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280章能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280章能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作者:唐晓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是随时随地可以利用任何一件事来放大化,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尤其是高段位的领导。

你以为他在发火,宣泄情绪?

其实他发火也是有目的,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威慑人心的手段,甚至可能是颁布新规的前奏。

面对皇帝的提问,韩爌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

可以说,皇帝每一次的提问,都是预先有了答案的,只不过接住韩爌的嘴巴说出来而已。

韩爌:行吧,我是御用炮灰咯?

韩爌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李铭昌一夜未归,而李福兴李大人却浑然不知,这说明李大人的家训松弛,管教不严,李铭昌又在外面公然殴打朝廷命官,无视朝廷,更加说明李家家门败坏,李福兴有首要责任。”

韩爌一语如刀,直插李福兴胸口。

“那国子监呢?”

“国子监监生身为天子门生,在街头游手好闲,聚众斗殴,还殴打朝廷命官,践踏圣言,乃国子监祭酒之主责。”

孔贞运连忙跪拜:“臣知罪。”

崇祯追问道:“还有么?”

韩爌犹豫了一下,说道:“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韩大人,朕来给你讲个故事。”

“请陛下明示。”

“东周战国时期,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河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

“有一天,一个老农在长堤上发现了一窝蚂蚁,老农心里想着蚂蚁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于是打算回去跟村里说这件事,途中遇到他儿子,便说了这个情况,他儿子说只是蚂蚁而已,并无大碍。”

“老农就跟着儿子一起下田种地了。”

“后来,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黄河之水从蚂蚁洞里冲出来,长堤崩溃。”

这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

韩爌不得不对皇帝的思维进行重新评估。

不等韩爌说话,崇祯继续说道:“老农看到的只是一窝蚂蚁,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一窝蚂蚁,只不过他没有看到而已。”

皇帝此话一出,大殿内安静得连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很明显,皇帝这话就是针对李铭昌这事的。

“同样,李铭昌和国子监的监生敢在大街上殴打朝廷命官,难道是个意外?”

“一个人明知对方是朝廷命官,却还敢动手,为什么?”

皇帝的语气突然加重了:“因为他知道背后有人给他撑腰!”

“因为他跋扈习惯了,傲慢成了常态!”

“这说明有些人对自己家里的管教,是严重的失责!”

“来人,将李福兴抄家,发配戍边。”

李福兴高呼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李福兴被拖了出去,声音消失在外面。

这一句话中,又有不知道多少人从云端坠落尘埃。

什么是生杀予夺?

这就是!

一边的孔贞运吓得额头冷汗如同瀑布一样。

“自今日起,你们都管好自己家里那些纨绔子弟,再让朕遇到,朕见一个,就砍一家人的脑袋!”

“孔贞运革除祭酒职位,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说完,皇帝大袖一甩,离开了皇极殿。

这件事还并没有结束。

至少张晨预感到事情还没有结束。

不是杀一两个人就能完结的。

看似一场街头斗殴,其实是新学和旧学的矛盾,是新派和旧派的矛盾,是新政和顽固派的矛盾。

往大一点说,是新秩序和旧秩序的矛盾。

新秩序有哪些?

例如新农政、新税政、新军政、票号、乡镇制度、国立北京大学、大明制造局等等。

这些都是一种新的秩序,独立于儒教秩序之外的新秩序。

而旧秩序就是以儒教为代表的儒生,他们读四书五经,奉儒学为圣学,一切以礼制治国。

掌握土地资源、官位和舆论权,用儒学的等级制度来桎梏这个社会,让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

所以啊,一次斗殴的处理,怎么可能把新秩序和旧秩序的矛盾给化解?

张晨闭着眼睛都可以推断出来,有人要借着这件事搞事情了,可能搞得还很大。

毕竟现在乡镇制度一出来,新学人才上位,儒学科举上位的那些人不满意了。

别看镇长、村长官小,他们是管辖农民的最重要的官员,而大明朝是农业社会。

现在朝堂上,无数人都想安插自己的人到顺天府的各个乡镇。

回了乾清宫,崇祯也没有继续去纠结这些事。

事情发生了,再去解决好了。

因为现在无法判断具体对方会出什么牌。

以不变应万变。

他召见了徐正清。

当然,徐正清是被人抬进来的。

当徐正清看到崇祯的时候,大吃了一惊:“张公子……”

他话一出口,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要从椅子上下来:“臣参见陛下……”

“不必了,坐在上面吧。”

崇祯简单明了地说道:“村官做的如何?”

“承蒙陛下指点,臣这段时间每日教授百姓识字,学习书本上的耕种,五日前,又修建了一处……”

徐正清不太好意思说出来。

崇祯笑道:“一处粪便集中处理的地方?”

“是。”

“没关系,是什么你就说什么,朕不在乎这些,只要是有用的,就是好的,无论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徐正清连忙激动地说道:“是!”

“王承恩。”

“奴婢在。”

“明日你找人来,将这敬天法祖的牌匾给朕换了,换成实事求是。”

“啊?”

“要朕再重复一遍?”

“不敢,奴婢这就去安排。”

回到正题上,崇祯说道:“老百姓对新政反应如何?”

“回陛下,都说好,以前没有人管他们,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现在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朝廷是来帮他们的。”

农民啊,虽然小心思多,虽然吝啬,但他们也不坏。

你帮帮他们,他们就感激感激你。

等跟他们拉近距离了,再通过思想建设来重新建设农民的思想工作。

这就是农业大国治理农业社会最有效的方法。

农民用好了,那是可以改天换地的。

“好,你做的很好,你要把你的日常工作全部记录下来,你的目标,还有每个阶段打成的效果。”

“这样定期做对比,才能清晰地知道哪些方法有用,哪些需要改进。”

皇帝亲自指导工作,徐正清激动不已,满腔热血说道:“陛下垂怜,臣定不负天恩。”

“朕很看好你,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不必担心别人怎么说你。”@B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