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432章 埋伏

蜀汉之庄稼汉 第1432章 埋伏

作者:甲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8: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邺城,这个建在漳水南边的古城,在三十多年前被曹操看中,成为曹魏的开国国都。

建安十五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为彰显权威,宴饮文士,建了铜雀台。

建安十八年,曹操称魏公后,扩建邺城,在铜雀台东边建起了金虎台,作为军事指挥中心。

建安十九年,曹操晋魏王后,又在铜雀台西边建起了冰井台,兼具仓储与军事功能。

三台并立,以邺城城墙为基,紧挨漳水,俯瞰漳水南北两岸,同时又控制着邺城周围最主要的渡口——邺城津。

邺城津是连接邺城与北岸军事要塞的主要通道——比如说曹操建在漳水北岸的玄武池水军基地。

张苞驻马在邺城津的北岸,遥望南边那三座巍巍高台。

马蹄下的渡口,一片狼藉。

枪尖挑起半截焦黑的铁链,铁链末端还拴着同样被烧得焦黑的桥桩。

漳水在此处本有木桥直通铜雀台,如今只剩几根被烧得光秃秃的桥桩戳在河心,像被拔了牙的巨兽颌骨。

曹操扩建邺城后,邺城渡因为可以直通铜雀台,进入邺城,故而就成了曹氏当权者的专用通道。

此时这条通道,已经被彻底破坏。

没有留下任何一点有助于渡水的东西。

很明显,邺城的魏军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把这条曹魏皇权象征的通道毫无顾忌地毁掉。

不用千里镜,张苞就可以猜到,对岸望楼上,明里暗里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自己这边。

不远处的玄武池,火光未灭,正冒出滚滚浓烟。

船只残骸在池面铺成黑毯,烧酥的龙骨支棱如鬼手。

确定渡口无法渡河,张苞问道:

“附近还有渡口吗?”

事实上,就算是渡口没拆,张苞也没打算从这里强渡。

邺城的城墙再加上三座高台,就这么杵在水边。

想要从这里渡河,那就是强渡再加攻城,而且还是选择最难攻打的地方攻城。

除了让将士白白送死,没有其它效果。

听到张苞问话,向导连忙回答:

“有,除了这个渡口,东边百余里有一个渡口,西边有一大一小两个渡口。”

看到张苞没有说话,向导于是继续解释道:

“东边渡口叫斥章津,乃是扼守青州与冀州的渡口之一,从那里可顺水直通青州。”

张苞闻言,神色一动。

不过他还是问了一句:

“那西边呢?”

“在邺城西边四十余里,有小渡口名曰三户津,百姓多是从那里渡水,邺城西市贩夫多自三户津渡漳,贩缯帛于并州。”

“往西六十里,有大渡口名曰梁期津,乃是连接并州与冀州的要冲,邺城向太行山麓调兵运粮,皆是从那里经过。”

张苞大喜,想都没想:

“传令,立刻前去梁期津!”

看到汉军并没有在对岸逗留,而是继续向西而去,铜雀台上观望的魏军松了一口气。

“快,再多加点干粪!”

狼烟越发地粗了,再加上十丈高台的助力,狼烟数十里外清晰可见。

——

梁期津,作为连通冀州与并州的咽喉要道之一,曹操平定并州时,张辽部即由此渡口运兵。

正是看到了此渡口的重要性,曹操曾在此设津尉,驻兵五百,又置烽火台六座,与邺城金虎台相望。

只是待曹操彻底平定北方后,冀州就成了曹魏的大后方,梁期津重要性有所下降,驻兵也有所减少。

待曹叡当政,由于在西边屡屡失利,不得不抽调后方大量兵力对前线进行补充,梁期津曾一度撤销津尉。

司马懿入主河北后,太行山狼烟四起,梁期津的重要性再次凸现。

只是司马懿终不能与曹操相比。

而此时的魏军,更不可能与曹操时代的曹军相比。

面对季汉的强大压力,河北兵力未免有捉襟见肘之忧。

故而司马懿虽在梁期津重设驻兵,以助转运人马粮草,但人数不过百人,且多是老弱。

由于提前得到了邺城的狼烟示警,待张苞率军到达渡口时,这百来人就已经全部退到了对岸。

在退走之前,他们还放了一把火,看样子是打算把木桥和渡口周围的大小船只都毁掉。

不过因为张苞率领的是骑兵,速度很快,驻军只来得及破坏掉两岸的吊桥机关,烧掉了一部分桥梁。

看到汉军骑兵到来,正在破坏对岸桥梁的魏兵顿时就是哄然逃散。

留给张苞的,是一座两头皆被破坏,唯留下中间部分立在河中心的残破桥梁。

仍在水里冒着黑烟的渡桥,以及对岸逃远的魏军背影,仿佛在嘲笑着张苞来迟一步。

张苞面色有些不善,丈八蛇矛重重刺入焦黑的桥桩,枪尖带起的木屑里混着火油的刺鼻味。

邺城燃起的狼烟,足以让渡口守军有一天一夜的时间来进行破坏。

脸色不好,只不过是因为心里的那点侥幸未能如愿。

不过这里没有像邺城津那样被毁得那般彻底,未必不能利用起来。

最重要的是,对岸没有守军。

也就是说,只要在伪魏援军到达之前,搭起浮桥,自己就可以控制住冀州通往太行山的咽喉,进而威胁司马懿的后路。

一念至此,张苞不再犹豫,厉声喝道:

“取筏,搭桥!”

吼声甚至压过水声。

皮筏子,这个原本是流传在凉州的渡水工具,在经过冯某人的发掘之后,已经成为汉军的战略物资之一。

平时不用的时候,不会占用太多地方,重量也轻。

需要用的时候,只要充好气,再配上南乡牌麻绳,无论是来当成泅水的工具,还是用来搭建浮桥,都是极为方便。

比起就地伐木作筏,那是快了不止数倍。

所以成为行军必备之物,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从凉州到并州,再到塞外,无数草场牧场,又为此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有人拿出一个带着尖头的竹筒,再用一头套有胶体的木柄组合成打气筒。

在“扑哧扑哧”的打气声中,原本干瘪的皮囊在此起彼伏的打气声中迅速鼓胀。

季汉对魏吴两国的优势,不是靠那一样两样三四五六样新鲜东西的,而是有着完整系统性的运作体制的优势。

组织能力,生产能力,权利的分配,升迁制度,资源调配……等等等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已经有皮筏子被推入水中,十名水性极佳的汉兵已赤膊跃上。

“横索!”

岸上的人把麻绳与魏军没有来得及破坏的铁链绞成牵引索,扔到皮筏上。

随着皮筏向对岸不断靠近,第一道浮索已由敢死队拽过河流。

“快!把筏子都接好!”

光着膀子的士兵开始将羊皮筏用浸过桐油的麻绳串联。

魏兵在逃走前虽然破坏了桥面,但立在水里桥墩基本都被保留了下来,这给搭建浮桥省了不少事情。

只要把浮索绑到桥墩上,就能牢牢地进行固定。

而河中间还没有被破坏的桥面,则是被拆了下来,铺到皮筏上,又省了不少伐木的功夫。

看着浮桥不断地向着对岸延伸,站在岸边的张苞心底冒出一个念头:

自己那个妹夫,虽说是好色了点,人品不太行,巧言令色哄得三娘和四娘都同时委身下嫁一夫。

但怎么说呢,他那一身的本事,确实是世间少见……

当夕阳将水面染成赤金,最后一个绳扣被死死地绑在桩子上,浮桥宛如一条巨大的蟒蛇横跨两岸。

两岸的将士都发出欢呼声。

“试桥!”

先锋骑卒牵着战马,开始试渡。

为了以防万一,无论是人还是马,身上都绑着充了气的羊皮筏子。

战马的蹄铁还特意裹了麻布防滑。

第一匹战马踏上浮桥的瞬间,羊皮筏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

十匹战马顺利到达对岸。

“渡水!”

日头已经滑到了山头上头不远的地方,又只有一条浮桥,天黑之前,大军不可能全部过河。

但张苞需要抓紧时间在南岸建起营寨,以防万一。

待夕阳触碰到山头,已有近三千人马渡到了对岸。

“去,派出一千人,去前方树林里伐木,再安排一千人运木,剩下一千人挖沟。”

虽然时间有些紧迫,但大不了天黑以后,赶工一下。

因为夜盲症对于汉军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

张苞刚刚安排完毕,只听得上游忽然传来闷雷的声音。

张苞有些疑惑正要循声看去,岂料座下的战马突然人立而起。

惊得张苞猛扯缰绳的瞬间,心里同时感到一阵不妙!

在很多时候,战马的敏锐性往往远超人类。

南岸不远处的密林和上下游的芦苇荡中,突然战鼓震天,旌旗四起,喊杀声四面而至。

“不好!有埋伏!”

张苞惊怒交加,然则他的暴喝声却是淹没在嘈杂中。

与此同时,魏军连弩手的身影在密林和芦苇荡中如鬼魅浮现。

“迎敌!举盾!”

幸好,提前到达南岸的汉军都是精锐,虽然没有防备,但在一阵混乱过后,居然能很快退到岸边,开始结阵。

“蓬蓬蓬!”

从三面包围过来的魏军已经开始射箭。

箭矢如蝗飞。

一时间,南岸上空竟是暗了下来。

仿佛夜色提前到来。

汉军的盾阵还没有完全立起来,有人被箭矢射中,惨呼着倒地。

而在如雨的箭矢中,更有石块呼啸而至,砸得牛皮盾轰然炸开,飞溅的铜钉嵌入后面士卒的面门,将两颗眼珠钉在颧骨上。

对面竟然还有霹雳车。

由此可见,这绝不是临时设伏,而是早有预谋。

张苞看到将士们的惨状,目眦欲裂:

“狗贼!安敢如此欺我!”

怒吼声中,有着无尽的懊悔和愧疚。

在搭好浮桥以后,他就应该第一时间派出斥侯,搜索附近。

然而从居庸关到邺城,这一路过来,魏军不是望风而降,就是望风而逃。

就算是路上遇到城池,最多也就是闭门不敢出战,更多的则是举城迎接自己。

这些年来,因为接连不断的胜利,大汉上下,不少人对魏国本就有轻视之心。

虽然出发前镇东将军有所提醒,但因为从涿县到邺城这一路来伪魏的表现,连张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有了轻敌之心。

而邺城守军为了阻止他渡过漳水,竟然不惜焚毁邺城渡和玄武池,更是坚定了他对魏军不敢与汉军铁骑相争的念头。

以至于看到梁期津的魏军仓皇逃走,那更是情理之中。

没有及时派出斥侯,正是他大意的表现。

而在这一刻,他终于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战马嘶叫声中,腥热的马血喷在他的脸上,让他尝到铁锈味里的苦。

不过幸好,在付出不小的伤亡后,汉军的盾阵终是立了起来。

而与此同时,上游洪峰终于到来,数不清的檑木顺流而下。

这些巨木被削成棱角,表面钉满倒刺铁钩,专为撕裂浮桥而制。

浮桥在洪峰中发出垂死的呻吟。

羊皮筏的浸油绳索在巨力拉扯下来回收缩,张苞眼看着三具串联的筏子被挑上半空,桥上的数名士卒被绞成血肉麻花。

接着,岸上桩子的铁环突然崩飞,锚链在惯性的作用下,抽碎两名士卒的头颅,红的,白的,洒了一片。

最后,主索终于从中间炸裂,断裂瞬间发出琴弦崩断的悲鸣,整座浮桥已扭曲成巨蟒垂死的模样。

羊皮筏在浪尖翻腾如鳞片剥落,木板碎成漫天木刺。

两岸的汉军被彻底分割。

很显然,魏军就是想要吃掉南岸的汉军。

眼看着弓弩对已经立起盾阵的汉军威胁大减,魏军的战鼓声再变,魏军步卒开始冲阵。

战马已亡,张苞不得已换了另一匹马,手持长矛,立在岸边,怒目圆睁,看着从三面不断接近的魏军,手背青筋暴起。

汉军在如此短的时间组成盾阵,已是难得,想要以弓弩阻拦,根本不可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毫无顾忌地不断逼近。

张苞能做的,就是不断地下令,调整好阵形,准备一决死战。

“站好稳住,拿好兵器,听好号令!”

“大汉男儿,为家为国,何惧生死?”

“风!风!风!”

“大风!”

两千多的南军将士,此时终于表现出汉军精锐应有的气势。

特别是张苞特意站在大旗下最显眼的位置,举枪长呼,给了将士极大的鼓舞。

“不要怕,只要坚持到天黑,贼人就拿我们没有办法!”

汉军精锐基本没有夜盲症,不怕天黑。

但张苞就不信,对面的魏军也能和他们一样,敢跟他们夜战。

虽然中了埋伏,但张苞也不是初上战阵,好歹算得上是南征北战。

看到对方并没有利用优势慢慢磨死自己,而是要迫不及待地让步卒冲上来,张苞很快就想到关键所在。

而此时,他举着千里镜,终于看清了对方主将的大旗。

郭字大旗,血色残阳的余晖里,有些狰狞。

双方都有人下意识抬头看向残阳,只见山头已经把小半日头遮掩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