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59章 苍天已死石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59章 苍天已死石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入蜀之时某攻雒县,中流矢而亡。”

庞统也拿得起放得下,脸色尴尬目光看天,但还是自述了结局。

随即更是怕努力缓解气氛的张松尴尬,主动道:

“这将民分品级之策,岂不是与江东领兵世袭同出一源?”

“皆为孙权与江东媾和而出之下策!”

庞统在江东时奉周瑜而非孙权,因此对这位江东之主没什么感情,只是平铺直叙:

“孔明治蜀中乃是行开源之策,以蜀锦为饵,行销中国,远销身毒。”

“这孙权治江东乃是节流,以百姓与私兵饲豪右之虎,方能驱使。”

赵云想起来光幕此前评判孔明之语,不由自语:

“军师之活是让百姓更加好活。”

“孙侯豪右之活则让百姓无路可活。”

刘备颇有些感慨:“如此算来,我得孔明与阿斗之福泽,多矣。”

毕竟如今看来后世觉得他刘备算得上一号人物就是因为善待百姓。

而季汉的治理跟他有啥关系呢?称帝完赌了一票满盘皆输。

季汉治理赖孔明之才与阿斗之仁善,方显昭烈之名罢了。

想的更为通透的刘备洒然道:

“得民心,斯得民矣,得其民,方得天下矣。”

【关于曹魏的民生就更为复杂一点,确切说就两个关键词:

屯田,货币。

三国这个时代,能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对百姓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曹魏的货币史相对简单,赤壁之战同年曹操提大军南下觉得统一天下近在眼前,于是半场开香槟,要废董卓旧钱铸五铢钱。

结果这一年的曹老板走背运,赤壁之战被周公瑾一套丝滑小连招反杀,摁在地上猛捶。

货币上废了董卓的旧钱,但新钱因为“货本不多”,根本没人用。

曹丕即位两年后也尝试恢复五铢钱,然并卵,直到227年曹叡重新恢复五铢钱才成功。

为什么这么坎坷?因为屯田几乎毁灭了民生。

现代对于货币的描述很清楚:

随着生产力发展,有了畜牧和农业分工时,开始有以物易物。

生产力继续发展,有了手工业和农业分工,才能有使用货币的必要和空间。

故而屯田是一种见效快的压榨民力的行为,同时也属于生产力发展上的开倒车行为。

曹丕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有意松弛屯田,民力得以喘息,曹叡时才能恢复货币。

不过随后百姓就吃了一记闷棍:

曹叡大修宫殿,以曹爽为首的宗室们侵占土地,曹植吃着一瓯值千金的驼蹄羹被史书赞清俭等等。

所以基本可以说,曹魏时候百姓是有过好日子的,只是这个好日子比较看运气。】

刘巴与糜竺两人盯着货币若有所思。

孔明则是盯着生产力若有所思。

货币之策孔明自认无法如糜竺那般理解,但生产力这个随着水力坊的兴建扩建,孔明心中感悟也越来越多。

公安和江陵的变化,以及从秭归城到江州城一路的变化都看在眼里。

水力坊切切实实取代了百姓曾经一部分的工作,于是百姓能够拿出来这份时间去养点东西,去作坊做工,乃至于去给军营做点缝补吃食等等额外赚点钱花。

这岂不就是光幕所说的生产力的发展?造纸、蜀锦、冶铁等想来也应该算手工业?

那什么才算非手工业?孔明觉得后世让自己难以想象。

而且南方水脉丰富所以能够依靠水力坊,那么去了北方如关中雍凉又要如何?孔明挠头,这是困扰他近一年的问题。

……

李世民相对轻松,笑问群臣:“若让爱卿们来选,魏蜀吴三地以百姓之身,何地更胜?”

房玄龄摇头,只觉得三地都差不多:

“蜀中由好变坏,魏是由坏变好,但魏吴若想安居顺心都需要运气……”

长孙无忌打蛇随棍上:

“若让臣说,当都不选,要寻如陛下一般千古明君,五年扫天下平乱祸,重造乾坤,还百姓以安乐盛世。”

李世民哈哈大笑。

长孙无忌眉开眼笑。

李世民心里则是忽地想起诸葛武侯,若这光幕真与诸葛武侯同观,岂不是可以靠光幕与其联系?

那朕岂不是还能借武侯之手一统三国?

想想就好玩儿!李世民颇为动心。

【其实如曹爽这般压迫百姓,也基本上属于曹氏优秀传统了。

比如往前追溯,受董卓之乱的关中百姓,宁可奔逃徐州陶谦,也不去更近的曹操兖州,多少有点名声在外了属于是。

而如何名声在外?在掠民屯田之余,曹氏还在持续的掠民修坟。

曹操亲自督建的曹嵩之墓中,有不少墓砖背面都刻了字,多少能反映当时的情况。

比如“家夫忘之”砖:家夫忘之,今有少西大漯,自知久而勿还。

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是一个女子被抓来修坟。

还有三块砖头记录了一个得罪曹操的别驾从事王左。

“别驾从事王左叩头死”,应是当时的工人看到王左给监工叩头所记。

“唯念王左及朱”,应是说明王左人缘还不错,工卒担心王左。

“王左死,奴复死,苛”,王左死在曹嵩墓中后,他老婆选择了同死,这个苛或许是语气词,或许是在骂曹苛待于民。

另外还有一些对于修墓的哀叹,比如“日夙且休干”,“成壁但冤余”,“纪绝事止食”等等。

而曹操干的这事儿,也不过是仿照自己的父亲罢了,曹嵩在督建会稽曹君墓时,骗过来不少百姓,当时的奴工怨气更大,同样留下了更直白记录:

王复,汝使我作此大壁,径冤我,人不知也,但抟汝属。仓天乃死,当搏!

此砖收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定名苍天乃死砖,因为是黄巾起义的见证之一。

但从字面意思上来翻译,可能更直白的叫它“QNMD曹狗”砖更加合适,因为刻字人说的很明白,他是被一个叫王复的人给骗过来的。

而黄巾众的身份也能说明,曹家可能也是引起黄巾起义的元凶之一。

“人谓作壁乐,作壁正独苦。却来却行壁,反是怒皇天”。

这是修墓的工长之一留的诗,意思也相对简单,别人跟他说修墓是美差骗过来,到了才知道是什么样的苦日子,老天啊求你开眼劈死他们吧。

以上都是相对有文化的,意思更简单粗暴的还有“牛头也曹君”砖。

古代牛头马面都是骂人的话,不过可能这人也没想到,曹贼没变成牛头,反而变成了NTR。

另外还有一块残砖记载有“有倭人以时盟不”字样,这个就不太清楚其背景了。

根据时间推测也许是当时曹家就已经和倭奴国有过联系,但随后倭奴国陷入内乱,这份联系就戛然而止。

直至239年倭国内乱平定,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方再遣使与曹魏联系,受封“亲魏倭王”。

不过值得赞赏的是曹魏对倭国的态度相对谨慎。

隋朝也差不多,毕竟倭国对隋自称日出处天子,称隋帝为日没处天子,让杨广很生气。

真正出力的还是盯上这块全新土地的隋朝僧人们,他们随倭使去往日本,并且后续依然有僧通过对马岛做中转站前仆后继去往倭国传教,最终成功推动了倭国的大化改新,由此倭国开始了自己的狼子野心之路。】

在光幕里众人能看到一看就很稀有的透明罩子,贵气十足的红色台垫。

其上托着的是一块平时放路边他们都不会看的墓砖。

张飞瞪眼读出了这块砖前方的一行字:

“…砖出土于安徽毫州曹氏宗族墓…”

“哈哈,老曹家的墓都被掘了不成?好!好哇!”

孔明轻声道:“被骗被掠为奴工,识字刻砖者尚有如此之多,目不识丁者该有几何?”

庞统想了想道:“曹贼之祸,起自阉宦。”

孔明摇头笑了一下,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看着这些话语。

最终悠悠道:“曹氏两墓,尽见乱世之泪,妇人死墓中,何其哀也。”

厅内众人皆默然,即使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了一州之地,但认真说谁不是乱世的受害者呢?

刘备嘴唇动了动,最终学着后世直抒胸臆:

“去你码的曹贼!去你娘的贼宦贪蠹!去汝娘亲的乱世!”

胸中郁气平复了一些,刘备瞧着厅内的众人,很直白叹道:

“不知后世可有抑制豪强之法。”

孔明好似早就等着刘备此问,道:

“其一为百姓立学!其二需并立科学。”

刘备若有所思但一时间想不明白:“何解?”

孔明一边整理思绪一边慢吞吞道:

“从光幕中可知,宋言科举,唐亦有科举。”

“为何弃察举而求科举?盖察举恐为豪右大姓养名联结之嫌。”

“按科考策论,以贤取大才,而非以孝、名而取才。”

孔明想起来了晋书中录入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孝子,更是坚定自己想法:

“观后世,观光幕,这名为闻莽的后辈既非大族亦非大贤,不过是弱冠之年轻人,便能臧否青史,可知后世学风之盛乃大势所趋。”

“如此之世,布衣可出三公,黔首能养国士。何忧大姓?”

庞统叹了一口气,不过念在自己所谓的荆州大族跟北方比起来也算不得什么,亦开口道:

“孔明此前与我讨论后世所说生产技术资料之义。”

“豪强之强,强在生产。若主公能靠如水力坊之术使百姓与豪强并坐,则豪强自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