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441章 渡河

蜀汉之庄稼汉 第1441章 渡河

作者:甲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8: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司马,长安急报!”

值守参谋诸葛瞻步伐匆匆地拿着一份密报进入帅帐,神色有些紧张。

冯大司马一看他这副模样,不由地就是皱眉:

“慌里慌张的,成何体统?”

诸葛瞻被大司马这么一斥责,下意识地就是收敛起神情,努力地作出平静的模样。

同时把手中的密报向前递了递,重复了一遍方才的话:

“大司马,长安急报!”

河北大捷,长安还能有什么急事?

总不能有人在长安造反吧?

冯大司马接过密报,才扫了一眼,神色就是一变,猛地站了起来。

又细细地看了一两遍,眉头再次皱了起来,嘴里甚至忍不住地“啧”了一下。

“怎么回事?”

诸葛瞻默默地回答道:

“下走也不知道。”

谁问你了?

冯大司马抬头看了一眼诸葛瞻。

此时的他,没有心情去理会对方是真心回答自己还是在嘲讽自己,稍微思索了一下,然后吩咐道:

“去,把镇东将军请过来。”

镇东将军很快过来了,让闲杂人等都退出去后,冯大司马这才把解密后的急报递过去,说道:

“刘胖……嗯,陛下前几日从长安出发,前往雒阳,算算行程,差不多几日后就要到了。”

“嗯?”镇东将军闻言,伸手接过密报,仅仅是低头扫一眼,紧接着眉头就皱了起来:“怎么回事?”

看看,这就是多年夫妻以来养成的默契。

连第一反应说出来的话都是一模一样。

“我也不知道。”冯大司马摇头,站起来缓缓地说道,“按道理来说不应该,除非是长安那边,出了问题。”

对于连襟的人品,冯大司马还是非常信任的。

刘胖子先躺相父,再躺连襟,一路从锦城赢到长安,再赢到雒阳,现在又赢了河北。

秘诀就是听人劝,吃饱饭,顺势而为,无为而治。

吃的喝的玩的住的穿的……从来都是处于引领大汉潮流的前列。

以前在宫里想要多玩两个美女还会被董允吐口水,现在嘛,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从蜀地到凉州,从凉州到关中,并州……多的是有人想要把自己家的女性送入宫里,能直接送到龙榻上更是最好不过。

世家嫡女,这个时候不献身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些年冯连襟对世家大杀特杀,世家没有死的大多也快要被吓死了。

定亲的世家嫡女突然多出不少。

鬼王大人,您不是好这口吗?

请看货色如何?

奈何前人上车后就直接把车门焊死,不给后人机会。(不是)

左右夫人不说,就拿大司马府上经常抛头露面的媵妾李慕来说,这些送上门的世家嫡女,连她这一关都过不去。

知不知道你家姑奶奶一句话,就能你家的工坊当场停工?

你们家的家主在姑奶奶面前都得低声下气,你们算个什么东西?

别人家蓄养家伎数以百计,那都是平常事。

冯大司马位高权重,权倾天下,家中的妻妾却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不好女色,不外如是。(依然不是)

冯大司马这条路走不通,大汉天子自然就成了重点攻关对象。

以前内府没钱,要过苦日子,现在钱多得花不完,还要过苦日子,那这钱不是白赚了吗?

朕的钱,朕自己花,又没有花府库的钱!

对此,董允确实没办法再吐口水……

再加上皇后从未央宫退了出去,居于桂宫,也让后宫里不少人有了可趁之机。

而且皇后虽说地位稳固,但被妹夫和大将军等人联手施压这种事情,对她本人肯定也是会有所影响的。

所以后宫财权在握的同时,皇后本人甚至会主动给皇帝找小老婆。

联合盟友谁不会?

通过后宫妃子找的盟友就不是盟友了?

这些年来,刘胖子玩美女确实玩了个爽。

你们要送女人进宫,朕不反对。

但朕对朝政不太懂,都是尚书台和大司马府在处理,有事你们找大将军和大司马说去。

哦哦,你们是想要跟朕说那些什么产业的事情?

那朕对这个就更不懂了,宫里这些事情,都是皇后在管,要不你们跟皇后说去吧?

主打一个不拒绝,不负责,不承诺。

渣男!

比起大司马这等专情男儿,刘胖子就是十足的渣男!

过着比昏君暴君还要酒池肉林的日子,却顶着知人善用的仁君明君之名,刘胖子居然舍得离开长安。

而且还是在大战未息,有可能影响到前线的敏感时候,来到雒阳,委实不是自家连襟的作风。

以这么多年来两人之间的默契,能让刘胖子这个时候不顾大局跑来雒阳,说明遇到了麻烦。

至少对于自家那个连襟来说,估摸是个不小的麻烦。

镇东将军一听,眉头皱得更紧,语气里甚至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长安会出什么问题?”

长安不但是大后方,同时也是大汉的都城所在。

真要出什么问题,整个大汉说不得就会出现动荡。

后方一旦出了乱子,前方就算再怎么大胜,迟早也要吐回去。

“这也是让我最疑惑的地方。”

冯大司马负手皱眉,“真要出了问题,长安那边肯定会另外送出密报。”

“但现在陛下都快到雒阳了,长安那边除了送来这个消息,别无动静……”

冯大司马与长安那边的联系渠道,肯定不止一条。

但如今只有这么一条正式官方渠道密报过来,就很不正常。

准确地说,应该是矛盾。

不管是从明面渠道还是从暗地渠道来看,长安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从连襟的反应来看,似乎又有不小的麻烦。

听完大司马自相矛盾的分析,镇东将军似乎有些反应不过来,看向冯大司马的目光里有些迷惑。

冯大司马摸了摸下巴,思索着总结道:

“所以我怀疑,陛下怕是有了麻烦,但于国事却又无碍?”

镇东将军越发听不懂了:“怎么说?”

“或者说,这是陛下的私事?与国事无关?”

“你是说,陛下因为私事缠身,却跑去雒阳影响前方将士,是这样吗?”

冯大司马咳了一下,连忙找补道:

“也不一定哈,说不定也与国事有关?”

镇东将军没有继续把这个看起来大逆不道的话题继续下去,问道:

“那依阿郎之见,当如何?”

“我去一趟雒阳吧。”冯大司马似是早有考虑,略有叹息,“顺便收拾一下那边的残局。”

以镇南将军姜维的声望与地位,镇守雒阳确实绰绰有余。

但如果刘胖子突然跑去雒阳,姜维说不得就要被吓得,或者说是被逼得,收缩兵力退守河南,放弃兖州的大好形势。

因为别看现在大汉现在气势如虹,但离雒阳比较近的许昌还是伪魏手里。

特别是前些日子长安那边转了武关的消息过来,司马懿兵败河北,南渡大河之后,南阳的魏军突然放弃了宛城。

伪魏在荆州及豫州一带的守将,似乎要把所有兵力都收缩到许昌和汝南,留下了南阳郡这一大片空白区。

意欲何为,值得让人玩味。

虽说这点伎俩在冯大司马眼中,不过是班门弄斧。

但依荆州之前事,江东鼠辈看着这么这么大一块肥肉放在自己嘴边,心里会怎么想,还真不好说。

毕竟眼看着大汉在河北攻城略地,孙权这老不死的,真要说他内心毫无波澜,冯大司马肯定是不信的。

打不下合肥,还不能打荆州?

打不过魏军,还打不下无人防守的南阳?

当然,冯大司马对于南阳的得失,是毫不在意的。

既无险可守,又背腹受敌,今日能轻易得之,明日就会轻易失之。

他更在意的,是伪魏收缩兵力,在许昌增兵,是有能力冒险攻打成皋虎牢一带的。

再加上刘胖子突然来了雒阳,姜维在兖州的战果说不得就要功亏一篑。

所以冯大司马前去坐镇雒阳,就是最好的选择。

既能应付天子,又能让前方的姜维安心。

“那冀州怎么办?”

镇东将军问道。

大汉的将士正在有条不紊地对河北的反叛势力进行最后的清剿。

拓跋胡人的残余势力,伪魏南下时来不及带走的伪军乱军,还有大大小小地方的作乱,林林总总,分散在整个冀州大地。

同样需要一个声望足够的人来坐镇。

“这就是我单独与你说的原因。”冯大司马沉吟着说道,“我想让你坐镇冀州,权督河北。”

“我?”虽然已有猜测,但听到冯大司马这么说,镇东将军还是有些意外,“可以吗?”

论领兵,她自认不逊自家阿郎之外的任何人。

但坐镇冀州,权督河北,可不仅仅是领兵,还要治民。

甚至治民还要在领兵之上。

“无妨,我已经派人前去太原,让张远带人过来了,最多不过三四日,他就能到。”

张远作为外门大师兄,这些年既是学院师弟们的实习引路人,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地方主官。

作为护鲜卑校尉府的长史,这些年平城的政务,实际上都是由他在处理。

“而且我走的时候,会把参谋团留下,所以你不用担心这些。”

冯大司马似乎早就料到镇东将军在担心什么。

“其实让你留下来,主要还是需要有人压得住河北这些将士。”

现在河北这些大汉将士,不但是大汉的主力,同时也是最能打的精锐,说是骄兵悍将一点也不为过。

不说幽州的张苞,就说赵广,能让他乖乖听话的,除了冯大司马,也就只有镇东将军了。

“剩下的事,交给石苞就行,善后的事,交给张远。”

说到这里,冯大司马脸上浮起一丝忧色,叹了一口气:

“顺便,也正好把王将军送去雒阳。”

冯大司马口中所说的王将军,乃是王平。

在大军到达邺城,河北战事尘埃落定后,王平就突然病倒了。

军中最好的医工只说是早年征战时留下不少暗伤,且气血亏损过度,年纪一大,暗疾就容易复发,只能慢慢疗养,无法根治。

冯大司马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么多年以来,他见过太多的老兵老将都是这样。

英雄暮年,美人迟暮,不许人间见白头。

王平当年随冯大司马飞夺陇关后,独守陇关拒魏无所失。

这些年又镇守太原,北抚塞外,为镇东将军寒冬出征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党事变时以少量兵力独抗司马懿大军,力保太原。

这么多年跟随冯某人东征西讨,屡有战功,犹以善守著称。

冯某人麾下风林山火四大猛将,论“不动如山”,王平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位。

现在突然病倒而医工束手,确实极为可惜。

听到冯大司马已经安排好一切,镇东将军这才点头,“如此就好。”

事不宜迟,冯大司马轻装而行,带领亲卫营亲自护送王平南下。

先是到河内见了王含,让王含派人从河内由孟津护送王平前去雒阳,再由雒阳转送至长安。

冯大司马本人则是在河内呆了两天,处理了河内的一些事情。

尤其是河内司马氏的事情。

河内作为司马懿的老巢,而司马懿又是伪魏的太傅,屡屡领叛军抗拒大汉王师。

特别是司马懿入主河北以后,司马氏尤其活跃,出力甚多。

如今大汉收复河北,司马氏嫡系基本跟随南渡大河跑路了。

至于司马氏旁系,因为生怕大河清算旧帐,所以也纷纷隐姓埋名,改名换姓。

故而放眼整个河内,竟是一下子无人敢称自己是姓司马的。

当然,这是对外的说法。

实际上,王含私底下悄悄地告诉了冯大司马一些事情。

比如说司马氏之所以如惊弓之鸟,作鸟兽散,还与某位姓石的家伙有关。

冯大司马严肃批评了王含不注意团结队伍的行为,指出司马氏不但是附逆,而且还是作逆,按大汉律当夷三族。

石同志的作风虽然粗暴了一些,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含诚恳接受了大司马的批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同时心里这才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有了大司马的这番话,自己那位同僚在没有得到允许之前,就私自清洗河内司马氏的行为,大约是没事了。

“王老将军此次病倒,后面会如何,很难说。”

对河内司马氏被石苞怎么搞得生不如死,冯大司马并不关心。

河北大了去,现在,以及将来会有多少世家家破人亡,关心得过来吗?

比起这些,王平更值得关心。

负手站在大河边上,看着滔滔河水,冯大司马语气里有无尽的惋惜:

“就算医学院那边能救回来,以后恐怕也只能是在讲武堂教学生了。”

“他以后没有办法领兵,总是要有人上来顶替。”

冯大司马转过身,看向王含:

“你是王老将军亲自从族里带出来的,前面也跟了我不少年,这一次战事,你做不错,也算是没有辜负王老将军的提携之恩。”

王含连称不敢。

冯大司马摆了摆手,“做得好就是好,这里没有外人,没有必要太过谦虚。”

言毕,沉默了一会,冯大司马这才继续问道:

“若是王老将军将来真的不能领军,肯定是要有人能顶上来的,我希望那个人是你,你可有那个信心?”

汉中巴中一带的板楯蛮,勇猛彪悍,商末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因战功而被封巴国。

秦汉之世,高祖皇帝募板楯蛮定三秦,见“巴渝舞”而喜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

后汉时,板楯蛮多次东征西讨,他们以长戈、木盾为武器,骁勇善战,号为“神兵”。

冯大司马起家之初,也是得到了王平召集的板楯蛮的帮助。

这个年代,讲究的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同乡编入同一队,最正常不过。

这就导致了军中大大小小的山头,形成了不同的抱团,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

丞相平定南中,冯某人再兴汉中以来,再加上大汉的汉夷如一政策,不少南蛮和板楯蛮的部落已经算是汉粉。

又因为他们作战勇猛,闻战则喜,以战死为荣,这些汉粉部落一直都是大汉步军的优质兵源。

这些都叫熟蛮。

可惜因为历史的原因,后汉中后期对蛮夷的错误政策,曾经导致汉中周围的板楯蛮屡屡反叛。

最大的一次叛乱,甚至打到了汉中南郑。

所以想要重建信任并不容易。

靠近汉人城池周围的熟蛮还好说,但分散在巴山巫水的生蛮部落又何其多?

冯大司马再牛逼,也不可能对藏在深山恶水的那些茫茫多部落进行直接管理。

想要做到这一步,还得等到近两千年后,让世上最大,同时也是最具有执行力的政党,以举国之力来搞才行。

就算是南中那边,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大汉官府的政令,也只能是影响各个城池以及官道周围。

王平就是大汉在板楯蛮那边的代言人,正如五部都尉是在南中的代言人一样。

以王平现在的身体状况,由不得冯大司马不早做准备。

本来王平之子王训是最合适的人选,同时王训也是冯大司马的死忠。

可惜其人志不在领军,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从军,这些年一直在凉州当长史。

将来估计还会当一当凉州刺史,也算是给冯某人的基本盘看家。

这么看来,王含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冯大司马对王含说这些话,不是因私废公,而是想要通过王含继续影响乃至控制板楯蛮。

王含乍然听到这个话,脸上先是露出意外的神色,接着又是有些不敢相信,最后这才不顾身着甲衣地匍匐下去:

“大司马既有命,某就算是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透露了一下自己以后的打算,冯大司马没有过多停留,从孟津渡过大河,到达雒阳。

如今姜维正在兖州攻城略地,镇守雒阳以及提供后方支援的,乃是柳隐。

冯大司马的到来,不但给了想要回转雒阳的姜维继续收复兖州的信心,同时也让柳隐精神大振。

说实在话,伪魏在许昌增加兵力,柳隐还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但天子突然说要准备到来,却是让他压力大增。

现在好了,大司马来了,实在是太好了!

“末将拜见大司马!”

“军中不必如此多礼,陛下有没有消息传过来?什么时候到?”

冯大司马没有过多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

他也没有必要跟柳隐过多客套,一来身份,二来柳隐也算是他推举给丞相的,算得上是半个自己人。

“回大司马,陛下已过了旧关,估计最迟明日,就会到达新关。”

冯大司马点点头:

“我来不为别事,陛下之事,交给我。剩下的事,以前你与镇南将军是如何商量的,一切照旧。”

柳隐闻言大喜,再次行礼:

“末将遵命!”

大司马,真是体慰下属,及时雨是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