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220章 贾诩:荀文若,你的心太毒了!

荀彧发出王佐之音。

以军政并治游牧,先勘定大汉疆域,再定朝贡制度。

其声振聋发聩,使得朝堂文武尽皆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定疆。”

刘牧眸子中泛起异色,问道:“你为何如此想?”

王朝论,本质是朝贡制度,日月所照之地,皆为汉土,其民皆为汉民,凡设都护为大汉朝贡之地,帝国衰落便可抛舍,待强盛之时收回。

国家论,实控,纳税,遣派流官以定疆,分族而治,寸土不可失,百姓不可伤。

可以说,荀彧所言,是在定国策,定大汉未来的战略方针。

“臣悟陛下所行之事。”

荀彧作揖再拜,恭敬道:“除郡国之政,便是为了治其民,亦或者伐罪无赦,无不是勘定为大汉未来准则,然疆土开拓终有力尽之时,维稳王化方为大汉国政,想要消弭复叛弊端,便不能使匈奴,氐族,羌胡生出隔阂,却又不能使他们将恩赐视为唾手可得之物,故而必须以命博取!”

“拟政吧。”

刘牧神情平淡道:“中枢尉合六部,镇国府暂拟此事,而后呈递门下议政,朕再决定是否施行此政。”

“诺。”

荀彧躬身大拜。

“若无事。”

“便散朝吧。”

刘牧起身走向天禄阁。

荀彧之政,一手大棒,一手甜枣。

让南匈奴,氐族,羌族,眼馋汉人的善政,为了大汉在沙场之上搏命,藉此消耗他们内部的青壮,从而达成维稳的效果。

同样,有功自然要封赐,减赋,迁户等等都是给予的恩赐。

只能说,此政狠辣,不亚于一场灭族战争,西凉三卫,不就是如后世的雇佣军吗?

“文若。”

“此政心毒啊。”

贾诩走出神武门,满是感慨的说道。

荀彧微微一怔,淡笑道:“多谢谬赞,不过恰逢时机而已,匈奴义从,四大氐族,都在雍州参战,恰好可以推行此政,此战若有义从立功,自然可以施政造成分化,先让他们内部羡慕得到恩赐之人,必定可以促使义从搏命。”

“妙计。”

戏志才笑着说道。

程昱捏着胡须,连连点头。

只是未曾想,荀彧一介翩翩君子,竟是如此心狠手辣之人。

一旦定疆之政推行,大汉将把“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变为事实,更能得到驰骋沙场,为大汉开疆拓土的死战之军,以及施展王化之政的基石。

故而先提定疆之论,谁也不敢确定刘牧会如何取舍。

“陛下。”

天禄阁中,满宠作揖恭拜。

刘牧翻看着监州尉密报,淡漠道:“解烦营有你们的人?”

“有。”

满宠恭敬道:“解烦营设解烦督,下辖左右两部,并设左右部督,我们的人只升为校尉,负责监督荆州诸事。”

刘牧沉声道:“商舰还未回来?”

“没有。”

满宠摇了摇头,恭敬道:“年初大汉商行又下水一队商舰东去,似乎想要寻找倭奴国,光武帝时期此国远渡大海,朝贡大汉,被光武帝赐倭奴金印,安帝时期亦有朝贡,所以他们想要找到此国。”

“哦?”

“此国朕知。”

刘牧摸了摸略短的胡须,戏谑道:“倭奴多银矿,不过他们并非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片小岛有百余国,如今最为强盛是邪马台国!”

“可挖矿?”

满宠突兀说道。

刘牧失笑道:“你们这都是被仲德说服了吗?”

“非是如此。”

“臣以为,钱币将会被冲击,当取矿铸新币。”

满宠从衣襟中取出几枚五铢钱呈于桌案,恭敬道:“监州尉有察,益州,荆扬,乃至冀州多地,他们的五铢钱有小五铢,亦有轻薄一些的五铢钱,虽然流入不多,但确实有人私铸,臣已经让监州尉查了。”

“钱币。”

“战争。”

“各处有能人,知晓朕兴工商。”

刘牧指尖相继弹起几枚五铢钱,力度一样抛飞的高度却尽不相同,说道:“同样,证明战争迫使他们的度支极大,货币体系受到了冲击,只能私自铸钱。”

“陛下。”

满宠进言道:“货币乃民生之基础,不可动摇啊!”

“朕知。”

刘牧靠着大椅,思忖道:“你去宣羊衜,卫觊,徐岳来天禄阁。”

“诺。”

满宠作揖而退。

刘牧随手将五铢钱抛在桌案上,沉声道:“典韦,许褚!”

“臣在。”

典韦,许褚入阁拱手道。

刘牧安排道:“你们二人从尚衣监取蜀锦两匹,前往东西两市贩卖,全部换成五铢钱带回来,要尽快。”

“诺。”

二人应声而退。

“国之内政。”

“民生,钱币,不可垮塌啊。”

刘牧摇头失笑,望向窗外的骄阳,眼中满是凝重。

文景之治的繁盛,除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是最大的原因,次之便是铸币权的放与收,才奠基文景之治,武帝之兵盛。

战争,意味着货币贬值,百姓退化至以物易物的时代。

这样对他推行工商兴盛百姓,强盛兵事不利。

如今乱世初起,仿佛按下加速键,令各地枭雄开始私铸钱币,过两年大量流入坊间,会摧毁整个工商体系,故而稳定货币为重中之重。

片刻之后。

满宠带着卫觊,羊衜,徐岳入阁。

刘牧等许褚,典韦提着大量五铢钱回来,方才说道:“朕让他们卖了两匹蜀锦,你们验一下五铢钱。”

“诺。”

卫觊,羊衜,徐岳不明所以。

但还是坐在大椅上,开始查验带回的五铢钱。

“这钱不对啊。”

数过六枚五铢钱,羊衜脸色微微一变,拾起一枚五铢钱说道:“陛下,臣督互市之事数年,过手钱币无数,这枚五铢钱看上去像是新铸,可户部并未下令铸钱,且重量,大小,皆与寻常五铢钱不同。”

“是啊。”

“臣亦有发现。”

卫觊,徐岳纷纷附和,拾取自己认为不对的五铢钱。

“继续。”

刘牧端起茶盏淡淡道。

“诺。”

三人冷汗涔涔,继续查验货币。

洛阳绢布有价,尚衣监的蜀锦为上品。

故而,蜀锦在东西两市价格在一万八千钱,次之便是成衣坊的棉质衣物,再次便是缣,帛,九稯布等等。

可是,仅几万钱中,他们竟然发现不少新五铢钱,且都别于其他五铢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