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780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盛唐挽歌 第780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军帐外,大雪纷纷,寒风从帐篷底部的缝隙灌了进来,让人忍不住一阵哆嗦。

大西北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哪怕是上元节过了,外面依旧是在下雪。

此刻天色已晚,方重勇正在桌案前写“奏疏”。当然了,以他如今的地位,所谓“奏疏”,基本上跟政令是一回事了。

他在奏疏中写道:

国家兴亡并非无因,一般是由君主昏暗、政治混乱、兵骄民疲、奸臣弄权、外患不止等因素迭加而引起的。在内外失控的情况下,朝廷会顾此失彼,以至于天下离心。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法令得不到地方上的支持,无法落实。最后地方权力就会被那些野心家们取而代之,进而割据纷争不停。

如今天下初定,内有均田土改尚未完成,法令尚须完善;外与吐蕃、南召之间的战争正在进行,因此军民疲惫,国库吃紧。

现在微臣向朝廷上书,求朝廷张榜悬赏,以求治国安邦之策,以求治国安邦之才。

在今年春季务必要加开一届科举,无论出身无须推荐,有才者可来汴州向官府投卷,择优录用。

写完这些之后,他下意识的舔了下毛笔,又反复的查看了一番之后,这才将大聪明叫来,将奏疏封好交给对方。

“你回一趟汴州,让天子盖上印章后,左相照此办理。

今年春季再开一次科举,不拘规格选才。”

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揉了揉眉心,浑身疲惫,躺在身后的皮裘靠背上闭目养神。

“官家……”

大聪明欲言又止,见方重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只好领命而去。

前两天汴州军与吐蕃人战于昌松城下,一时间不能获胜,且吐蕃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增援。见势不妙,方重勇下令鸣金收兵,吐蕃军并未追击,而是缓缓退回各自驻地。

这已经不是近期两军第一次交战了,每次正当汴州军要攻城拔寨的时候,都有吐蕃援军陆续赶来。

方重勇想起了长平之战,秦赵两国亦是相持了两年,不分胜负。

此番他带兵与吐蕃军在河西相持数月没有进展,历史上实在是太常见不过了。仅仅从军事角度考虑的话,完全没必要着急。

“河西,河西……”

方重勇站起身,来到那块悬挂着地图的木架子跟前。

他心中有种极为憋屈的感觉,明明就只差一点点就可以了,只要赢了吐蕃人就可以了,偏偏就差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达扎路恭似乎已经预估到了方重勇现在的这种心态,当真是稳如老狗,一点破绽都不留。

正在这时,大聪明去而复返,走到方重勇身后低声禀告道:“官家,军中有一寻常书吏,说是有要事进言。卑职走到大营门口时,他死死抱住卑职的大腿不放,不得已卑职只好把他带到帅帐来了。请官家定夺。”

“嗯,你让他进来吧。”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

如今他的幕僚团队规模很大,已经是类似于当年中书省的构架,一道命令发下去,怎么细化执行,都需要幕僚团队谋划,他只管大方向。因此类似于那种抄写卷宗和政令的小吏之流,方重勇人名没认全的有很多。

不一会,大聪明口中的书吏来到帅帐,四十岁左右的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儒雅。

看样貌应该是个世家出身的读书人。

方重勇这才想起来,此人曾经是李璘麾下幕僚的幕僚,只不过这类人现在都是不怎么受重用的。

他能混到汴州府衙里面当书吏,还是韦子春推荐的。

至于叫什么名字,方重勇压根就不记得了。类似职位的人物没有一千,一百还是有的。

“卑职韩滉,韩休之子,见过官家。”

这位书吏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韩休?

方重勇一愣,随即想起来面前这人是谁了。

韩休是开元时期的宰相,面前这位韩滉,年轻时作为宰相之子,可是混得很风光的。当然了,现在吃不开,也是因为当年太风光的缘故。

某位官家是要篡位的,所以当年“深受国恩”之人,身上都被打上了标签。

“说吧,什么事。”

方重勇邀请韩滉坐下说事。

“官家现在可是在担忧破吐蕃之事?”

韩滉低声问道。

“确实,你可以畅所欲言,无论说什么,本官都不会治罪的。”

方重勇轻轻摆手说道。

“官家,不能破吐蕃,看似是吐蕃军无法战胜,实则是此消彼长而已。”

韩滉不动声色说道。

这话听起来有些意思,方重勇坐直了身体,也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看着韩滉道:“愿闻其详!”

“我军对于吐蕃人来说,实乃泰山压顶,稍有不慎他们便会全军覆没。

再加上吐蕃在河西完全没有根基,若是失败,则会死无葬身之地!

故而官家诱敌的办法不可能管用,被逼到墙角的吐蕃人,势必众志成城。

他们军中将士抱团,我军又怎么可能获胜呢?”

韩滉说出了吐蕃人不好打的一个关键原因:汴州军把吐蕃人逼得太狠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不置可否,不过心中却是觉得韩滉的话不无道理。别的不说,现在吐蕃赞普要搞达扎路恭,后者在前线肯定是谨小慎微的。吐蕃人谨慎,汴州军想赢就很难。

不得不说,韩滉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你继续说!”

方重勇面色淡然吩咐道。

“官家,说完了吐蕃人,再说我军。

如今,军中将士,自上而下,都期盼着打赢这一战之后,回汴州加官进爵。

众人心中焦躁得很,又怕自己死得不值得。故而我军看似士气高昂,实则浮躁不肯用命。

此消彼长之下,想赢吐蕃人很难。当然了,官家指挥若定,用兵如神,我军大概是不会输的,只是想赢很难。”

韩滉给自己迭了一层甲,生怕方重勇拿他的人头祭旗,给他安插一个“动摇军心”的罪名。

“今日之言,若不是本官在听,你脑袋必定要搬家。”

方重勇哈哈笑道,摆了摆手,示意韩滉不必紧张。这位前任宰相之子,说完话以后额头上满是冷汗,也不知道是因为帐篷里太热,还是平日里就喜欢出汗。

“卑职已经说完了,请官家明鉴。”

韩滉又叉手行了一礼,随即闭口不言了。

方重勇站起身,在军帐内踱步,良久之后长叹一声说道:“军中将士,如今都盼着加官进爵,你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那可不是么!

方重勇刚刚细细揣摩了一番,发现韩滉之言,可谓一针见血。

推己及人,他把自己想象成军中一个管着百八十人的营主,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譬如说他是那个谁谁谁,当初便是跟着方官家起兵,历经血战。很多人倒下了,但是这个人没有,一步步往上升。

现在好不容易盼出头了,只要打赢这一战回汴州,方官家就会登基称帝,军中老兄弟,起码是每个人自动升一级!

这时候要和吐蕃人拼命了,那个谁干嘛要冲最前面呢?死了多不值得啊!

“不错,是本官疏忽了。只是事已至此,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方重勇看向韩滉询问道。

考验人才的时刻到了!

只会指出问题的人,那就是长舌妇,叫霍乱军心。

唯有指出问题还能处理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迅速得到提拔。

韩滉抱住大聪明的大腿,也要进言献策,显然不可能专门为了挑个刺而来。

韩滉吞了口唾沫,稳定了一下心神说道:“官家,如今已经不可胜,不如大张旗鼓退回兰州,稍作修整后,再反戈一击!”

嗯?

听到这话方重勇愣住了,随即他也不做声,只是在军帐内来回走动,似乎是在权衡利弊。

“官家,吐蕃人现在就是憋着一口气,我们压得越狠,他们就会越发抱团,除了拼人命外,别无他法。

回纥大军绕路奇袭,都不能胜,便是这个道理。吐蕃军孤悬河西,背水一战,自然是无往不利。

然而一旦我们退却,吐蕃人的这口气就散了。到时候他们可以从容退回鄯州,甚至春季以后可以走雪山返回国内。

选择一旦变多,再想凝聚士气,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我军退到兰州修整,则是可以整军备战,挑选勇士,从国内调遣精兵,再让那些无战心或者受伤的士卒返回汴州。

这又是此消彼长。

再有,回纥人的奇袭之路,我们未尝不能再走一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吐蕃此前在瓜州大胜回纥,对此地一定不会严加防范。

拳头收回去再打出来,更有力。我们也未必一定要和吐蕃人在防守严密的凉州死磕啊,从瓜州进入河西,亦是可取。”

韩滉继续建议道。

他没有说什么“十胜十败”,但是却把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都分析了一番。

此前包括现在,吐蕃军的主力都在凉州,而且整个防御体系十分完善。在这里跟吐蕃人硬碰硬,不可取。

回纥人虽然败了,但是他们的思路没有错,只是执行力太差,破城之后只顾着劫掠,不败才是怪事。

有回纥人试水,麻痹了吐蕃,这一招不妨再用一次。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看了韩滉一眼。

这确实是一个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大才。只不过因为人脉的原因,没有受到重用。选拔人才,确实很必要,人才只会不够用,远远谈不上多余。

韩滉的献策,让方重勇更加坚定了抛弃门户之见,唯才是举的策略。

“此事你莫要声张,待返回兰州后,本官会聘用你为行军司马,在我帐前听用。”

方重勇沉声说道。

“得令!谢官家恩典!”

韩滉一脸激动的跪下行礼,完全没有那种为李唐豁出性命,誓死都不当官的心思。

即便是他父亲当年深受基哥信任重用,即便是他知道方清此番回汴州就会改朝换代,登基称帝,也丝毫不妨碍他追求功名利禄。

当官嘛,不寒碜。

……

一连几个月,汴州军都无法击败吐蕃,收复凉州。上元节过后,中原的春耕也开始了。

方重勇跟麾下各部将领商议了一下,大家都一致认为目前的战况不利。

随后方重勇力排众议,下令全军退往兰州修整,视情况再看是返回汴州,还是继续攻略河西。

在众人看来,方官家虽然没有明说,但似乎已经萌生退意,想直接带兵回汴州当天子了。

汴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凉州城之后,坐镇凉州的达扎路恭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压根就不相信方重勇可以忍住当天子的冲动,带兵返回汴州。

但是根据吐蕃斥候反复侦查来报,汴州军确实已经退到了兰州,而且有不少部曲正在陆续从兰州返回陇西!

汴州军撤军几天之后,达扎路恭才领着一队骑兵来到已经人去楼空的和戎城。

这里不仅是汴州军走得一干二净,甚至连一粒米都没有留下来,所有辎重都给运走了!

“我之前还以为是方清的诱敌之计,没想到他们是真的撤走了。”

看着耗子都要被饿哭的废弃营地,达扎路恭一脸苦笑对身边的纳囊·赤托杰说道,心中有些懊悔,自己之前用兵太过于谨慎了。

早知道汴州军是真在撤,他就顺便带兵尾随一把偷袭,搞不好就一战定乾坤了。

“大论,您说唐军怎么就撤了呢?”

纳囊·赤托杰一脸疑惑问道。

在他看来,方清不该撤。

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方清带兵第一次攻凉州,是来势汹汹。将来要是再出兵,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或许,方清是认为手握兵权,就能回汴州当天子,不想折腾了吧。”

达扎路恭叹息说道,内心有点鄙夷方重勇了。

在他看来,改朝换代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但要有文治武功,起码,军功是不能少的。

“大论,那李承宏我们要不要……”

纳囊·赤托杰压低声音问道。

把李承宏立起来,在凉州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未尝不是一个妙招。

此前方清横在凉州跟前,大军虎视眈眈,这件事自然是不值得拎出来说。现在方清退走了,他麾下的虎狼之师也撤离了,这件事要不要给个说法就很重要了。

现在吐蕃人跟凉州本地人完全没有合作,或许,把李承宏搬出来,可以缓和一下他们跟河西本地大户之间紧张到要互砍的关系。

“如果把李承宏立起来,我们就要退回鄯州了,其实这也是赞普的想法。”

达扎路恭轻轻摆手,断然否决了纳囊·赤托杰的建议。

方清这一退,他和吐蕃赞普之间的矛盾,立马就从次要矛盾上升成了主要矛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