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77章 太平道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77章 太平道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就如黑死病对欧洲造成的影响一般,汉末的大疫也是同样。

英雄横死,壮志难酬,恩仇未了,事实上也都不过是大疫的余波而已。

全新世大暖气在三千年前结束,随后迎来的是近五千年来的第一个寒冷期,被西周迎头撞上。

这个寒冷期在春秋时结束,随后华夏大地迎来了近四百年的温暖期。

这个温暖期古中国完成了先秦一统和两汉盛世。

而随着这个温暖期的结束,严苛的自然气候直接拉高了生活成本,拉低了粮食产量,并且寒冷的气候以及因不可抗力仆死的百姓,便成了疫病最好的温床。

古代封建王朝受限于生产力,对自然天灾的抵抗力格外脆弱,仅仅是简单的气候变冷就足以使得一个王朝走上末路。

只不过渐起的疫病并没有让古人重视医疗卫生。

而在百姓面对疾病和困死的恐慌时,第一个杀出重围的,是太平道。

大贤良师那声威震天阙的一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只是结果,这一切的开端来自于《太平经》。

咱们现在说到道,常说的有一句话,“道家和道教是两回事儿”。

那么道家是怎么宗教化的?答案就是《太平经》。

汉成帝时,一个叫甘忠可的人喊出了汉家气运已尽,若想延续汉祚,当重新受命于天。

面对这种冒大不韪之辈,汉成帝也不多逼逼,直接将其下狱,最终让此人病死在狱中。

但甘忠可所著的《包元太平经》流传了下来,经书中首次构造了天庭系统,并将神仙赋予职能,且是“仙人下凡亲传道书”这个模式的首创者,后来效仿他的人不知凡几。

这个模式咱们现代人也并不陌生,玩儿的就是一手炒概念,然后拉人入股借壳上市,只不过在封建时代比较难走通。

不过汉成帝时西汉已是末年,民间百姓不能说是水深火热吧,只能说是活天算天。

大汉朝廷已经自顾不暇了,根本顾不上管理民间这种隐隐抬头的宗教风潮。

而等到东汉的汉顺帝时,琅琊人宫崇诣阙,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太平经》,至此太平道才彻底完成了翻身。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太平经》与甘忠可所著的版本早已大相径庭,经过一代代人的补充完善之后,对东汉末世的百姓来说,《太平经》已与神书无异。

书中除了甘忠可虚构出来的天庭和神仙之外,后人更是将万物有神、善恶报应、奉天地顺五行二等思想融合为一,提出了太平世界这个宏大的构思,其中还包括了长寿、成仙、祈禳、符水等诸多内容。

这样的内容堪称顺应时代,很快就在大汉的民间获得了相当大的民众基础,而汉末时将太平经学的最好的一个人叫张角。

张角也在前人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太平教,并分三十六方设立渠帅,至此太平信徒也由散兵游勇正式变成了一个席卷全国的宗教组织。

而随着汉末天气进一步转冷,统治阶级进一步作妖,封建时代极其不完善的医疗面对疫病的节节败退,最终将这部经书学的最好的张角直接拉起了请大汉赴死的大旗。

黄巾起义历时九个月就宣告失败,但这一起义也正式拉开了东汉覆灭的序幕。

只不过张角绝对想不到的是,宗教和疫病的斗争,从他开始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甘露殿中,李世民脑袋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想法便是:

他们这般观后世光幕,算不算是仙人授书?

仰起脑袋,李世民第一时间看到的便是甘露殿的屋顶。

但他的目光仿佛穿过这屋顶直投苍穹。

时至如今的大唐,上有天庭仙班天神,下有阴司鬼差,这似乎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公认了。

但现在李世民知道,天上并没有天庭,有的只是无尽归墟,大到莫名的星辰,以及后世的华夏后辈自己缔造的“天宫”。

嗯,以及星辰间似乎还有窥伺这方天地的敌人。

只不过此时李世民看着这太平经的变化也还是有点疑惑,这东汉受书时都不勘察一下来源的吗?

毕竟在西汉时这甘忠可乃是罔上惑众之徒,理性处死之徒。

结果百年后,后人反成皇室座上宾,若是这甘忠可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但也是由此,李世民心中有一个想法变得逐渐清晰起来,但一时间还说不出口,此时反而开始发呆,在心中不断琢磨着关于宗教的认知。

……

汉末长安的诸人心中就有点百感交集了。

此刻他们真恨不得透过光幕直接将后辈拉过来面对面的倾诉。

如今的乱世夹杂着兵灾、天灾、妖道惑人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尤其以刘备和张飞两人,更是靠着阻击黄巾军扬名的。

此时听着后世如抽丝剥茧一般将这太平道过往说的清楚明白,并从后世独有的认知角度剖析这个乱世,众人一时间更有醍醐灌顶之感。

“张角已死,或誉或罪,皆不受也。”

孔明低声说道,不过旋即便饶有兴趣道:

“但也正因这太平道,吾等可知民生为何。”

黄巾起义之后,所谓的黄巾余孽便一直都是各地太守严防死守的对象。

一些严苛的地方,甚至会有连坐之法以绝黄巾。

但孔明与庞统很早聊到益州荆州民生时,庞统便感叹过,如今玄德公麾下,黄巾乃绝。

孔明闻言只是一声轻叹:

“荆益两地,民有所养,壮有所耕,商有所行,女有所织,何求鬼神邪?”

他说不出后世那些经千年锤炼言简意赅的话,但孔明觉得,就如此前听世家篇之感慨一样。

在权力行使上,国家退则豪强进。

那么在地方民生上也是一样,仓廪足则黄巾退,仓廪空则乱自来。

毕竟对荆益两地如今的百姓来说,与其求鬼神,何如老老实实耕地,学上两门傍身的手艺,若是再有闲钱,便能尝试将去与商贾喝茶讨教一下行商之法。

这不比太平道有用多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