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番外2 虎死威犹在(2)

盛唐挽歌 番外2 虎死威犹在(2)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些人,他在的时候,就如同空气一样,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然而当他不在了以后,整个世界就像是乱套了一样,喝水要塞牙,吃饭要硌牙,睡觉要磨牙。

方清在时,或许是大明发展的瓶颈还没到,又或许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总之国家内部各行其是,商贾赚钱百姓养家,丘八守边立功,文人科举做官,大家各忙各的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可是方清去世后的第二年,产业危机便爆发了。

商品滞销,商贾们回不了款,于是降低雇工的报酬,甚至违法买奴做工。而雇工失业没钱了,又消费不起货物,节衣缩食过日子,导致商品越发积压。

海外的市场,趋近于饱和,因为大明以外,本来就没有多少可以供倾销货物的地方。比如说东瀛那边,大明的货物去了以后,消费得起的人,非富即贵。

这数十年当中,生产力在持续发展,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当初方清在规划商业布局的时候,就提出了“产业集群化”的概念,同一个行业的店铺和作坊,将他们安置在一起。最后以养蛊的方式,逼迫这些人进行技术迭代。

经过数十年发展,大明的纺织业,已经广泛使用水力纺纱机和飞梭。就在打赢吐蕃,在石堡城确立盟约的第二年,汴州豪商何百万,在朝廷的扶持下,创办了第一个超级纺织工坊。

官府称其为“工厂”,并帮助他建立了后来被广泛学习的“工厂制度”。

随后,就汤下面的朝廷,在方清的极力倡导下,颁布了第一部《雇工劳动法》。开篇便约定了最低月酬与五时辰工作制。

里面还包括不得限制雇工人身自由,定期请医官给雇工检查身体等等。

不过其中许多条令,多年后都流于形式,只有五时辰工作制和最低月酬保留了下来。

一方面是因为雇工也是人不是机器,累了就真干不动了。另外一方面,最低月酬也算是雇工与富商之间的隐形契约。

这是大明社会工商业稳定的基石。

之后,李晟带着船队下南洋,依照方清的提示,寻找那边的热带作物及土特产。尤其是一种树皮割开后有白色乳胶流出来的植物。

然而,三年后李晟带着船队返回,找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植物,有些甚至相当有用,比如说酿制三勒浆的原料。

但是,就是没找到那种白色乳胶的植物。

方重勇大失所望,这才想起来,那种植物是从美洲来,由殖民者带到南洋的。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道酬勤,这件事居然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开花结果了。

在打通河西走廊,西域通商了以后,某个西域商人向朝廷进献了一种相当特别的当地草本植物。割开枝叶后,会有一种乳白色的胶状物覆盖在上面!

十斤原料,可以提炼出两斤“乳胶”。

方重勇大喜过望,将其命名为“橡胶草”,并在河西推广种植!

之后,科技由此获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密封和防水方面,橡胶草的产物橡胶,效果堪称王炸。

中国古代科技,密封这一块是绝对短板,补齐了这块短板后,工业相关的科技开始迅速发力。

不断有新的产业冒了出来,商品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繁荣。

由于国家的强盛,已经到了自古未有的地步,因此方清也被当时的文人尊称为“陆地神仙”。

然而在他去世后,一切矛盾都随着“产品过剩危机”而激化!过往的一切美好,似乎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明的城市化,是局部城市化,以汴州、扬州、广州三地为中心,最多加上后面魏州改名的“大名府”,和蜀地的成都。

这些地方产出的手工业品数量极多,却无法低成本贩运到偏远地区。而本地市场已经饱和,买得起的人早就买了,买不起的人,也只能干看着。

即便这些货物在产地价格很低,贩卖到偏远地区,价格要翻五倍也有例子。

却已经无法改变滞销的窘境。

那大商贾为什么不把货物低价,甚至是免费送给穷人呢?

因为他们不敢这么做,倒也不是真的舍不得。

而是如果真这样做了,那么当初花真金白银买他们东西的人,一定会上门讨个说法。如此一来,赔钱都赔补过来,这生意也不必再做下去了。

于是,官府修订了《雇工劳动法》,允许富商们雇佣近乎于零成本的奴隶,并取消最低月酬,取消五时辰工作制,改为按每个劳动多少个时辰就给多少钱。

没错,五时辰工作制,不仅是保护雇工不会因为太累而损害身体,也是保证他们有稳定的月酬可以拿。

至于其他福利,一概都不强制,大商贾们也顺势将其取消。没办法,日子过不下去了嘛,那还能怎么办?

老师傅遇到了新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过往保证乡村土地收成的办法,反而是用得很多,效果也很显著。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也以“租约”的形式在运转,较之以往,剥削的方式更加隐蔽。

进而走上了粮价高,种粮成本高,物价也高的“三高”之路。汴梁城和大城内的手工业品确实便宜,但这些农村里的村民买不到呀!

走几百里路去一趟城里,又能挑回多少东西呢?路上花老了钱了。

小作坊大规模倒闭,失去工作的雇工返回老家,却发现当初“托管”给村子里某位地主的土地,已经被地主租给了其他人,产权关系紊乱。

一边是失去工作的雇工,一边是寄人篱下的佃户,两边谁也不让谁。

过往前所未有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爆发。

其实,任何产业都是有产业周期的。春秋时就有先贤看出来了,只是没有系统性的解释。

大明自建立以来,便是在一个大的产业周期内。土地上被束缚的剩余人口,转向以汴梁城为主的城市做工,土地矛盾得到了极大缓和,官府吏治也比较清明。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好起来的时候什么都好,地方上土地矛盾少,胥吏的盘剥也就更轻微,因为他们很容易从宽松的环境里面捞到钱,没必要把事情做那么绝。

可是现在手工业在获得极大发展后,导致了产品相对过剩。

包括官府在内,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以前方清还在,他可以指一下方向,又有刘晏、杨炎、元载等干吏。

现在的宰相和六部高官,都是科举选上来的,知识一点不欠缺,却没有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更没有经历过战争。

各种矛盾堆集在一起,终于在方清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太平兴国二年”爆发!

就在这一年方清去世的忌日当天,穷苦人家继承自大唐的血性,喷涌了出来!

汴州所有工厂、工坊、店铺与商社,集体罢工罢市。这些人聚集在汴梁城主干道两旁齐声呼喊“官家救命”,任凭禁军驱赶,都不愿离去。

当夜,虽然朝廷实施了宵禁,但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许多日子已经过不下去的雇工们,一个个都点着火把聚集,高喊着“吊死何千万”的口号,来到了汴州首富何千万的豪宅门前。

这位名叫何千万的钜商,就是赫赫有名的“仁商”何百万之子。

当年何百万弥留之际,曾经告诫过他:钱乃不祥之物,留在身边,捏着不放是取死之道,一定要跟他人分享。

何千万只记住了一部分,所以他把自己赚来的许多钱,都跟朝廷官员们分享了,换取他们关照自己越做越大的生意。

这位钜商却从来没想过,要把钱跟那些在他工厂里做工的苦哈哈们分享。

反之他一直觉得,是自己给了那些人活路,那些人该对他说谢谢才对。

然而今夜,那些他口中的苦哈哈们,便来豪宅门前讨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