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刹那灿烂 > 第一百一十章 一路向北

刹那灿烂 第一百一十章 一路向北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3: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终于在午后五时多,货船抵达了真津港,三人谢过船主,付了船资后,就下船登陆。也只有在脚踏实地后,亨亚日心里才明显感觉舒坦了很多,这才有心思观看这码头周围的情况。这里和对岸码头的情形相差不多,都是只有简简单单的靠泊码头,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港务站点都没有,或许是没有专门的航道,停靠不了大船,也就没有什么夜行或是需要领航的船只入港,于是就连这些简单的设施都节省了下来。三人出现在这码头,也没有人理会,入港、出港的船只除了船主的亲友外,看来也没什么其他人关心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真津市说是市,其实并不大,市区就是勾连着码头那条马路向两侧发展而形成的村镇模样的集市,市面上对外营业的店铺很少,旅馆就更是屈指可数了。在和路人打听过后,终于在太阳落山之前,三人才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似民居更多过旅馆的旅馆。居住条件很一般,不过三人也无法计较的更多,这旅馆的形式和江门町的井边家差不多,也是自己居家之余,用多出的房屋来作对外营业之用。只是过往的旅客并不多,他们的生意是也很一般,加之往来者往往都是些售卖生活必需品的小商人,来来往往的也总是那些人,久而久之就都变成了熟面孔。近些年来,往来之人才渐渐多了些,不过只是和往日相比罢了,日常也是了了。到现在为止,还撑不起当地居家旅馆的人来依此为生,好在他们也不以此为主业,往往都保留有祖辈传下来的其它行当,生计都还能维持。

行路难,难就难在有归期,归期一定,时间就变得紧张起来,一路行来,虽然不致遇河搭桥、逢山开路的,但每每起早贪黑的步行一日也才六七十里的脚程,运气不错之时虽还可以搭上顺道的牛车、马车的。然地形多变,好多地方并没有像样的道路,再偶有为了找寻歇息之所而绕行的让步,这四百里海岛穿行,即便风雨兼程、起早贪黑的,三人也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才得到距离离高最近处的萨米港。这次的穿行也让亨亚日见识到偏离了本岛后的和那国封闭落后的一隅,生民之艰看起来和国内不少的地方相差有限,而半天的火车车程竟然用了五天的起早贪黑之久,神疲力乏,可见一斑。岛上可耕种的地方并不多,但又有着源自于大海的厚赠,两相结合起来,终是给这一方的天地带来足够多的食物。人们的生活基本上尚能维持,但和早先路过的江门町和茗都的生活方式相比,还是相当的原始。除了从外岛捣腾来的生活物资和新鲜玩意外,本岛还一直维持着故老相传的生活习惯。

到达萨米港后,三人打听后得知,要一天后才有船去离高的津门港。既来之,则安之,着急也是无用的。船期自然还是要等的,这个可由不得任何人的性子来,大自然无所谓有情还是无情,但若是一定要逆势而为,到时付出代价的就不会是别人了。现在出海讨活仍是个高危的活计,这也是这次穿行绿耶岛亨亚日的收获之一。沿途不少沿海人家里都有家长或是青壮年子女出海乞食后杳无音信的,这也让亨亚日进一步认识到,在这岸边看到似是风平浪静的大洋之上,实则是危机四伏,个人的安危在这汪洋之上,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两日后下午,三人终于踏上了离高的土地,津门港到了。津门港是离高的天然良港,也是一个典型的港口城市,来往的各种船只不少。不过最多的还是从和那国本土多地到达的客货船,甚至还有一些是军舰,大抵是离高被和那国控制之后才有的情形吧。三人见怪不怪,军港区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抵近观看的地方,三人也无意去刺探什么情况,没有那个必要,先到首山城才是首要的。只下船之后,葛自澹对二人说道:“离高境内多山,陆路通行不畅,虽说距离首山城算不得太远,但是过于耽搁时间,有些不值当。我们这回过去就不取陆路了,乘船要快捷方便的多,到首山城以后,待明宇的事办完,我们再去周边看一看,走一走。这一次离开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来了,明宇,好好看看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连带的也让我们领略一回离高的风土人情,到时离开后,大家也少些遗憾。”

谢明宇的情绪难免有些激动,难得的嗯了出声,亨亚日自也是跟着点头。三人去港口购置了明日去往义川的船票后,才离开港口,朝市区行去。

津门港的城市建设两极分化得很严重。临近码头一侧是一座座新起的大楼,还有各式各样渐渐有了规模的商业区,市面上也是人头攒动,相当热闹,能听到有不少人都操着和那国的口音,甚至还有些面容迥异的西洋人;而远离码头的是一个个低矮的离高式矮墙民居,院墙多是黄土夯就,房屋结构看起来和国内有很多的相似。只细较起来,还是能看出有很大的不同来,前出很长的廊檐在国内不少的民居中都日渐消失,而屋内陈设也更似是和那式。看来,在古风与和那之间,离高都选择了折中,不偏不倚,在新欢与旧爱间来回妥协。

繁荣之地似是对外来的旅人更加的友好,经历了绿耶岛的五日行程,这回到了津门港后,三人很容易就找到了歇息的旅馆。也只有在旅馆之中住下后,亨亚日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自己这几天的行程仿似穿越了一个时代一般,然这二者的距离又是如此的近。这倒不是亨亚日矫情,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对人的意义也自变得不同。早先人们造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栖身,有个遮风避雨、寒暑少浸之所,或仅需尺丈方圆足矣。但随着食物的渐渐丰富,人们把生活起居飞部分慢慢都转移到屋内来,单单只追求栖身的生活一去不返。再后来,人们为了方便在家里阻止带有歹意的人或是迎宾宴客,屋子不得不又日渐大起来,功能更加齐全起来。只是屋子大起来后,人们慢慢的又开始从一些看似无用的地方开始装饰起自己的屋子来,以显示各个家庭的不一样。从门到窗,由墙及顶,再到家居,甚至慢慢的延伸出画梁雕栋来。从实用主义出发,这些或者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你要是把生活倒退到早先的那一步,却也是不够的。亨亚日自也发现,自从随先生生活以后,眼界和经历且先不说,就这生活习惯上却是越来越便利,自己在这自四月份离家至今也不过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对新生活的适应性和依赖性远大于早先自己所经历的那十年。是什么缘由竟使自己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呢?然而更多的其他人呢?

到达旅馆的时候尚早,太阳也还并没有落山,三人洗浴完,葛自澹说道:“明日就又要早早登船出发了,却是没有时间准备了。难得现在有些空闲时间,我们稍歇一会儿,等会儿去街上走在,晚餐就在街上随便用一些。明宇也顺便准备下,这回回老家,咱们虽说说不上是衣锦返乡,但也不缺什么,总归得有个样子才行,实在来不及的话,在首山城再做一些也成,不过得要先规划一下才好。”

谢明宇这回难得的开口了。他说道:“算了。亲人们也都离开了,即便回得再气派,也不会有什么人知道,整个村子都不在了的,再说这么多年过去,估计早就物是人非了。”

葛自澹言道:“你也别气馁,你们村子那事说不得在日后的史上也会有它一笔的。其它的就不说了,你们村子当时和你一起的那两人也未必就能正正当当的回村来悼念亲人,再说他们自己说不定也会想办法要后人来记住这惨事。他们就不说了,今后的日子也不好预料,而且即使到时我们都不在了,有些事是要着落在亚日头上来给你办的。所以说不但要办,还要办好,曾经有这么一段惨烈之事,有这样一些忠肝义胆之人,总不能叫世人遗忘才好。”

亨亚日连忙点了点头,心下虽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都先答应下来再说。

谢明宇原本有些灰心的,听葛自澹这么一说,也是眼前一亮,说道:“好吧,我听你的。只是我现在的模样就挺好的,即使父母亲人泉下有知,也该当放心,其它的就不用多花什么心思了。只能盼着日后,早把和那寇赶走,我也能堂堂正正的祭奠父母、告慰亲人。”

葛自澹说道:“放心吧,这一天早晚会来的,我们至于好好的,应该也都看得到的。”

亨亚日不曾想这里竟然还有他的事,只是这么久一路行来,明宇叔和先生之间的那种情义他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自是把他看得和先生一样重。更何况谢明宇自身了无牵挂,一向待他又亲厚,如同己出,细微之处不待言说,这么说来更是义不容辞之事。另外看起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说是三人相依为命也不为过,可以说是荣辱与共。亨亚日知道先生在世上牵挂的人和物事不多了,亲友里除了自己父亲外,就只是东伯一家和明宇叔了。自己是先生对父亲这一方的羁绊和寄托,而且又平生的多了一层关系——传承,所以待自己的亲厚和他之前的两个学生又有很大不同。想来除了寄托期望之外,还更有现世之中所必为之事要托付,一桩是东伯一家,早先就已经交代过自己日后要看顾,另一桩想必就是明宇叔本人的义事以及告慰逝者亲人的衷心。亨亚日知道,这大约就是先生日后所要托付给他最主要的两件事了。只是他不明白,先生何以如此早的就把事情说给自己知晓,而不是等自己再大一些,甚至能有所成就的时候再说。那时的效果岂不是会更好?先生如此迫不及待的,好像总是在急,时间总是不够用,连带的自己的情况好像也差不多。学习任务非但是要把学校的学业时间压缩,更有许许多多先生额外布置而来的课程也是接踵而至,不管是规划的,还是额外的,也不理是书面上的,还是像今次的行万里路一样,甚至是两者交叉,好像他恨不能要把所有自己该看的、该经历过的,一次性的、一股脑的全都做完才好一样。他到底在着急什么?亨亚日不懂,也不明白,只是这是一种感觉,自己也不好去问。

三人在马路上边逛边走,身侧的现代建筑高耸,只各个城市看起来都相差不多,只是但凭这水泥巨兽,你也无法判断自己身在何处。一路上,亨亚日因为自己的离高话说的还远算不上熟络的原因,通常并不多余的开口讲话。谢明宇见这城市沿街两侧的两种分别明显的景象,既新鲜又怀念,只是徜徉在这街头,听着阔别许久的乡音。虽很多音调又有所不同,但听在谢明宇的耳中是格外的亲切,竟是有点忘我。或许是这许多年装惯了哑巴,他一时竟有失语的意思了,经葛自澹提醒之后,谢明宇才逐渐好转起来。此时是天然的暑热,正好带着二人简单的吃碗冷面来降降温,也慰藉一回自己这久别的离高胃。吃了冷面,又要了南瓜饼,这虽然是在离高,但和和那国的食物的差别有些大,还充分的保留着这一方的特色。对这月余的和那食来说,这些吃食吃起来更有些家乡的味道了,三人吃得都还不错,胃口也得到了一部分满足。

说是出来买些东西的,谢明宇却没有起意,葛自澹也没有劝他。只是在路边遇到的一些卖年糕等等的小吃前,谢明宇驻足给他们两人介绍,还每种都要了些,大家每种都尝了尝。滋味自是有这一方水土的特色,也都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如此边吃边走的,竟真是有了些逛街的感觉,大家就这么闲逛了会。这些天,路走得实在有些多了,终是有些累,三人并没有在街头留恋太久,就又掉头回了旅店。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亨亚日又是早早的起床,在谢明宇的陪同下,在民居一侧跑了一个短程。这地方谢明宇也从未到过,只好少跑会儿,减少些差错,另外也算是一种身体上的恢复。前些天一直走啊走的,走得亨亚日的腿都有点肿,这回迈开来小跑,体验犹自不同。在经过一些人家的门口时,亨亚日也透过院门和围墙打量了几眼,奈何身高不够,看到的也只是点滴。谢明宇仿佛知晓亨亚日准备做什么一般,说道:“到首山城以后,想到民居里看,机会多的是,也不急于这一时的。”

很难得的,谢明宇居然肯开口讲这么多话。亨亚日听后点了点头,原本不准备出声的,却想到明宇叔居然肯为了这些事开口说话,也真是个好事。于是他就说道:“明宇叔,以后有时间了,你要是愿意的话,就把你的事说给我听听吧。我知道你和先生相交莫逆,又在异国相遇相交,只是从你们谈话中听个只言片语的,知道一星半点的,却不好乱想胡猜的。”

谢明宇说道:“好,等你再大一些吧,现在给你说那些还早。再说你的任务还多着,这些也都不是什么关紧的事。”

亨亚日知道不好胡乱纠缠,另外多少也清楚这些往事应该都是伤悲,而在和那国美鹤子的墓前,谢明宇的悲伤自己可是亲眼见到过的,回道:“好的,明宇叔。”

自登上离高的国土后,身周到处充斥着离高语,或许是在这熟悉的环境的感染之下,谢明宇也终是肯开口讲话了。亨亚日从谢明宇仍然流利的言语中明显感到,谢明宇并不是一直都不讲话,大概也只是不在外人面前开口罢了。或许是因为他一张口,在国内就难免让人一听就知道他是外国人,这可能会让先生在国内的生活凭空增加一些难堪吧,于是他就不肯说话。虽说先生应该并不大在意的,但想必谢明宇明显不想节外生枝。大部分的国人对外国人无感,但也会有相当一些人出于民族自尊心也好,屈辱感也罢,对外国人比较排斥。只是他们对那些持枪架炮者是无力的,所以在对那些手无寸铁之人之时胆子却格外的大,仿佛国恨家仇得报一样,又因为分辨不出所谓外国是哪国,就是一味的排斥,连带的对外国人周围的国人也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亨亚日自然是见过这种情形、这种人,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或许都不过是一群懦夫而已。

晨跑完,二人回旅馆之后,洗浴收拾好,又用罢了早餐,三人就退房往码头候船去了。登船顺利,一路船行通畅,直到隔日的午时,客轮终是把三人送到了义川港。义川港的泊位并不大,往来也多是小型的客货船,但由于临近离高的都城首山城,所以水路也算是繁忙。直接为一国政治经济中心的水路服务的,也难怪当初在津门港的时候,次日的船票马上就能买到,想必通行的班次也多。

在义川登陆之后,变成了谢明宇在前方给二人引路,余二人跟随,谢明宇也难得的在找寻的过程中给二人介绍仁川港的旧模样。只看他还能从中分辨出那么多旧有的痕迹来看,这许多年过去,这个港口的变化并不大,不少的地方还保留着原有的样子,不过谢明宇的情绪显然变的高了很多。有人说近乡情怯,谢明宇看起来像是没有这种感受似的,更多的是激动,或许他也正是通过这种异于早前的话语方式在倾露着或掩盖着自己的异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