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425章 渡口

蜀汉之庄稼汉 第1425章 渡口

作者:甲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8: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镇东将军进入太守府,毫不客气地坐在大堂的正中位,看着被带进来的赵恺,开口问道:

“往蓟县那边派出信使了吗?”

赵恺一怔,他没有想到镇东将军没开口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不过转念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于是老老实实回答道:

“昨日看到狼烟,就已经派出快马了。”

镇东将军想了一下关口点狼烟的时间,再问:

“渔阳离蓟县多远?”

“百里。”

心里快速算了一下,也就是说,如果蓟县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就派出援军,最早在明日中午就能到达。

正常行军的话,黄昏时差不多也能到达。

想到这里,镇东将军又问道:

“蓟县守军与渔阳守军相比,若何?”

赵恺当然想说不知道。

只是听着坐在上头的关翼虎语气虽平静,但却有一股迫人而不可违抗的气势。

当下只能继续老实地说道:

“这数月来战事紧张,渔阳原本守军多被调往西北关塞,故而临时征召了不少郡兵。”

“蓟县乃幽州州治,可能要比渔阳强一些,但想来也有限,毕竟这些年,幽州边塞安宁无战事,军备有些松驰……”

镇东将军闻言,露出淡淡地笑容。

有些松驰?

那可不像“有些”的样子。

不过这也难怪。

大汉在西边给的压力太大了,再加上南边孙吴时常有所动作,逼得伪魏不得不把主要兵力放在西边,其次是东南。

对北边关塞有心无力的情况下,只能是安抚为主。

更重要的是,轲比能与伪魏翻脸后,本应该继续为祸幽州边塞,没想到又被冯某人诈去了九原,美其名曰助其休养生息。

算是间接帮幽州维持了边塞的安宁。

当然,冯某人确实没有骗轲比能,是真的帮轲比能休养生息了。

但休养生息之后,冯某人就过来拿此前暗中标好的价格。

现在,镇东将军这一次,也是来幽州收取早年给幽州暗中标好的价格了。

“渔阳至蓟县,可有适合设伏的地方?”

啊,这……

赵恺沉默了一下,看得出来,他心底还是有些抗拒:

“有,蓟县与渔阳县之间,有一山,叫狐奴山,山有一隘口,最窄处仅有六丈,容双骑并行,乃是设伏的最佳地点。”

赵广一听,顿时就是喜上眉梢,看向镇东将军。

没想到镇东的凤眼却是微微一眯,问道:

“你姓赵?是何方人士?”

问题有些突兀,让赵恺微微一怔,似乎有些反应不过来,不过还是回答:

“小人来自河北涿郡。”

河北赵氏,虽说不如崔氏范氏李氏等那么出名,但也算得上是渊源流长,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王族。

司马懿入主河北,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在河北立稳脚跟,就必须要对河北大族妥协。

河北大族子弟把持地方郡县的要害位置,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涿郡啊,”镇东将军语气有些严肃起来,同时站起身来,“那可是我大汉昭烈皇帝的祖籍,没想到你竟与我大汉昭烈皇帝是同乡。”

“据我所知,涿郡赵氏向来有从塞外贩马入内地的传统,早年昭烈皇帝起兵时,还资助过昭烈皇帝,送了不少马匹。”

赵恺闻言,脸色变得复杂无比。

镇东将军见此,又有些意味深长地问道,“汝可知我大汉五虎上将?”

“关张赵马黄,谁人不知?”

镇东将军指了指赵广,“此正是赵老将军次子赵义文。”

赵恺转头看去,但见赵广也正目光古怪地看着自己。

赵恺大惊:

“莫非是率三千铁骑破十万大军的赵三千?”

赵广闻言,不禁挺了挺胸膛。

“正是。”

“诚虎将是也。”

镇东将军微微一笑:

“赵老将军当年追随昭烈皇帝时,被昭烈皇帝所重,引以为主骑,其部曲有不少人正是来自涿郡赵氏。”

赵恺隐隐有些反应过来,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脏有些怦怦乱跳,忍不住地咽了一口口水。

“赵君,依你所见,我麾下这些将士,可算精兵否?”

“非精兵,乃虎狼也。”

“此次跟随我入幽州者,有七千铁骑,依你所见,河北之地,有人可堪与我一战否?”

赵恺又沉默一会,回答道:

“若举河北之兵,又有太傅领之,将军岂有一战之力?”

说了这句话,赵恺偷偷地看了一眼镇东将军,但镇东将军并没有生气,这才继续说道:

“然则如今河北精兵皆聚于太行以东,难以东行,以将军之能,率虎狼之师,纵横幽州,无有能挡者。”

“这就对了。”镇东将军缓缓说道,“所以赵君,现在可以告诉我,想要设伏蓟县来的援军,究竟是哪里最合适了吗?”

有韩龙这个老幽州人在,再加上纪阳纪晖俩兄弟,镇东将军就算不能对幽州了若指掌,至少对主要县城与主要交通要道,也是有所了解的。

蓟县与渔阳县之间的官道,狐奴山隘口确实是最合适设伏的地方。

赵恺之前并没有说谎,但这个时候前去狐奴山隘口,已经来不及。

因为渔阳县离狐奴山隘口,大约有五十里。

也就是说,按时间算,蓟县的援军,这个时候已经通过了狐奴山隘口。

赵恺身子一颤,终于双腿一软,匍匐下去:

“不敢瞒将军,过了狐奴山,想要至渔阳,还须经过沽水(白河)和鲍丘水(潮河)。”

(注:三国时期潮白两河尚未形成稳定合流,现代合流段系元明清多次改道形成,古鲍丘水与沽水各自独流入海,在今通州以北互为平行水系)

“此二水有三处渡口,分别是离渔阳五里的鲍丘渡,七里的沽津渡,以及十二里的密云渡。”

“若是在此三处设伏,半渡而击之,必能成功。”

“善!”镇东将军这才满意地重新坐下,问道,“那依赵君之见,蓟县来人,会在哪里渡水?”

有了一,便有二,赵恺苦笑叹息,终还是放下了最后的心理负担,回答道:

“渔阳南边五里的鲍丘渡,那里水面最窄,建有浮桥,最是方便。”

“好!”镇东将军击掌道,“既如此,我便依赵君所言,伏击蓟县来人,不知赵君可愿助我?”

赵恺叩首:

“将军仁厚,恺幸逃得一命,有机会弃暴投明,岂敢不尽心竭力,以助将军?”

能坐到太守这个位置,赵恺自然不是傻子。

河北完了。

在关翼虎率七千汉军铁骑闯入幽州时,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得出来,河北完定了。

关翼虎刻意提起昭烈皇帝以及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赵恺已经完全听明白了其中的含意。

既然大汉念旧情,此时不投汉,难道还要跟着这伪魏共存亡?

涿郡赵氏在昭烈皇帝起兵,时就已经证明了对大汉的忠诚。

而我,自然是要继续证明自己的忠诚!

当然,如果能顺便带领赵氏走向辉煌,那就更好了。

赵恺甚至主动拿出太守府里的图籍,给镇东将军点明位置所在。

“好好好!~”镇东将军一拍案几,下令道,“刘浑!”

“末将在!”

“我分你一千五人马,前往沽津渡(七里)。”

“喏!”

“秃发阗立。”

“末将在!”

“我分你一千五人马,前往密云渡(十二里)。”

“喏!”

“你等二人,到了那里,须得及早派出斥候,但有发现贼军至,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回报。”

镇东将军看着二人,吩咐道:

“若是贼军一直不至,或看到信号,或接到军令,就立刻渡水,绕至鲍丘渡,劫杀贼军!”

“喏!”

镇东将军看向赵广,吩咐道:

“赵广你率两千人马,提前在鲍丘渡设伏,我将率剩余人马为后军,随后出发。”

赵广精神一振,连忙站出来应喏。

镇东将军看向赵恺:

“赵府君,在大军出发前,将士们今晚还需要在这里休息,待吃饱喝足,才有力气杀贼,这军中粮草之事,还要劳烦你一番。”

赵恺连忙说道:

“不敢,不敢,将军但请放心就是,渔阳城中,近日正好有一批粮草要运往蓟县,如今拿来犒劳将士最是合适。”

“那自是最好不过,”镇东将军继续说道,“还有城中士吏百姓,也要赵府君帮忙安抚。”

“昭烈皇帝起兵以来,素来便是以仁义待百姓。如今大汉天子继昭烈遗志,以仁义称于天下,百姓只要不是主动附贼,皆同视为子民。”

“我今日封城,不为其它,只为防止有人给贼人送信,赵使君安抚好城中百姓,只言后日便能解封,让百姓无须恐慌。”

赵恺闻言,连连答应,同时在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

“是是是,小人明白,小人一定照做。”

果然还是跟着大汉做事轻松啊!

真要换成那伪魏,说不得就要屠城了。

——

第二日中午,烈日当空。

鲍丘水反射着阳光,波光粼粼中泛着幽光。

渡口本有后汉时设的望台,奈何这些年幽州军备松驰,早就废弃。

所幸没有倒塌,经过一番修整,倒也勉强能用。

望台被改装成了渔家晒网架,上面还堆着柴垛做了伪装。

数十个弩狙手就藏在柴垛间,弩机望山贴着某处定位线——这是裴秀算出的最佳射击夹角。

“将军,按说贼子应该到了吧?现在还没有影子,会不会是那赵恺说错了,他们不是从这里渡水?”

望台上瞭望处,赵广看看天色,再看看仍是一片安静的对岸,有些按耐不住地问了一句。

镇东将军放下千里镜,平静道:“急什么,午后到达,不过是我们的估计。”

“来得越慢,对我们拿下幽州就越有利。”

因为在渔阳关口十万火急的情况下,蓟县援军还不能及时赶来,非不想救,而是兵不能至。

兵不能至,就越说明战力堪忧。

日头偏西,斥侯飞奔而归:

“将军,贼军已离这里已不足三里。”

“好,传令下去,让所有人做好准备。还有,派出快马,通知刘浑和秃发阗立!”

“喏!”

半个时辰后,乱哄哄而又干渴无比的蓟县援军终于来到渡口边上。

看到河水,所有人都欢呼赶来。

前锋轻骑冲入渡口时,甲叶缝隙里还卡着强行军的碎叶。

有士卒瘫在河滩上喘息休息,有伯卒直接踹翻抢水的士卒,自己却栽进泥坑。

十余匹战马挤在五丈宽的码头上撕咬踢踏,甚至有一匹马被拱入急流,马背上捆着的箭箱散开,两千支铁箭漂在水面上打旋。

“收起来,还不快去收起来!”

“整队,整队!”

骑在马上的魏军将领连连举着马鞭,向着士卒们抽下去。

从千里镜里看到魏军如此混乱,镇东将军嘴角挑起一抹轻蔑的冷笑:

“半渡令响,先断中军。”

镇东将军将三支鸣镝箭插入赵广箭囊,“注意看着望台,发现信旗才能冲上去。”

赵广舔了舔嘴唇,无声地抱拳,然后悄无声息地下了望台。

“盯好那些骑马的,你们的目标就是他们。”

这是对那些弩狙手说的。

在魏军将领不留余力的抽打下,魏军终于稍稍有点队形。

魏军先锋开始涉渡。

骑在马上的魏军将领看到了对面有渔翁收网,似乎是惊惧于大军的到来,慌慌张张地想要收网离开。

一切都很正常。

还有人在这里打渔,就说明渔阳还没有出什么问题。

直至人马渡过一半,东岸码头看起来被渔人用来晒网的废弃望台,突然出现了令旗。

紧接着,凄厉的鸣镝声撕裂了天空。

数十台弓弩同时射出淬毒铁箭,数名魏将直接被点名,连敌人在哪里都没看到,就中箭而亡。

“杀!”

马蹄声如雷,两侧的芦苇荡里,赤色骑兵突然杀出。

赵广一马当先,直冲向刚刚过河的魏军大纛。

立于大纛下的魏军将领猝不及防,仓促拔剑,还没等他拔到一半,就已经被斩马刀连人带纛劈成两截。

紧随其后的铁骑,冲进了毫无防备的人群里,专挑那些甲士和将校屠杀。

有士卒被战马拖行十余丈,肠子缠在马蹄铁上拉出骇人血径。

有个魏军什长刚摸到号角,喉咙已被狼牙箭贯穿,喷出的血沫在空中划出三尺红虹。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魏军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赵广冲破敌阵之后,才有人凄厉地叫起来:

“敌袭!”

当受惊的坐骑血浪中翻滚时,元戎弩的牛筋弦正发出恶鬼般的吱呀声。

“退!快退!”

主将的突然阵亡,大纛的突然消失,再加上数名将领被点杀,让已经渡过来的魏军根本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不管愿意不愿意,所有人被裹挟着向后挤去。

浮桥的牛皮索在重压下发出断裂前的哀鸣,甚至有将校刚踏上木板,就被身后数十双手扯住衣服拽翻。

护额滚落河滩,转眼被踩成凹饼,倒影里映着人间炼狱——三千败兵正将这座救命桥撕成血沫横飞的修罗场。

五六个士卒顺势将倒地的将校当作肉垫攀爬,他最后看到的画面,是被挤下桥的士卒抓住浮桥木篾,指甲在篾上犁出十道血沟,坠河时指骨还死死抠着半片甲叶。

最后一声牛皮索崩断时,整座浮桥如巨蟒扭动,三百余人被抛向空中。

然后又如交子落水般,掉入水中,在河心搅起血色旋涡。

断桥上悬挂的肠肚,正随浪涛起起落落。

侥幸逃回来的三十余人,不敢停下自己的步伐,发疯似地继续向后方逃去。

没有渡河的魏军,在看到对面的惨烈场面后,再加上有人带头逃跑,也纷纷掉头逃跑。

只是还没有等他们逃出多远,就遇到了从上下游包抄而来的刘浑和秃发阗立。

鲍丘水和沽水本是并行而流,能走的陆路皆被二人截断。

溃逃的魏军想要逃回蓟县,就得继续强行西渡沽水。

但没有充足的准备,又没有合适的渡口,想要赤手空拳渡过沽水无异登天。

刘浑和秃发阗立一北一南,如同赶羊般,把这些溃兵来回驱赶,最后又把他们逼回了鲍丘渡的西岸。

日头即将落下山头的时候,镇东将军策马踏过临时修复的浮桥,坐骑铁蹄正好踩到溃兵所丢弃的旗帜,上面的魏字,被深深地踩到滩泥里。

以下不要钱:

PS:上一章汉军埋伏的地点,有书友指出两个魏军斥侯不合理,额,这其实是汉军设下的陷阱,利用天热赶路口渴的条件,最大可能地引诱魏军在那个地点停下喝水。

从后面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那里是浅滩,上游有山坳,适合埋伏。

本来是想写明白一点的,但作者菌实在太懒,不想多动手指头,咳,下次注意。

再PS:孩子开始退烧了,就是人折腾了一晚上,作者菌一天一夜没合眼,直到第二天虎女回来,才能在下午补了一觉。

丈母娘前几天住院了,刚查出来是脑部恶性肿瘤,虎女这两天在陪院。

本来过年的时候已经打算快点写完的,没想到刚过完年就被暴击(苦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