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454章 为百姓躬身者,方可执器

诸如祢衡,杨修者。

这一日进入神武门众多。

大汉要筹备天下一统,更要定疆耕治。

这些能为州郡官之人,早些奔赴各处,便能从他处抽调出来治民娴熟的官吏,备足数州之官。

翌日,一份御制发入吏部。

擢上党太守谢晟为瀛州刺史,调杜景回朝述职。

十二月初九。

武考殿试,逾千人参考。

刘牧定题《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

一篇以盛世安国全军为策,论定参考者的军略之道,令众考生猝不及防,纵是周瑜都有一阵茫然。

他们生于灾祸之年,见证过无数战争。

然,从未见过盛世,又如何去定盛世之军略?

军政为权,为臣卿者裁定国策,不管是治国,还是治军,都需要大勇气,大智慧,跃过岁月,见到未来,方可提笔而书。

故,今年的天下大考,纵是未来数十年,都堪称至难之题。

数日之后。

礼部合文武三甲之榜,呈于天禄阁内。

刘牧望着摆放在眼前的两份策论,神情中时不时闪过一抹诧异。

“陛下。”

骆俊恭敬道:“周瑜所书,不及定疆章程,然已是此次武考至极!”

“周瑜归为南府之将。”

“至于徐桉,则为刑部巡查司郎中。”

刘牧提笔浸墨,在徐桉的考卷写下两句话。

“臣遵诏。”

骆俊作揖长拜。

带着三甲榜与策论离开神武门,方才松了口气。

翌日,殿试张榜神武门外,徐桉策论则是与之同示。

刘牧亲笔题名《谏劝帝王书》,后评:‘权者,公器;帝者,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故天下为公,君为客,为百姓躬身者,方可执器,凡有悖逆者,千秋霸业,一朝清风散’。

“天下为公?”

周瑜望着策论上面的评语呢喃。

不远处,徐桉若有所思,作揖朝着定业丰碑长拜。

刘牧所评,权力为天下公器,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凡为帝王者,当谨记自己是百姓所举所念,自当躬身治世,才能被天下百姓所尊,若暴虐无道,纵使传承千年的王朝,亦会在一股清风之下化为废墟。

此为杨朱之学,又别于其天下为公之念。

与此刻,不少人心有所想,跌跌撞撞,靠着左右搀扶才恍然明悟两次大考之题。

管仲言国之四维,此为国。

陈桐言国之四政,此为官。

徐桉言圣君者退,圣君者避,还继圣人之君,此为帝。

今日,再合杨朱之学,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有百姓之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

遥相呼应,能合户,工,吏,刑四部。

时至今日,他们方才明白,当今天子,为天下人上了一堂治天下的课。

天子要告诉天下人,他是怎么治国,更要让欲为官者明白,为百姓躬身者,方可执器,而成天下为公。

“圣人之君。”

“臣,见到了。”

中枢,荀彧对着天禄阁方向长拜。

两次大考,两次策论,天子考校的何止是天下考生,更是在训诫他们这些当朝臣卿,当为百姓折腰躬身。

时至今日。

再回首审阅陈桐之策论。

畏革新者惧人言而负罪,惟陛下终弃九卿之家奴,兴百姓之六政……!

想到此处,荀彧神情复杂的转头看向营州方向,感慨自己已经跟不上大汉的变化,诸如陈桐,杜景,徐桉等人才是未来。

大考结束,然六部政事未停。

他们还需要核算今年的政绩,拟定明年之新政,方可行休沐之事。

月中,户部令发于天下各州,责令年后核算天下户籍人口;同时工部亦是拟令,核定天下田亩,草场等等。

与此同时。

镇国府,镇戍司之内。

甘宁,潘凤,刘政,段日陆眷惴惴不安等候着。

程昱拟写着镇戍令,淡漠道:“甘宁,你是巴郡人,且曾为锦帆贼,熟悉巴郡的水路可对?”

“罪将熟悉。”

甘宁神情一僵,不敢隐瞒分毫。

毕竟,他早年为水贼,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今更是负罪之军。

“熟悉便好。”

程昱压上镇戍印,昭示道:“此镇戍令,有皇帝信玺,更有镇戍印,你明日率大汉罪军发往南郡,等候西府之将夏侯渊并听从其调令!”

“诺。”

甘宁上前捧起镇戍令。

“你们都是罪将。”

“尤其段日陆眷,更是鲜卑人。”

“陛下恩予尔等活着便是天恩浩荡,莫要犯律。”

“此行南郡,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监军,可若是有人在路程上逃离,或违逆军律,祸乱百姓,尔等全部连坐,传首天下。”

程昱靠着大椅,目光扫过堂下四人

时至今日,他都觉得大汉罪军没有存在的必要。

如此设军,犹如给予一份诏赦,根本不足以起到警示天下的作用,完全可以免去罪军建制,全部送去工部为好。

“罪将谨记。”

瞬间,四人被这束目光看的毛骨悚然。

眼前这位,可是被人赞为贲育之士,虽不是为将者,却比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的大汉将卒都要可怕。

而且,据他们了解,大汉围捕叛逆,鲜卑等人,便是程昱开口谏言。

他们本就是负罪之军,若是再得罪这位司丞,仅在帝陛前的一句进言,可能就要去挖河渠了。

“去吧。”

程昱摆了摆手,淡淡道:“你们前往南郡的粮草,便不用从兵部配给,今年你们练兵开荒,这些秋收之后的粮食带着便是!”

“罪将省得。”

甘宁作揖恭拜道。

不久。

镇国府之外。

段日陆眷等人扶着墙壁,大口喘息空气。

似乎,寒冬的凉风,才能驱散他们面对程昱时的恐惧。

“南郡。”

“陛下要用兵了吗?”

潘凤直起腰身,不禁问道:“可是,某不擅水啊!”

“你们呢?”

甘宁蹙眉看向另外二人。

刘政勉笑道:“某曾从东莱渡海去了辽东。”

“某学会了。”

段日陆眷换上往日的神情,淡然道:“这天下,迟早要被天可汗统御,北方既定,便剩下南方了,所以今年某麾下一校,耕种练兵之余,还练了水性。”

“你看他们。”

甘宁恨铁不成钢的瞪了眼潘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