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挽歌 > 更新之前要先叠个甲

盛唐挽歌 更新之前要先叠个甲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近期在研究西晋历史,原因你们懂的。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现象。

西晋的律法,其实是相对完善的,这个相对,是相对于汉代来说的。然而,西晋的律法有个大问题,那就是“有头无尾”。

比如说,西晋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员,所拥有(荫蔽)的佃户,是有限制的,可以占有的土地,也是有限制的。诸如此类的法条还有很多。

如果真的可以落实的话,西晋的国祚不说三百年,起码百余年是没问题的,这真不是在夸张。

但是,但是哈,就如同我上面说的那条一样,虽然法律规定了不可以怎么样,需要怎么样,却没规定违反以后,有什么处罚呀!

这种情况,就导致西晋朝廷自上而下,人人犯法,无法无天,法令形同虚设。

只是,这法令真是虚设的么?

恐怕也未必如此,如果我们以为这法令只是摆出来好玩的,那也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潜规则办事,明规则整人,并非是今人的专利。规定官员可以占有多少土地,便是为了将来送他进监牢提供理论依据。

至于其他人也犯法,这种事情是无所谓的。所谓犯法,要“查了”以后,才会得出结论。不查,就约等于没有。这是权力斗争中的隐形词条,并非是摆设。

换言之,我们在读史书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相信文人所记载的那些。因为战报会骗人,但是战线却不会。任何荒谬局面的形成,背后一定有严肃的道理。

这种情况,其实是很稳定又很扭曲的一种统治秩序,如果没有外力去打破的话,它还可以存续很久。

世家子弟会自动成为官员,而官员会自动拥有权力。世家之间,有这些“隐性词条”来互相制约,防止其中有人颠覆格局,一同压迫底层的部曲、奴仆、佃户。

如果再把世家和皇权套上一层光环,来个“神圣叙事”。比如说什么世家公子颜如玉,世家千金美如画,世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闲情逸致,人美心善。

你们会不会感觉这一套其实在现实中很常见,譬如最近很火的“日尔蛮赢学”?

稳定的,扭曲的,层次分明的阶级叙事,不叫“种姓”的种姓制度,你以为是印度独有的吗?

其实从古至今,到处都是,无非是发展阶段不同罢了。

换言之,我们的古人都玩腻了这一套,以至于想换赛道!

为什么现在中国社会是一种典型的“绩效反馈”模型,而不是“赢学”当道呢?

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二战时的本子,肯定很喜欢那些信奉赢学的人。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所谓的“规则秩序”,典型的,大家都能理解的,就比如说“经典女频文”。

不理解我说的,想想女频文里面的一些炸裂剧情,你们应该都能懂我说的什么意思了。

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赢学叙事,好像也说得通。

但万一,我是说万一,赢学家们遇到二战本子这种怎么办呢?

男人要杀,女人也要杀;老人要杀,孩童也要杀。不投降的杀,投降了以后也要杀。

反正就是杀杀杀,把这些赢学家都杀了,世界就清净了。

我要跟你们讲什么道理呀?

杀了你,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呀,我凭什么听你的?

当年本子就是这般任性,就是这般狂妄,就是这般无所顾忌,就是不管以后如何了。

反正,他就是要把事情做绝!甭管他以后会不会万劫不复把,就先说这些赢学家的脖子是不是砍不断?

这可不是想象出来的虚拟,而是被无数鲜血所证明的铁律,该怎么破?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更多的例子,在更古早的时代,同样是不胜枚举。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世家,就是在这种杀杀杀之后元气大伤,进而退出历史舞台的。

世间总有些不喜欢讲“道理”的人。不讲“道理”的有陈胜吴广,有石勒石虎,有黄巢秦宗权,还有张献忠与洪秀全。

他们不讲究什么天长地久,他们只信奉一点:杀了你,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先干再说!

以后,等你能活到那一天再说吧!

我读西晋的历史,就想到了当年天龙人和现在流行的“赢学”,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好像又有灵感了。

遵循这种理性世界观和“绩效反馈”的思维模式,下本书的话,我应该会写一些别人不太会写的东西。

更新在下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