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235章 古有千乘之国,大汉欲兴千乘之家

一句巾帼不让须眉。

吕布,典韦,许褚全当是天子与小孩的打趣。

可是生性谨慎的满宠,则是审视了眼吕绮玲,又看了看吕布,总感觉陛下在暗喻什么不可明说的事情。

以女承父业,难道吕布未来生不出儿子?

一连三日。

稷下武殿之内,武考会试方才结束。

太史慈见到了箭术,枪术皆为上乘的陈到,见到敢于搏命的乡野少年,见到箭矢百发百中,口中却能说出‘兵贵胜,不贵久’的英烈之子。

一次大考取仕,天下风云汇聚洛阳。

又两日,武榜还未放榜,文考会试便在公羊学宫开启。

陈宫踩踏着青石,迈入公羊学宫的殿宇。

双眸扫过参考之人,便见到不少名人,甚至还有未曾及冠的少年。

片刻之后,刷刷刷的落笔声回响在公羊学宫,亦有人不甘的望着会试卷,神情苦涩的收拾笔墨纸砚离开考场。

县试,只有诸夏显学,术算。

郡试,除却更加深奥的学说之外,有更复杂的术算,还有史学。

州试,在前面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公羊学说。

会试,尽皆百家深奥之学,以史学,法学,术算,公羊,农学,天文历法为重,还有最后一道名为策论的大题,令不少考生难以下笔。

“问,千乘之策。”

“古有千乘之国,今大汉欲兴千乘之家。”

“然天灾**,百姓乞食,大汉以何兴户健民?”

陈宫放下毛笔,揉了揉手腕,低诉策论之题。

前方不远处。

陈桐落笔极为迅速,没有停顿感。

公羊学宫参考的学子,更是一个个大放异彩。

“过秦论一般的答题吗?”

陈宫浸染笔尖,却难以落笔。

千乘之国,说的是春秋时期各国兴兵。

可大汉兴新制,自然不可能让百姓家家户户拥有千乘之军,所以题目说的便是养军之钱粮,故而称‘兴户健民’?

公羊学宫。

博士楼顶层。

刘牧捏着栏杆,沉声道:“你们怎么理解会试策论?”

羊衜铿锵有力道:“所谓千乘,便是百姓的钱财,可以供养大军,天天可食肉粮,所以陛下所问,是户部之政,如何使百姓富裕,体态骁健!”

“附议。”

“臣附议。”

顾雍,刘洪,田丰,卫觊等人附和道。

荀彧侧目看了眼羊衜,沉声道:“尚书所言极是,然臣以为健体,并非简单的富民食肉粮,凡能鞭策入里者,必为会试榜首。”

“继续。”

刘牧眸子微亮。

荀彧恭敬道:“田亩,畜牧,工坊,是国之民政,要做好调配,至于如何调配,非眼界宽广之人不可为。”

“还差点。”

“你再好好想想。”

刘牧拍了拍荀彧的肩膀,转身走向大业宫!

“错了吗?”

荀彧呆滞在原地。

顾雍,田丰,羊衜等人亦是如此。

卫觊打了个哈欠,带着疲惫之意道:“非是口腹之欲,物资调配,而是百业之政,看似问户部,实则问百业,更是问未来大汉百姓,以及各地仁政的走向。”

“哦?”

荀彧递过去一杯热茶。

羊衜为卫觊揉捏着肩膀,笑问道:“伯觎,陛下在时,你为何不答?”

“某无能啊。”

卫觊端着茶盏,自嘲道:“某看出问题,但想不出怎么去置大汉百业,使百姓富裕而体态骁健;况且牲畜,粮食产出,以及工坊等等,涉及六部之政,连荀尉丞都答不上来,某说出来岂不是自取其辱?”

“某明白了。”

“陛下问的是生产力。”

羊衜用力的拍了拍卫觊的肩膀,说道:“陛下在《帝国货币》书中所言,这叫生产力,是大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技艺更迭的决定性力量,货币与生产力互生,一旦失去牵绊,便是帝国崩塌的时候。”

策论,连荀彧,羊衜等人都为之头疼。

会试结束之时。

大日西沉,所有考生都浑浑噩噩无比。

“公士。”

“你策论写的什么?”

一个公羊学子笑嘻嘻的跟在陈桐身后问道。

“杜景。”

陈桐笑着问道:“你可是在公羊学了多年,莫要说没看出策论之题的真相!”

“问政百业。”

“同样,问政百姓之未来。”

“可惜,某无能制国之大政。”

“不过某写了南中,以及南中之民的策论。”

“大汉天子治下,焉能假其爵禄,宠之以名号。”

杜景摇了摇头,攥拳道:“这些部族恃宠而骄,雄踞州郡,擅杀汉吏,以部族统辖一地,某以为当夷部族首领之名,改为大汉流官治理,所谓瘴气难治,可遣人伐木去林,开山通路,以工坊而兴城建,若陛下采纳此政,某亦中榜参与殿试,未来必定请命南中之职,为陛下除弊政,兴民事!”

“差不多。”

陈桐抬手捶了捶杜景的胸膛,笑道:“只是,某写了一国之政。”

“说说。”

杜景伸手揽着陈桐的脖子,调侃道:“某可是听说了,陛下特遣许尉丞去了豫州找你,可是有希望中得状元?”

“难说。”

陈桐转头看向陈宫,以及其他士人。

他与杜景,以及公羊学子,多为贫苦之家的子嗣。

类他们这样的人,在大汉行至最高莫不过君侯陈槐,以及曾经的亚奴陈重。

此次,天子开龙门,令百姓子嗣与士绅郡望之子同争官位,孰胜孰败还未可知。

这些士人有长处,便是博学多闻。

他们同样有长处,便是早年受公羊学宫熏陶,更能理解刘牧的心思。

“公士。”

陈宫笑着作揖,道:“见过这位先生。”

陈桐作揖还礼道:“公台先生。”

“见过先生。”

杜景作揖还礼,朝着陈桐打了个招呼,走向公羊书阁。

“策论。”

“你们很熟吗?”

陈宫缓步而行,蹙眉询问道。

“还算可以。”

陈桐笑了笑,说道:“公羊学宫初设之时,陛下每年都会亲定课业,第一年的启蒙课业名为仿写,仿写的便是过秦论,次年便开始设各种课题,但很少涉及策论,而是另外一种课业!”

陈宫茫然道:“另外一种?”

陈桐摇了摇头,说道:“陛下称之为申论,侧重于分析论证;而策论侧重对策定政,犹如曾经官与吏的区别,一个在于制定国政,一个在于执行国政!”

“如此啊。”

陈宫恍惚的叹了口气。

过秦论可以称为对策,策论。

然,策论不能称之为对策,过秦论。

这就是他们这些野路子与公羊学子的差距。

有很多人都没有明白,察举制的‘对策’与‘策论’有什么区别,便使无数士人偏离考题,榜上无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