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四十七章 代师巡狩,以牧万方!【6000求求追读QAQ】

荒凉的原野上,星光殷殷,月华流光。

残骑裂甲的李典,独立青石之上,向着他仅剩的千余士卒大声宣讲。

他要把袁军的阴谋公之于众,他要让大家明白,当此之时,绝不能做袁军的手中剑,掌中刀,方有活路。

“诸君,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袁军步步紧逼,所以留我等性命者,盖因欲借我等之手,连破郡县,尽得鲁地耳!

我知道你们之中或许有人觉得这样也不错,觉得若能得条生路,就此降了袁军也未尝不可。

但我李典要告诉你们,我汉庭只有杀敌战死的汉兵,绝无背义投敌的汉贼!

乐进将军前车之鉴在前,想想你们家中的妻儿老小吧,今若助袁为虐,来日莫说尔等,便是本将也必落得九族尽诛的下场。

汉贼不两立,国法不留情,今时今日,你我纵使战死,也绝不降袁。

而若我等不想,那么诸君试想一下,纵使我们就此配合,使袁军尽得鲁地,其后他们就会放过我们,让我们归家吗?

我告诉你们,不可能!”

听闻李典这番话,一众灰头土脸,面黄肌瘦的甲士们,眼露绝望之色。

降袁九族死,不降自己死,天大地大,难道竟不留一条生路给他们?

“为什么?将军,你答应过的,要带俺回洛阳领赏的。”

“俺和家里说好了的,归家就要结亲的,俺要回家!爹嘞、娘诶!俺想你们了。”

“自梁地逃出包围,从林中杀出血路,薛县、蕃县,几次死里逃生,将军,难道我们真寻不见一条生路?”

众将士或掩面而泣,或悲哭哀嚎,或仰起脸期冀望着李典,或拖着伤躯精疲力尽靠在树上,闭上眼就再也没有睁开。

李典默然看着这一幕,眼有悲意,心底同样发苦,但面上却是一副胸有成竹,气定神闲之态。

“诸位莫慌!

能活的,我李典既许你们一条生路,必带尔等活着归家。

眼下时局艰难,虽受困于袁军,但只要我等还有利用价值,至少暂时性命无忧,袁军只会驱赶我们奔赴县城,却不会对我等赶尽杀绝。

既然如此,这未必不是我等机会,你们听我的,今可暂且减缓抵达下一座县城的速度。

袁军此计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一旦拖延时间,被鲁国各地提前收到此间情报消息,此计便决然无用。

或许还可将计就计,待我等赶到之时,守军假意开城,实则设伏坑杀袁军。

此间袁军来攻之众只两万人,于鲁国而言却是主场作战,若提前有所准备,配合我等骤然发难反攻,未必不能给予袁军迎头痛击,将之杀退。”

“好!听将军的,到时候给这些狗娘入的袁贼来下狠的。”

“兄弟们接下来赶路,且省些力气,反正这些袁狗,也是按我们的速度来,等我们赶到城下的时候,才会杀出来。”

“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在此间拖得越久,鲁国的兄弟们就能多些准备。”

“来,刚捡来得吃食,弟兄们多吃些!吃他粮,干他娘,养好了力气,跟着将军,痛快的杀些袁狗。”

看着听完自己的计划后,仿佛重拾信心,仅仅是为了自己带他们活下去的许诺,便要赌上性命,拼尽全力的士卒们。

李典一言不发,只发狠的咬着副将递来的馊饼子。

可是真的能活下去吗?

其实李典自己都不知道,他只知道绝不能让袁军继续这么顺利下去了。

能尽力拖延时间,破坏那个在暗中做局坑害自己的小人,也是好的。

翌日,随着李典的计划被下达执行,很快察觉前面的曹军越逃越慢,渐渐都不怎么动了的追击袁军,略感诧异,忙将此事回禀陆逊。

收到消息的陆逊,一觉方醒,正在蕃县府衙吃着香喷喷的粟米粥。

惊闻此讯,他一张小脸涨得通红,气的一口气把碗里的粥都喝尽了,这才重重把粥碗扣在桌案上。

“好个李典,真真岂有此理!

我饥一顿饱一顿的给你们养着,含辛茹苦给你们规划驱赶路线,深怕你们走丢了。

现在到好,本将舍下脸面,好容易从乐将军刀口把尔等保下来,你个李典竟也不知恩图报。

你说这明晃晃的计策在那,与我心照不宣多好,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真助我得了鲁国全境,届时老师面前,许也不失了你黄金台上一个座席。

也罢,事到如今,是得叫你晓得了,入我掌中,何为雷霆手段。”

言罢,少年郎甩袖出府,越马而上,号令三军威严。

“代师巡狩,以牧万方!

三军听令,随本将驱策群羊!”

“喏!”

于是袁军杀来了!

陆逊策马按剑在后,数千袁军一拥而上,如虎似狼,扑咬群羊。

将李典军自以为袁军会留他们性命的幻梦,撕扯粉碎,也将李典昨夜一番话凝聚人心的苦工,尽付东流。

是,袁军是会留人性命,但除了李典,谁生谁死,又何足轻重呢?

留尔等命是赏,当知恩。

取尔等命是罚,应图报。

陆逊驰在马上,眯眼看李典一众溃不成军,仓皇逃窜,以此前数倍的速度直奔驺城,不由扬鞭而笑。

“九州万邦,为吾师牧场,曹营众卿,何不为吾师以效死命乎?”

未几,李典军逃至驺城,驺城守将大骇,忙开城来救,于是乐进率众杀来,驺城失陷。

当再一次“死里逃生”,被士卒簇拥争抢着逃出驺城时,李典脸色灰白,双目通红。

说实话,他当时真想在城中死战,可奈周围曹军都已经很熟练了,只要带上他,往城外逃,基本上是必能逃出来的。

这等保命神器,岂能让他死战?于是他又一次被缴了兵器,直接被裹挟出来了。

李典:“.”

凝望着身后被战火淹没的驺城,他死死咬着发白的嘴唇,只觉心中一口郁气难平。

竖子!竖子啊!

你有本事就杀了我!

士可杀,不可辱,我李典安能受此奇耻大辱!!!

可被周围这些把自己当成保命符的麾下们看着,他甚至连自刎都做不到。

上次袁军不按道理的突然杀来,既是警告,也是威胁。

听话的,尚留得性命,不听话的,袁家天兵,顷刻杀至。

而这一刻的无力,也让李典深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和他们.和自己仅有的麾下,已然不是一条心了。

大道理说尽,好赖话说尽,无论嘴上说的多好听,多么慷慨忠烈。

可真正到了生死两难那一刻,是鲜少有人能跟自己一起死战袁贼,为朝廷以死尽忠的。

又或者说,那些真正敢战,愿战的忠义之士,早就在此前几次三番的血战里冲锋在前,血战而死了,又岂会等到而今?

袁军一次又一次的袭杀,既是催逼,也是筛选,能裹挟着自己一路“死里逃生”逃到这一轮的曹军。

可以说不仅仅是贪生怕死,而是个顶个都是贪生怕死里的高手。

李典深吸口气,暂且隐忍不发,他知道像先前那样的宣讲,鼓动军心已经毫无意义。

他要应对的不仅仅是身后追来的敌人,还有近在身侧的“敌人”。

想要破坏那竖子的计划,他唯有隐忍不发,等待一个时机。

而想要这群贪生怕死之人,赌上性命厮杀,也必须打破他们拖过一日,活过一日,苟且偷生的幻想。

唯有一味绝境,方证十方生死!

逃往卞县的路上,李典彻底的沉默下来,他默默吃着每天捡来得馊食,默默跟着众人一起奔逃,他像所有人一样麻木不仁,仿佛已经认下了命数。

终于,卞县城下,袁军杀来。

副将叫开城门,大声高呼:

“速开城门!

总领梁、鲁战事,平西将军李典在此!

何不开城?欲陷李典将军于不义乎?

休要迟疑,速速.”

副将的话,戛然而止,因为这一刻,他再说不出话。

隐忍多时的李典,趁所有人惊慌于袁军杀来,忙着叫开城门,是以不注意他时,骤然发难。

他一个急扑,从背后抱住了副将,凭自身过人武艺,彻底将他压制住。

奈何手中被缴了兵器,于是他只得用牙一口一口咬断了副将的喉管。

当副将死不瞑目的尸体,倒在地上,自喉头潺潺流血时。

当满嘴是血的李典战起身,抽出副将配剑,逼视麾下千人曹军,狰狞如恶鬼时。

众皆战栗,不敢上前。

李典仰天高呼,“勿开城门,此袁军之计策也!

若我死在城下,此天命也,汝等不必担忧惊惶,守住城池,发信求援,曹公当不罪汝等!”

城上众人见此情景,目眦欲裂,皆呼:“李将军之忠义,当传千古。”

李典朗声而笑,以目视周围手足无措的曹军,冷声谓之。

“今卞县已不会开城,汝等于袁军而言已无价值,死期就在眼前。

若欲降袁者,自去也,李某不留尔等,来日九族皆灭,勿谓言之不预也。”

李典话音落下,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当时便走了数十个孓然一身,无有亲族,或是自私自利,只图活命的。

余下仍有七八百人,一脸茫然望着李典。

“将军,今当若何?”

李典执剑而笑,可算能说出那句他早就想说,却又始终无有机会说出的名言。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诸君何不死战?”

众人长长一叹,袁军已被坏了计划,岂会在留他们性命?而若降袁,他们又顾念家中亲族,不忍投降。

绝境!此乃李典专为他们所准备的绝境!

“果如将军所言,今日必死无疑。

我等愿同将军死战。”

“好!”

这一刻,破坏了那竖子的计划,又得了这最后一战的机会,李典仿若这些天来赌在心间一口闷气吐出,仰天一声长啸,何等豪迈痛快。

“今得众将同死,杀尽袁狗,大慰平生。”

言罢,他当即吩咐众将于城下,背靠城门,列阵而守。

又让城上扔下许多盾牌,甲胄等军械物事,更是同时指挥城上、城下两面作战。

城上放箭投石,策应地上,地上则摧毁云梯,拱卫城门。

袁军阵中,乐进远远望着这一幕,不由喟然而叹。

“李曼成军阵俨然,为人稳健,于绝境之中,都能破解局面,不失为一员将才。

倒是可惜了,若非乐某绝了曹营投降之路,李家又是豪族家大业大,否则主公不失为又得一良将,来日乐某又可与他同殿为臣矣。”

乐进叹罢,问计于身侧陆逊,“汝之计谋,已被他破去?今当若何?

若是强攻城池,虽能胜,但也有损伤,我等兵力,可还需回转镇守梁国,不得有失。”

“破我计策?”

陆逊笑了,“此早在我计中矣,反而是这李曼成,事到如今才放弃幻想,行此殊死一搏之事,才险些坏我大计。

此番兴兵入鲁,又岂为夺他几座县城?”

陆逊轻笑提醒,“乐将军,将方才派去拦截城中求援信使的人唤回来,我正要他去通传此间消息。”

乐进诧异不解,陆逊为之解释。

“所谓远水不解近渴,朝廷大军远在天边,便是求援,等他们过来,此城也早被攻下。

鲁国境内六县,三县已失,卞县今被我等所围,汶阳县兵少,自保尚且不足,又何谈援兵?

那么乐将军以为,此信该是向何处求援呢?”

“鲁国国都,鲁城!”

乐进悚然,直至此时,他才明晓陆逊此前诸般举措之真正深意。

他要的从不仅仅是卞城、薛城这些周边县城,从始至终,他目光所及之地,始终是那鲁王王驾之所。

陆逊颔首,少年白马,衣袖飞扬。

“棋局已定,落子将军。

乐平东,可敢随我刺王杀驾,直取王都?”

“哈哈哈”

不愧是袁公高徒!

乐进亦为之仰天而笑。

“有何不敢?”

二人遂留五千兵马,多置旗帜锅灶,佯作两万,兵围卞县,自领一万五千人,悄然离去,往鲁城外埋伏。

于是,卞县城下,刚喊完“今亡亦死,战亦死,何不死战?”,率领城上城下之兵力,摆开阵势,欲与袁军决死的李典,只觉一拳打在了空处。

守不住。

李典也知道自己守不住,不光他在城外守不住,就连卞城也守不住。

一座小小县城,便是不开城门,也难挡袁军兵锋,区别只是能拖多少时日,凭借守城地利,又能杀伤多少袁军,给袁军造成多少伤亡损失。

或是等来援军,或是崩下袁军几颗牙,使袁军难以为继,不能再继续攻伐下一处城池,便是最好的结局。

可就在李典及麾下八百众,以及城上卞城守军,所有人都在李典的忠义鼓舞下,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欲与卞城共存亡之时。

他们看见了什么?

袁军居然在挖深沟,建营垒???

似要将卞城团团围住?

不是,结硬寨,打呆仗,是袁公惯用的成名打法不错,可也没有这么生搬硬套的啊!

你们足足两万袁军,打我们区区两三千人驻守的县城,你们见鬼的搁这结硬寨,打呆仗,打算围住之后,等我们自己饿死?

慎重过头了啊喂!

要不要这么小题大做啊?

“竖子!竖子啊!”

李典真是要被气的无语了!

他好不容易再一次凝聚了军心,打算最后一战,临死前给这个做局坑害自己的竖子来点狠的。

结果这竖子居然挖起了壕沟,要饿死自己。

李典:“.”

就没你这么打仗的!

可要说主动冲杀上去,阻止袁营结寨呢?

自己这边八百人,逃了多日,面黄肌瘦,精疲力尽。

主动正面冲杀敌军养精蓄锐的两万人大营?

他李典虽然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可没做好给对面送功绩的准备啊!

至于说喊上卞城守军,一起杀出城来,阻止袁军结寨?

说不定那竖子就是故意做局,诱人出城呢?

城里的两三千守军,加上自己这八百人,出城野战,没了守城之利,顷刻间就会被两万袁军吃干抹净。

这下好了,连卞城也送了。

这一刻,李典绝望的发现自己竟然无计可施?

双方的差距太大了,偏偏对方还过分谨慎。

他竟只能眼睁睁看着敌军在眼前挖深沟,建高垒,等着饿死自己。

羞辱!

**裸的羞辱!

奇耻大辱啊!

唯一能让李典安慰的是,所幸卞城之中,粮草还算充沛,足够半年之用。

也能从城上,通过吊桶运些下来,至少不用再吃馊食了。

得知这个好消息,李典遂隐忍不发,他冷冷望着远处挖沟建垒包围卞城的大军,暗自发笑。

他就不信了,这竖子还能丢下梁国不管,跟自己在这里耗上半年?

纸上谈兵,生搬硬套,届时粮草无以为继,定叫你这竖子,自取其辱。

与此同时,鲁国国都鲁城。

鲁王焦急的踱步在大殿上,问计于群贤,群臣讷讷不敢言。

“怎么回事?谁来告诉本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薛县、蕃县、驺县接连失陷,失陷速度之快,连一日夜都没守住,仿佛袁军才刚抵达,城就破了一般。

你们谁来告诉本王,是这些城池的守将,皆是反贼,欲敌就降。

还是袁军皆天兵下凡,凡人城池触之即溃,根本不能抵挡?

说啊?你们谁来告诉本王!”

群臣俯跪地上,几不敢言。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偷偷望向自己,国相张华叹了口气,一捋长髯答之。

“回王上,此事怪哉,然必有其理。

不过此事不急,可从后再议,眼下袁军大举来犯,当速速发信,往朝廷求援,才是今时要务。”

“求援?本王难道不知道求援吗?”

见事到如今,这老货还在这里和稀泥,鲁王气急。

“以袁军现在这等一日破一城的速度,不用两三天就打到城下了。

要是不明白他们到底是如何轻易破城的,鲁城又如何能守?

朝廷援军?莫说洛阳了,便是等到最近的兖州闻讯来援,本王也已作那袁氏家奴矣。”

“这”

张华一时之间,竟被怼的无言以对,不由感觉面上无光,所幸他忽得想到一人,不由眼神一亮,谏之曰:

“朝廷曾派平西将军李典总领梁、鲁战事,此人麾下尚有一万朝廷精锐。

其人又是熟读兵法,精通军阵的名将,若能向他求援,由他来统率我王都一万守军。

两军合计两万人,与袁军数量相当,又得李平西统率,当不在那乐进之下,或可击退来敌,守住鲁国。”

鲁王闻言,眉头蹙得更紧了。

“国相所言虽有理,然平西将军何在?

早听闻他率军杀入梁国,眼下梁国袁军都杀出来了,却无平西将军半点消息,早已生死不知。

指不定全军覆没于梁国矣,今又如何向他求援?”

国相张华摇头为之分析,“王上,依老臣之见未必。

平西将军兵力聚集一处,以流寇战法袭扰梁国,反观梁国,袁军虽有三万之众,却要镇守各地,处处遭受牵制。

若说袁军能于无声无息之间,尽灭平西将军所部,绝无可能。

平西将军今或是在梁国遭受牵制,又或有些小败,损兵折将,才使袁军能分心出兵。

但最有可能的,此定是袁军围魏救赵之计!

以老臣谋之,其必是在梁国被平西将军的流寇打法折磨的无可奈何,这才出此下策,来攻我鲁国,迫使平西将军撤军回援。

王上只需一面遣人往洛阳、兖州等地求援,一面派人往梁国附近寻觅平西将军线索。

若能与之联络,想来必能知晓这支袁军何以突然杀来,以及连破数城,摧枯拉朽之古怪了。”

鲁王眸光扫视群臣,见也没有其他意见办法,只得叹了口气。

“国相老成持重之言,便依你策行事。”

他说着,看向在场武将为首之人,吩咐下令。

“陈将军,近日城防之事,就托付于你,多加谨慎,勿负我望。”

陈彰领命,刚要退下,不想便听一封急报传来,朝奏九重宫阙。

“卞城告急!

有平西将军消息!

平西将军就在卞县城下,一己之力阻拦袁军,已危在旦夕。

卞城求援!

请王上即刻发兵去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