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99章 盛夏的果实

盛唐挽歌 第699章 盛夏的果实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初夏,黄河的洪峰再次到来,汴州以北的黄河沿岸,堤坝多有漏水,好在封堵及时,没有造成多大损失。

有鉴于此,方重勇命汴州朝廷下发政令:火速将沿黄河的村落百姓,内迁十里地集中安置,以防洪水来时第一波就将他们所居住的村落淹没。

除了抗洪的事情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那便是一年一度的科举!

汴州朝廷所举办的科举,已经成为定例,每年都开,雷打不动。正因为如此,很多外地的考生,都会在初夏时来到汴州备考。

城墙尚未合拢的汴梁城内,又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姿态。

关于科举,今年汴州朝廷搞出两个新玩意。

第一个,把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贴在墙上,只要能够“合适作答”,便可以破格录取。

比如说,其中有道题是这么写的:

假如将一个时辰,划分为一百二十分钟。

屋内有一盏油灯,开始时是点着的。

六十分钟后,考生进屋将其熄灭,然后离开。

剩下的六十分钟,在过了三十分钟的时候,考生再进屋将其点燃。

剩下的三十分钟,在过了十五分钟的时候,考生再进屋将其熄灭。

以此无穷,重复点燃与熄灭的操作。

那么一个时辰后,考官进屋,看到油灯是点着的,还是灭着的?

礼部还未收到考生的正式作答,然而那些各地来的考生们,就差点因为这道题打起来了,状元楼内为此争论得面红耳赤者比比皆是。

有人说时间到了以后灯是点着的,有人说是熄灭的,什么理由都有,谁也无法说服谁。

汴州朝廷的另外一个操作,是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挂到贡院外的墙上,给所有人看,但题目限制于“讲述一个自己尊敬的人”。

比如祖辈,父母,先贤,甚至是自己,都行。

这个操作,虽然不是考试,但类似于“摸底”。有没有文采,肚子里有没有货,从这些文章里面可以看出一点苗头来。

简而言之,就是朝廷怕科举选材选漏掉了,所以多一个渠道,让考生自我展示。

至于这有没有用,以及如何用,礼部也没说。

当然了,没什么人不满意,所有人都对朝廷广泛的上进渠道而欣喜若狂。如今放眼天下,能让有才之人出头的,也只有汴州这里了。

方重勇的初心是好的,他想为选拔人才拓宽渠道,给所有人机会,让他们可以脱颖而出。

然而,这个点子很快就被人玩坏了。

“我的节度使父亲?”

贡院门前的“展示墙”上,方重勇一脸古怪,看着墙上的某一篇文章,标题是《我的节度使父亲》,署名是“刘仁忠”。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龙仙长子,今年正好参加科举。

他这篇文章为他爹刘龙仙歌功颂德,说他爹是多么忠肝义胆,国之栋梁,日夜操劳。

内容很劲爆,可惜文采十分一般。

“听闻,为了庆祝他儿子今年参加科举,刘龙仙把整个汴州的荔枝都买下来了。

还在上源驿里开了一场荔枝宴,邀请这一届的考生免费参加。

可有此事?”

方重勇对身边的大聪明询问道。

“回官家,确有此事。

不过这些荔枝不是新鲜的,而是用糖水腌渍过的糖水荔枝。

此物虽然比大部分新鲜果蔬贵不少,却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

大聪明老老实实的说道。

“哼,刘龙仙倒是有点小聪明,花了不少钱吧。”

方重勇不置可否的评价道。

世上并无绝对之公平,所有人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竞争,并努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比如说刘龙仙现在是节度使,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他应该是拥兵自重,最后被朝廷剿灭,身死族灭。

然而,世间之人真就一个两个呆板不知道变通,明知道是死路也会一直往前走么?

那可就未必了。

明知道方重勇会打仗,还要跟他比拼军略,一定要谋反自立,这不是找抽是什么?

世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傻子?

有些人看明白了这些,他们就采取了其他的应对方法,比如说刘龙仙就希望他儿子通过科举做官。

完全没想什么拥兵自立的事情,以后朝廷削藩,他儿子在朝中做官,刘龙仙也有退路可以走。

朝廷不一样,他们这些地方势力的应对手段也会不同,没有谁会眼睁睁的,看着铡刀砍自己脖子!

方清就算再能打,他也需要官员来治理朝廷和地方吧?这不就是机会么?

“官家,您看,一大堆人给您歌功颂德呢。”

大聪明凑到方重勇身边小声嘀咕道。

墙上挂着的文章,不少是在抒发对方清的崇敬之情。有的干脆把标题起为《圣人方清》,主打一个简单粗暴!

“哼,趋炎附势之辈,哪里都能见到!”

方重勇冷哼一声,无话可说。

这玩意跟股票一样,实力如何是反映不出来的。更多的,是别人认为你前途如何,一切都是所谓的“预期”。

他扫了一眼这些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没什么精彩的。这些投机的考生要的也不是什么精彩,他们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罢了。

能力如何,反倒是其次的。

如今的汴州,就是这风气。朝廷将向上的渠道开放了,当方清的狗可以有食吃,就不会缺这样幸进之徒。

一切都是结果导向,无论这些行为有多么奇葩,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当官。

哪怕方重勇不喜欢,也无法阻止这个趋势。

方重勇已然明白,即便是他成功改造了朝廷,也无法控制世人的想法。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

正在这时,张光晟急急忙忙的找来,对方重勇低声禀告道:“官家,史思明出兵卫州了,已经夺取了州治汲县。刘龙仙退守共城,派人来汴州求援。”

“呵呵,史思明果然忍不住。”

方重勇冷笑道。

他随即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让刘龙仙往西边退一退,在修武县布防,放弃共城。河阴县便在修武县西南,粮秣充沛,辎重齐全,刘龙仙要是连修武也守不住,那不如回汴州来做官得了。

将本官原话告知他!”

“得令,末将这就去枢密院。”

张光晟领命而去,丝毫不拖泥带水。

等张光晟走后,方重勇也离开贡院,来到运河边查看水位。得亏当初修运河的时候,两岸的堤坝,是一点都没省料。要不然,非得出问题不可。

汴州各条河,如今严格来说都算是黄河的支流,黄河洪峰来了,它们也跟着一起暴涨,那水位看着怪渗人的。

北宋的开封,就有“地上城”和“地下城”的区别。说白了,发一次洪水,就淤积一次泥沙,地基被一层层垫高。

有运河之利,便有泥沙之害。福祸总是相伴相随,并无一劳永逸的都城。

“不解决河北的问题,汴州要发展,总是提心吊胆的。”

看着水位高涨却又平缓的运河河面,方重勇喃喃自语道。

都城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但解决强敌却是一劳永逸的。既然史思明已经入套,那么,可以慢慢收紧绞索了!

“这次出征河北,你跟在本官身边长长见识。”

方重勇转过身对大聪明说道,已经下定了决心。

……

修武地处太行山麓,是太行山水下泄和地下水出露的承受地带。

修武县附近的六真山下,史思明大军追击刘龙仙到此,结果被伏击,折损了三千人马,其先锋官蔡文景被斩,军中士气受到重挫。

史思明大怒,亲率大军攻修武,渡河时被刘龙仙奇兵半渡而击,再败。

修武县周边河网密布,大大小小的人工河数不胜数,自三国时期便有开凿。没有专业的地图,骤然强攻吃瘪是必然的。

史思明麾下燕军的骑兵在此完全施展不开,屡屡受挫,不得不退回共城。

此战之后,刘龙仙也不得不佩服方重勇目光如炬。退回修武县这招以退为进的“拌马腿”,确实高明。如果刘龙仙死守共城不退,只怕现在已经被史思明逮住处以极刑了。

连一个“小小的”刘龙仙都收拾不了,史思明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这天,在共城外的大营之中,史思明面色阴沉的巡视军中,发现很多士卒都是心不在焉,想回幽州。

他立刻明白,这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了。

士兵们从幽州南下到黄河南岸,时间已经不算短了。虽然兵不血刃的解决了李归仁,可是邺城早已残破,没捞到什么油水。

这些年北方经济被破坏得很严重,供给军需或许还勉勉强强,但劫掠地方以弥补士气的折损,就不那么容易了。

必须要在类似汴州这样有油水的地方捞一笔,才能维系军中士气。

看来,不得不提前发动渡河作战了!

史思明面色平静,心中却在不断揣摩利弊。

这样做确实风险极大,却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得已而为之。

“陛下,幽州来的紧急军情!”

一个亲兵战战兢兢的走上前来,身后跟在一个穿着蓑衣的斥候。

“说,什么事!”

史思明看向那位斥候沉声问道,面色不虞。

“陛,陛下。有人在幽州兴风作浪,号为义军,攻城略地。

如今贼军已经攻下沧州大半和幽州部分县城,还请陛下速速回师幽州啊!”

那位斥候跪在地上恳求道。

史思明一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什么人?”

他一把揪住斥候的胳膊,厉声质问道。

“卑职不知啊,或许是些泥腿子农夫吧,没有穿军服。

但是这些人每到一处就开仓放粮,言之不纳粮。

幽州各地都是响应者云集啊!”

这位斥候吓得浑身发抖,一边回答史思明的问题,一边双腿打摆子。

史思明好杀人,那是真杀,亲自动手的那种。

谁不害怕啊!

“哼!”

史思明一把将这位斥候推开,冷哼一声,朝着帅帐走去!

幽州后院失火的消息,很快就在军中传开了。毕竟史思明巡视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场,一传十十传百,消息根本封锁不住。

不得已之下,史思明将心腹爱将耿仁智,叫到“大燕皇帝”的御帐之中商议大事。

耿仁智刚刚进来,史思明便面无表情询问道:“幽州大乱,有贼军兴风作浪,你怎么看?”

耿仁智顿时心中腻歪,却又不方便表露出来,感觉像是吃了一碗绿头苍蝇,异常恶心。

史思明这厮平日里经常“乾纲独断”,完全听不进臣子们的建议。结果现在出大乱子了,才想起找人商议。

这会出主意,当真是出力不讨好。要是能躲,耿仁智早就躲了。

“陛下,这一定是方清的部曲,伪装成贼军,在我们后方捣乱。

为今之计,速速回幽州平乱,河南之事,只能暂且忍让了。”

耿仁智对史思明抱拳行礼说道。

这是中规中矩之策,没什么亮点,是个人都能想到,也是合乎常理的解决办法。

然而,史思明如果只是想听这个,完全不必将耿仁智招来,他自己就能想到!

就是因为史思明“既要又要还要”,所以他才感觉很为难,才要找人商议呀!

“就没点别的办法么?”

史思明微微皱眉反问道。

“陛下,如今师老兵疲,后方不稳,退回幽州方为上策。今年……也就这样了。”

耿仁智壮着胆子建议道。他说这话,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如今的史思明,那可是说杀人就杀人,一点不含糊的。哪怕是重臣,哪怕是平日里宠信的优伶,下起手来都不顾忌什么。

耿仁智运气很好,史思明现在头痛病还没发作。

“行了行了,你去忙吧。”

史思明不耐烦的摆摆手,心情开始异常烦躁。

要打,现在黄河水位高涨。渡河攻汴州,那真是亡命之举。

不打退回幽州,前功尽弃,没有解决任何一个难题,反倒是让外人看到了他这个大燕皇帝的虚弱。

同样不可取。

该怎么办呢?

史思明陷入沉思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