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 > 第377章 传承之师之艰难寻觅

第377章 传承之师之艰难寻觅

林诗雅站在工地上,夕阳的余晖为这片即将落成的传统技艺学校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木料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一切都预示着新的希望即将在此生根发芽。

然而,她心中却涌起一股淡淡的忧虑。

学校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让传统技艺焕发生机的,是那些技艺精湛的传承者。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扫过眼前的一切。

为了能找到合适的老师,她最近几乎跑遍了整个京城,拜访了许多在民间颇有名气的手工艺人。

她首先来到了一位以精雕细琢著称的木雕大师家中。

老者花白的胡须,布满老茧的双手,都诉说着他一生的匠心独运。

林诗雅怀着敬意向他说明来意,言辞恳切,细致地描绘了学校未来的蓝图,希望他能出山担任木雕技艺的教师。

老者放下手中雕刻到一半的木雕,缓缓抬起头,苍老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却依然锐利。

他叹了口气,声音沙哑地说:“林大人,老朽年事已高,早已没了年轻时的精力,恐怕有心无力啊。”

林诗雅的心一沉,她早有预料,但真正听到老者拒绝,还是感到一阵失落。

她继续拜访了其他几位知名的手工艺人,有擅长陶瓷烧制的,有精通刺绣的,还有擅长编织的。

然而,得到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

有的说身体不适,有的说生计所迫,还有的则认为学习这些技艺太过艰辛,年轻人早已没了那份耐心。

每一次希望的燃起,都伴随着失望的打击,林诗雅的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她再次走回工地上,风吹动着她的衣袂,发出猎猎的声响,仿佛是在嘲讽着她的徒劳。

暮色渐浓,林诗雅的眉头越锁越紧,手心也微微沁出了汗珠。

远处传来一阵阵喧闹的声音,那是工人们收工的号角。

她看着眼前还未完全建好的学校,心中的那丝忧虑越发浓重,仿佛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

突然,慕容复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她的身边,他轻声说道:“雅儿,你看,那边似乎有人在争吵。”

林诗雅和慕容复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个简陋的摊位前,争吵声不绝于耳。

摊位上摆放着一些精巧的木雕,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林诗雅走近一看,发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正与几个壮汉争执着。

老者身形瘦削,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这块木雕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宝贝,你们休想强取豪夺!”老者声音嘶哑,却掷地有声。

“老东西,少废话!这块木雕我们少爷看上了,识相的就赶紧交出来,免得受皮肉之苦!”一个壮汉恶狠狠地说道。

林诗雅见状,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正义感。

她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强抢民财,还有王法吗?”

壮汉们见林诗雅身着官服,气势不凡,不禁有些迟疑。

林诗雅趁机走到老者身边,关切地问道:“老人家,您没事吧?”

老者感激地看了林诗雅一眼,摇了摇头,说道:“多谢大人关心,老朽没事。”

林诗雅仔细打量着老者,发现他虽然衣着简朴,但身上却散发着一股沉稳的气质。

她心中一动,问道:“老人家,您可是王老艺人?”

老者闻言一愣,随即惊讶地问道:“大人认识老朽?”

林诗雅微微一笑,说道:“久闻王老艺人技艺精湛,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她将自己的来意说明,并诚恳地邀请王老艺人出山任教。

王老艺人听完林诗雅的话,沉思片刻,说道:“林大人,老朽虽然年事已高,但为了传承技艺,老朽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只是老朽一人力量有限,恐怕难以胜任。”

林诗雅闻言大喜,说道:“王老,您只需负责指导,其他的事情,我会安排妥当。”

在王老艺人的帮助下,一些隐退的手工艺人也纷纷表示愿意出山任教。

看着师资名单逐渐充实,林诗雅心中充满了喜悦。

慕容复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他知道林诗雅为了学校的事情操劳,特意安排了舒适的休息环境,让她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林诗雅感受到他的关怀,心中满是幸福。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夜深了,林诗雅倚在窗边,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思绪万千。

她知道,虽然有了一些教师,但还远远不够……

“雅儿,”慕容复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在想什么呢?”

夜深了,林诗雅倚在窗边,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思绪万千。

虽然有了一些教师,但还远远不够。

她担心学校开学后没有足够的教师授课,心里焦灼不已。

她深吸一口气,强打精神,再次踏上了寻找教师的征途。

次日清晨,林诗雅顶着晨曦,再次走入京城的热闹市井。

她仔细聆听市井间的各种声音,从织布机的哒哒声到铁匠铺的叮当声,每一种声音都激发着她内心的希望。

她决定不再局限于寻找传统手工艺人,而是邀请一些研究传统技艺文化的学者来任教。

首先,她来到了京城最有名的文史馆,拜访了馆中的几位学者。

这些学者中,有人精研木雕文化,有人擅长陶瓷历史,还有人对编织技艺有着深厚的研究。

林诗雅诚恳地说明了她的来意,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未来规划。

“林大人,您的想法确实新颖,但学者们多习惯了书斋的生活,未必适合实际教学啊。”一位学者顾虑重重地说道,眉宇间满是担忧。

林诗雅微微一笑,坚定地说道:“学者们的研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不仅掌握技艺,还能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而这正是传统技艺传承的关键。”

学者们被林诗雅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一位年轻学者站了出来,主动表示愿意尝试。

林诗雅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然而,好事多磨。

尽管有了一些学者的加入,但林诗雅依然担心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她开始走访更多的文史馆、书院,甚至是一些流传着传统技艺秘密的小作坊。

每到一处,她都耐心地与人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梦想和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诗雅的身体逐渐疲惫,但她的心中从未放弃。

她夜以继日地奔波,无数次的拒绝和挫折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

每找到一位合适的教师,她的心中就多了一份希望。

终于,她迎来了一个关键的突破。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学者,曾是皇宫御用的漆器大师,被林诗雅的诚心所打动。

他不仅愿意出山任教,还推荐了几位年轻有为的弟子。

林诗雅心中一阵欢喜,学校的师资力量终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慕容复看着忙碌的林诗雅,心中充满了心疼。

他默默地为她准备了茶水,轻声说道:“雅儿,你辛苦了。”

林诗雅微笑着点了点头,她缓缓地站起身,转向慕容复,说道:“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办得最好的,哪怕困难重重。”

她转身走出书房,迎着初升的朝阳,步伐坚定而充满信心。

开学的日子终于到了。

清晨的阳光洒在崭新的校舍上,琉璃瓦闪耀着金光,朱红色的门窗鲜艳夺目,空气中弥漫着木料的清香。

学校门口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手工艺人们穿着各自的传统服饰,有的盘着发髻,有的留着长须,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学者们则身着素雅的长衫,手持书籍,眉宇间透着文人特有的儒雅之气。

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

林诗雅站在学校门口,看着一张张充满希望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为了这一刻,她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克服了重重困难,如今终于梦想成真。

她深吸一口气,感觉一股暖流从心底涌遍全身,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光明。

她身着一袭绯红色官服,腰间佩玉,乌黑的长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显得干练而又不失优雅。

微风拂过,衣袂飘飘,更衬托出她挺拔的身姿和自信的气度。

阳光照在她白皙的脸上,映照出一抹淡淡的红晕,让她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

“林大人,您真是功德无量啊!这学校一开,咱们这些老家伙的手艺总算后继有人了!”一位老木匠激动地握着林诗雅的手,声音颤抖着说道。

“是啊,林大人,您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这些学者也深感敬佩!”一位老学者也走上前来,向林诗雅深深地鞠了一躬。

林诗雅微笑着回应着众人的赞誉,心中充满了喜悦。

她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她。

她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学校的牌匾上——“传统技艺学校”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她缓缓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牌匾上凹凸的字迹,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突然,她握紧了拳头,

“这才是刚刚开始……”她低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