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767章 若无方清,不知几人称孤道寡

盛唐挽歌 第767章 若无方清,不知几人称孤道寡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达扎路恭带着吐蕃军离开了长安,没有什么反戈一击,没有什么依依不舍,他们走得非常干脆。达扎路恭将大军分为前后两部,一部扎营立栅的时候,另外一部后撤一日的行程,并在此扎营。

两部人马交替掩护,从长安西渭桥一直退到陈仓。

王难得奉命一路尾随,几次都想寻找机会破敌。然而达扎路恭非常谨慎,没有留下任何破绽。达扎路恭一直退到陇西,退出鸟鼠山所在的狭长山道以后才止步。王难得顺势光复陇西,屯扎于襄武,堵住了这个吐蕃人进入关中的大口子。

吐蕃人走了,打扫战场,清理尸体,保境安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方重勇向李琦“建议”:长安城实在是太大,防守力量又太过薄弱,且人口迁徙太厉害,距离巅峰时一百多万人,已经少了十之七八。

这样的大城,既不适合居住,也不适合管理和防守。长安现在不是都城,又有很多中枢衙门空置,实在是过于浪费。

不如采用“大城拆小城”之法,以皇城的城墙为核心,改建一座新长安城,将关中地区改行政区划为“关中府”,此地为府城。

以兴庆宫为核心,建新县城,附近辖区为万年县。

以焚毁了的西市为核心,建新县城,附近辖区为长安县。

一座府城两座县城,正好组成一个有机的防御体系,驻军可以互为犄角互相支援。

至于坊墙,本地百姓愿意开洞就开洞,不愿意折腾留着也是无妨,但官府不会再对其维修保养。

李琦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橡皮图章直接盖上,以圣旨的名义颁发了下去。

此举直接将关中天龙人的谋划粉碎一空!让那些人酝酿的一系列阴谋阳谋变成了笑话。

与此同时,方重勇任命亲信元载为新的“长安牧”,负责总理关中府所有政务。又命车光倩为凤翔节度使,王难得为陇西节度使,负责防备吐蕃东进,总理关中军务,并就地补充兵员。

此外,方重勇还以李琦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剿灭叛匪”的诏令。

汴州朝廷会在长安专门成立一个新的衙门名为“侦缉司”,隶属于兵部。负责抓捕审讯和关押勾结吐蕃人的李承宏一党,以及他们的支持者。

并让对长安民情极为熟悉的张光晟担任“处置使”。

该衙门抓人无须证据,只要有人指正检举就行。以从前的长安大理寺衙门为办公地点,可以抓人但不能杀人。但凡审讯有罪要处决之人,都要送去汴梁城,由正儿八经的大理寺复核后,才能于次年秋后问斩。

此外,鉴于关中人口大量迁徙,很多人死于战乱,土地产权出现了极大混乱。所以官府将对本地户口进行一次彻底的“人口普查”,并在三年之内完成“耕者有其田”的均田。

只要不参与普查,不配合普查的人,一律认为是非法占有土地,官府将会没收田产。对于人均田产超过一百亩的家庭,必须主动向官府说明,这些土地是从何时何地,从何人手中获得。

无法证明的,皆为非法占有,官府会将其充公。

换言之,现在世道这么乱,长安都被吐蕃人攻破了。

你说这千亩良田是你的,你有什么证据呀?

是合法得来的么?交割田产的时候,有没有担保人呀?

你们一家占据这么多良田,难道不该向官府说明说明怎么得来的么?

你们家佃户这么多,家里有几个师呀?占这么多田产是不是打算造反呀?

方重勇完全不想给关中天龙人什么面子,他给出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

想求人办事,就得有求人的样子。最起码,得来汴州,跪在汴州府衙门前祈求,这才有诚意。

没有坐在餐桌上的天龙人,那就只能成为菜单上的名字。这段时间,有不少天龙人家族,送女送到方重勇所居住的都亭驿门前,都被这位方官家严词拒绝。那些莺莺燕燕姹紫嫣红,看得张光晟一阵咋舌。

处理完关中的事情之后,方重勇便“簇拥”着天子李琦,带着大军班师回朝,并没有着急带兵出关中进军河西。

此时已经是秋收的时节,然而在他们前往潼关的路上,却看到关中各地村落凋敝,田地大面积荒芜,百姓大量逃亡。

田里的杂草,长得比腰还高,却看不到半株麦苗。

越是靠近东面,情况就越好,一直到他们抵达华阴的时候,周边的农田才算恢复正常。

战争对于关中的影响极大,并不全是吐蕃人的锅。

事实上,这些年关中就没有完全平静过,政局的混乱导致盗匪四起。再加上汴州运河经济的崛起,也造成了人才的“虹吸效应”,大量关中百姓逃亡到潼关以东定居,进一步造成了关中农业的崩溃。

这天,回归大军屯扎华山脚下,方重勇带着李琦等人前往西岳庙祭拜。

“朕年轻时,关中还是天府之国,没想到短短二十年,竟然成了这副光景。”

西岳庙前,李琦忍不住感慨叹息道。

作为道教圣地,这里一直不缺香火,似乎是岁月静好。可是出了西岳庙,到四周看看,即便是没有饿殍遍地,那也是衰败落破。

但凡眼睛不瞎的,都明白关中已经不可能再承载帝都了。自幼在长安长大的李琦,当然也看得到其中差距。

方重勇给西岳大帝和华山兵神金天王的泥塑奉上祭品和香火之后,面色淡然说道:

“陛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长安已经不可再作为都城,但天子代天牧狩,无法推却责任。

芸芸众生,该吃饭的要吃饭,该休息的要休息。没了都城长安,大家该过日子还是要过日子。”

他这番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结合此前汴州朝廷对关中地区的一系列政令,方重勇要干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掀桌子,不按照过往的游戏规则玩了。

关中天龙人,将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这些人曾经拥有的特权,也会随着改革的进行,一点点的被剥离。

“官家,你说赶走吐蕃人,需要几年时间?”

李琦忽然想起这一茬来,有些犹疑的询问道。当着“神明”的面,他觉得方重勇不会说谎。

“自大唐建国以来,吐蕃所处高原,气候湿润,丁口增长很快,这是吐蕃人的底气所在。

就算微臣把吐蕃人赶走了,过两年他们还是会回来的。以微臣之见,我们与吐蕃人的战争,或许会因为达扎路恭的失败,而消停一时。

但他们迟早也会卷土重来,或许将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我们都会与吐蕃人一直斗下去。”

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

前世吐蕃的衰落,非常突然,几乎是呈现断崖式的坠落。十年前吐蕃小贵族还可以配全身甲,十年后的盔甲就连前胸后背都要护不住了。

这在农奴制的吐蕃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决定这种事情的,显然不会是政治因素,而是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导致生产力的急剧下降,而生产力的下降则会激化矛盾,进而导致战乱,进一步降低生产力。

彻底击败吐蕃,需要时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这样的么……”

李琦无奈叹了口气,终于明白了某些人是不可替代的。

抗击吐蕃,需要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政权,要不然,这次吐蕃人入关中的事情,还会再次上演。

这局面,如今放眼望去,还真是只有方清可以扛得起来。

想到这里,他也不觉得权臣有什么好当的了。做什么事情都是讲究实力的,有这个实力,就能承担这个重担,就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权力和地位。

其他的,说白了都是瞎折腾,折腾不出什么浪花来。李偒那样的,不可笑么?

“朕想回汴州了,今日可以启程么?”

李琦意兴阑珊的询问道,不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回陛下,随时可以启程。”

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

“嗯,那这便出发吧。”

李琦点点头,走出了西岳庙的大殿。

……

狄道以北,长城堡矗立于官道一层,高耸挺拔。

这是一个建立了有一百多年的戍堡,建在交通要道旁的山丘上,地势极为险要。虽然最多也只能容纳五百人,但此地却是极为要害,乃是锁住关中通往凉州的咽喉。

达扎路恭带着败兵一路退到长城堡,并未向兰州行军,而是打算直接退到凉州。

此时纳囊·赤托杰也领着一支偏师和他汇合。

吐蕃军主力尚存,却又退得如此彻底,这让纳囊·赤托杰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达扎路恭为什么要这么怂。

“大论,我们为何不退到兰州?”

长城堡的城楼上纳囊·赤托杰面色不满的询问道,明显是在质疑达扎路恭的决定。然而,后者只是在用手抚摸着长城堡城墙上那被风化的砖石,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事情。

“如果我没有猜错,兰州应该是丢了。”

达扎路恭叹息说道。

“丢了?”

纳囊·赤托杰大吃一惊。

“嗯,如果我们走兰州一线,只怕后果难料。走凉州的话,自保没问题。

新败之军,能不冒险还是不要冒险为好。”

达扎路恭摆了摆手,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兰州会失陷。

正在这时,远处一骑飞奔而来,他看到城头竖起吐蕃大论的旗帜,于是大声喊道:“大论,兰州急报!”

达扎路恭和纳囊·赤托杰对视了一眼,二人都没有说什么,直接下了城头。那人进了长城堡,一见到达扎路恭就对其行礼道:“大论,兰州被唐军围困,危在旦夕,请大论速速调拨援兵,迟则生变!”

“知道了,你去歇着吧。”

达扎路恭温言说道,纳囊·赤托杰却是拦住那人追问道:“我们自关中来,未见有唐军出关中,哪来的唐军?”

“从灵州而来,沿着黄河南下!”

这位斥候无可奈何的禀告道。

似乎并未出乎达扎路恭意料,这位大论微微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纳囊·赤托杰瞬间明白为什么他们不去兰州驻扎了。

“你不习唐国地理,灵州到兰州的距离,其实比凉州到兰州还近。

方清狡诈,定然已经派人事先联络了朔方军,建议他们攻取凉州。”

听到这话纳囊·赤托杰恍然大悟,他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朔方军听方清的调遣入关中对抗吐蕃军,可能性极小。

但朔方军“顺便”攻克兰州,可能性却极大,因为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这是人之常情而已。

攻克兰州,与奉李琦为天子听从方清调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既然吐蕃人在兰州防备空虚,朔方军又顶着大唐藩镇的大旗,那么攻克兰州,夺取一些土地和人口,顺便打击来势汹汹的吐蕃,这对于朔方军高层而言,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完全没什么心理障碍。

即便是攻占兰州,他们依旧可以对方清不理不睬,对自身独立性也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吐蕃人再退到兰州,到时候便有一场好戏可以看了。

没想到,达扎路恭一直防着这一手,方重勇的阴招没有把他阴到。

“此番进攻关中,折损颇多,也是该在凉州修生养息两年再战了。”

达扎路恭面带失望的叹了口气,心中十分不甘。但是残存的理智告诉他,这一波攻势已经结束了,即便是没有占便宜,也不能再打下去。

“对了,沙州还没攻下来么?”

达扎路恭有些疑惑,看向纳囊·赤托杰询问道。后者也是不知,找来军中负责收集军情的东本,一番询问下得知:沙州确实还在唐军控制之中。

“尚赞摩是怎么回事?”

达扎路恭明显不满,他们攻不下关中情有可原,毕竟粮道都不稳,能全身而退已经难能可贵。但尚赞摩的兵马在沙州没动弹,从春天到秋天,好几个月过去了,攻沙州怎么还攻不下呢?

“回大论,尚赞摩派人去沙州城中与唐军守将交涉,使者被斩。此后他便一直按兵不动,围困沙州城已经有数月。”

这位东本小心翼翼的禀告道。

平心而论,尚赞摩的应对并无问题。

说白了,就是跟沙州城内的唐军耗时间嘛。城内的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得不到补给,城破是迟早!

这个时候,就是比拼耐力的时候了。因为吐蕃人也不富裕,境况并不比沙州城内的守军强多少。真要耗时间的话,几个月之后解决战斗都算快了。

达扎路恭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反正,糟心事也不止这一件了。他压下内心的怒火,对纳囊·赤托杰吩咐道:“你先回凉州,我来殿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