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一四三章 父皇,这永乐盛世是什么时候?

“造成王朝三百年,这条铁律的原因有很多。

在咱看来,其余的诸多方面,都可以称之为表面因素,或次要因素。

只有一个是根本原因。

这个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武英殿内,朱元璋望着他家老三朱棡,说出了他在这个事情上的考虑。

土地兼并?

朱棡闻言,微愣了一下。

这是一个他在此之前,所没有想到的原因。

或者说是,在考虑的时,曾有所留意到,但却将之忽略不计了。

在他看来,土地兼并历朝历代都会发生。

和权臣,和皇帝,和官员贪腐,吏治**等等比起来,这个原因微不足道,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哪能想到,自己家父皇竟然把这个,拿出来讲。

将其给归结到根本原因上去,超越了其余的所有缘由。

“怎么?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吧?”

朱元璋将三儿子的反应收入眼中,望着他询问。

朱棡在这上面很诚实,没有隐瞒。

点了点头道:“是,孩儿确实没想到,父皇会把这个归结为根本原因。

“正如咱之前与你说的那样,我华夏是一个农业大国,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农业上面的。

而农业又是怎么发展的?

自然是从土地上发展起来的。

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

也没有众多,依靠土地维持生计的人。

更没有依靠土地,而存在的王朝。

这么一来,土地问题就会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表面看起来,不管怎么兼并,土地还是那些的土地。

不会因为兼并而减少。

千年土地百年主,土地的所有权,是在不断流动的。

不会因为兼并而减少。

可是,土地在谁手里,意义却完全不同。

为什么开国初年时,一般而言,只要君主别太昏庸,愿意与民休养生息。

这个国家,基本都不会太差?

只要在这个过程里,王朝能够顺利延续,并且别出现特别差劲的君主。

往往都能开创出,不错的盛世来?

除了你与我所说的开国时期,百废待兴,以及开国君主能力强之外,最为重要的,其实还是土地。”

朱棡静静的,听着自己家父皇在这里说。

脸上露出了一些思索之色。

隐约之间,似乎有一些明悟出现在心头。

“开国初期,那都是经历了诸多的战乱。

无数的人死在了战乱里。

人少了,土地却是不变的。

如此一来,每个人平均下来的土地,就会有很多。

每个王朝开国初年时,都会有着大量无主的土地,可以进行分配。

处于地多人少的状态,人地矛盾,那是一点都不突出。

就算是还有一些勋贵等人,找机会侵占田亩,搞兼并。

可是和整体的趋势比起来这些并不严重,不过是毛毛雨而已,不影响大局。

每个人手里面的田地多,百姓们获得的收获就多。

容易满足自己的生活。

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

吃饭的人少,地里面的产出多,粮食节余也就多

这个时候,若是皇帝别乱搞,稍微给出一些,让百姓们稳定发展的政策。

那么很容易,就会让国家变得欣欣向荣。

这一方面是因为众多百姓都有土地,他们的收入便高。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家能够从这些百姓手里面收上税。

国家手能收上税,手里有钱,那么很多事都会变得好办。

经过两三代人,人口会得到一个迅速的发展,基本上能够达到人地平衡这种程度。

这个时候,对于众多土地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致。

此等情况下,一般都会出现一些盛世。

比如文景之治,比如开元盛世,比如永乐盛世……”

听着自己父皇,在这里诉说,朱棡暗自点头,觉得自己家父皇的这个解释,确实还挺有道理的。

这是一个,他从来没有想过的角度。

这个时候,被自己家父皇这么一说,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这些,也的确是让人神往的盛世。

对于自己家父皇的话,表示认同朱棡,忽的一愣。

乐永……盛世?

永乐盛世,是什么盛世?

自己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永乐盛世这个称呼?

好像,比较出名的就是反贼方腊,用过永乐这个年号吧?

可方腊很快就被消灭了,他所在的时代,也远远称不上永乐盛世。

“父皇,这……永乐盛世是什么时候?”

听到朱棡询问,朱元璋这才忽然间意识到,自己一时之间说秃噜嘴了!

居然把还没有发生的永乐盛世,给说出来了。

‘这是你家四弟,今后奉天靖难,当了皇帝后,开创出来的盛世。

永乐就是他的年号。’

这话,朱元璋当然不可能给朱棡说。

一方面,是牵扯太大了。

这事儿,除了今后找合适的机会,说给自己家妹子听,别的人朱元璋一概不会告知。

但朱元璋心里面,还是升起了一些别的想法。

那就是依照自己家老三,和老四两人这不对付的样子,要是老三知道,一直和他争来争去,撒个尿都想比一下谁尿得远的老四,在今后当了皇帝。

并且还干的这般好,开创了永乐盛世。

老四特别出名,被称为永乐大帝。

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一定会特别的精彩。

想想就让人觉得期待!

老父亲的八卦之心,都有些要按捺不住了。

不过,这些他也只能是在心里面,想一想罢了。

不可能真的说出来。

“咱说错了,一时间没留意。”

朱元璋给出的解释很是粗暴,并没有在这上面多言。

这也正常,在这有些事情上,不必做太多的解释。

解释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让人怀疑。

稍微解释一下,能让事情说得过去,也就是了。

果然,朱棡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深究。

虽然他觉得,自己家父皇刚才说起永乐盛世时,那般笃定,和自然。

就像是在说已经完全发生过的事。

应该不像是说错了那么简单。

像是本来就存在一个永乐盛世。

可是他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压根没有听说过永乐盛世,历史上也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盛世。

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相信自己家父皇是说错了。

不然,自己家父皇,从哪里能变出一个永乐盛世来?

朱元璋没有给自己家三儿子,太多思考的时间。

马上就接着开口,顺着之前的话往下说。

“正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当一个国家到达盛世之时,接下来这种盛世的状态,很难保持太长时间。

很快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且这种下坡路一旦走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是大势所趋,根本没有办法撼动。

在衰落的过程里,会出现一些中兴之主,或者是中兴名臣。

使出浑身解数,来对这个事儿进行解决。

拼了命的,想要让这个帝国变得更好,止住颓势。

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比较出名的中兴。

可是这些中兴,往往持续的时间,也并不会太长。

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再一次陷入颓势,接着江河日下。

而这些中兴之主弄出来的中兴,距离盛世,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中兴之后,王朝会持续的衰落。

这个趋势不会变动。

最终到了后来,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众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开始造反,一波又一波,直至推翻天下,建立新的王朝。

而在这整个王朝兴衰的过程里,最为根本的还是土地。

王朝盛世出现之后,为什么会由盛转衰?

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多了,地却没有变多。

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会减少很多。

本来,这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了。

可在这个过程里,还会有诸多随着王朝的发展,成了气候的勋贵,地主乡绅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兼并土地。

和那些自耕农的争夺土地。

人口增加,自耕农们手中土地变少,想要维持生计并不容易。

抵御天灾**的能力,也会迅速下降。

而与此同时,他们所需要交的赋税,并不会减少,甚至于还会增多。

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那些权贵们,大多有着特权。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少交税或者不交税。

而那些负责收税的人,也大多不敢征收他们的赋税。

可是税却是要收的,怎么办?

就会把本该由这些权贵们,缴纳的赋税,给转移到没有破产的自耕农的头上。

本来自耕农的数量,就因为权贵们的兼并,而在在不断的减少。

生活变得愈发的困苦。

现在还将更多的赋税,转移到他们的头上来了。

这将进一步的,导致自耕农变得越发的困苦,压力倍增。

遇到一些天灾**,就会有更多的自耕农破产。

破产之后又该怎么办?

自然而然,便是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成为别人的佃户。

或者是直接投献大户。

或者是隐户。

有一些,干脆直接逃亡到深山之中,做起了流民,强盗。

更多的土地被人兼并,更多的自耕农消失不见。

这导致朝廷的税基,再一次迅速的减少。

朝廷是需要收税的,没有税就运行不下去。

怎么办?

只能继续加税。

而这些权贵们,还是有手段的避税。

更多的自耕农,会因此而破产。

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天灾**,官府催逼,更多的赋税,压到了数量更少的自耕农头上。

他们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如此一来,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

朱元璋望着朱棡出声询问。

朱棡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心思,去考虑自己家父皇刚才所说的永乐盛世的事了。

所有的心神,都被自己家父皇,此时所说的这些给占据了。

他的面色有些发白了,嘴里有些发苦。

俨然已经是被自己家父皇,所说的这些给惊到了。

“自……自然是越来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

朝廷手里面没钱,税都被那众多的权贵,众多的富户们给截留了。

朝廷手里面没钱,进一步加税。

却还是会被他们,给摊派到众多百姓头上。

而这些人,还会借着朝廷加税的时机,上下其手,疯狂的压榨。

对自耕农们敲骨吸髓。

一场加税下来,只怕从自耕农手里面收的税,有八成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而后……而后便是众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天下到处都是造反的百姓,到处都是饿殍。

王朝陷入到巨大的危机里。

朝廷派兵镇压百姓造反,按起葫芦浮起瓢,力不从心。

最终……便是轰然倒塌,王朝覆灭……”

这话说完,晋王朱棡面色有些发白,声音也显得干涩。

按照自己家父皇所给出的思路,从土地兼并这个角度来看一个王朝的兴衰,竟然竟然会把一切,都看得如此的直白了。

确确实实,如同自己家父皇所说的那般。

王朝的兴衰,土地兼并才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里,肯定会有贪官污吏上下其手,也有昏聩之君等等各方面的影响。

但是,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土地兼并。

若是没有土地兼并,众多百姓能活的下去,朝廷能收上税。

那很多事儿,都会变得不同。

王朝覆灭之后,新的王朝建立。

这个时候经历了乱世,众多的人口死亡。

很多旧有的秩序被打破,存在大量的无主田地。

人地矛盾不复存在。

开国君主能力不错,再给上一些不错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容易就会出现复苏……

这……这……

朱棡忽然之间,就有些说不出话来了。

对上号了!

一切都对上了!

原来……原来这就是三百年王朝定律出现的原因!

原来,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土地兼并!

原来这件事儿,竟是这般的简单!

可又偏偏是这样的惊人!

果然,自己父皇说的很对。

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土地兼并出现的。

自己在父皇的引导之下,竟然能一下子看着这么远,直接看透了王朝兴衰的根源!

有些王朝做的好,会通过一些办法,来抑制土地兼并。

这样的王朝,有些能存在个两百多年。

但有一些王朝就是瞎搞了。

比如元朝,只会打天下,不会治天下。

尤其是在抑制土地兼并这件事情上,完全没有丝毫的意识。

不仅不抑制,还实行了一个包税制。

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所以没有百年国运。

在汉唐这等朝代,正在出现盛世的时候,它却迅速走完了整个王朝兴衰的过程,已经轰然倒塌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家老三的反应,不用问就知道,自己家老三已经想到了很多。

这让他很的满意。

同时也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家标儿,从自己这里得知了这一个规律之后的反应。

和老三这个时候,是何其的相像。

朱元璋没有说话,坐在那里看起来奏章。

给自己家老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思索,去消化。

如此过了好一阵后,晋王朱棡这才逐渐的回过神来。

能够看得出来,他被土地兼并所带来的震撼,还没有完全消失。

心绪依然特别的不平静。

“父皇您说的对!

土地兼并,确实是王朝三百年铁律的根本原因。

众多事情,从表面来看,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可从根源上来看,种种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兼并。

而诸多的改革,其实从根本上来看,也是围绕如何给国家增加收入来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宋朝时王安石变法,会注定失败。

因为王安石变法,没有从最根本上来进行。

没有抑制土地兼并。

不从这个根本的事情上着手,很多事都是虚有其表,治标不治本。

再加上守旧势力的各种反扑,捣乱,变法失败也就可想而知。”

听了朱棡的话,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

“你能看到这些,真的很不错。

现在明白,咱为什么要在国子学里,推行农书,开展畜牧这样的课程了吗?”

朱棡点了点头:“明白了,我大明是农业大国。

种地,畜牧养殖等,关系到无数人的肚子问题。

而无数人的肚子问题,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一个国家只要能让众多百姓们,不饿死,能让他们活得下去。

那这个国家就是就是好的。

就不会被推翻。

重农不能只流于表面,不能只是嘴上喊上一喊,而是要付诸行动。

父皇在国子学这个天下间最高的学府里,开设这样的课程。

恰恰便是一个最好的风向。

明确的告诉天下人,朝廷是重视农业的,是重视百姓的。

而如今士林当中的风气,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士农工商嘛,农要排在士的后面。

甚至于在很多人的心中,农连商都不如。

很多人都是嘴上说着农很重要,可是实际上却很轻视农事。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通农事。

对于种地的百姓,心中更是轻蔑……”

朱元璋闻言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说的不错,咱就是这么想的。

国子学里的很多学生,今后都是要当官的。

在一个农业大国里当官,对农事却一点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当得了好官?

所以咱们准备加上这些课程。

不仅如此,这农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同样也是有着大学问。

怎么才能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让同样的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如何才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养出更好猪马牛羊这些。

都是有大学问在的。

并不是说随便养养,随便种种就行。

这些都值得去深入研究。

咱在国子学开设这些课程,就是要让农业,畜牧业这些学问,上桌吃饭。

给它们一席之地。

提高它们的地位。

如此才能在整个社会,引起重视。

引导整个社会,重视农业,重视畜牧业的风尚风气。

如此,接下来再设立农科院,以及相应的农业学校,和畜牧业学校这些,就变得顺理成章。

也会减少很多的阻力。

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些行业之中,做出贡献。

农业,畜牧业,事关根本。

肚子问题始终是头等问题。

你说,如此重要的事儿,咱会因为一些不知所谓的人的反对,就放弃不去做吗?

这些人反对,就让他们反对去。

看他们反对的声音能有多大。

反对的轻也就算了,反对的狠了,那就休怪咱下重手!”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出一些杀气腾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