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408章 倭奴挖矿是劳作,耕田亦是劳作

这一年。

车舆北上者不少。

明年大考取仕,是头等的大事。

有人入仕为官,自然有人考入公羊,稷下。

诸如刘晔获得结业簿并拜入两学宫者,在各州不算多,堪称寥寥无几。

正阴十月。

初冬之风,吹遍大地。

枯黄萧瑟之意,落满颍川各县。

阳翟城内。

客驿之中。

南来北往者,聚集拼桌而食。

一个身着学子服的少年放下瓷碗,对着刘晔拱手道:“不才滕昭。”

“九江刘晔。”

刘晔拱手回礼,诧异道:“滕姓少见,青州为北滕,南阳为南滕,兄台悬刀,是今年入稷下之人?”

“是啊。”

滕昭掀袍落座,笑道:“九江刘姓,可是阜陵王之后?”

“嗯。”

刘晔点了点头,解释道:“家父前去拜访颍川太守,我们父子准备饭后启程赶赴洛阳,不知兄台何时出发?”

“也是今日。”

滕昭吃着面条,又夹了一颗腌萝卜,含糊其辞道:“早些去洛阳,找个营生赚取明年所需的钱财!”

“那倒是。”

“公羊,稷下,免学费。”

“可想要在洛阳生活,还需要不少钱财。”

刘晔将一盘长生韭炒鸡子推在滕昭面前,笑道:“若是兄台写字不错,可以代人写家书,或者给商贾核算一下度支,若是懂得律法,亦可参入法律讼会!”

“我有筹算。”

“准备先去渡口谋求核算度支之事。”

滕昭想了想,说道:“今年运河开启,尤其是洛阳与徐州的连通,加上大汉入海的贸易,每日往来舰船必定无数,所以渡口给人核算度支的工价应该不少。”

“也可。”

刘晔点了点头,好奇道:“兄台准备如何北上?”

“乘车。”

“南阳有商会北上。”

滕昭解释道:“某每日帮他们算度支,他们便予我十枚银币,还管夜宿与饭食。”

“甚好。”

刘晔若有所思的回应。

这个工价,算成月俸都不算少。

一钱五铢,一枚银币二十四铢,十枚银币算下来就是四十八钱,一个月便是一千四百余钱,有三枚金币之多。

一个商会,自然不缺少账房司会。

所以,南阳的商会,对滕昭算是礼待了。

当然,同郡之人考上稷下武殿,必然是天之骄子,不管是郡府,县府,或学院都会予以奖赏。

只能说滕昭生来便是苦难之人,懂得赚取自己所需。

刘晔北上之际。

洛阳。

大业宫,天禄阁中。

刘虞呈上奏章公文,恭敬道:“陛下,今年宗室有一人考入公羊,据宗正府所记载,前两年扬州刺史有过推荐,但其人婉拒,所以才迁延两年。”

“阜陵王之后。”

“九江成惪,刘晔。”

刘牧目光掠过奏章,沉声道:“已经启程了?”

“是。”

刘虞回禀道:“其父刘普与刘晔同行,而其兄刘涣则留在九江变卖家财,并将田亩归置于郡府之中换了一些钱财,准备在洛阳购买房产落户陪读。”

“有意思。”

刘牧合上奏章,安排道:“你从长乐宫支一些钱财,在东市购买一间店铺,一座府宅赐予刘晔,这是宗室对他的奖赏。”

“长乐宫?”

刘虞顿时愣了一下。

若是他没记错,长乐宫是太上皇刘宠的宫宇吧。

天子以宗室之名恩赐,不开内府也就罢了,还从太上皇手中索取?

“不然呢?”

刘牧笑道:“朕之内府本就无钱,仅存都给昭姬运作商会了,何况父皇自持茶陵酒肆,累年开遍大汉各州赚的钱,不就是朕的钱吗?”

“诺。”

刘虞神情有异的应下。

“典韦。”

刘牧沉声道:“你送宗正去长乐宫,顺路从国子监取一下今年入公羊,稷下的学子名单。”

“诺。”

阁外,典韦拱手应喝道。

“父皇啊。”

“非是孩儿不孝。”

“反正,都是咱父子的钱。”

刘牧靠着大椅,宛然一笑的望向阁门处。

他可是睚眦必报之人,刘宠敢在天禄阁挥鞭,要点医药费极为正常,也算是提前在大汉啃老了!

“陛下。”

顾雍,羊衜不知所措的作揖恭拜。

似乎,他们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话,只希望自己晚上不会说梦话吧!

“民政之事?”

刘牧毫不在意的问道。

“是。”

顾雍,羊衜共呈几份草拟的仁政章程。

其中,涉及鼓励生育,以及降赋开荒等政。

“羊卿。”

刘牧翻看着奏章,肃然道:“市舶监在运河两岸设下渡口,并且按照渡船承重收取费用,这价格定的太低了,户部要从商会之中取财,弥补百姓之政,另外运河的修缮亦要钱财。”

“臣谨记。”

羊衜连忙提笔浸墨,取白纸记下。

“顾卿。”

“你代传礼部。”

刘牧再度道:“笈多送来的大象,不必用渡船送来洛阳,直接从徐州开始用于修缮道路,些许朝贡之物,朕还需亲观吗?”

“诺。”

顾雍颔首回应。

送来洛阳,是尊天子之礼仪。

可当陛下开口,直接投入修缮道路,便是免去运输大象浪费的人力物力,此为仁善之治,当得仁君之称。

毕竟,为天子,鲜有人能扼止夸张之风。

“耕牛还是有些少了。”

“畜牧司与舆田司好好对一对。”

刘牧合上一份奏章,问道:“去年,今年,各州给青,冀,营三州运输了不少耕牛,朕为何没有看到瀛州的数目?”

“陛下。”

“户部定下给瀛州送三千头耕牛,中枢令亦是同意。”

“不过,却被刺史杜景婉拒,说是耕牛过海恐有不适之症,所以先用倭奴代行耕牛之事,还言倭奴挖矿是劳作,耕田亦是劳作。”

“并上书问询畜牧司,是否需要瀛州本土之牛,他可送来繁衍培育。”

羊衜脸色微黑,连忙开口解释。

至今,他都觉得杜景施政有些离谱。

大汉有耕牛,瀛州有耕牛,为何要浪费瀛州的倭奴耕田,难道采矿不好吗?

“便如此。”

“且发文瀛州,让他送来百头养一养。”

刘牧点了点头,沉声道:“另外,明年田赋均减至五十税一,早年开荒免赋之户,年限到了要开始核算赋税,此政不可乱,年后朕会让谏议,刑部,监州,三司持令行于各州察吏事。”

“诺。”

顾雍,羊衜对视一眼。

早年开荒免赋便是从陈郡,也就是当年的陈国开始。

如今,从开荒之田中收取赋税,便是施仁政之后续,若是有什么弊端,六部也好及时做出更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