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五一章 提头来见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二五一章 提头来见

作者:墨守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4: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印这人,便是上辈子是自己砍向江西那边的一柄刀。

上辈子时,刘琏身死之后,江西那边事情陷入停滞,难以开展。

从上到下,都想着看自己的笑话。

那些人张狂跋扈到了极点。

在那种情况下,自己便是让吴印出马,来到那边后,该杀的杀,该埋的埋。

很快就在江西那边打开了局面。

将胡惟庸在那边的党羽,给好好的理了一遍。

不仅如此,还把龙虎山那里也给收拾老实了。

江西那边成功进行了清丈,摸清楚了那边的家底。

把江西从龙虎山的江西,从胡惟庸的江西,完全变成了属于朝廷的江西。

用吴印此人,有很大的好处。

一方面此人心性过够硬,手段够强,有足够的气魄,该杀人的时候不会手软。

而且,以往是僧人,是被自己发掘并提拔出来的。

官场之上没有太多的牵扯,他的后台就是自己,权力来源也是自己,没有那么多的亲朋故旧等等需要照顾,需要考虑。

而且,他还有一个身份,曾经是僧人。

这个身份在对上龙虎山的时候很有用,属于魔法对轰了。

寻常人对上这些方外之人,尤其是龙虎山这等庞然大物,心里面终究是要有一些发怵,不敢真的对其下死手。

往往会有很多的顾虑。

可吴印不同,吴印是僧人,本身也是干类似事情出身的。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泥塑匠不给神磕头,知道它是哪个坑里的泥。

吴印这个曾经的僧人,而且还是僧人里面挺出名的人,同样也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

龙虎山的那层光环,对他没什么用。

有些事情,那是殊途同归。

而且,佛道两家的争端自古以来就有。

佛教传来之后,一开始没有进行本土化,不好传播。

所以,没少吸取借鉴道教的东西。

且一开始进行推广时,还借助了一些道教的途径和力量。

所以有老子化胡说,又有佛本是道之说。

千百年来,二者那是互有竞争,互有合作,互有影响,处于相爱相杀的层面。

都想让自己超过对方。

自己现在给吴印这个身穿官袍,内里依旧穿僧衣之人一个机会,前去江西那里清丈,龙虎山首当其冲,他自然是乐意的。

而上辈子时,吴印来到那边之后的所作所为,也的确是印证了自己安排他去那边做事的眼光有多好。

到那边后,还真就是乱杀。

不似刘琏那样,按照一些规章制度来。

不能说刘琏不好,刘琏到江西清丈田亩,确实特别的卖力,也是真的做出来了相应的成绩来。

不和那些人同流合污,事儿做的是真挺不错。

不然的话,也不会被那里的人给动手害了。

但是相对于吴印而言,还是差着道行,不足以破开那边的局面。

所以,吸取了上辈子时的教训,这次再到那边做事情之时,朱元璋就不让刘琏这些人出马了。

直接就将吴印喊来,让吴印去做事,上来就给他们放大招

不给那些人做一步的余地。

首战即决战!

没工夫再陪他们玩闹。

也没有那么多温和的手段,去用到他们身上。

时间宝贵,人才宝贵,这等蛀虫,还是赶快清扫的好。

“那这次,咱便让你到江西那边去负责清丈田亩之事,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望着吴印询问。

吴印摇了摇头。

“陛下,恕臣难以胜任。

臣人微言轻,才能有限,做官之前,更是一个僧人,毫无根基,说话也不管用。

到那边去做事儿,只会误了陛下的大计。

请陛下另请高明。”

吴印对朱元璋行了一礼以后,出声如此说道。

比寻常人在面对朱元璋时,硬气的太多。

朱元璋闻言,并是没有丝毫觉得愤怒的意思。

望着他缓缓的开了口:“咱要让你全权负责那边的事情,让你有生杀大权呢?

你不需要对官场上的任何人负责,只需要对咱负责就行。”

吴印站在原地没有说话,如此的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郑重的对着朱元璋行礼。

“臣愿去江西一行,全力以赴,清丈田亩。

必将此事给办成,不负陛下所托。”

“哈哈!好!”

朱元璋听到后,忍不住露出笑容来。

“此事非你莫属,而咱也相信,你必然不会让咱失望!

咱这边会调派兵马,跟着你走上一遭。

若遇该杀之人,可调动兵马!”

朱元璋再次开了口,给出了吴印相应的条件。

清丈田亩这事儿是一场大仗,也是一场硬仗。

吴印前去办事,不仅要给他相应的权力,同时也还需要安排起相应的兵马才行。

没有兵马做后盾,想要把这事儿给顺顺当当的做成了,根本不可能。

只有兵马开道,才能把事情做得顺畅。

吴印听了朱元璋所言,再度对着朱元璋恭敬的行了一礼。

“如此,臣就更有信心将这事儿给做好了。

若不能完成陛下之所托,不能把江西这边的事情给办成,臣愿意提头来见!”

他这是面对朱元璋,直接立下的军令状。

朱元璋一听吴印这话,就觉得提气。

江西那边局面复杂,事情难办。

非是寻常人所能做成的。

就是要吴印这样的狠人去才行。

吴印的能力及心性,上辈子时已经完全证实过。

这辈子让他去,自己放心。

“好,来到那边后,这些地方这些人,要多加注意。”

朱元璋说着,就将一些人给重点的提了出来。

“还有龙虎山,那边儿势力不小。

各处道观,田产很多,势力又大,信众也多。

不是那般好惹的。

对于江西那边的事儿,咱对你只有一个要求。

清丈田亩那就是清丈田亩,别管是士绅官商,还是僧,道,儒,兵任何人,任何势力,都要一视同仁。

该清丈的都要清丈到,不可漏过一处!”

朱元璋声音,也提高起来。

“能不能办到?!”

“必然不负陛下所托!

若不能一视同仁,请陛下斩我头!”

“好!”

朱元璋再次喝了一声彩。

“江西那边的事儿,需得让你去,我才能真正的放心。

非你去,别人无法将这事儿给做成。”

又向吴印交代了一些事情,让吴印知道到那边后,事情该如何做,有一个什么度之后,

吴印离去。

朱元璋想了想,便又招来了一人……

“咱准备给你升个官了。”

朱元璋看着吏部侍郎杨允笑着说道,没有什么弯弯绕,直接就开门见山。

听到朱元璋的话,杨允忙谦虚道:“陛下,臣未立下什么功劳,如今臣官居吏部侍郎,便已经是名不符实。

陛下若是再让臣为吏部尚书,臣着实惶恐。

臣之才能,臣之功劳都不足以胜任吏部尚书。”

杨允连连推辞,生态语气很诚恳。

对于吏部尚书一职,并不心动。

原因无他,他的官职升的确实是有些快。

而且,大明的高官,尤其是六部尚书换的挺快。

他如今居于侍郎之位,就已经很好。

不然,接下来只怕一个弄不好,过上一段时间之后便也得从吏部尚书的这个位置上下去。

朱元璋闻言安笑道:“不用怕你没有足够的功劳。

坐在这上面后的,机会多多是。

只要能做出一些事情来,很快就会名实相符。

不会有人说你根基虚浮。

吏部尚书就你做了,别人做咱都觉得不合适。

成为吏部尚书之后,你过上一些时日,在江西那边清丈田亩彻底开始后,便由你到那边去。

以寻访良才为名去督导,让清丈田亩之事,好好运行。”

听了朱元璋此言,杨允便不再推辞。

表明自己愿意做此事。

一方面,是因为他很清楚当今陛下的性子,这事儿既然皇帝满是郑重的和自己说了,那么就不会给自己拒绝的机会。

都已经把话给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他这边要是还不知进退,还在那里,一个劲的推辞。

那这事可就不好做了,属于严重的给脸不要脸。

除此之外,陛下也说出了,让自己为吏部尚书,最为重要的不是在吏部任事,而是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去江西那里来做清丈田亩的事儿。

吏部尚书的身份,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身份往上抬一抬,让自己到那边去做事情时,不要让那边的人给小觑了。

能够更好的去做事儿,不受到什么掣肘。

清丈田亩是个大事,而且也是一个硬仗。

陛下让他去,那他就得去。

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仅要去做,而且还要把事情给做好了,绝对不辜负陛下所托才行!

胡惟庸这个丞相确实权力很大,党羽众多,但并不是朝堂之上所有的人,都是胡惟庸一党。

朱元璋这些年来,大浪淘沙,官员更新换代很快。

一次次的筛选下来,终究还是留下来了不少真正能办事,不是胡惟庸一党的人。

比如,杨允便是其中的一个。

上辈子时,朱元璋在将吴印派去那边之后,也是让杨允随后前往江西那边协助做事儿。

吴印是砍向江西那边的一柄利刃,负责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和那些人争斗,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是,想要把江西那边清丈田亩的事给做好,仅仅只是杀人是不行的。

在杀人之后,也要有相应的手段,对事情进行推进。

把清丈田亩这事给落实,并将因为清丈田亩,以及清理胡党,龙虎山等等的动静给抚平,做战后的重建工作。

他这边着手对付胡党,对付龙虎山,最重要的是为了清丈田亩,清除他们在江西的巨大影响。

把江西给彻底的变成朝廷的江西。

那杀人只是第一步,后面的事情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不可能是只管杀不管埋。

让杨允这个有能力,且也很踏实,做事有手段之人,到江西那边去办事,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能有效的震慑住那边的官场,统合官场的力量,为清丈田亩做事。

也能进行一番春风化雨。

好好的整肃一下,江西那边的官场。

“好,这事儿你先不要说出去,后面需要你动了,咱们再让你动。

这事儿咱先给你说上一说,让你心里面有个底儿,不至于到时候突然间接手,没有一个准备。

你这个吏部尚书,过两天咱就给你升上去。

现在吏部尚书上做一段时间了,再到江西那边去。

只管放心,到那边你不必跟着当先锋去冲锋陷阵。

先锋自有别人去做。”

朱元璋说着,将他都不少考虑说给了杨允听。

杨允明白了并非是让自己冲在最前面之后,那微微悬起的心,便也随之放下来了不少。

当下便又作出保证,说自己今后到那边去,必然会拼尽全力把事情做好……

两天之后,又有一人来到武英殿这边。

这人名叫费振,同样是个有手段,能干实事的人。

上辈子,刘琏遇害之后,自己重启江西那边的清丈,就是以吴印,杨允,费振这三人为主要代表人物。

吴印冲锋陷阵,大杀四方。

杨允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到那边居中坐镇,压住地方官员,并让地方官员配合朝廷做事情,不敢乱动,整肃官场。

费振则更为具体的去负责清丈田亩,建立黄册这件事情。

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彼此互助,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既然他们的能力,上辈子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那么这辈子再进行清丈田亩了,自然而然是不能将他们给落下。

而费振在明白了皇帝今后,将要让他做什么之后,没有什么迟疑,直接就讲这事儿给应下了。

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希望他的老母,在今后能得到照顾。

对于这事,朱元璋自然而然是毫不犹豫的将之应下。

并明确的对他说了,那边虽是一场硬仗,但只要他做的好,家中之事不会烦心。

更不会让他死在那边……

一番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在御案上,一下一下的叩着。

有了上辈子的经验,这次再做这个事,他想看一看,胡惟庸一党,还能不能在这上面,让自己载个跟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