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288章 集体是需要有信念的

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288章 集体是需要有信念的

作者:唐晓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蜀王和瑞王是最危险的。

为什么这么说?

蜀王在成都,成都是天府之国,粮食充足,蜀道易守难攻,蜀王真的叛乱了,拿平乱花费的力气非常大。

而瑞王在汉中,瑞王叛乱,必然会北上攻去西安府。

陕西民风彪悍,一旦闹起来,好不容易砸钱缓和下来的灾情,将再次爆发,会不会诞生第二个李自成,谁都说不好。

所以,要尽快以雷霆手段处理这两个地方。

后面的,即便是武昌的楚王和桂端王朱常瀛,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就算造反,也很难镇压。

一个个来收拾。

把灾难的先搞定,剩下的简单的,他们不造反,朕也逼他们造反,然后找理由弄死他们。

等事情都安排好后,又过了一天,崇祯跑到北京西北京卫军的军大营里去了。

今天最新的火炮做测试。

孙元化在一边老老实实说了一大堆,最后浓缩成一句话:“陛下,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增加到七里。”

崇祯大喜:“好!”

以前是五里左右,增加了两里。

别小看这两里,战场上能有大用。

而且增加两里,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是非常难的,能增加两里说明已经非常不错。

主要是穿越者对力学的基础体系也做了全新的梳理。

例如度量衡的改制。

直接将米、厘米和毫米规定出来了。

这有什么作用?

作用大大的!

单位却精确,制造出来的工业品精密度自然越高,可改良的空间自然也就越大。

接下来是测试,只见士兵调整好方向后,点燃引线,轰的一声巨响。

一颗铁炮从炮口笔直冲出去,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惊痕,将前面的大树切断,木屑横飞中,一路狂扫。

轰轰轰……

前面发出巨响声。

这样的效果非常具有震撼力,让所有人都感觉一场振奋。

那些火炮手见状,也十分兴奋。

崇祯披着斗篷,手里拿着鞭子,意气风发地说道:“孙承宗。”

“臣在。”

“这火炮朕很满意,你下去统计统计,看看军中需要多少,直接找火器局下单。”

“是!”

“记住,将士们想要多少,就给多少。”

“臣知道了。”

一边的李邦华说道:“陛下,现在讲武堂正在开课,许多儿郎们都在讲武堂。”

“好,朕过去看看。”

崇祯策马便向讲武堂奔去。

刚到讲武堂,下面的人又来报:“陛下,军营外有一人自称是反贪总府衙门的李岩,说是陛下传召他过来的。”

“让他进来。”

“是!”

李岩这才被放行进去。

若不是他穿着一身官服,在距离军营十几里的地方可能就会被抓起来,更别说走进这里来了。

李岩被引到了讲武堂,此时讲武堂内非常的热闹。

不少军官都坐在里面,上面的洪承畴正在分享自己打仗的心得。

为了让军官和统帅们积极授课,现在新军政里也做了规定的,在学校越受欢迎的军官评分越高,和军衔挂钩。

一旦被军事学院聘请为讲课教官,则进入评分体系。

要不然像洪承畴、曹文诏他们,谁愿意分享?

大家有点本事,当然自己藏在手中,害怕别人学到然后超过自己了。

但这种评分体系的教课教官制度则不同,它相当于你在战场杀敌一样,只要你讲的好,大家都认可,也能积累军功。

一个合格的统帅,不仅仅是要带领士兵打仗,还要训练出更多优秀的士兵在未来成为统帅。

这只是军中人才体系其中一环。

崇祯到的时候,里面是洪承畴铿锵有力的声音。

“火枪队必须拥有铁的纪律,每一个火枪队的队长都必须带头冲击,如果牺牲,则又预备队长部位,并且我们要告诉士兵,他们的队长会随时牺牲,让他们不要惊慌。”

洪承畴说的还是比较专业的,在新军中打了几次仗之后,有了经验。

他正在说火枪队的事情。

目前大明朝的火枪战术是线列阵,俗称排队枪毙。

这种战术对军队的意志力要求非常高,所以更需要军官以身作则。

正史中的基佬国能横扫世界,也是因为当时他们在线列阵的对战中,军官们都冲在前面。

而事实上,现在野战中取得不小战绩的天雄军也是这么打仗的,卢象升最喜欢冲在前面,后面的人一见统帅冲在最前面,一个比一个猛。

洪承畴看见窗外来了一群人,一看皇帝来了,连忙停下来。

其他军官目光也转移过去,大家一看到皇帝来了,全部起身。

崇祯走进来,众人皆行礼。

“都免了吧,免了。”

“谢陛下。”

众人穿着比较简约的军装,这是崇祯找人专门重新设计的。

绿色,布料看起来有些粗糙,但绝对硬实。

绿色是为了野战的时候,方便隐蔽。

布料粗糙是为了让军人看起来更有气势,难不成还要用华润的丝绸?

“在讲课。”

“是,陛下,臣正在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崇祯看着这些年轻的军官,他们当中但部分是去年辽东之战和草原之战立过功提拔上来的。

他们年轻,且富有理想。

最年轻的军官才十九岁,小伙子目光明亮有神。

现在京卫军的整套军制已经编排出来,包括晋升体制,惩罚体制,还有培训体制。

总督掌握有人事任免权和对军纪管理的权力,平时也训练队伍,但是打仗的时候,最高指挥权在军帅手中。

总督更重要的是对军队加强思想建设。

崇祯说道:“儿郎们,朕也刚好有些话,想要跟你们说说,其实一直想找诸位谈谈。”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年轻的皇帝身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朕不谈具体的战术,朕就说说咱们军队存在的意义。”

“朕知道,诸位当初都是吃不饱饭,所以来当兵,也有可能是被有些军官强拉入伍的,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突然就晋升军官了。”

说到这里,皇帝笑了,下面也有人跟着笑起来。

氛围倒是轻松。

“你们进来的初衷是什么,咱们不再去追究,更重要的是,进来之后,能做什么。”

“军队,是为了保卫国家,为了驱逐敌人。”

“军队中的每一个士兵,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他们有父母,有儿女。”

说到这里,众人心中有些震撼。

为什么他们会震撼?

皇帝讲的这些不是再平常不过吗?

还真不是。

在古代,士兵的地位其实很低,军官可以对士兵随意大骂。

除非是军纪非常严明的军队,能做到这些的,非常少。

像“冻死不拆屋,饿死不俘虏”的岳家军那种,在一直层面,本身已经很接近后来的解放军了。

为什么同样是人组成的军队,区别那么大?

因为信念。

别不信,军队一定要有信念,才能强大。

集体是需要有信念的。

那信念的基础是什么?@B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