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 > 第79章 礼部又纷争,女主破陈规

第79章 礼部又纷争,女主破陈规

林诗雅心中清楚,昨日雅集上的赞赏虽如潮水般涌来,却并非改革成功的最终保证。

礼部的顽固势力,依旧如磐石般横亘在前。

她秀眉微蹙,眼底的坚定却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今日,她再次踏入礼部大堂,不再是昨日的侃侃而谈,而是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而来。

大堂之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每一根梁柱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旧制度的威严。

林诗雅身姿挺拔,步履稳健,她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锐利的光芒刺破了这压抑的氛围。

她目光扫过在座的官员,他们的脸上,或是不屑,或是审视,或是疑惑。

但她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更加昂首挺胸,展示出她不屈的斗志。

“林状元,你又来此作甚?”赵礼部尚书端坐于上,见林诗雅到来,他浓眉紧锁,威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耐。

他语气中充满了对林诗雅的轻蔑,仿佛她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晚辈,妄图撼动他们根深蒂固的权威。

林诗雅目光如炬,直视着赵礼部尚书,毫不畏惧地回应道:“尚书大人,晚生今日前来,是为科举改革之事。”

赵礼部尚书冷哼一声,重重地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大堂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犹如拉满的弓弦,只需一丝火花便能引爆。

他猛地站起身,须发皆张,厉声呵斥道:“科举乃国之根本,岂容你这黄口小儿胡乱更改?我大梁历代先贤所立下的礼仪制度,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推翻的?”

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威慑力,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

其余官员也纷纷附和,指责林诗雅不尊礼法,是离经叛道之徒。

一时间,大堂内充满了反对的声音,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林诗雅牢牢困住。

林诗雅身处众矢之的,却依旧面不改色,她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在肩头,但她挺直了腰杆,不退半步。

她清楚,此刻的沉默只会让对方更加嚣张,只有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才能彻底击溃他们的防线。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缓缓开口,声音清冽而坚定:“尚书大人,晚生所言并非胡言乱语,晚生……”她的话语突然戛然而止,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她微微抬起下巴,视线越过众人,落在大堂之外的某处。

赵礼部尚书被林诗雅突然的停顿弄得有些疑惑,正要继续呵斥,却见她从袖中缓缓拿出了一份卷轴。

林诗雅不慌不忙地展开手中卷轴,那是一份厚重的文书,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历朝历代科举改革后的详细数据。

她清朗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堂内响起,如同一股清泉,冲刷着众人心中淤积的陈腐观念。

“诸位大人请看,这是晚生查阅典籍,整理出的历朝历代科举改革之例。大启王朝初立,因科举取士制度改革,涌现出无数能人志士,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雍王朝亦是如此,他们摒弃旧制,广纳贤才,最终开创了盛世景象。这些都是前车之鉴,足以证明改革科举制度,乃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她每说一句,语气便坚定一分,掷地有声,如同一柄利剑,直插守旧势力的心脏。

卷轴上冰冷的数据,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例证,有力地驳斥了赵礼部尚书的顽固言论。

大堂内,一些年轻的礼部官员开始交头接耳,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思索的光芒。

赵礼部尚书原本强硬的态度,也稍有动摇,他紧皱眉头,目光阴晴不定地盯着林诗雅手中的卷轴,似乎在权衡利弊。

压抑的气氛,如同被撕开一道口子,一丝新鲜的空气开始流通。

林诗雅的目光扫过众人,她捕捉到了郑公子眼中那一抹挣扎的犹豫。

他虽然被自己提出的新思想所吸引,但周围守旧官员的目光如同无形的枷锁,让他不敢轻易表达支持。

他时而看看林诗雅,时而看看赵礼部尚书,这让林诗雅心中一紧,她明白,想要彻底打破这僵局,还需要更强大的力量。

礼部的氛围,再次变得微妙起来,像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

就在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赵礼部尚书下一步动作时,林诗雅突然停住了话语,她微微眯起眼睛,看向了郑公子,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郑公子,不知你对此,有何高见?”

林诗雅的声音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堂内的沉闷,也将郑公子的目光吸引过来。

她含笑望着他,眼中带着鼓励和期许,仿佛在说:“是时候做出你的选择了。”

郑公子被林诗雅的目光牢牢锁定,他能感受到她话语中的力量,那不仅仅是对科举改革的执着,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他深吸一口气,原本犹豫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他缓缓站起身,朝赵礼部尚书拱了拱手,然后转向林诗雅,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林状元所言极是,科举制度若不改革,如何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那些只知死读书,皓首穷经之人,又能为朝廷做出什么贡献?我认为,科举不仅要考经史子集,更要考治国安邦之策,要考实干兴邦之术!我大梁要的,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贤能之士,而非只会吟诗作赋的腐儒!”

郑公子的话,掷地有声,如同平地惊雷,在礼部大堂内炸响。

他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仿佛一柄利剑,刺破了守旧势力的伪装,也将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们拉回了现实。

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敢于为理想发声的热血青年。

他挺直了腰杆,站在林诗雅身侧,

林诗雅欣慰地看着郑公子,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郑公子所言极是,科举改革,绝非只是制度的变革,更是人才选拔观念的转变。我们要选拔的,是真正具有经世之才的人,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人!科举考试,应增设策论、算学、律法等科目,让各有所长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只看八股文章。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优胜劣汰,才能保持朝堂的活力。”

她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众人心中的迷雾,让那些原本对改革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

一些年轻的官员更是被林诗雅的远见卓识所折服,纷纷表示支持。

他们不再是冷眼旁观的看客,而是开始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大堂内的气氛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之前剑拔弩张的对峙,而是逐渐转向理性的探讨。

林诗雅在礼部的威望,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她不再只是一个新科状元,而是一个引领时代潮流的改革者。

与此同时,礼部大门外,一辆朴素的马车静静停靠在路边。

慕容复端坐在车内,透过车窗,他将礼部大堂内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当看到林诗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大堂时,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柔和的光芒,嘴角也微微扬起,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林诗雅走出礼部,一眼就看到了停在路边的马车。

她加快脚步,向马车走去。

当她来到车前时,慕容复早已跳下马车,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仿佛在说:“你辛苦了。”林诗雅望着他,心中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

她微微一笑,朝慕容复走去,轻声说道:“我……”

林诗雅的话语如春风般拂过礼部大堂,不仅吹散了沉闷的空气,更在众人心中种下了改革的种子。

她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将历代王朝因科举改革而兴盛的事实摆在眼前,如同一柄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破了守旧势力的虚伪面纱。

原本坚如磐石的反对声,在这一刻开始出现裂缝,动摇不已。

赵礼部尚书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仿佛调色盘般变幻莫测。

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刺入掌心。

他深知,今日若不能将林诗雅的锐气打压下去,他多年的权威将会荡然无存。

但他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因为林诗雅所言,皆有理有据,无可挑剔。

最终,在林诗雅的强大攻势下,在郑公子的鼎力支持下,礼部不得不同意将部分改革内容纳入讨论范围,尽管他们依旧心有不甘,但大势所趋,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

这一刻,林诗雅感觉肩上的重担卸去了一半,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她站在礼部大堂中央,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她目光扫过在场的官员,他们的脸上,或是不情愿,或是若有所思,或是敬佩不已,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得不正视这个年轻女子,不得不重视她提出的改革建议。

林诗雅走出礼部大堂,心情愉悦。

她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改革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

她正要和慕容复分享心中的喜悦时,却被一个急匆匆赶来的小厮拦住了去路。

“林状元,不好了!钱举人正在民间书院煽动院长们反对改革,说您是妖言惑众,扰乱民心!”小厮焦急的声音,如同当头一棒,将林诗雅的喜悦冲散的无影无踪。

她脸色一变,心中警铃大作,顾不上其他,急忙问道:“此事当真?那钱举人现在何处?”小厮惶恐回禀,“钱举人此刻正在集贤书院,已经煽动了不少院长和学子,言辞激烈,恐怕……”

林诗雅闻言,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意识到,她所面对的阻力,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她秀眉紧蹙,转身便要离去,却被慕容复一把拉住了手臂。

林诗雅停住脚步,看向慕容复,“我要去书院,不能让钱举人继续煽动人心。”她急切地说完,不待慕容复回应,便转身快步离去,留下慕容复一人伫立原地,深邃的目光中,充满了担忧和复杂的情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