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392章 诸子百家之学,真理浩瀚如烟海

不久。

天禄阁之中。

郑浑,诸葛亮立于阁下。

桌案之上,摆着一叠又一叠的专利公文,另外还摆着一柄弩,几个弩匣。

“有意思。”

刘牧拾起弩匣,从笔海中取出放大镜,观测道:“弹簧吗?”

“弹簧?”

诸葛亮浑身一震道:“学生还未起名。”

“嗯。”

刘牧放下弩匣,审视着连弩。

弩台,机括,最重要弩台还是铁管开槽。

若不是早见过诸葛亮,他都怀疑其人还是不是历史上的卧龙了。

“陛下。”

诸葛亮阐述道:“学生用铁器为弩台,是为了保证不会损坏其中的精密机括,因为上弦之时,弩弦会带动机括,促使下置弩匣送上弩矢,并且有避风之效,射程精准可至九十步,抛射一百八十步。”

“有点重了。”

刘牧抬手掂了一下,问道:“可有想过用铁来锻造弩匣?”

“这?”

“太过昂贵了吧!”

诸葛亮有些惊愕道:“学生之意,木制弩匣使用之后可以直接抛弃,至多损失一些里面的弹簧,若是用铁质弩匣,恐怕要重新设定戎衣,甲胄,且多增革带,使军士负重增加。”

“总要选一样。”

“木制弩匣不轻,而且体积太大。”

刘牧放下连弩,抬眸道:“你重新设计,在天工院铸造,将连弩的体积再度缩小!”

“诺。”

诸葛亮受宠若惊的作揖拜谢。

天工府,可是工部与公羊学宫联合所制,堪称天下工匠圣地。

他能入天工府,并借大匠之众锻造新的连弩,可谓是恩宠至极。

“两轮车的弹簧。”

刘牧翻看其他的专利入册公文。

仅翻开一页,便能窥见诸葛亮这几年的苦功。

不仅完善两轮车的铸造之法,用螺旋弹簧消力,减少形变,增加舒适感,并且他还在上面见到棘轮变速的雏形。

再翻阅,有多片弹簧减震之图纸与论述。

可以说。

大汉冶铁的革新。

以及他曾经对诸葛亮所说的话。

数种变革加起来,促使螺旋弹簧,多片弹簧的出现,从而打造了下置弩匣的诸葛连弩。

不过,刘牧最为看重,便是棘轮变速。

“陛下。”

诸葛亮有些羞臊道:“车轮的制造,学生还未弄清楚,不管是木轮,或铁轮,亦或者以失蜡法浇筑青铜车轮,都使得人颠簸难受,所以才钻研消力之法!”

“郑浑。”

刘牧合上所有专利公文,沉声道:“将所有图纸登记造册,另传礼部,今年天工年刊诸葛亮位列第一,但所造之物莫要刊印,论述更要模糊,禁止示于人前!”

“臣遵诏。”

郑浑暗中吞咽了口唾沫。

这番话,无不证明诸葛亮对于大汉的重要性。

“典韦。”

刘牧思忖道:“传王卒尉,遣一队王卒充为诸葛亮近身,以一什进行轮换,保护他的安全。”

“诺。”

典韦恭敬道。

“陛下。”

诸葛亮欲言又止。

刘牧抬眸道:“你想问三个定律?”

“是。”

诸葛亮作揖长拜。

这几年,他对此心心念念。

不惜早结业,跳过豫州学府考入公羊学宫。

所以,他想知道三个定律,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是否如郑玄定律一般,可以让他造出弹簧这样的存在,在多方面革新大汉的技艺。

“朕且问你。”

刘牧沉声道:“往天发矢,为何会下坠?”

“啊?”

诸葛亮一脸茫然。

郑浑也懵了,箭矢坠地,不是常识之事吗?

“慢慢想。”

“朕言送你三条定律,便是三条。”

“一曰惯性,二曰加速度,三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刘牧提笔在纸上写道:“其实总归起来就一句话,世间万物皆可量化,世间万物皆可证伪。”

世间万物皆可量化。

世间万物皆可证伪。

这句话,对于诸葛亮的冲击巨大。

直至离开神武门时,都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

“其实。”

“你不必如此。”

郑浑宽慰道:“陛下曾给公羊学子写了不少话,你们慢慢都会想通的!”

“是吗?”

诸葛亮抬头问道。

“诸子百家之学,真理浩瀚如烟海。”

“墨家之学,其中有一篇名为经下,多是光学之论,陛下便写下光似颗粒,似水波,假以强光,映之细缝,得见真理。”

“如术算,陛下曾写下庄子之言,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郑浑沉声道:“你们还年幼,还有深究真谛的时间,莫要因为一时之困顿,便折损锐气,人心当坚啊!”

“学生受教。”

诸葛亮作揖恭拜道。

“卧龙入工部。”

“凤雏入户部。”

天禄阁中,刘牧笑着取出一本空白书本。

想了良久,最终在书皮上写下《诸夏百家之理汇编》。

并且,在扉页写下离骚之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科技,道德,从来不会凭空而生,物理更是如此,诸如天文星宿,墨经光学八条,医学的内外科之分,名家的刑辩之论。

诸夏文明,浩瀚无比,非常人可以揣测。

然,因战争摧毁不少论证,是以兴百家为国之上策。

他是开路之人,打开追逐真理的大门,立下以工商中兴大汉的誓言。

西市。

谷阳街壹肆拾店。

百济古尔,领着肖古王入店。

琳琅满目的货物让人目不接暇,尤其是婀娜多姿的胡姬,金蛮婢,更是看的他们眼热。

阿卜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三韩的朋友。”

“穆。”

古尔作揖道:“这位是我们百济的王。”

“好的。”

“三韩的朋友。”

阿卜笑容不变,依旧以三韩相称。

只要三韩没有在朝报之上刊登对大汉朝贡盟约,不管什么百济,新罗,伽倻,一并以三韩而称。

今日,唤肖古王一声朋友。

已是作为一个商人最大限度的底线。

如若不然,他一个大汉人,称一声‘三韩的蛮夷’又能如何?

“穆。”

肖古王毫不在意其称呼,问道:“我们想要买一些货物,不知价格怎么论?”

“三韩的朋友。”

“我们只收取大汉货币。”

阿卜领着二人行于待客之所,淡笑道:“五铢钱,银币,金币都可以,若是大型贸易需要通过大汉银行汇存!”

“这个。”

“不知什么价钱?”

肖古王从桌案上拾起一支炭笔。

炭笔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书写文字,且价格并不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