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七十章:天命

风起明末 第四百七十章:天命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6: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呜————”

沉闷的号角声萦绕在京杭大运河的上空。

浓重的晨雾如纱幔般笼罩着运河的沿线,让众人的视野受到不小的局限。

隐约可见无数桅杆刺破雾霭,如同蛰伏的兽群露出身影。

湿冷的雾气在桅杆间流动缠绕,将战船的轮廓晕染成水墨画般的模糊剪影。

水汽凝结在甲板的红衣炮管上,化作细密的水珠缓缓滑落。

偶尔有晨风吹过,雾气便如潮水般流动。

运河之上,水手们压低嗓音传递着号令,船桨入水的哗啦声和缆绳磨擦桅杆的吱呀声在雾中回荡。

随着晨光渐盛,雾气开始缓缓散去。

运河上的景象终于清晰起来。

三桅福船巨大的身影从雾中完全显现,宛如移动的城垣一般。

在其周围,无数战船次第浮现。

蜈蚣船细长的船身破开水面,两侧数十支船桨整齐划动。

轻捷的哨船、鹰船在舰队之中快速的穿梭着,向前逐渐铺开。

他们是大军的先锋,担负着为舰队的示警的作用。

就在运河西岸。

一列列火铳兵踏着统一的步伐沿河岸行进。

他们背带着火铳,沉默前行,刺刀随着步伐有节奏地上下起伏。

三棱刺刀在晨光中泛着冷森森的寒芒,远远望去宛如一片移动的钢铁丛林。

不时便有一队轻骑兵如疾风般掠过行军的纵队,顺着队列向着远方疾驰而去。

而后用不了多久,便又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浩大的军势惊起了两岸栖息的寒鸦,这些黑羽的鸟儿刚刚掠过军阵上空,便被那凛然的肃杀之气骇得四散惊飞。

运河之上,在这一众舟船之中,一艘三桅福船宛如鹤立鸡群一般巍然矗立在前中央的位置,其庞大的船身比其他战船高出近丈。

陈望站在舰首的位置,这艘三桅福船高耸的舰桥让他足以俯瞰整支大军。

运河之上的水师战船有差不多将近五百余艘。

其中大福船五艘,一号福船十五艘,二号福船三十六艘,蜈蚣船二十艘,赶缯船五十一艘,主力战船合计一百二十七艘。

其余都是鹰船、苍山船这类的用作辅助功能的小船。

单单水师的兵马便已经是超过了一万五千之众。

“按照现在的航速,五日之后便可以抵达济宁。”

孙慎吾站在陈望的旁侧,向着陈望汇报着如今的北上的进度。

随着扬州之战的尘埃落定,南国的局势在陈功带领七万平南镇的兵马南下,而迅速的稳定。

李际遇领兵出城投降,献出了南京城。

南京万民军的水师自然也是随着李际遇一起投降。

没有了万民军水师的阻拦,孙慎吾带着本部的水师一路沿长江东进,而后又北上转至京杭,得以一路抵达了徐州。

陈望微微皱眉,这略带腥臭味的河风无论是闻上多少次,都让他感觉有些不适。

不过陈望的心绪并没有因此被影响,他的思绪仍旧清晰,哪怕是昨夜只睡了仅仅四个小时。

“建奴,那边的水面之上,有什么动静?”

听到陈望的问话,孙慎吾微微垂首,回答道。

“李青山已领所部的舟船抵达了济宁的南面二十余里的地方,基本已经确定了建奴仍旧龟缩在沉中。”

“北国的水师基本都是小船,罕有大船,周边能够藏兵地方都检查了一番,没有见到有潜伏的火船。”

孙慎吾停顿了一下,有些犹豫。

“李青山乃是李岩旧部,总镇,此番委任李青山为水师副总兵,让其独领一师。”

“战事有利于我军之时确实不必担忧,但……”

孙慎吾的言外之意,陈望自然是听得出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陈望抬起手,止住了孙慎吾后续的言语。

李青山和王浚两人,都是山东义军。

在孙传庭的进剿之下,两人不得不将所部南迁,与万民军联合。

而后李青山和王浚两部收到了李岩的改编。

虽然李青山和王浚一样,都被封为了制将军。

但是因为关系的远近,万民军的水师,实际却是被王浚所掌控,他只是作为副手。

当初监察所坐探的汇报,李青山根本就不想合流,只是却难以压服底下的各路头目,此番合流为副,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所以陈望没有犹豫,暗中派去使者与李青山洽谈。

之后李青山果然回信,同时表露了效忠的想法。

陈望之所以对于万民军水师战力极为了解,正是因为从李青山那里获取了大量的情报。

原本在局面僵持之时,李青山还有些疏远。

但是随着战局的偏斜,万民军显露出了颓势,李青山的想法便彻底的坚定了。

在扬州之战的最后,陈功带领的平南镇兵马赶到,彻底了击溃了万民军陆师的主力之后。

李青山毫不犹豫,选择了倒戈一击。

王浚被李青山伏杀,使得万民军的水师失去了指挥。

而后李青山带领麾下的兵马开始追剿王浚的残部。

所有想要负隅顽抗的万民军水师将校都被李青山所杀,其余的人则被李青山收降。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靖南军水师实力膨胀如此之多的原因。

孙慎吾的担忧,在于李青山的反复无常。

一旦战事不利,恐怕李青山会生出倒向清军的想法。

“如今镇下水师三分二的舟船都在你的手上,李青山只是山东的水师总兵官,就算是想要反叛,也难以功成。”

“而且……”

陈望神色平静,目视着河面之上如林般的旌旗。

“我们,也绝对不会输。”

大势如潮,汹汹向前,李青山确实是一个不择不扣的投机者,他和郑芝龙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只要大势在他,李青山便比不可能反抗。

就像如此尽心尽力的郑芝龙一般。

扬州一战,郑氏的船队就在江面之上,看着三十余万的万民军在一夕之间覆灭。

为了展示军力,陈望甚至还让郑芝豹上岸随军。

扬州之战惨烈的战斗,让郑芝豹这位在外洋横行无忌的巨寇脸色发白,张口无言,心中满是惊惧。

海战虽然惨烈,但是一般接站,大多不过是百人之间搏杀。

但是陆战,超过十万人以上大规模的战争,军阵之间彼此绞杀,进退维谷,人命如同草芥,已经不能单单用惨烈来形容。

投机者,没有什么不好。

随着势力的发展和扩大,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保证自己的麾下没有投机之人。

只要运用得到,哪怕是投机的人,也能成为一柄利刃。

陈望并不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掌控小小的一个李青山。

“海州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陈望没有再和孙慎吾去继续讨论内河水师的事情,而是转而向着侍立在一旁的代正霖询问。

清军根本没有内河的水师,内河水师的发展已经被陈望彻底的叫停。

这一次跟随着陈望北上的五百艘战船,已经陈望留下的所有水师了。

余下多余的水兵,全都被陈望调到了海州整训。

“海州造船厂,第一批战舰已经下水,按照总镇此前的指示,依照西式盖伦船样式修建,皆为来两千料之大船,全为软帆战舰。”

“教官二十人,其中十三人为荷兰籍,另外七人为葡萄牙籍。”

“东海水师,暂定兵额三千一百零七人。”

代正霖在翻阅了一下手中的文册后,回禀道。

“下层炮甲板应有十八斤炮十门,十五斤炮八门。”

“上层炮甲板,九斤炮十六门,六斤炮十门。”

“艏楼,艉楼设近防炮,用千斤佛朗机六门。”

“共计火炮五十门。”

代正霖合上了文册,补充道。

“依照总镇此前命令,于徐州,设铸炮所,在籍炮匠,有夷人工匠五十七人,军匠一千零四十五人。”

汉中卫到底还是太远,而且因为地利位置的原因,规模也受到了制约。

所以现在陈望在逐步的将军工产业东移。

随着南直隶军器局的重建,大笔的银钱洒下,大量的军工建筑拔地而起,汉中卫军器局的工匠也被迁移到了南直隶的军器局。

南直隶的军器局,也将在不久之后,彻底的接替汉中卫军器局的职责,成为靖南军下,以及整个南中国……

不。

严格来说。

新兴的南直隶军器局,将会成为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最为巨大的军工厂。

“炮厂有薄珏先生坐镇,如今已经步入正轨,按照薄珏先生的预估,年可产十八斤以上重炮八十门起,余众小型火炮两百门。”

“这是第一年预估的年产量,后续年产量随工匠人数、熟练度,还会提升。”

陈望眉头微蹙,这样的产量比起此前,确实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增长。

但是现在海军的缺口,十八斤以上的重炮就在百门以上,中小型的火炮缺口在三百多门以上。

这还是不算供给陆军的情况,所有的一切,还远远不够。

时间,时间,最缺的还是时间。

如今的中国,实在是没有给陈望留下太多的时间来准备。

“给郑芝龙传信。”

陈望沉默了良久,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

“我要他带兵去濠镜。”

“那些寓居在濠镜的葡萄牙人,忘记了当初的疼痛,越发的目中无人,竟然在胆敢私自修建炮台,每年上交的税赋也越发稀少。”

代正霖微微一怔,作为参谋部的总长,他自然是知道濠镜的情况。

濠镜的葡萄牙确实在濠镜修建了炮台,但是明廷是知晓这件事的,虽然没有官面上的允许,但是也是因为当地官员的放任。

“濠镜,是香山的濠镜。”

“香山,是中国的香山。”

“在中国的领土之上,任何的外来者,都没有资格建立堡垒。”

陈望回望了东面一眼,平淡道。

“让郑芝龙,把濠镜收回来。”

陈望的眼眸之中古井无波,彷佛在述说着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那些夷人,他们如果还想寄居在中国的土地,就要遵守中国的律法……就要听从……我的命令。”

“濠镜的一切,我都不在乎。”

“告诉郑芝龙,我只要濠镜的炮厂,无论他用什么手段,协商也好,威胁也好,战争也好,哪怕是他把整个濠镜都付之一炬,我都可以不予追究。”

濠镜的炮厂,是如今东亚设施最为完善的炮厂,还有一大批技艺娴熟的工匠。

只要拿到濠镜的炮厂,只需要投入足够的银钱,便可以在短期之内,获取大量的火炮。

代正霖眉头微蹙,有些犹豫。

“南海的夷人不容轻视,其虽人少,但船坚炮利,郑氏虽然横行外洋,但是也没有与其打开战端。”

“郑芝龙为人贪婪,麾下兵强马壮,却不愿意与夷人开战,其中原因还需揣摩。”

“如今北伐在即,是否,应该少生事端。”

“况且,属下认为,郑芝龙是否愿意遵从总镇军令,还在两说之间。”

陈望摇了摇头。

“我既然敢下这道命令,便是已经权衡过一切的利弊得失。”

陈望目视着远方,语气笃定。

“如今盘踞在濠镜夷人,是泰西诸夷其中之一的葡萄牙人。”

“他们的国家,现在正在和另外一个大国交战之中,本土的威胁早已经让他们自顾不暇。”

“濠镜,决不会得到任何的援助。”

陈望收回了目光,将其放在了不远处侧舷的一名年轻武官身上。

那名年轻的武官,名叫郑森。

郑森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有些陌生。

不过郑森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为后世许多人而熟知——郑成功。

“郑芝龙一定会答应的。”

“他的心中清楚。”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一个商人,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商人。”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进取天下的实力,也清楚的知道,如何选择才能够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想盈利,要想长久,要想生存,他就必须要倚靠着我。”

“郑芝龙,一定会尊奉的我的命令。”

陈望的语气坚定,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天命,向来都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

“但是,现如今……”

“天命,无疑正眷顾着我。”

“这一点……”

“毋容置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