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四零章 妹子,别提了,有这些孝子贤孙真是咱的福气!

“重八,咱们的大明是怎么亡的,存在了多少年?”

马皇后望着朱元璋,问出了心中的这个疑虑。

这件事,同样在她心里面憋了很长时间。

按道理来讲,自己家重八这个开国皇帝,很多事情做的都是挺好的。

重八一直以来为了大明,那是夙兴夜寐,开了一个好头。

各项制度也都做得很好。

按道理来讲,就有重八做出的榜样在,自己家大明后面应该不会太差。

怎么就也亡了国?

“这……该不会是老四的后代里,也出现了如同朱允炆那样的混账东西吧?”

马皇后望着朱元璋,再度开了口。

其实这话在问出来的时候,她心里面基本上也能够明白,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

想要一个国家所有的皇帝,都贤明,这事儿是不可能的。

纵观历史,哪朝哪代,没有一些昏君?

自家大明到了后面,肯定也少不了会遇到这种情况。

便是重八这样的开国皇帝,在他去世后,都能紧接着上来了一个朱允炆,这等蠢到没边的蠢货,把大明各个方面,都给搞得一团糟。

那老四这么一个有为之人去世后,他的后代就也能做到代代贤明吗?

只怕,后面很难再有人能超过老四。

也不可能代代贤明。

不过,在如此想着的同时,多少是有着一些自信在的。

自己大明后面的皇帝,哪怕再不行,确定不会出现如同宋徽宗父子那样的窝囊货色。

“妹子,咱大明存在了两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望着马皇后开了口。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两百七十六年,将近三百年,已经算不少了。

纵观历史,能够有这么长时国祚的朝代可不多。

自己大明,能有这么长的国祚,已经是让人满意了,不算太差。

“至于说昏君,那肯定是有的,哪个朝代也少不了昏君。”

在说起这话时,朱元璋都有一些咬后槽牙了。

自己大明后代的那些皇帝们,很多那可真它娘的当人,想想就来气!

有当了皇帝瞎胡搞斗蛐蛐,把他爷爷打下来的众多地方都给丢了的。

有它娘的一战坑死那么多将士,跑去瓦剌留学,转头又给瓦剌叫门的!

有天天开经延,听儒生放屁,让儒生洗脑,看起来很勤劳,实际全都是在做些无用功,晕晕乎乎脑子不清醒,给众多文官们当孝子贤孙的。

有摆烂不上朝的。

老道士前期还行,确实是想干出来点事儿。

后来接连失火,又被宫女勒脖颈,选择了开始摆烂。

不可否认,和那些文官们相斗,搞权谋,确实是一把好手。

可同样也把国事给耽误了。

还有当了皇帝后垂拱而治,没事干天天放纵的,没几年人就没了命的。

还有学他爷爷彻底摆烂,连官员缺了都不补,高达二十几年不上朝的。

他爷爷不上朝,还能控制住局面。

这玩意儿不上朝,那是纯摆摊。

还有刚刚登基,就整出了红丸案,当了一个月皇帝人就嘎屁的。

有当木匠落水的。

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有心想要救大明,还特别勤奋很简朴,一心要让大明好起来的。

结果又是个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想要做事,却没手段没脑子的。

越搞大明死的越快。

这帮子孝子贤孙!只是想想朱元璋就来气!

别提多想挨个的抽过去,把他们都给狠狠的抽一遍,有的货色直接抽死最好,免得丢人现眼,糟蹋大明!

马皇后听的自己家重八如此说,再看看重八的神情就已明白了,未来的这些皇帝里面,肯定有些人干的特别不好。

不然的话,重八肯定不会这般咬牙切齿。

不过,再想想的话倒也能理解。

若是自己大明后面的皇帝们,干的都像重八这般好,那自己家大明,便也不会亡国了。

“重八,那你就先和我说一下,我大明是如何亡国的。

我大明的亡国之君,干的又如何。

他肯定是一个常年不上朝的怠政之人吧?”

马皇后想了一下,望着朱元璋出声说道。

其实在说这话时,她心里面对这事,已经有了相应的判断。

觉得这事情肯定和自己所想没什么区别。

亡国之君吗,有几个是勤政的?

朱元璋闻言,摇了摇头:“妹子,咱大明的亡国之君名字叫朱由检,年号为崇祯。

他还真的不是一个懒惰的人,相反,还特别的勤政。

是咱大明十几个皇帝里面,除了,咱和老四之外最为勤政的了。

若是将老四经常带兵出征,把政务撂给他的好大儿这事给算上的话,甚至朱由俭的勤政,都能超过老四。

成为咱大明仅次于咱的勤政之人。”

啊?

马皇后闻言,登时懵了,别提有多意外。

亡国之君,居然这样的勤政?能成为仅次于重八的人?

这也太过于让人意想不到了!

“那他肯定沉迷于酒色吧?”

马皇后想了想,再次说出了她的猜测。

昏庸无道,荒淫无度这些,几乎是亡国之君的标配。

这朱由检既是亡国之君,那想来在这种事情上,肯定不能避免。

朱元璋闻言再度摇头:“妹子,这个也没有。

这朱由检后宫妃嫔并不多,在一个很正常的范围之内。

而且,因为勤于政务的缘故,对于酒色这些东西,更不会沉迷。

而且人也节俭,不是那种铺张浪费的人。”

嗯?!

马皇后闻言,再度呆了一呆。

不是……这事儿,怎么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看不明白了呢?

这……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纵然马皇后一向聪明,可这个时候,还是被自己重八,所说的这种种事情给惊呆了。

“那重八,这朱由检是不是一个幼年天子?是个傀儡?”

不过,这话在问出之后,马上就又被马皇后直接给否定掉了。

这朱由检肯定不是幼年天子的。

毕竟重八都说了他勤勉于政务,很勤奋。

幼年天子,傀儡皇帝,又哪里有什么政务可供他勤勉?

而且,这朱由检,又有后宫,又有子嗣,那是幼年天子的可能性就更不大了。

果然,接下来朱元璋便再次否认了马皇后所说的这个猜测。

马皇后彻底的糊涂了,脑子里面有着太多的疑惑不解。

这事情,怎么看都不对。

怎么这样一个勤于政务,又不铺张浪费,还一心想着让大明变好的人,却成了亡国之君呢?

别说是马皇后不理解了,朱元璋心里面,也同样是有些复杂难言。

对于自己家妹子现在的心情,他很能理解。

毕竟便是他,在后世之时,初次看到这些情况时,也同样是很懵。

有被意外到。

别的朝代的亡国之君,要么昏庸无道,完全不理会政务,酒池肉林,醉生梦死。

要么就是一个幼年天子,是个傀儡,当不了家,做不了主,任人摆布。

可偏偏到了自己大明这里时,一切都给反过来了。

是个一心想要救大明,生活俭朴,不沉湎于酒色,也不是那种傀儡的小皇帝。

这事儿,也它娘的算是一个奇观了。

“那……他怎么还亡了国?”

这话说完之后,又一个猜测浮现心头。

“是不是他才当上皇帝,很快大明就没了。

本来大明就病入膏肓,没给他太多施展才能的机会?”

朱元璋再次摇头:“妹子,不是。

他足足当了十七年的皇帝。”

嗯?!

马皇后彻底的呆愣了,脑子里面乱糟糟的,再也想不到什么合理的猜测了。

这事情也太奇怪了,奇怪到了让人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步!

“妹子,这事儿……该怎么说呢……情况很复杂。

关于崇祯朱由检,他的事听起来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我和你一说你也就明白了。

不可否认,崇祯这孩子确实勤政,也是忧心国家,想要让我大明变得更好,要解决大明存在的诸多问题。

可是,该怎么说,他的能力太不行了,想法太过于简单。

典型的努力越多,错的越多。

越是勤政,大明亡的越快。

倘若崇祯上台之后,别那么勤政,还不小可能,大明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最起码能多存在上几年。

很多时候,聪明人的十分努力,都比不过笨人特别努力的灵机一动。

更何况,崇祯还是足足努力了十七年。

崇祯他上台后,就被那众多的文官们给忽悠傻了。

当时朝政混乱,斗争及其严重。

尤其是宦官和文官之间的争斗,更是如此。

咱虽然一直不赞同后宫干政,但那也得分情况。

到了那个时候,文官们的权势,实在太大,行事也太猖狂了。

皇权在诸多地方,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为了能彰显皇权,夺回一些皇帝的权力,只能是将宦官给扶持起来,和文官们进行打擂台。

在那种情况下,宦官集团已经成为了,皇权的一大延伸。

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

朱由校在的时候还行,魏忠贤这些,便是他给扶起来的。

用来和那些文官们进行撕咬。

他躲在皇宫里做木匠活,不理会那么多的唧唧歪歪。

崇祯上台后就不一样了。

那种多的文官们,像是苍蝇看到的血的苍蝇一向,一拥而上,对着崇祯那是各种的忽悠。

别管是关外的鞑子,还是国内的流民,亦或者是天灾**,全部都能往宦官头上扣。

皇帝问策,别管问什么,得到的答案都只是一个,那就是诛宦。

就仿佛把宦官给诛杀了之后,诸多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一样。

然后,朱由检就相信了,开始着手诛宦。

我大明的宦官,和唐朝时的那些宦官可不一样。

唐朝是宦官掌军,那对于皇帝说杀就杀,想要换哪个就换哪个。

可我大明的宦官,却没这样的能力。

魏忠贤被人称作九千岁,可谓是权倾朝野。

但是崇祯这个刚登基的皇帝,说杀就能杀,就像是杀一条狗那样简单。

不可否认,宦官也干很多不当人的事儿,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魏忠贤更谈不上好东西。

崇祯杀了也就杀了。

可是,崇祯把魏忠贤给废了之后,没能再找出一个人来接替魏忠贤,去制衡那些文官们。

这就是最大的错误,然后事情就炸了。

朝廷收不上税了。

大明到了后面,堪称“众正盈朝”。

那些一心为国,嘴里面说的很好的人,马上就让崇祯见识到了他们的厉害。

魏忠贤在的时候别管怎么说,最起码能把税收上来,这对于大明而言,便已经是特别重要的了。

一个朝廷手里面没钱,那事情有多严重,妹子你肯定知道。”

马皇后点了点头,这点她确实是深有体会。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个国家没有钱,那也同样是不成。

“大明那个时候,可谓是内忧外患,又有天灾**。

天灾这事儿怎么说呢……历朝历代基本上就没有断绝。

我们华夏地方太大了,每年都不是这里有灾,便是哪里有灾。

又有几个皇帝当政时,天下各处都是风调雨顺的?

不可能的!

每年都有灾难才是最正常的状态。

我大明现在就处处风调雨顺吗?

不一样不是这里旱了,就是那里涝了?

唐太宗的贞观年间,少有天灾的年份,只有短短几年。

剩下的将近二十年,那都是天灾不断,又是蝗灾,又是地震,又是洪涝,又是干旱的……

可不一样留下贞观之治,至今让人向往?

说到底那些面对天灾无能为力,把很多事儿都给算到天灾上的,是自己无能,各方面都烂了。

甚至于面对遭受大灾的百姓,不仅不赈济,反而还要加征赋税。

种种操作简直离谱。

所以,是**加剧了天灾。

大明收不上税,朝廷手里没有钱,许多事儿都干不了。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崇祯本人也确实问题很大,他本身没有被当成帝王培养过,就是一个王爷。

后面他兄长去世之后,被选做了皇帝。

崇祯的性格缺陷很大,一开始有多信任的文官,后面就有多不信任文官,被文官们整的不自信了。

在一些事情上,容易二级管。

而且还是个不粘锅,不敢担责。

遇到大事情,就是总想让朝臣们先开口,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有了风吹草动,就会将众人护在身前。

把罪责这些,都给按在之前开口说话办事的,那些官员员身上。

下手处理起他们来,也是毫不手软。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很多人都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于是,本来就懈怠的人,那再懈怠起来,就更是理所当然,心安理得了。

遇见事儿了,也大多装死,没人敢再冲到前面去。

在用人方面也同样不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些,他是没有记住分毫。

在很多事情,都特别的急切,只想立刻就看到做出功绩来。

别的不说,看看崇祯朝时,换首辅的速度就能略见一斑。

崇祯在位十几年,首辅就任命了十九个。

这样的操作,那就真正干的好事情,才是怪事!

一个首辅刚上来,各方面的事情都还没有摸清楚,来不及做事,就被换下去了。

哪能干得好?

太急躁了!”

朱元璋说起崇祯的种种操作,忍不住大摇其头。

崇祯的这些种操作,那是真的让人窝火。

将他气的肝疼!

皇帝不是这样做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办的。

其余不说,单单只是身为一个皇帝,却怕担责任,扛不住事,只这一条就不行。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一下子理解,崇祯会成为亡国之君了。

这性格以及做事的手段,确确实实很不行。

没有一个君王应该有的智谋手段,也没有相应的定力。

又怎么能做好皇帝?

还当真是如同重八所说那样,他要是别那么勤政大明,大明或许还能再多挺一些时间。

“当然,大明到了那个时候确确实实是病入膏肓了,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崇祯头上,肯定是不对的。

但要说崇祯没错,不需要担责任,那也同样不可能。

妹子,咱大明那个时候的情况是真严重。

天灾不断,不仅大面积的连年大旱,而且还遇上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就是说,天气越来越冷,温暖的时间比较短。

气候整体要冷上很多,不利于耕作。

到了崇祯最后几年时,还遇到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而朝堂之上,官员们也不行,争斗的厉害,敢做实事的少,多夸夸其谈之辈。

地方官府那就更烂了。

很多人当上官后,不是想着如何为国办事,而是如何捞钱。

各个地方上,问题同样特别严重。

比如晋商,那是各种的卖国。

和辽东女真各种的做生意,把大量的物资,卖给辽东那边。

还和辽东的这些关外的鞑子,各种眉来眼去,为他们当奸细,刺探情报,做带路党。

东南这边,则成为了众多士绅们的自留地,不和朝廷一心,只想着交税。

将众多本应该交给朝廷的税给瓜分了。

军队也烂了,明军很多都发不起响,有些士卒们甚至于还要饿着肚子来做事。

当时都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满饷在何处?辽东皇太极。

如此情况下,还想将士有多少战力?

而且那个时候,将领地位也特别的低下,被文官们踩在脚下。

早在好几十年前,乃至于近百年,那些名将,见了朝廷文官,都要行跪拜礼,自称门下走狗!”

什么?!

马皇后听到这话后,一下子变得震动了起来。

这……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大明的勋贵呢?大明的那些武将呢?

怎能被文官们,骑在头上给欺负成这个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