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四十八章:时间

风起明末 第四百四十八章:时间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6: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成都府不可能保住,羌蒙联军超过三万人,又有刘宗敏麾下有五万的兵马。”

陈望凝视着舆图之上的军棋,四川的局势恶化并不在他的预料之外。

“张令手底下不过数营残兵,落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令的能力毋庸置疑。

四川的兵马本来在内地的营镇算是一等,但是因为摊上了一个自大愚蠢的巡抚陈士奇,武备缺乏,军饷不足,根本就没有多少的战斗意志。

“张令能够坚持这么久的时间,说实话已经是超出了我的预料。”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川兵保卫乡土的情结使得他们顽强的支撑下去。

但这样的情结终究会被消耗一空。

那些达官显贵们在平安的腹地之中作威做福,纸醉金迷。

而他们这些在刀口舔血,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搏命的大头兵却只能吃糠咽菜。

谁又能够甘心?

叠溪所告急,陈士奇却迟迟没有派兵援助,反而是试图不断加固成都的城防。

陈士奇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保住叠溪所,他只想保住成都,保住自己的命。

这也是为什么当叠溪所告破之后,各镇兵马却都没做抵挡,直接便撤到了成都的东面和南面作壁上观的主要原因。

各镇的营将都不是傻子。

不仅如此,成都城内本来还有不少的营兵,但是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逃亡。

胡知礼眉头紧蹙,川蜀之地自古易守难攻。

“成都还能坚持一些时日,是否……让马祥麟领六司的兵马前去驰援?”

若是李自成攻陷成都,占据成都盆地,把持要道,日后若要收复,只怕是要耗费十倍乃至百倍的精力。

“这是你的想法?”

陈望转头看向胡知礼,问道。

胡知礼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入川的兵马虽说有将近十万之巨,但石柱马氏在西南广有名望,若是尽提六司之兵前往,加上川中各镇,再征调各司土兵,足以与闯军相持。”

陈望眼眉微挑,不得不说,胡知礼这些时日呆在中军部协助他处理军事与政事,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

单凭胡知礼现在说出的这一席话,胡知礼在战略方面的水平足以使得他独领一师。

“你的分析没有错。”

陈望心中有些欣慰,先是肯定了胡知礼的方略,不过随后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但是这是最好的情况,也是最为理想的情况。”

胡知礼和胡知义、陈功两人不同。

胡知义、陈功两人常常领兵在外,很多时候镇守一地,独领兵马,作战经验丰富。

但是胡知礼却没有相应的统领经验,他更多的是掌管情报司、军法司这样的辅助机构。

对于军事的了解,也是这段时间呆在中军部内,在一众制定战略参谋的熏陶之下逐渐加深的。

所以更多的,胡知礼得到培养是大局观,也就是战略层次的。

这也使得胡知礼对于军事见解很多时候脱离实际。

“这其中要考虑的有很多。”

陈望将手放在了六司的领地之中。

“六司的兵马确实可以调动,六司有七万两千人,去年就开始进行整训,武备也得到了加强,战力比起之前确实强悍不少。”

“但是要调动如此多的兵马前往成都,所需要耗费的后勤人马,军费资财是多少,你有计算过吗?”

胡知礼看了一眼陈望,在中军部呆的这段时间,对于后勤自然也有了解。

他做出这个安排的时候,对于后勤并没有多少的考虑,但是陈望问起之后,他的便开始的飞速的思考。

算出六司调动的兵马所需要的大概军费资财并不困难,胡知礼很快也得到了答案。

“六司出兵的粮草供应可以从郧阳、汉中两府供给,这两府之中为了应对此后的战事,我们囤积了大量的粮草,正好可以用于对于四川的攻略。”

陈望赞许的点了点头,不过旋即抛出的问题却是让胡知礼的脸色低沉了下去。

“六司的粮草足够了,那要调动川中各镇的兵马,还有各司的土兵出战,军费,粮草又从什么地方,也从汉中和郧阳出吗?”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

“如今的蜀道虽然不如汉时那般难行,但是运送损耗仍然很大,四川的战事一旦僵持,汉中和郧阳的粮食最多支撑的一年的事情。”

“郧阳、汉中的粮食虽然多,但是还要支撑我们在各地的兵马,河南的灾情刚刚退去不久,收获的粮草仅供河南一省之地,南直隶的屯田才刚刚展开,要想收获成效,还需要起码一年的时间。”

“我们现在打仗所用的粮草,都是从各地士绅官宦手中夺来的,最多再支撑一年的时间。”

“如果现在动用汉中、郧阳的存粮……”

陈望的目光上移,一路移动到黄河沿岸。

“你觉得,之后的粮草储备,还能够支撑我们日后的作战吗?”

胡知礼神色微僵,他知道自己的考虑还是不够全面。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

陈望点了点桌面上的舆图,接着说道。

“前些时日,李自成迎娶和硕特汗国公主,与其结盟,归附在建奴的统领之下。”

“但是你也知道,李自成其人,非久居人下之辈,无论是与羌人合流,还是与和硕特汗国联姻,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李自成的布置安排情报司掌握的不多,但是足以证明李自成确实不是真心实意的归附清廷。

潼关那边,李自成排布了超过十五万的兵马进攻潼关。

但是实际上潼关的攻城战烈度并不强。

李自成并没有真的想要真正进攻潼关的意思。

李自成将潼关只是作为一个巨大的练兵场,磨练麾下那些吸附不久的兵马。

“他做大清的顺王,也只是知道完全没有击败我们的可能,所以才想要借助清军的力量来和我们一教高下。”

“李自成想要摆脱控制,想要自立为王,就必须要谋求发展。”

陈望指着指舆图的北面。

“李自成现在占据陕西,北面是漠南、漠北的蒙古,两部蒙古都是建奴的臣属,草原也不适合发展。”

“西面是和硕特汗国的控制地带,东面现在在建奴的兵锋之下,李自成只能向南扩张。”

“汉中府李自成知道自己不可能打下来,所以李自成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进往四川。”

“你觉得,刘宗敏带领的兵马,会有多少的精锐……”

胡知礼面露沉凝之色,没有回答,这些事情都是他此前没有考虑过的。

“如今处于四川府内的羌兵、蒙骑,闯军,多乘快马,善于野战,来去如风,四川盆地地势开阔,一马平川,这是他们的优势。”

“六司的兵马虽强,但是却是强于山地作战,在平原地带,对上闯军无疑是处于下风。”

“川中各镇兵马不足以作为依靠,各司土兵战力虽有,但是各部土司互不统属,难以统合。”

“马祥麟虽勇,但是威望却仍不足统领各部,再者马祥麟并无统领近十万大军的经验。”

“或者是说,整个四川境内,都没有一人有着统领十万大军的帅才在。”

陈望摇了摇头,缓缓道。

“哪怕是秦良玉,都没有。”

“若是秦良玉能够挂帅,我或许还真的会考虑依照你此前的想法布置。”

“但是秦良玉,是决不可能挂帅,这一点你也清楚。”

秦良玉久经沙场,虽然没有指挥这种超大规模战事的经验,但是必然不会出太大的差错,只需要渡过一个适应期,指挥这种规模的大战理当不成问题。

但是秦良玉效忠的至始至终,都是大明的朝廷。

如今秦良玉在石柱处于半软禁的状态。

马祥麟合同另外五司的土司,加上族中大部分青壮派的支持,以有心算无心,才将秦良玉手中的权柄取来,软禁在土司府中,勉强维持石柱稳定的局面。

“而且如此规模的大战,一旦有失,后果难以预料,大好局势,一夕崩溃,并非虚妄……”

陈望叹息了一声,说到最后,他突然想起了卢象升和杨嗣昌的争执。

在戊寅之变的时候,杨嗣昌作为执掌兵部诸事的阁臣,建奴入寇荼毒北直隶,万般的罪责都维系于他一身。

在强令卢象升不得浪战之时,他如何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会受万人唾骂。

卢象升看到的是眼前,但是杨嗣昌却是担忧着未来。

两人都没有错,但是两人又都有错。

世间诸事,并非非黑即白。

实在是有太多的变数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

胡知礼低下了头。

“我考虑的确实不周,让大哥失望了。”

“不。”

陈望嘴角上扬了些许,夸赞道。

“仅仅是这么段的时间,你就有这样的见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让胡知礼统领情报司,只是权益之计。

胡知礼是他的表弟,亲信之中的亲信。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情报司这样的机构便不可能一直交付在胡知礼的手上。

如今情报司虽然只是作为情报机构,但是日后的发展必然将会成为锦衣卫那样的暴力机关。

情报司的下属已经开始在训练行动队,不仅仅只是承担谍报的作用,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破坏以及刺杀行动。

到时候还需要处理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掌控情报司的人必须是一把刀,还必须是一把快刀,一把没有多少私人感情忠心耿耿的快刀。

“定南镇草创,单靠陈功一人没有办法掌控六师。”

“定南镇镇守副总兵位置,一直以来我都是留给你的。”

陈望拍了拍胡知礼的肩膀,郑重道。

“山东的军港,交给别人,我难以放心。”

胡知礼神情微振,不过旋即似乎是又想到了什么。

“情报司那边?”

“情报司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交接的时候你费心一下就好了。”

情报司的主官,陈望准备先让赵怀良接任,而后逐渐由新人接替。

这么多年的战事下来,流浪孤儿很多,汉中镇下有不少遗留下来的军士遗孤。

情报司如今很多人新人,就是从这些遗孤之中吸纳。

日后的情报司,逐渐换血,大部分骨干都会被这些遗孤所代替。

“成都府那边,虽然守不住,但是要关注。”

陈望重新将话题调转了回来。

“可以遣人去四川叙州府南溪寻侯良柱。”

“侯良柱作为四川镇镇守总兵官,在各镇兵马之中广有威望,各地土司对其畏惧有佳。”

“若是能够劝服侯良柱,最差的情况,也能够保住川东八府。”

陈望的手在舆图四川的位置上划了一个大圈。

“成都府可以失,但是川东八府若是能够掌握我们手上,日后入蜀对于我等来说亦并非难事。”

“六大宣慰司的兵要调,但是不能调到成都府内。”

陈望的目光上移,而后抬起头,干脆利落的下令道。

“中军部拟令。”

中军望台之上负责拟令的参谋当即起身执笔。

“调荣美、思南一师,酉阳一师,自重庆、贵州进往四川,进抵重庆府铜梁,以保重庆。”

“调永顺、保靖两师,自湖广过重庆府,北上顺庆府南允,以保顺庆。”

“调汉中镇新编第五师自汉中府南下,进抵保定府,守剑阁、阆中,护卫保定。”

“令,四川镇镇守总兵官马祥麟领石柱两师居中策应,驰援各部。”

随着陈望的下令,负责誊写命令的参谋也是奋笔疾书。

等到陈望话音落下的时刻,最后一道军令也随之写完。

中军部的参谋拿起军令呈递到了陈望的身前。

确认无误之后,陈望拿起了一旁的金印,落印而下。

猩红的印纹在文书之上出现。

陈望抬起了头,看向远处恒亘在原野之上的扬州城。

“四川的战局太远,现在并非是当务之急。”

“西南也并非是王霸之业,可以偏安一隅,但却是难以问鼎天下。”

“扬州的战事已经不能等了。”

一旦清军攻陷京师,必然会马上南下。

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要说黄台吉这般的人物会错过这样的战机,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清军的攻坚能力不强,他们在乎军兵的损失,不会轻易进攻坚城。

但是清军的野战能力不弱,机动性更是极强。

黄河从来都不是什么天险,如今正值冬季,枯水之际。

中原腹地可没有长城天险。

在骑兵这一块,一直都是汉中镇的短板。

清军南掠必然能够造成极大规模的破坏……

所以必须要赶在京师沦陷之前,在扬州彻底的将万民军击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