一二,也能使我宋有守成之君也,不类那……”

“嘭”的一声,赵匡胤手中小玉斧飞出,砸在赵光义肩头给其碰了个趔趄,这声音便是落在地上的声音。

于是赵光义口中的话也很快变成了讨饶。

但这一切对赵普都没什么影响,全然当没看到没听到,他只是将脑袋伸出去,就差探入光幕当中了。

作为赵匡胤最倚仗的左右手之一,而且还是陈桥兵变的主谋之一,赵普心思相当活络,在第一眼亲眼看到光幕时就明白这藩镇乱世以来最大的变数终于来了。

而此刻眼见一图之内容也更加坚信这一点,硬是靠着记忆力将有关宋的那几个简单折线和数字记在了脑袋里。

只是可惜那图展现的时间并不长,没能记下来更多的内容。

但此刻看着光幕上飘过去的字,那明朝的内容也足够赵普瞪大双眼。

……

“嘉靖……”刘备仰头想了一下只觉得耳熟但想不起来,于是第一时间将目光看向了孔明。

“乃是迷信道教之君,开那明朝崇黄老玄道之风气。”

犹豫了一下,孔明继续道:

“这嘉靖,似乎正是那豹房……正德帝朱厚照崩殂之后继位的万寿帝君。”

看来随取随调的记忆力也并不是全都好,孔明心中不由得警醒了一下。

后辈聊到大明的言语寥寥,但如今所知也足够孔明做个猜测了。

好方术,求不死,在炼丹房里逍遥快活,如此几个特点已经足够孔明将这嘉靖和万寿帝君联系到一起。

而如今又知道其采“药”之癫狂引发宫女行弑君之举,已经能勾勒出来一个不怎么美好的印象了。

言语虽简单,但众人也听得兴致盎然,毕竟那大唐的种种跟大汉实在太过类似,也就吃瓜吃到大明和宋时会让众人有新鲜感。

并且由衷的感叹:会玩儿。

“张神医,那啥……那几样东西真有药力?”

张飞甚至还略有好奇的去询问张仲景,结果得到了老先生毫不客气的回答:

“无稽之谈!”

并且在心里,张仲景也在医和道之间划了一条鲜明的鸿沟:

莫来沾边。

【带明乱七八糟的事情先放一放,还是先继续说说今天的主角之一。

唐朝的兴衰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但若是要仔细盘点的话,其中内情也十分复杂。

但整体来说,大唐的衰落恐怕与其对环境造成的狂野破坏很难脱开关系。

最早在说到煤炭变迁时大伙就已经知道,宋时煤炭的大量应用本质上来说就是木炭供应不足,为了取暖不得不开发煤炭。

正所谓前人砍树后人遭殃,这个锅当然还是得唐朝来背。

森林,是古代王朝一项重要的环境资产,既能给民众提供狩猎采集场所,也能提供用来做饭、取暖、冶铁所必须的煤炭。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的巅峰时期,受限于温度上升带来的充沛降雨,黄河中下游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5%左右。

而等到宋朝前后,这个数字约为不足9%,也即唐朝在约两百年时间里彻底毁灭了黄河中下游已有森林的七成。

森林植被被大面积破坏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壤恶化、旱涝灾害频发等等问题咱们都是清楚的,就不再赘述。

这也是宋朝数次治理黄河,但皆治标不治本的原因之一。

那么咱们回头来看,唐朝受益于温度上升所以气候宜人,那么这样的气候到底有多好呢?

根据史料的不完全记载,唐朝三百年当中,关中地区的冬季无雪之年足足有十九次,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

温暖的气候使得降雪线北移,这方面最为显著的影响有两点:

宜人的气候使得游牧民族的生存压力减小,内部逐渐趋同于稳定团结,使得唐朝能够花费较小的代价击败、羁縻游牧民族地区。

北移的降雪线使得农耕区前所未有的扩大,西域都能驻军垦田,西北陇右能“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北方的农耕区之广阔,是明朝非常难以想象的。

但唐朝表示这还没完。

根据如今考证的资料显示,唐朝能够种植的水稻的区域,西起河西走廊,北抵河套和燕山南麓(今河北保定附近),东至渤海,这是其他所有朝代都难以想象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