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233章 统辖两州,张辽赴幽备战邦野

公士。

一个名字,两种不同的意思。

陈宫有些羞愧。

自觉急功近利,羞于交谈。

继而,抬头看向这座不是宗庙,却类比宗庙的定业丰碑。

洛阳新建,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称谓,都带着刘牧不可撼动的意志。

以军卒定业,兵盛而神武,定业丰碑立于神武门外,比凉州,并州的还要雄伟,代表大汉不可侵犯的意志。

弘毅坊。

取‘士不可不弘毅’为名。

同样,有纪念弘毅公王叡之意,更是为了激励公羊学子。

陈宫,太史慈,驾车行至弘毅坊,各种各样的民居,还有铺面,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接暇。

百姓,商贾贩卖最多的便是各种书籍,以及笔墨纸砚。

客驿的院落中。

太史慈将马匹投喂,走入房中问道:“公台兄弟,某准备找有司奏禀辽东之事,你要一起出去吗?”

“不了。”

“某休息一会。”

陈宫收拾着书籍,回道:“兵事归镇国府管辖,同样你可以前往吏部,他们辖制各州官吏,都可以把辽东之事传入大业宫。”

“好。”

太史慈转身去正堂拜别母亲。

便持着舆图前往镇国府。

可惜,镇国府的理政地在神武门之内,百姓禁行。

无奈只能前往王卒尉在东市设下的府门,奏禀辽东诸事。

“所以。”

“公孙度要称王?”

临近傍晚,许褚匆匆赶至东市的府门。

“并未表露。”

“但有聚兵寇境之意。”

太史慈正襟危坐,肃然道:“黄巾之乱的时候,诸多名士渡海去辽东避祸,还有原冀州刺史王芬,已故太傅陈蕃之子陈逸等人相助,所以辽东不可小觑。”

“嗯。”

“你继续说。”

许褚舔了舔干涸的笔尖,继续写道:“夫余,高句丽,三韩,还有那个什么邪马台国,这些与公孙度来往密切吗?”

“可以称之为盟友。”

“公孙度本就是辽东望族!”

“两年前,不知怎么就成了辽东太守。”

“刚开始,他还有大治之心,严刑峻法,打击豪强,令行政通。”

“并且,取家资组建义军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招贤纳士,设馆开学。”

太史慈神情复杂,有些唏嘘道:“去年有人出使辽东,此人就将宗女嫁于尉仇台,从夫余抽调两万轻骑,还有高句丽也为其提供兵卒,如今辽东至少有六万之军。”

“嗯。”

“很好,好极了。”

许褚眸子闪烁着亮光,兴冲冲的问道:“高句丽,夫余不提,你说的那个三韩怎么样,有多少人,多少城邑,算是强盛吗?”

太史慈摇了摇头,说道:“其中马韩最为强盛,领城邑五十四,余者不值一提。”

“如此之弱还立国?”

“这都什么沐猴而冠的蛮夷。”

许褚失望的把毛笔递过去,说道:“在这份告词书上签下名讳,还有在洛阳的暂住地址,某上禀镇国府后,自然有人前往问询,若你有什么请求,某可代为转述!”

“许尉丞。”

“听说洛阳有武考会试。”

太史慈写下名讳与地址,小心翼翼的问道:“某从青州而来,未能参与县郡州试,可否求陛下开恩,准某参与武考会试?”

“可以。”

“某会禀奏陛下。”

许褚收起告词书,意味深长道:“以你阻击张郃之事,求取参与武考的资格不难。”

“嗯?”

太史慈瞳孔陡然一缩。

初来洛阳,王卒尉丞便知他的名?

许褚没有解释。

朝着值守的王卒尉打了个招呼,便直奔镇国府。

太史慈浑浑噩噩回到客驿。

见到陈宫,方才带着惊惧清醒过来。

“老夫人的饭菜送过去了。”

陈宫递过去一双筷子,说道:“尝尝,传闻是陛下在陈国时推行的炒菜,还有这蒸馍,是用小麦碾压成粉,蒸制而成!”

太史慈食之无味,复杂道:“正三品的王卒尉丞,竟然知道某!”

“子义兄弟!”

“典校六尉,其中监州尉查察天下事。”

陈宫一边斟酒,一边打趣道:“王卒尉掌洛阳城防,许尉丞更是常年行于帝驾之前,听说过你的名字并不意外。”

“是吗?”

太史慈有些迷茫。

似乎,这个大汉,还有洛阳,都极为陌生。

与此同时。

大业宫,镇国府军谘司中。

贾诩将许褚呈递的告词书,以及军谘司,监州尉消息汇总刊印,分发在众人的手中。

“辽东。”

徐荣眉头紧锁道:”某认识公孙度,他有这般胆魄?”

“人都会变。”

高顺肃然道:“能使其有割据之心,必然是幽州有变,譬如高句丽,夫余,三韩,肃慎,乃至乌桓,都想要犯境!”

“不错。”

赵云附和道:“幽州有祸乱之象。”

“陛下。”

贾诩神情凝重道:“臣以为北府军需要扩军。”

刘牧轻叩桌案,说道:“监州尉对辽东有察,不过消息没有太史慈这么准确,渡海横击青州,倒是有些意思!”

“陛下。”

沮授进言道:“臣以为调张辽前往幽州,并遣一军王师北上,可镇幽州不乱。”

“附议。”

赵云,徐荣,高顺等人肃然起身道。

“你们啊。”

“幽州,还需王师前往?”

刘牧瞥了眼众人,摇头失笑道:“文和代拟镇戍令,调护商军校尉庞德为并州戍边将,迁宁毅为北府中郎!”

“诺。”

贾诩恭敬道。

“传令张辽,年前赴幽州。”

“朕准他统辖幽并戍边军,以及北府军,然后调率善中卫军,下卫军北上。”

“今年幽并赋税,乃至互市之税,全部由刘虞统一调遣。”

刘牧按着桌案起身,漠然道:“明年秋收之前,朕要看到乌桓诸部之主,以及东部鲜卑的轲比能,跪在神武门外!”

“诺。”

贾诩起身作揖恭拜道。

“对了。”

刘牧沉声道:“十日之后,稷下武殿有武试,诸位可去一观。”

“诺。”

众将起身作揖道。

“文和。”

刘牧负手走向堂外,沉声道:“你给太史慈送一份武试公文!”

“诺。”

贾诩连忙应下。

“可惜。”

赵云坐在大椅上,羡慕道:“此战统辖两州,准备征讨鲜卑,乌桓,抗击公孙度,陛下竟然没有动用王师!”

“用不着。”

“小邦之地而已。”

贾诩说道:“不过,某可以确定乌桓要完了。”

“何止是乌桓。”

沮授唏嘘道:“跳梁者必被戮于刀下,夫余,肃慎,高句丽敢为公孙度举旗,当真陛下隔着冀州,发不了兵马?”

“文远领军。”

“啧,还有率善两卫?”

徐荣摸了摸下巴,不由为公孙度默哀。

不管是张辽,还是率善军,对军功渴求到了极致,不知公孙度,乌桓,还有高句丽能不能撑到明年秋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