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21章 玄学型中医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21章 玄学型中医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

李世民对此深以为然,为秦王时,为皇帝时皆一以贯之。

“致人而不致于人。”

李靖对此十分赞赏,并将其作为军争核心,若想争胜,必将致人。

阅览光幕后李世民和李靖发现,后世人对此同样在意,并称其为抢夺主动权。

而直至此刻,李世民和李靖恍然发现,这后世的主动权之争,恐怕相当激烈。

这主动权的争夺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执着于战场之争,而是恐怕扩展到了方方面面。

军械制作,学说竞争,经商争夺,恐怕还包含了务农之技的争夺。

甚至多半还有许多他们此时闻所未闻之领域,主动权的争夺。

于是李世民沉默良久,看着后世的海权争夺之路,最终还是感叹道:

“不致于人,唯有先发。”

“后发受制于人,不发则沦为奴隶臣妾,任人鱼肉。”

“浩浩汤汤,浩浩汤汤啊。”

李世民嗟叹良久,连一贯感兴趣的祭献物品都显得兴致缺缺。

但杜如晦依然还是慎重的,照旧捧起了旁边早就放好的一个盒子,慎重放在光幕前。

拱手施礼之后,再一抬头,这个盒子便已消失不见。

李世民浑不在意,那盒子里的东西还是他亲自挑的,只能算是一点心意。

曾是胡商所供之精品,他与观音婢都曾惊叹其美巧,但如今已用不上了。

此时他反而侧过头去:

“下次便由孙药王写上一副药方,看这后世拆解,如何?”

孙思邈脸上泛起惊喜:

“那当然极好!”

这也并非是李世民的心血来潮,孙思邈在太医署的辛苦他是都看在眼里的。

如今之唐,内之民政有房杜,有三省六部大大小小官员,外之征战有得力府兵,且上有开唐老将下有薛仁贵裴行俭等未加冠之将星。

学问研究有国子监,匠技革新有将作监。

唯独医学,太医署能给孙思邈打下手的都寥寥无几,而据孙思邈所说,医学子培养难度尤胜经学大家。

因此帮上一把也属合情合理。

看着孙思邈脸上的笑容,李世民感觉心里头也宽慰了不少。

李世民自认对医学的发展是他深思熟虑过后的结果,想来应能得到后辈的肯定吧?

结果等光幕再次徐徐亮起,李世民便看到了被后辈摆好的醒目的两个东西。

一个是琉璃瓶,那是李世民亲自从内库拿出来放到盒子里的。

另一个则是薄薄一张纸,他一眼就看到了抬头的“桂枝汤”和落款的“张仲景”三字。

毫无疑问,是一张药方。

于是孙思邈激动了起来,草草跟李世民拱拱手,然后便去寻阎立本借来纸笔,打算自己亲自抄录。

李世民一个人被扔在后面,张大了嘴巴。

……

闻莽如今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

取材,做视频,发布,然后坐等被大佬投喂打赏。

今天被快递通知之后,取回来的两个东西都不大,倒是令人松了一口气。

毕竟现在以取材为名到处乱跑,东西太大的话怎么携带都是个问题。

好在四川时那个东方夜善解人意,主动给闻莽以友情价租了个平时用来周转存放文物的仓库,并给了一个专业级的上门取货快递。

不过这个快递也确实专业,即使面对的是一堆赝品,依然拿出了面对故宫镇馆典藏的态度。

专业豪车送货,车厢有红外感知和温度控制以及内部监控。

甚至配备的随行安保人员,个个就差在脸上写着兵王俩字了,慎重的都让闻莽有点不好意思。

毕竟如果真被劫的话,那就像是在苏富比拍卖行大价钱拍了个元青花,结果在碗底发现了“微波专用”四个字。

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而且东方夜这个女人还主动以相当大的价钱吃下了几样东西,价格丰厚到让闻莽想拉着她去精神科挂个专家号。

闻莽觉得,你要真喜欢送你不就得了,只要您给多投几个币就行。

但东方夜只是摇头,最后说她买不起。

闻莽只当是有钱人的恶趣味,毕竟汇款是真金白金不作伪的。

摇头将这些想法甩出脑海,这次两个礼物,闻莽选择了录制一个小视频感谢。

【哈喽哈喽,这里是又被大佬投喂的闻莽,今天来跟着vlog来看看这次的东西吧!

这次是一个瓶子,一个药方,丈育主播不才,恰好了解一点,咱们就随便漫谈一下。】

架好拍摄设备,并做好补光,闻莽戴着手套首先将瓶子拿起来。

毕竟是历史频道,闻莽也是学那些考古学家,不管真品赝品,反正专业态势要做足!

【首先还是得赞叹一下大佬做的这个瓶子非常传神,原型应该是咱们现在法门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

这个瓶子是非常典型的丝绸之路的见证物,因为瓶身的热加工技艺流行于罗马帝国晚期,瓶身的装饰则兼具了古罗马、萨珊波斯以及早期阿拉伯文化。

不过说到玻璃,顺理成章就有个疑问:古代的琉璃是不是玻璃?

从成分上来说大部分琉璃应该是玻璃的一种,双方的主要差别还是在于工艺。

西方的玻璃从古罗马时期就在用吹制法了,后来因为北欧地区光照不足的关系,玻璃的研究方向也一直都是趋向于透明化,用来给屋内增加采光,较早进入了日常生活。

东方的琉璃本身是冶炼青铜的副产品,随后因为东方的崇玉习俗,琉璃这种的发展方向便逐渐朝着玉石替代品发展,比如湖南就出土了很多的琉璃璧,比玉璧还要好看,到了明朝时甚至称琉璃为药玉镶嵌在衣服上和腰带上。

因此,穿越者如果回去烧透明玻璃器皿,大概率并不会引起古代皇帝们的多大惊奇,毕竟水晶杯虽然稀有但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除非你能徒手打磨透镜做出来望远镜。

做不到的话,还请去老老实实烧制不透明的琉璃,如果能用化学知识调配烧制出流光溢彩比肩宝石色泽的琉璃,那王公贵族反而会对伱另眼相看。】

“吹制法。”

孔明往自己的本子上又记了一笔,同时敲了敲脑袋。

最近事情太多,依稀记得前两个月玻璃工坊的人是说过烧制玻璃失败率较高的问题。

当时孔明还去了解过,但最终也没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如今看来应该还是用了冶金范铸法的关系。

“采光……这玻璃能让屋内更明亮?”

张飞倒是还蛮感兴趣,涿郡在北地,冬天屋内昏暗他是记得挺清楚的。

若是那透明玻璃能够廉价而制,想想那房子,张飞都有点心动了。

刘备默然,很是羡慕这透明玻璃能走入百姓屋舍间。

抬头看了眼这府衙的窗户,穿壁以木,相交为窗,相较起来简陋的不行。

刘备还记曾经在洛阳厮混时见过大户以绫绢来绷窗,可叹奢华。

顿时刘备也觉得一扇小小的窗户,也能从另一方向说明百姓生活到底如何。

【至于桂枝汤这个药方啊,啧啧啧,那可就真厉害了。】

孔明能感觉到,旁边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张仲景,身体瞬间紧绷了起来。

光幕上也能见到那张药方逐渐放大,最终入目所见的是一张字迹沉稳的药方。

张仲景还记得昨日诸葛军师忽然来找自己。

“张神医有没有一份能引以为傲的药方?”

当时的张仲景思虑片刻,便挥笔写下了这份“桂枝汤”,并给诸葛军师细细交代了这份药方的适用和禁忌。

结果没想到这份药方并不是诸葛军师自己用。

而看着光幕上那张药方,张仲景不可避免的紧张了,跨越千年,后世医术近神,能瞧得上这张药方吗?

事实证明,张仲景想多了。

【话说汉末有名医,一为华佗二为张仲景。

张仲景编撰了《伤寒杂病论》这本医学巨著,但很快散失,后经晋代医学家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方剂叫肾气丸,后来经过儿科专家改良后,便是如今无人不知的六味地黄丸,男性必备。

桂枝汤则是出自《伤寒论》,被誉为群方之冠,亦称伤寒第一方。

如今回看,整个汉末乱世中间都穿插着伤寒的影子,这个药方的价值更是可以说无法估量。

丈育UP主并不是什么玄学大手子,只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药理学角度来看,桂枝汤治疗伤寒的原理可以说非常科学。

如果将身体应对疾病看做一场战争的话,生姜芍药的作用就相当于统管后勤,其作用是提高食欲,加强消化,增强血管的通透性。

甘草大枣是最简单粗暴的补给,提供身体急需的养分。

桂枝会借助芍药增强的血管通透性加快血液循环,使得体温上升,促进发汗。

有后勤的,有补给的,有穿插战线的,有发动主攻的,药性之间环环相扣,可以说这是一张非常典型的实践医学的药方。

其实在古代时,中医作为一门实践医学发展的还可以,比如春秋时期,王莽的新朝,以及五代时期,都有解剖尸体研究病理的记录。

宋时,1140年左右吴简更是奉命与太医一起解剖了五十具尸体,作《欧希范五脏图》为学医必备,当时没人想到这可能是中医最接近现代医学的时候。

一百五十年后,程朱理学兴起,中医便朝着玄学的道路上拔足狂奔,一去不回头。

历史上的中医也就此和现代医学擦肩而过,并离的越来越远。】

随着后辈话语的缓缓讲述,张仲景的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盛。

但随着最后的一转,张仲景脸上的笑意僵住了。

“玄学?”

依稀记得这词儿有点熟悉的张仲景努力回想。

张飞对此记得还清楚,于是嚷嚷着为神医解惑:

“就是从外面看包罗万象,结果进来一看啥都没,净是嘴皮子功夫。”

于是张仲景脸色重新变得惨白。

“翼德!”刘备不轻不重的喊了声三弟的名字,让其不要这么跳脱。

毕竟医学有多重要是看得明白的,而且如今看来,张仲景这神医之名也是进一步坐实了。

面对愁云满面的老神医,刘备赶忙宽慰道:

“备定当襄助张神医修《伤寒杂病论》!兴医学。”

刘备话语掷地有声,毕竟别的不说,光那伤寒第一方就足以让人重视。

绝不是因为好奇什么男性必备的六味地黄丸!

张仲景想起来这诸葛军师和玄德公的大力支持,以及如今成都有两所医塾已经建了起来,脸色便也好了不少。

只是嘴上仍是想不明白:

“这理学明明是理,如何竟让医学成了玄学呢?”

张飞顶着大哥的眼光撇撇嘴:

“这程朱理学若是真厉害,那宋朝能是那鸟样?”

孔明则是仰着头,心里逐渐浮起一个猜测。

儒生是啥样的?孔明研究何为盐铁时,鲁儒与桑弘羊之辩已看过多次。

鲁儒的那股迂腐崇古之气便已扑面而来。

这宋儒合儒佛道成新儒学能改掉这个毛病吗?孔明觉得很难。

对此孔明觉得倒是没啥好抱怨的,以如今的眼光看来,这学说探索犹如临渊漫步,一个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不过由此,他也想起来一个此前不在意的事情,于是低头对张仲景发出了邀请:

“亮欲襄助张神医重修《神农百草经》,可否?”

庞统在一旁挑了挑眉毛,感觉又被孔明拉开了一个身位,但想想自己对医学确实一窍不通,于是也只能不甘心的闭口不言。

但随即抬头:不对,你忙得过来吗?

张仲景对其中意思最为明白。

《神农百草经》好就好在集前汉之大成,但坏也坏在这点。

最初学医时翻看这本医书,张仲景心中就有点摇摆。

若按这医书所说,食之可轻身不老、不饥不老、不饥延年之物简直比比皆是,更有不少丹方能“久食化汞”,就差把举霞飞升写在脸上了。

但如今看来,都是扯淡。

即使作为医学入门来说,其中夸大、疏漏之处也堪称繁多。

再想想那宋朝医玄并重的医道,张仲景猛然间有了使命感,郑重点了点头。

备战世界赛最后的征程……希望今年英雄联盟的工作能有个好收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