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四四章 啥?他将他亲叔叔做成烤鸡了?!

什么玩意儿?

十个月?只有十个月?

听了朱元璋所说的话后,马皇后整个人都懵住了。

有被这么一个完全出人意料的结果,给惊到。

话说,在此之前她就已经通过重八所说的种种言语,判断出了朱高炽这个还没有出生,自己素未谋面孙子,当皇帝的时间长不了。

可这个时候,听到自己家重八,说出了十个月这个数字后,还是被惊到了,

这……也太短了吧?

“妹子,这个事怎么说呢……他能活到四十多岁才去世,咱反而是有些意外了。

原因是这小子打小身体都就不怎么好。

老四对于让不让他当太子,都显得犹豫了,认为他身体不好,行事性格不像自己。

觉得他的二儿子朱高煦,更像他。

他虽然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可在此之前,也当了多年的监国太子。

老四在时,永乐朝的方向是掌握在老四手中的。

他这个监国太子,也得按照老四的意思去做事。

可很多时候,不少事情上,这朱高炽其实已经也和皇帝没有太多的区别了。

这点上,老四和咱又有一些像。

同样是对太子的很放心,敢放权。

当然,老四对朱高炽的放心,比不上咱对标儿的放心。

毕竟咱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标儿就是太子,是咱的接班人。

不像老四那样,没事了就吓唬几个儿子,将这个太子位当成吊在他们跟前面的萝卜。

而他在立朱高炽为太子上面,还曾多有犹豫……”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马皇后倒是忽的想起一事来。

“重八,我记得你之前与我说,老四靖难,快要打到应天这边时遇困,曾对二儿子朱高煦说,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

他在靖难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这……该不会是在后面,又闹出来了一些什么乱的吧?”

太子当国,在军中无甚威望,二儿子在靖难当中立下赫赫战功。

必然会有不少军中之人对其进行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弄不好就会产生乱子。

更不要说,听重八所言,老四还对二儿子中意,对大儿子不喜。

又对老二过是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这样的话。

由不得马皇后不关心。

“妹子,你说的没错,这事儿确实是闹出了一些乱子来。

本来他家老二就野心勃勃,一直看不上他大哥,对太子之位有心思。

再加上老四这个这家伙也坏,一直拿着太子之位,逗他的几个傻儿子玩。

那是将他几个傻儿子的胃口,给吊得足足的。

并通过这样的手段,顺便梳理朝堂。

咱可以确定,老四确实是有考虑过要立他家老二朱高煦为太子。

毕竟,咱登基之后,马上就封妹子为皇后,定标儿为太子。

而他却不是。

他是在当上皇帝,有一段时间之后,才最终确立了,原本的燕王世子朱高炽为太子。

而这个过程里,解缙说过一句很有分量的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说,好圣孙可旺三代。

而对于他家老二,在立朱高炽成为太子之后,也并没有让其就藩。

反而大多时间都留在京师。

而他家老二也没有放弃对皇位的谋取。

一直到后来,被老四给强行勒令他去就藩。

更后来,把他的封地再次置换,权力这些进行了削减。

在太子之位上,还是确定了他家老大。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就知道老四在这事情上不会犯糊涂。

虽然没有像重八那样的干脆,果决,不给朝臣以及其余孩子们任何的希望。

打小就确定了标儿为继承人,在这事情上,从不动摇。

但老四能做出种种的布置,说明他在这事情上还是有决断力的。

当都是当父母的,面对自己的儿子,尤其是他家老二这个很像他,且在靖难当中立过大功,多次救他的亲儿子。

老四会犹豫迟疑,心中对其充满愧疚,也属于人之常情。

做父母的也难,想要兼顾到每一个儿子,可事实上却往往很难做到。

“老四在出征归来的路上去世,朱高煦没闹出什么乱子吧?”

马皇后望着朱元璋再度询问,声音里带着一些担心。

她记性很好,记得很清楚,重八之前说过,老四是在北征归来的途中去世的。

皇权交接时最是危险,更不要说,老四家的老二很能打,行伍出身,又有老四曾经与其说过的,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的话。

若是得到消息,很难能忍住不动。

而一旦动了,一个弄不好,就是兵戎相见,骨肉相残。

大明又将会出现动荡!

朱元璋对自己家妹子竖起了大拇指,妹子不愧是妹子,每次都能问到点子上。

从自己只言片语当中,就能猜出很多的事情。

“妹子,你说的没错,确实是闹出了一些乱子。

不过,乱子也并没有那么大。

一方面是因为朱高炽此时已经做了多年太子,而且还是监国太子,手里面的权力很大。

很多臣子都服他。

那些跟随老四外出征战的人,做事也稳妥。

在老四去世的第一时间里,便立刻封锁消息,快马加鞭,向留在京师的朱高炽传去消息。

朱高炽得到消息之后,紧急做出各种布置。

比如,派他儿子朱瞻基,去迎他爷爷的灵柩。

比如调动兵马,戒严全城。

并调集别的兵马来守卫京师,防止朱高煦会起兵造反。

与此同时,又对他二弟采用怀柔的手段,给其加官进爵。

等到朱高煦,得知他爹已经去世的时候消息之后,再想到有所行动,那已经是来不及了。

各方面都被朱高炽给做好了,防的滴水不漏。

所以,最终也没有反,而是老老实实的入京,去给他爹送别,并拜见他那当了皇帝的大哥……

听了朱元璋的讲述,马皇后满意的点点头。

这个结果,是她最想要看到的。

朱高炽能当这么多年的监国太子,用重八的话来说,都把他爹当成了他的征北大将军了,确实是有能耐有手段。

一番处置举重若轻,手段温和,绵里藏针。

却将一场很有可能会发生的动乱,给消灭于无形之中。

既保证了国家不出乱子,同时又兼顾了亲情。

没有上演老父亲尸骨未寒,这边亲兄弟就来个手足相残的戏码。

真的是很不错。

太子没有白当。

老四选他没错。

唯一可惜的就是,身体不好,寿命太短。

只当了区区十个月皇帝,人就没了。

若是能多做一些时间的皇帝,很多事,或许会有不同。

朱元璋对这个事也是挺满意的,虽然老四没把事情彻底解决,给他儿子也留了个坑。

但这个坑终究没那么大。

再加上朱高炽不是朱允炆那样的废物,面对这种事时很有手段,将之给消弭于无形,避免了一场动乱。

“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做的还是不错的,因此被后世称为仁宗。

内阁制度,便是从他这里开的头。

当然,也有说他是去世的早了,且之前一直都有老四这个当爹的压着,又有他二弟朱高煦在边上虎视眈眈。

他也只能是将发条给上满了,丝毫不敢懈怠,也不敢出丝毫的差错。

所以,显得谦逊有手段。

后面当了皇帝后,这些压力没有了,人也渐渐的开始松懈,对于官员们没有那样尊重了,显得有些暴虐。

若是再多当上几年皇帝,肯定会变得不同,当不得‘仁’这个庙号。

不过,对于这个,咱只能说是他暴虐一点了才好。

对官员们真没必要那般客气。

那都是没有缝隙,都还想要钻个大窟窿的人。

你要是稍微给他们留一点儿缝隙,那就更不得了了,准把你这个大堤给弄垮塌了不成。

对官员仁,那不是真正的仁。

对百姓仁,才是真正的仁慈。

用没有发生之事,去推测一个人,并认为他会那样,也的确有些太合理。

有首诗说的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弑。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马皇后对于朱元璋所说的这个很是认同。

事情还真就是如同自己家重八说的那样。

马皇后也彻底的放下心,不再担心老四去世,权力交接时闹出大乱子。

更不用担心,如同重八那样,离世之后竟然来了一个靖难之役。

相对而言,在这上面老四干的要比重八好。

“不过,朱瞻基登基,也同样没那么顺利。

咱家老四是在永乐十九年时,彻底迁都到北平的。

而在迁都的当年,三大殿就因为雷击失火而被焚毁。

本来,许许多多人对迁都就不满,有了这个事之后,想要再把都城给迁回去的人就更多了。

不过,都被咱家老四压着,没有回去。

也就是说,从老四迁都到北平,到老四去世也不过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

怀念旧都,想要回去的人都大多都还在。

其中当了皇帝的朱高炽便是一个。

朱高炽过不惯北边的严寒,在应天这边生活多年,并做了多年监国太子的他,更喜欢应天。

所以,登基之后,其中一件重要的事,便是要把都城再度给迁回去。

先派了他的儿子,当时的太子朱瞻基打头阵,到应天这边来。

结果,事情就是这么的不巧,朱瞻基来到应天后,他去世了……”

马皇后的心,顿时又提了起家。

原本以为,朱高炽登基,朱高煦服软,这事就此也就此揭过,稳当下来了。

他们兄弟之间,不会再闹出什么乱子了。

再多过上几年,就更加安稳。

之后,就更没什么事了。

可谁能想到,朱高炽竟然去世那般快!

更为要命的是,去世时,朱瞻基这个太子同样不在身边!

在千里之外的应天这边!

那事情,就又一次变得危险了。

十个月前,需要继位的是朱高炽这个大哥,外加监国多年的太子,很有威望的人。

朱高煦自然而然不会反。

可这个时候,他大哥突然间去世了,面对朱瞻基这个侄子,十有**不会在那般的客气。

心里也将会升起诸多的轻视。

再加上朱瞻基还不在北平,那这事儿就变得更加的微妙了。

“朱高炽去世的消息,由北平这边的人,快马加鞭去找朱瞻基,并让朱瞻基赶快回来。

而朱高煦那是真的兴奋了,忍了大半辈子的他,决定不在忍了。

派人在朱瞻基回家的路上,进行拦截,想要把朱瞻基给杀死路上,不让他回京继位。

但因为仓促,事没有办成,朱瞻基还是顺利的回到了京师,并继承了皇位。

但朱高煦,并没有因此消停

宣德元年,应天这边发生地震,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

朱元璋说出了,马皇后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朱高煦造反的事,也很有意思。

他居然还暗中拉拢,当时的英国公张辅,让张辅为内应。

当时的张辅,可谓是大明军中的一面旗帜,位高权重,早已位极人臣,多次攻打安南,还随老四出征。

位极人臣,该有的荣耀都有了。

结果这家伙却拉他为没内应,脑子着实是不太好使,输的不冤。

张辅要什么有什么,一个臣子能得到的一切,都已经得到了,

跟着汉王朱高煦去造反,便是成功了,又能得到些什么?

能比得上现在吗?

所以,反手就将朱高煦派来联络他的人给抓了,将事情告知朱瞻基。

后面便是朱瞻基在夏元吉等人的劝说之下,御驾亲征。

朱高煦一开始表现得很是强劲。可是,后来朱瞻基率领三大营的将士,来到他的封地附近之后,这家伙居然又怂了。

抛下手下的众多人,投降了……”

这转折,听到马皇后一时间为之愣神。

原本她还担心会发生靖难之类的事情。

哪能想到,居然会变成这么个样子

不过,也长松了一口气。

如此就好,免了一场大乱。

“朱瞻基将他带回京师囚禁起来,没有对他做更为过分的事。”

马皇后那悬起来的心,这下子彻底放回肚子里了。

“不得不说,相比于朱允炆,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对待出朱高煦还是蛮可以的。

不过,好景不常在。

后面有一次朱瞻基去看朱高煦,朱高煦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伸腿将朱瞻基主绊了一脚。

朱瞻基大怒,然后让人找了大缸,将朱高煦扣在里面,点火给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