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09章 灭倭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09章 灭倭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仁愿和孙仁师的钓鱼行动颇有成效。

因为担心周留城告破,四万倭军来的又快又急。

先头部队非常勇敢,在见到唐军的那一刻就驾船发动了冲锋,然后就把自己撞碎了。

江面上飘荡的尸体和船只碎片让倭军瞬间泄气后撤。

唐军也不追击,只是继续封锁白江口。

刘仁轨想得明白,此战就是最简单的围点打援战术,不怕倭军不进攻。

而且倭军足有四万,百济的唐军还不到两万,并且如今做了分兵,白江口的唐军还不足万人,人数上并不占优。

等到次日倭军主力到达之后,大军合于一处的倭军再度自信心爆棚:

论人数,咱们有四万人,唐军不足万。

论战船,咱们有千余艘,唐军一百七。

倭军将领更是豪言,我等齐冲,唐军必怯逃!

优势在倭!

于是倭军丝毫不惧再次发送了冲锋,但是这波冲锋很快就被不动如山的唐军所斩断。

倭军奋力划着小船接近之后才发现,这唐军战船竟然如此之大,即使撞上去也不能伤及分毫。

而且这唐军的战船上还有许多他们闻所未闻的武器,轻轻松松就能击碎倭国的战船。

落水的倭军也很绝望,唐军战船太过高大,想要攀援跳帮都做不到。

等到倭军冲锋的态势被斩断之后,一百七十余艘唐军战船分兵从两侧迂回包抄,反而将千艘倭船给包围了。

唐军大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包围网,迫得倭军战船挤在了一起,然后处于上风口的唐军开始发射火箭火油弹等。

倭军统帅朴市田来津恨得咬牙切齿,冲到第一线与唐军的小型战船接舷战打算鼓舞士气,但被大唐武士连人带刀一起斩成两段。

船只着火,统帅战死,倭军惶然间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战船相连互相挤压,难以撤出战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相继蔓延焚船。

浓烟冲云霄,炽火映波涛,有四百多艘战船化作海上的燃料,仅此一战倭军的远征军彻底报销。

眼见援军也化为泡影,周留城走投无路的百济复**只能选择投降,至此百济国才彻底除名

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这是旧唐书对此战的所有记录,仅二十一字,言简意赅,也一直都是华夏史册的风格:

不过是又一场平平无奇的大胜罢了。

但如果将视角拔高,此战意义极其深远。

从短期来看,此战在真正意义上决定了东亚到底谁说了算,奠定了以唐朝为绝对核心的东亚政治格局。

从长期来看,此战是以极其暴力的姿态扭转了倭国的发展方向,从而决定了千年内东亚历史的走向。

刘仁轨也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灭倭第一人。】

眨眨眼睛,孔明反倒是感觉品出来的一些门道:

“海战不比陆战。”

孔明斟酌着道:

“相较于人数多寡,更能决定海战走向的乃是船只战力……不,应该说是工学差距。”

“就如胜荆襄所用的巨舟,若在江水上决战,千艘走舸奈何不得巨舟一艘,都不须巨弩,直来直去便可碾碎小船。”

愈是推演,孔明也愈是兴奋:

“而若是舟上巨弩所射非弩箭,而是借助火药的铁炮……”

孔明能够想象,若是真有,恐怕仅需一艘船,就能尽灭江东所有水师!

可望可及的未来已经展现在了孔明的面前,这一刻孔明整个身体也由内到外兴奋了起来。

这一辈子,只要能帮后辈在工学上趟出来一条路就足矣!

而这条路要走得通,算学必不可少,但……这注定会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过程。

就算学上来说,孔明与刘巴研究探讨过多次,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如今的算学颇为散乱,很难称为“学”,反倒更像是“术”,离“道”颇远。

就像是一颗种子从落土到发芽到结果,先贤所著的无论是九章还是周髀,都更像是对这种子所结之果的描述。

他与刘巴就如同盲人一般,顺着这个果子往回摸,也就只能摸到叶子而已。

但通过后世对其和科学的联系,以及从属地位来看,算学应当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根茎”的,如今问题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摸到这个根茎。

有这种困扰的并非孔明和刘巴两人,比如张松为他们寻来了蜀中遗落的一套名为《算数书》的竹简,据说是武帝前后从关中传过来的,被大姓收藏保留至今。

孔明和刘巴合力将其誊写并纠正其中错误后,便看出此物是脱胎于《九章》,不留名的著书者试图将这些“果”归纳出一个共同的根,自成一算书,但可惜不得其法。

后来更是得到了两部残本,分别名为《许商算术》和《杜忠算术》,其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出来这些精于算学的著书者同样的困扰,但……

看着孔明在那边唉声叹气,庞统倒是有点心焦了。

他看得出来,孔明这厮似乎在研究那后世学问上又有精进了一点,但他如今反倒是连孔明的想法都跟不上了。

于是庞统一时间有点发狠,不就是算学?这次走时便借上一套,先熟读几遍,不信搞不掂!

他要为凤雏之名而战!

……

甘露殿中。

李世勣在看到这刘仁轨的战绩就暗道不好:

我那海师总管的位置……而果然。

李世民的反应相当直接,拍了拍刘仁轨的肩膀:

“正则可想入海师一试?”

这类问题李世民堪称轻车熟路,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手拿把钱,上手就是一套组合拳:

“高句丽有豺狐之心,屡屡犯边而不臣,百济新罗蛇鼠两端,对高句丽谦恭,对我唐称臣,又暗中勾结倭国。”

先是显色沉重的晓以利害,然后便是挑选一个最坏的猜测出来:

“若是放任,高句丽恐吞灭新罗百济,等其一统朝鲜半岛,定然贪猥无厌,欲图中原。”

“其若获百济之旧地,只需舢板便可北袭河北南袭江浙,海寇之患渐起,士卒唯有疲于奔命。”

刘仁轨的面色也沉重了起来,此时他也大概能看明白地图,按捺住心中对于后世的惊讶和好奇之后,看着地图他也不得不承认,陛下所说的这个推测确实很有可能发生。

“然!”说着李世民态势昂扬了起来:

“如今已有海师正于夷州练兵,只待海师有成便可威远靖海,唯惜我唐如今不缺马背上的将军。”

“独少海舰上的国公。”

话语当中的意思实在是太过明显,于是刘仁轨被撩拨的热血上头,几乎是当场请命:

“臣请入夷州平患开疆,愿入海师平寇靖海!”

毕竟不管怎么想,若是这光幕所说为真的话,蹉跎半生不过给事中,结果还是得罪了奸相被发配朝鲜半岛才有一战成名,但其中又有太多偶然,一个弄不好真的就是埋骨异乡了。

既然如此,那便干脆主动入海师,说不定他真有这方面天分呢!

李世民欣慰点点头,打完收工!

于是当下笑着拉起来刘仁轨:

“正则忠嘉之心朕甚是知晓。”

若是忽视旁边脸色哀怨的李世勣的话,这倒是一幅君臣相得的美好画面。

【如果再次回头来看的话,唐初时唐朝对四方的压制,很大程度的也是与周边小国拉开了技术代差。

明光甲和唐刀已经属于其中佼佼者了,而在战舰上也是一样,首先是在船只规模和安全性上拉开了差距。

根据如今出土的唐朝船只残骸来看,长度普遍在接近二十米,宽度基本保持在五六米左右,而且普遍都有水密隔舱。

即使倭国战船板载玉碎,最多也就撞开一两个水密隔舱,对船只整体安全威胁不到一点。

另外就是火力上的悬殊差距了,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唐代楼船的至高杰作:

五牙楼船战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