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437章 因势利导,复刻

蜀汉之庄稼汉 第1437章 因势利导,复刻

作者:甲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8: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太行山要隘以及太行山东面一线的要道要布兵防守,剩下的大军源源不断地聚在邺城周围地区。

这场大战已经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将士们需要休整一番。

再加上司马懿掘了漳水,人为造成泛滥区,对已经半骡马化的汉军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阻碍。

“司马懿虽说要撤出河北,但他在临走前,可是给河北留下了隐患。”

在邺城外的大帐里,冯大司马一边在等王含石苞等人的消息,一边收拾司马懿留下的烂摊子。

虽然大军按兵不动,但各路传骑斥候细作却是往来如织,把冀州乃至幽州的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冯大司马的手里。

看完手里的谍报,冯大司马顺手扔到案几上,身子向后一靠:

“贼人的大军虽然撤走了,但各处都有溃兵败兵到处流窜,各地也还有不少伪魏的守兵。”

冯大司马仰头看着帐顶,缓缓地说道:

“从现在得到的消息看来,拓跋鲜卑的数万人马,都被司马懿散了出去为祸一方。”

说到这里,冯大司马加重了语气,似是叹息,又有些意味深长:

“冀州,兵祸四起啊!”

“这不会司马懿故意造成的吧?”

镇东将军赵三千等人皆不在,除了裴秀等几位学生参谋,唯有张苞呆在帐内。

河北这一战,张苞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心狠手辣,同时也感受到了什么叫深谋远虑,更感受到了自己与镇东将军之间的差距。

要知道,当先帝二叔父亲等人先后离世后,自己与安国(即关兴)等人,可是深受丞相器重,肩负着大汉未来的重托。

那个时候,三娘还没有关索这个身份呢。

然而这些年一晃而过,镇东将军已经大汉军中第二人。

自己却已经是泯然于众人。

这一切的改变,不能说完全是因为某人,但基本上也是要算在冯某人的头上。

可以经过河北这一战,张苞终于算是被某人完全折服。

所以怀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这些日子张苞多是想办法跟在冯大司马身边,看看对方是如何处理各种事务。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贼人的。”

冯大司马没有去看自家的内兄,目光乃是落在帐顶上:

“司马懿此举,除了让我们没有余力去追他,同时恐怕还存了让河北成为我们的负担,让我们这几年没有精力分兵剿灭伪魏的打算。”

以当时的情况,能被司马懿带走的魏军,基本上都算得上是他嫡系死忠。

非嫡系多半是被扔在河北,拖住汉军。

撤走前,刻意把这些带不走的贼军全部散布出去,要说司马懿没有料到河北因此而乱兵四起,冯大司马是不信的。

平定乱兵可是个耐心活,没有个一两年,河北怕是没有办法完全恢复正常秩序。

但出兵平乱,钱粮是必须的。

但河北的秋粮完全是指望不上了。

眼看着冬日将近,手里没有粮食的河北百姓又在嗷嗷待哺。

现在王师平定了河北,管不管百姓?

不管?

那你还有脸自称王师?

如果现在连最基本的民心都没办法收拢,那以后治理河北的成本只会成倍增加。

管?

那得往里面填多少钱粮?

而且还不是管了今年的冬日就完了,明年是不是还得组织耕种?

后面是不是还要收流民垦荒?

农具,粮种还好说。

问题是在这期间不但收不上来多少赋税,甚至还要补进去不知多少钱粮。

这么一算,大汉不知要在河北花费多少时间和投入多少资源,才能重新发兵江淮,平灭伪魏。

也就是说,司马懿这些举动,不仅仅是要拖住追兵。

同时至少还给龟缩在山东江淮一带的伪魏再续上好几年的命。

听到自家妹夫这一番盘算,张苞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

不是,你打仗就打仗,就算是掘漳水我都能理解。

怎么掘个漳水还能扯到什么时候平灭伪魏上去了?

早年但凡出征,他都是与关兴共同领军作战,关兴负责出谋划策,他则是负责执行。

河北这一战,算是关兴转而牧守一方后,张苞作为主将的第一次单独领军参与大战。

谁料到直接面对司马懿,差点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然后么,现在想要在妹夫身边学习学习,依旧是被打击得怀疑人生。

看着直勾勾盯着帐顶如同盯着个绝色美女的自家妹夫,张苞心里冒出一个念头:

上马治军,下马牧民,文武皆备,定国安邦,说着容易,但当真能有这身本事的人,天下又能有几人?

心里这么想着,张苞嘴里却是不由地叹息:

“我本以为那司马懿乃是仓皇而逃,没想到老贼在仓促之间,竟还能做下如此安排。那依大司马之见,吾等当如何是好?”

冯大司马的目光终于从帐顶上收了回来,看向张苞,意味深长地一笑:

“如何是好?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罢了。况且,”冯大司马的目光变得幽深,“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因势利导也未尝不可。”

“怎么说?”

冯大司马还没有回答,只见一位值守参谋入帐禀报:

“大司马,清河崔氏求见。”

挥了挥手,冯大司马眼皮都没有抬一下,“没空,不见。”

待参谋退出去后,张苞这才继续开口道:

“这是河北世家第七次过来求见了吧?”

“阿兄记得倒是清楚,我却是没注意过。”

冯大司马伸了一个懒腰,“可惜玄武池里的水被放了个干净,若不然,趁着入冬前去钓钓鱼,也是不错……”

看着冯大司马不在意的语气,不在乎的神情,没个正形,张苞有些皱眉,说正事呢,钓什么鱼?

一念至此,某个模糊的念头突然闪过,但偏偏又没能抓住:

“如今我们十余万大军皆驻于此,又要救济灾民,你屡次拒绝这些世家,就算我们自己的粮草能从太行山东边运来,那也是需要时间的,你就真的一点也不担心?”

更别说路上还有不少的损耗。

家底再厚,也不是这么个浪费法。

只见冯大司马古怪一笑:

“阿兄都说了,我们有十余万人马,那我还需要担心什么?”

什么意思?

张苞心里越发不安起来。

只待再过数日后,一个意料之外的人来到大帐内,让张苞终于明白自己心底那份模糊的不安究竟从何而来。

“末将石苞拜见大司马!”

“仲容啊,你怎么会来得这般快?我还道要再等上一些日子呢!”

冯大司马看起来也有些意外,看向石苞,意外之余,又是有些惊喜:

“先起来说话。对了,河内战况如何?”

石苞应了声“喏”,然后起身:

“回大司马,我与王将军(即王含)奉命攻打河内,那贼子经营河内已久,兼之乃司马懿乡里,故而贼军守地之心甚坚。”

“彼又有太行山作为屏障,吾等进展甚慢,有些山寨甚至要反复争夺,期间折损了不少人马。”

“谁料到上个月,那蒋老贼突然留下人马守住要道,自己却是悄悄退走。”

“若非镇南将军及时派人示警,吾等差点被他骗了过去,吾等趁贼人军心不稳,一鼓攻入河内,这才得知河北战事有变。”

听到这里,冯大司马点头,赞许道:

“姜伯约不愧是被丞相看中的人,颇有大将之风。”

然后又问道:

“如此说来,你不应该是追那蒋济而去么?怎么反而是向邺城而来?”

石苞听到冯大司马这么一问,有些小心地回答道:

“末将与王将军商议一番,觉得往东情况不明,贼人又是败走急欲归师,兵法有云:归师勿遏。所以我们二人皆觉得小心为上。”

似乎生怕冯大司马怪罪,石苞还解释道:

“我们派了人渡河与镇南将军送信,镇南将军也同意我们的看法。”

“所以我们这才决定兵分三路,镇南将军在大河南岸沿河向东查探一番,王将军留在河内收拾残局,末将则率一部分人马前来汇合。”

“很好。”冯大司马满意地点头,然后又看了张苞一眼。

张苞本来听到“归师勿遏”这四字,就已经想起自己前些日子的失利。

待冯大司马的目光瞥过来,顿时脸上一热,不由地又羞又愧。

而那边的石苞看到大司马对自己等人的应对似乎很是满意,胆子也变得大了一些:

“其实末将此次前来,也是带了私心,欲早日归于大司马麾下,以效犬马之劳。”

冯大司马闻言,定定地看了石苞好一会,这才忽然大笑起来:

“好好好!”

笑毕,他又问道:

“你不怕?”

“末将昔日就是在邺城进退失据,最后不得不落个商贾之身,以贩铁为生,只恨不能早日回到这里,何以言惧?”

早年石苞在南皮做小吏,担任给农司马,后与邓艾一起驾车送谒者郭玄信前去邺城。

谁知到了邺城,半路上说自己有公卿宰相之才的郭玄信拍拍屁股走了。

邺城作为大魏都城,没有人会看自己这个从南皮过来的车夫一眼。

窘迫已极之下,石苞不得不行商贾之事,以卖铁为生。

两人之间哑谜般的对话,听在张苞耳里,却是如同炸雷一般!

“你,明文,你,你不是会是想……”

冯大司马看到自家内兄突然反应这么大,有些奇怪:“什么?”

胆大如张苞,声音都有些忍不住的颤抖,咽了一口口水,试探着问了一句:“河东?”

冯大司马略有意外地看了一眼自家内兄,忽然咧嘴一笑。

曹!

就冲这一笑,张苞心里忍不住地爆了一个粗口。

心狠手辣!

心狠手辣的冯鬼王要来了!

“你可要想好了,河东只是一个郡,这河北,可是包括冀州幽州,还有河内……”

一个不好,整个河北就要天地翻覆。

“而且这么一来,你这是逼着整个河北的世家大族抱团在一起,以他们手里所掌握的资源,未必没有反抗能力。”

当年河东之事,也不是没有后患。

上党事变,虽说有魏延疏忽的原因,但要说没有受到河东之事的影响,那就是自欺欺人。

一郡都如此,那两州之地真要有个什么不慎,又会如何?

张苞有些不敢想像下去了。

“那又怎么样?难道就这么不管他们了?任由他们继续在河北作威作福?”

冯大司马盯着张苞,缓缓地说道,“大汉想要推行新政,就必然会与这些世家大族起冲突。”

“再说了,邺城周围这十余万精兵,也不是摆设。”

从短期目标来说,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就已经是要掘了世家大族的根基。

交出隐匿人口,按实际田亩交纳赋税,这跟让世家大族自缚手脚割肉放血有什么区别?

这些年兴起的工坊矿场草场等等新兴产业,哪一个不需要交税?

从来都是无一例外。

要不然你以为这些年大汉为什么能花钱如流水却不见财政吃紧。

至于中期目标,则是皇权下乡,清扫豪强在地方上的特权,更是明摆着要世家的命。

没有特权,那他们拿什么去垄断社会资源,保证自己以及子孙世世代代永远都是人上人?

真要去跟寒门黔首拼科举,虽然一开始世家子弟确实会有优势。

但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知识的扩散,寒门黔首靠着人海战术,迟早有一天会冲垮世家子弟的先发优势。

除非哪天刘氏子孙觉得自己过得太安逸,或者想不开了,又或者被人忽悠糊涂了,屠龙少年变成恶龙,主动向世家政治靠拢。

但那已经不是冯某人所需要操心的了。

毕竟时间快的话,说不定百来年之后,就会有无数的路灯在等着挂人,其中肯定会有姓刘的,而且估计还不少。

至于是不是刘胖子的嫡系子孙,那就不知道了。

当然,那也是冯某人想像中的长期目标。

不过这种以百年甚至以几百年为计算单位,冯某人从来都是想想而已,不指望自己能看到那一天。

历史嘛,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只是冯大司马的话听在张苞耳里,特别“邺城周围这十余万精兵”这十个字,却是让他觉得透出森森寒意。

觉察到张苞欲言又止的神情,冯大司马忽然笑了一下,“阿兄且放心就是,我自会有分寸。”

分寸?

张苞有些怀疑地看向冯某人:十余万精兵的分寸是吧?

“此次所涉及,看似幽冀二州,实则只要操作得当,不过是限于冀州罢了。”

最多再加上一个河内。

“涿郡卢氏,在阿兄领兵至帝乡时,曾主动示好,再加上我亦曾应承过卢毓,故而只要他们识趣,我自不会逼迫太过。”

虽然卢毓最后还是选择了跟司马懿一起跑路,但冯大司马表示尊重对方的个人选择。

在河北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冯大司马的心胸还是很宽广的,并不会因此迁怒到整个卢氏——最多就是敲打一番。

这年头生产力不足,地广人稀,像幽州这种既是边疆,又属于苦寒的地方,地方豪强势力基本不会太大。

就算是有卢氏这等大族所在的涿郡,那也是与冀州接邻,而非靠近边塞的郡县。

用卢氏打造一个样板,不但可以给当年卢植与先帝之间的师生之情一个交待。

同时涿郡还是帝乡,有些事情,不好做得太过,不然容易落人把柄。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以后可以借用卢氏的资源,诱以纺织工坊之利,实行另一种方式的移民实边,挟制草原。

冀州就不一样了。

冀州那些世家,在冯某人眼里就是给大汉补充营养的肥美膏腴,等着被敲骨取髓吸成人干吧!

以前怎么吸干后汉,现在就怎么给老子吐出来。

还想着能逃过一劫?

要不要看看大汉境内的世家是个什么模样?

益州世家先后被诸葛老妖和冯鬼王调教这么多年,早就成了大汉的形状。

凉州豪强,根本不用调教,从一开始就是冯某人想要的形状。

关中和并州的世家,现在都盼着能被冯某人调教。

不久之后对冀州世家的清洗,必然会有他们的一份子——不交投名状,还想种棉花?

至于荆州世家,表面看起来是东吴的形状,实则冯鬼王只需一个眼色,想让他们变成什么形状,他们就得变成什么形状。

曹操选择冀州作为开国之地,要说没有得到河北世家的支持,鬼信?

反正鬼王不信。

不彻底清洗一遍,把他们从伪魏的形状调教成大汉的形状,冯鬼王绝不可能罢手。

“冀州的乱兵,我决定交给你与赵将军负责,怎么做,你来策划,赵将军动手,有没有意见?”

赵广早些年也是灭过凉州豪族满门的,再屠一次冀州世家,毫无心理压力。

石苞眼中放光,连忙大声道:

“末将定不负大司马厚望!”

功劳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干死那些当年狗眼看人低的世家!

冯大司马又看向张苞:

“涿郡既是阿兄的祖籍,又是帝乡,且阿兄前不久还曾领军经过那里,幽州的兵乱,不如就由阿兄前去负责如何?”

这种时候,张苞哪还有拒绝的余地?

他是真怕石苞这条疯狗窜到幽州去乱咬一番。

偏偏涿郡又是世家所在,万一波及乡里,老张家怕不是要被老乡骂死?

张内兄颇为忌惮地看向冯大司马,感情你前面所说的因势利导,就是再来一次河东之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