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219章兵部大案,狂风暴雨来了

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219章兵部大案,狂风暴雨来了

作者:唐晓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岩的突然任命,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反贪”两个字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了朝堂的衙门命名里,许多官员私下已经议论起来。

不过大多数官员态度颇为不屑。

因为贪污,是本朝从开国之初,就流传下来的习惯。

大明朝有一个习惯:不贪怎么做官?

还有贪官更是大言不惭地说道:不贪不是好官,不贪的人政务能力不行。

整个大明朝的官场,都有一个默认的潜规则,就是送钱。

这已经是官僚集团两百多年来默认的规矩了,形成了长期的惯例。

有官员私下笑道:小皇帝还是太幼稚了,他若真的要反贪,干脆将天下所有的官员全部罢免了,这样不就没有贪官了么?

所以,在不少人看来,这一次皇帝是真的踢到铁板了,这么玩,迟早会出大事。

不过出大事,许多人也乐意看见。

为什么?

事情闹得越大,最后越不好收场的是皇帝自己。

不好收场之后,就得妥协。

一旦妥协了,不就不了了之了么?

一旦不了了之了,不就失败了么?

既然大家都不看好“反贪”,为何李岩被任命后,还引起了轩然大波呢?

很简单的道理,李岩区区一个举人,一跃成为部堂级别的高官。

这就和后世刚刚通过公务员开始,结果就被提拔为部长一样。

这是坏了规矩啊!

大明朝的官场晋升是有规矩的,是要通过吏部考核的。

尚书和侍郎官,则是要通过廷推推举的。

这是明面上的规矩。

不过暗地里也有规矩。

什么规矩?

塞钱。

尤其是明末。

你皇帝现在直接提拔了一个举人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嘛。

咱大明朝吏部的考核制度不存在呗,您这样乱来,如何服众?

于是,这个消息一刚宣布,内阁就出现了一大堆的奏疏。

弹劾李岩的。

按照以前的走向,内阁会将所有弹劾的奏疏上报给皇帝,然后票拟的建议也是建议皇帝立刻收回成命。

不过周延儒倒是学乖了,奏疏上的票拟建议全部是否决和驳斥。

这些弹劾奏疏发回去给通政司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被反驳了。

不过这还没完,被反驳后,大家就开始骂。

骂谁?

当然是周延儒。

骂内阁首辅是明朝的习惯。

如果一个内阁首辅跟六部大臣们关系太密切了,就会被换掉,因为这里面也存在这权力掣肘。

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协助皇帝处理事情。

董事长的秘书,与高管们存在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不存在冲突,就是不正常的,脑子正常的董事长就会换人。

周延儒这种做法,基本上奠定了内阁接下来的办事风格:跪舔皇帝。

实际上,现在朝堂上的格局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了。

周延儒和王永光出现了权力冲突。

韩爌、成基命等人集结了一批东林党人,已经无意识的开始形成保守派。

而孙传庭、李邦华等人的威信开始提升,俨然有力压兵部的趋势。

而随着李岩的被提拔,魏中云的被打压,许多人明显已经坐立不住了。

十一月十五日,初雪。

北京城银装素裹,清冷典雅又庄重。

一大早,崇祯就带着锦衣卫、神武卫和揽月军,出了城,往南海子去了。

天空一望无际的蓝,周围所有都是一望无际的白。

这个时候,是打猎的好时节。

“孙爱卿。”

孙传庭道:“臣在!”

“洪爱卿。”

“臣在!”

“你们知道曹文诏么?”

洪承畴道:“臣在陕西做参政的时候,听人提及过他。”

“哦?如何说?”

“曹文诏,乃辽东第一勇将也。”

“孙爱卿呢?”

“臣倒是听人提及过,说他骁勇善战,有一个侄子叫曹变蛟,打仗也非常勇猛。”

“李爱卿,你怎么看?”

“听闻这一次锦州之战,曹文诏打的是前锋,虽然锦州兵败,但却杀了不少敌人,而且历代辽东督师对他的评价都不错。”

“将他调到京卫军中来,你以为如何?”

李邦华道:“臣无异议,全凭陛下安排。”

“那就将曹文诏和他侄子曹变蛟都调过来吧,将天武卫交过他。”

为什么调曹文诏来京卫军?

不仅仅曹文诏能打,还因为曹文诏与袁崇焕关系不是很好,曹文诏在辽东多少受到压制和束缚,来京卫军是最适合不过的。

京卫军还要继续扩编,这是肯定的,要不断壮大京卫军的力量。

“陛下圣明。”

去南海子打了大半天的猎,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傍晚天空灰沉沉,开始飘雪,而且越下越大。

商人们加快脚步进城打算歇脚。

突然,城门口传来惨叫。

“官爷,不要打了,俺不告了,俺不告了!”

一个女子,衣衫单薄,抱着她的孩子,在雪地里瑟瑟发抖。

一个军官拿着鞭子,正在狠狠抽打她。

一鞭子下去,她身上单薄的衣服就出现一条浅浅的血痕。

“让你告!让你告!”那个军官一边用鞭子抽,一边怒道,“刁民!敢诬告朝廷命官!”

但是她就是不动,用身体护着自己的孩子。

那个小男孩哭起来:“不要打我娘!不要打我娘!”

周围有一些人正在观看,但也不敢出来阻止。

崇祯刚到城门口,就看到了这一幕,他怒斥道:“住手!”

那军官一看到这些人中有锦衣卫的装扮,就知道是大人物路过。

但皇帝穿着平常的衣服,他自然也认不出来。

“卑职参见大人!”

崇祯骑着马走过去,看着那女子背后好几条血印,立刻皱起了眉头。

“你为何打她?”

“大人,这个刁民要诬告朝廷命官,还怒骂卑职,这是犯上作乱,卑职教训了几下。”

“诬告朝廷命官?”崇祯目光落到这女子身上,她约莫二十出头,从衣着可以推断,只是普通的农家女。

她怀中的小孩也不过**岁的样子。

母子两人都在发抖。

张晨翻身下马,走到女子面前,温和地说道:“发生了什么?”

那女子依然紧紧抱着自己的孩子,深怕别人伤害到了他。

“大人,我不告了,我不告了,求大人放了我们吧。”

“王承恩。”

“在。”

“取点热水。”

王承恩立刻将用貂毛护起来的水袋呈递过来。

崇祯指着那个大人的军官:“去把他的衣服拔下来。”

那军官大吃了一惊:“大人,这是为何?”

锦衣卫立刻行动起来,那军官也不敢反抗。

崇祯打开水袋,递过去:“不必紧张,先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然后又给这女子披上了那军官的衣服。

这女子手在发抖,显然接不了水袋。

崇祯干脆就喂了她两口热水,热水下肚后,整个人都舒坦了许多。

“俺……”

“大人,这刁民……”

崇祯冷冷道:“骆养性,让他先闭嘴。”

骆养性一巴掌抽在那军官的脸上,直接将他打懵逼了,然后不敢吭声了。

“我是大兴县李家村人,上个月接到通知,说我夫君在北方战场上战死了。”

“嗯,继续说,没关系,都说出来,今天我来给你做主。”

“募兵的时候,说战死都有抚恤,我就去甲里问,被告知说没有,又去大兴县,大兴县的县令说这是不归他管。”

她说话的时候,还在发抖,不知道是因为太冷,还是因为身上的伤很疼。

眼角还挂着眼泪,一边说,一边从崇祯手里用力接过热水,给她怀里的孩子喝。

“我实在没办法了,孩子他爹战死了,家里没了支柱,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我就带着孩子来北京,总得有个说法,谁知他听完,就说我诬告朝廷命官,用鞭子抽打我们母子二人。”

“你的夫君在何处参军,你可知道?”

“当时说是在辽东的锦州。”

崇祯的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

他记得昨日王洽还跟他说,顺天府参军战死沙场的已经全部方法了抚恤,而且是按照新的军政发的。

100两!

好得很啊!

朕前段时间刚把人送进忠烈祠,转身你们就吞抚恤金?@B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