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201章 朕来了,长安城内当兴兵事

长安被困。

张修等人守城不出。

他们断绝了对三辅的消息探查。

当附逆青壮的亲眷,从左冯翊陆陆续续迁来,骤然惊动城内之人。

临近正月末。

三千余附逆青壮的亲眷齐至。

临近长安城下,万余人尽皆低下头不敢发出声响,明明没有受到折磨,却神情憔悴显得极为恍惚。

附逆叛汉,几个字犹如大山,彻底摧垮他们挺拔的脊梁。

“啪嗒。”

“啪嗒。”

赵云御马临近长安城下,肃然道:“张修,且出城一议,这些人想必城中应该有军卒认识,不需要某一一介绍!”

“阿爹。”

“母亲。”

“兄长?”

顿时,城楼上传出一声声惊呼。

有叛军扶着城垛俯瞰,目眦欲裂道:“你们要做什么?”

“不妙啊。”

射援脸色微微一变。

张修目光扫过高呼的军卒,神情愈发冷厉。

这些人都是左冯翊士族提供的青壮,寇袭皇甫嵩的营垒,抢夺关隘,一直是他颇为倚仗的先锋军。

没想到,刘牧竟然将这些人的亲眷送来长安。

同样,意味着左冯翊已经沦陷,是攻杀军卒之心,是灭杀固守之势,更是一刀又一刀,将他守备三辅,拖延大汉王师的筹谋砍碎。

“得出城。”

“问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射援拉着张修走到角落,低声道:“城中有左冯翊的青壮,有右扶风的青壮,还有京兆尹之人,你今日谈不拢,内部必然哗变。”

“某明白。”

张修深吸了口气,按剑走下城楼。

仅片刻,长安城门哐当一声打开。

“独自出城?”

赵云御马上前,满是惊讶道:“你便是张修?”

张修披甲悬剑,外面套着道袍,冷声道:“大汉的天子,竟然枉顾老弱妇孺,是不是有失仁义之名?”

“张修。”

“叛逆,需要仁义吗?”

赵云斜睨向汇聚的万余附逆亲眷,嗤笑道:“陛下说了,朕来了,长安城内当兴兵事!”

“继续。”

张修脸色顿时一沉。

长安城内,他以攻心之策灭义军之乱。

同样,刘牧送来了万余亲眷,亦是攻心之策回应。

兴兵事,兴的是义军与他们的交伐吗?不,所谓兴兵事是内乱哗变……

“换人。”

赵云指了指左冯翊青壮亲眷所在,淡漠道:“你送三万长安百姓出城,以及三万百姓十日的粮食,这些人可以带入长安城!”

“不可能。”

“你是痴心妄想。”

张修眸光凛然,低声怒喝道:“人可以给,但粮食不可能,有本事让刘牧杀了这些亲眷,某亦可杀了长安城的百姓。”

“一个时辰。”

“长安没有三万百姓出城。”

“这些附逆之人的亲眷,将会被斩于城外。”

赵云抬头看了下天色,别转战马朝军营折返而去。

刘牧是大汉天子,自然不可能亲赴阵前与一个叛逆之人交谈,莫说是张修不够资格,就是刘焉亲至,都没有这份资格。

故而他来了,但所有话术都是刘牧亲自拟定。

三万长安百姓,三万人十日的粮食,绝对是底线。

若是不答应,今夜长安便会内乱,加上李怀组织的义军,以及城外的大汉王师,长安会被内外合力攻破,

可若是应下,便是一场大灾祸。

因为城内还有右扶风,京兆尹提供的青壮。

若是隔几日便来这么一次,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会被换走,他们存储的军粮,同样会被掏空。

今日的死亡,以及拖延多日的死亡。

这两个选择,搁置在张修面前,任他选择。

“喀。”

张修怒不可遏的攥紧剑柄。

可记起赵云万军阵中斩敌的骁勇,还是放弃上前交战的想法。

“陛下,他会应吗?”

大汉王师营垒,程昱满是好奇的问道。

刘牧靠着栏杆,神情淡漠道:“他想要为凉州牵制大汉王师,时间于他而言最为重要,明知长安迟早要被掏空,他也必须应下,能拖多久便拖多久。”

“陛下大才。”

程昱深感钦佩道。

刘牧转身道:“稍后你代为传令,从龙骧调出两校,讨伐京兆尹各县,搜罗京兆尹附逆青壮的亲眷送来长安,然后让陷阵营做好敌军冲营的准备!”

“诺。”

程昱暗自心惊。

这攻心计,一环套着一环。

若此次换人成功,张修见到龙骧发兵,自然知道是去攻伐各县搜寻附逆亲眷。

长安叛军若是不想坐以待毙,便要夜袭营垒。

此为激将,激军之计,怪不得陛下临危不乱,长安恐怕只需要半个月时间,便会被攻破。

时间一点点过去。

天穹之上,大日西沉,光芒暗淡。

夕阳的红色,染红大地,河流,以及从长安城内迁出的百姓。

“耻辱。”

“太耻辱了。”

李怀杵着木杖,骂骂咧咧的说道:“张修这个懦夫,不敢杀老朽,只敢操弄这些小道,推搡我们出城。”

“父亲。”

“陛下来了。”

中年汉子拉了拉李怀的手臂,抬头看向营门处伫立的刘牧。

“嗯?”

李怀愕然抬头,顺着目光望去。

瞬间,眼眶发红泛着荧光,朝着营门处躬身长拜。

“莫要多礼。”

刘牧上前扶起李怀,拍去对方衣服上的浮土,淡笑道:“昔日长安一别,朕说过要保留有用之身,老丈可没听进去啊。”

“李怀,愧对陛下啊。”

“李姓没为陛下守住长安,等我们收到消息的时候,叛军已经入城了,只能守住一座空府。”

“长安对不起陛下,三辅愧对陛下的大恩。”

李怀闻言,本就心酸的内心瞬间崩溃。

拉着刘牧的衣袖,犹如孩子般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

“莫哭。”

“没有谁对不起朕。”

“长安有志士,三辅有血勇。”

刘牧拍了拍李怀的后背,安排道:“仲康,你带人安排人入营暂住,还有请军医为李怀诊治,守府数月,身心俱衰,切记谨慎用药。”

“诺。”

许褚先对着刘牧拱手应喝。

而后,朝着李怀,以及李姓儿郎拱手,安排王卒尉带他们入营。

“人心可用啊。”

“此为黎庶之勇。”

程昱,戏志才眼眶微微发红,心中颇有感慨。

刘牧予长安之恩,是复土戍边,是六盘山下的十万头骨。

刘牧予长安之仁,是府门立鼓,是昔日长安百姓送他归陈国之时,那句‘天冷,风雪甚大,早些回家’。

君予仁义之恩,民以血勇报之。

这便是大汉的天子,这便是大汉的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