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 > 第388章 民间教育启蒙之曙光初现

第388章 民间教育启蒙之曙光初现

目光落在瘦弱的小乞丐身上,林诗雅的心中泛起一阵酸楚。

她想起自己幼时家道中落,也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那种滋味,刻骨铭心。

而如今,矿业改革的成功,让国库充盈,百姓生活逐渐好转,却仍有如此多的孩子流落在街头,无法接受教育。

国家要真正强大,不能只靠金银堆砌,更要靠知识的传播,国民素质的提升!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芽:普及民间教育,刻不容缓!

回到府中,林诗雅立刻铺开宣纸,研墨提笔。

昏黄的烛光下,她纤细的手指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从乡村私塾的建设,到师资力量的培养,再到教材的编写,她事无巨细,一一规划。

窗外,夜风呼啸,吹动着窗棂,也吹动着她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

她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坚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更是国家走向繁荣的基石。

翌日清晨,林诗雅便带着自己的计划书,前往礼部拜访教育司张大人。

张大人年过半百,养尊处优惯了,对于民间疾苦,早已麻木不仁。

他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计划书,脸上带着敷衍的笑容。

“林大人,你这计划,未免有些好高骛远了吧?民间教育,自古以来都是家族私塾,官府何须插手?”

林诗雅眉心微蹙,语气坚定,“张大人此言差矣!家族私塾,数量有限,师资参差不齐,如何能惠及所有百姓?如今国库充盈,正是大力发展民间教育的良机!只有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人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张大人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林大人,你还是太年轻了。民间教育,牵扯甚广,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看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林诗雅毫不退让,“张大人,民生之事,刻不容缓!我意已决,明日便要下乡考察,了解民间教育现状!”说罢,她起身行礼,转身离去。

张大人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备马,去城外清河村!”林诗雅的声音在府门外响起。

清河村的私塾,破败不堪,屋顶茅草稀疏,几缕阳光顽强地透过缝隙,照在满布灰尘的桌椅上。

老夫子年迈体衰,声音嘶哑,吃力地讲解着简单的《三字经》。

孩子们衣衫褴褛,却目光炯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林诗雅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如此简陋的环境,如此有限的师资,如何能承载起教育的重任?

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她深吸一口气,走到老夫子面前,关切地问道:“老先生,您教书多久了?”老夫子颤巍巍地放下手中的书,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回大人,老朽在此教书已有三十余载了。”三十余载,却只教得出简单的《三字经》,可见民间教育的落后。

林诗雅心中更加焦急,却也只能强打起精神,鼓励道:“老先生辛苦了,乡村教育的未来,还要仰仗您这样的先生。”

离开私塾,林诗雅漫步在田间小路上,秋风瑟瑟,吹动着她的衣摆,也吹乱了她的思绪。

改变,谈何容易?

回到府中,林诗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她想起周文人,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学者。

或许,他能帮上忙。

翌日一早,林诗雅便亲自登门拜访,将自己的计划和顾虑和盘托出。

周文人听后,抚须长叹:“林大人心系百姓,老夫深感佩服。普及教育,功在千秋,老夫愿尽绵薄之力。”

消息传出,清河村的村民们奔走相告,纷纷带着孩子前来听课。

周文人站在田埂上,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地讲解着知识的重要性。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林诗雅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希望,仿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林大人,您看……”周文人指着远处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附在林诗雅耳边低语道。

林诗雅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灰色长衫,贼眉鼠眼的男子正躲在树后,偷偷观察着这里的一切……

清晨的阳光洒在林诗雅的脸上,她没有如众人预料般,直奔城中学堂,要求资源共享,而是缓步走向学堂后方,那间略显破旧的教师宿舍。

她轻叩木门,发出“咚咚”的声响,片刻后,一个年轻的身影打开了门。

那是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教师,面容清秀,眼底却带着一丝疲惫。

“先生,请问,可否打扰片刻?”林诗雅语气温和,眼神中带着真诚。

年轻教师有些诧异,他认得眼前的女子,是新科状元,如今更是位高权重的一品大臣。

他连忙侧身让出道路,“大人请进。”

屋内陈设简单,一张书桌,几把木椅,墙角堆着些许书本。

林诗雅环顾四周,缓缓开口,“先生在此教书多久了?”

年轻教师略显拘谨,回答道,“回大人,学生在此任教已有三年。”

林诗雅眼神一亮,语气中带着些许期待,“三年?那先生一定对学堂的诸多情况,十分了解了。”

年轻教师一怔,随即苦笑一声,“大人过誉了,学生只是尽力而为,奈何……”他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话中的无奈和落寞,却被林诗雅清晰地捕捉到。

接下来的时间里,林诗雅耐心地与年轻教师交流,从学堂的师资分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再到教材的选取,她事无巨细,一一询问。

年轻教师起初还略显拘谨,但随着交流的深入,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明亮,仿佛找到了倾诉的对象,将心中郁结多年的苦闷,一股脑地倾吐出来。

林诗雅从年轻教师口中得知,城镇学堂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校长刘大人,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压榨年轻教师,教材也陈旧过时,根本无法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

她心中的怒火在燃烧,但面上依旧平静。

“先生,感谢你今日的坦诚相待。”林诗雅起身告辞,“我还有要事处理,告辞了。”

“大人慢走。”年轻教师恭敬地送林诗雅出门,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希望。

林诗雅走出城镇学堂,慕容复早已在门外等候。

他身着一袭便服,丰神俊朗,如松如竹般挺立在秋风之中。

“看来,事情并不顺利。”慕容复语气低沉,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

林诗雅看向慕容复,眼神中带着感激与暧昧,她微微一笑,“殿下,有你陪在身边,任何困难,我都能克服。”

天空阴沉下来,细雨如丝,飘飘洒洒,慕容复撑起手中的油纸伞,将林诗雅拢在伞下,为她遮风挡雨。

雨滴打在伞面上,发出轻柔的声响,像一首动听的乐曲。

两人并肩而行,雨丝如雾,朦朦胧胧,将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

“诗雅,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慕容复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一丝询问。

“接下来的事情,恐怕,还需要你的帮忙。”林诗雅停下脚步,侧过头,看着慕容复,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和睿智的光芒,“你且看我如何……”

秋雨绵绵,洗刷着城镇的喧嚣,也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林诗雅在城镇学堂后院的一间简陋书房里,与几位年轻教师围炉而坐。

炉火噼啪作响,温暖着略显阴冷的房间,也点燃了年轻教师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诸位,乡村教育的落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改变。”林诗雅的声音清澈而坚定,在不大的房间里回荡,“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改变现状,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她取出自己亲手编写的教材,细致地讲解着其中的精妙之处,并分享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年轻教师们听得聚精会神,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相互探讨,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他们被林诗雅的真诚和热情所感染,也为她渊博的学识和远见卓识所折服。

“林大人,您的这些方法,真是太巧妙了!学生受益匪浅!”一位年轻教师激动地说道,其他教师也纷纷点头称赞。

“诸位,我有一个想法。”林诗雅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我希望大家能将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分享给乡村私塾的先生们,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年轻教师们面面相觑,有人面露难色。

他们深知刘校长的为人,若是被他知道此事,定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我知道,此事不易。”林诗雅语气柔和,眼神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为了孩子们,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最终,在林诗雅的劝说下,几位年轻教师愿意尝试。

他们被林诗雅的理想和热情所感染,也愿意为改变现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股暖流在林诗雅心中流淌,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她知道,改变的种子已经播下,未来,必将开花结果。

消息传到刘校长耳中,他勃然大怒,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茶水四溅,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岂有此理!他们竟敢背着我……”他脸色铁青,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来人!”

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老爷,有何吩咐?”

“去,给我盯紧了那几个年轻教师,还有……”刘校长语气一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林诗雅,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也敢挑战我的权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