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360章那不是民心,那是利益既得集团的背叛!

郑王怎么也想不通,早上自己还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觉得自己再不去北京,不拯救天下苍生,良心真的会过意不去的。

可万万没想到,自己才出来溜了一转,城就破了,破了!

书上打仗不是这么说的啊!

那些被强拉过来的壮丁们一看将军们跑了,拔腿也跟着跑,一哄而散。

所谓的乌合之众做鸟兽散便是眼前这番场景了吧。

生活在太平年间的人,总认为打仗人多就可以。

但他们没有了解到军队的本质是利用高密度的军纪,来反人性的整合一群人,进行暴力冲杀。

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人越多,组织反而越脆弱,溃败的越快。

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个意思。

眼看彻底玩完了,郑王骑马带着人便往城南逃,但转念一想,自己在王府里还有那么多金银财宝,不能不要了吧!

然后调头就往王府奔去,刚奔了一段距离,就听到前面传来整齐有力的脚步声。

是朝廷大军进城了。

郑王立刻又调头飞逃,逃到城南的时候,一看顿时心如死灰,城南已经被揽月军的骑兵封锁,所有人不得进出。

而揽月军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全城宣布朝廷王师已到,郑王谋反。

所有新军都配置了文宣处的,他们在平时,向军队灌输忠君爱国爱百姓的思想。

而战争一旦爆发,当前线部队拿下城池后,他们则立刻开始在城池内组织起思想指导和传播工作。

从组织架构的层面来看,文宣处属于军督府下面的衙门,在军队中,属于军督司管,与军法处是平行并列。

文宣处快速在城内做思想工作,安抚城内的恐慌情绪,向所有人传达一个意思:我们是王师,我们是正义之师,大家不要怕,我们秋毫不犯!

城内的情绪逐渐趋于大致稳定的状态。

接下来,洪承畴就在城内挖地三尺的找郑王。

要找一个亲王,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毕竟在明代,衣服也代表了阶级等级。

当天傍晚的时候,郑王就被抓到了。

郑王看见洪承畴后,顿时痛哭道:“大人,您总算来了,小王被人胁迫,那些人竟然逼迫小王造反,小王若是不从,那些人就要杀了小王!大人,小王是被人胁迫的呀!大人!你一定要相信小王……”

洪承畴却似乎啥也没有听进去,洪承畴的这帮军官们似乎啥也没有听进去。

在他们眼里,眼前的郑王就是一个巨大的军功。

现在新军在快速扩充,需要大量的军官,谁身上军功越多,接下来晋升的可能性越大。

于是,郑王府的人当天傍晚就被快递打包,发往北京。

哦不!郑王本人走的是特快通道,用骑兵押送!

攻克安阳后的洪承畴,就像饿久的鲨鱼咬到了第一块肉后,开始变得非常兴奋起来。

他在安阳只做了一天的修整,然后立刻开始行军,而且是急行军。

新军的急行军到底有多牛逼?

步兵的急行军速度,一天可以走到五十里!

骑兵的急行军速度,一天可以走到两百里!

古代不是说好的日行八百里吗?

而且还有千里马一日千里之说。

怎么骑兵行军才两百里,你就说牛逼了,你是不是在吹牛逼?

当然没有吹牛逼。

八百里加急的通信是单匹马往死里跑,跑到一个驿站,立刻换马。

马儿一天快跑5个小时,已经很不错了,跑久了除了掉膘,还会累死。

再说了,骑兵军团行军讲究的是整体推进,而不是一个个骑兵放飞自我。

所以平均日行200里的骑兵军团已经很优秀。

当然,在紧急情况下,骑兵军团超负荷行军,肯定可以超过这个距离。

而实际上,快速行军,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考验的绝不只是纪律这么简单。

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后勤补给速度。

前方部队如果走太快,后勤跟不上,就会出大问题。

所以啊,你如果发现一支军队常年都可以急行军,那么这一支军队的后勤绝对贼牛逼。

后勤代表了一个国家在战时状态下的动员能力和财政能力,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拿破仑为什么能吊打整个欧洲大陆?

因为他的后勤以及行军速度全面碾压欧洲其他国家的军队,再配合他本人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如今新军的行军,基本上是崇祯按照拿破仑的配比来建设的。

安阳距离开封有350里左右,按照目前的速度,如同要带上所有火炮,大概十天之内可以抵达。

前提是不下雨。

七月初五,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洪承畴带着他的部队,火速离开安阳南下。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赶紧立功,回去好晋升!

而在同一天,襄阳的襄王已经率领他的五万大军,出襄阳,多去了南阳盆地,南阳各地乡绅、官僚闻风而降,纷纷上演了开城门吸引襄王的好戏码。

南阳离许昌已经不远,过了伏牛山,就进入到宽阔的河南平原,很快就能抵达许昌。

此时此刻的襄阳,在顺利拿下南阳后,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他看到无数的乡绅、地主都在欢迎他,听到不少官员都在歌颂他。

人前半辈子都在浑浑噩噩在混吃等死,突然之间有了一批自己的军队,又突然之间,周围全部都是赞美和歌颂,再突然之间,自己竟然攻下了一大片领地。

这种站在舞台中央,受万人瞩目的成就感,对于襄王这种以前只能在封地里吃吃喝喝的亲王来说,是致命的毒药。

膨胀开始了。

接下来,襄王快速出了伏牛山,然后毫无忌惮地往许昌快速挺进。

在七月初十的时候,襄王的大军抵达许昌后,许昌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就投降了。

襄王自己都很震惊,为什么这些官员可以投降得这么快?

看来反抗暴政真的是人心所向啊!

关于这一点,后来张晨也做过分析:那不是人心所向,那是官僚和地主们联合起来的背叛,那是改革中在正常不过的利益对抗。

打开城门的决定权在官僚和乡绅们手中,不在老百姓手中,老百姓是没有参与权的。

如果是老百姓集体打开了城门选择投降襄王,那才是新政的失败。

事实上,正是因为新政符合老百姓的利益,而严重损害了官僚、乡绅们的利益,才出现了各地城门大开的局面。

这种现象让无所利益既得者错误得认为自己赢得了民心,沉迷在眼前的胜利中。

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王师将在中原大地上,怎样教他们做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