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三十章 唯怀不可告人之秘,暗藏吞吐天地之志!

“主公所言,合情合理,我等仔细想来,当真细思极恐啊!”

“是啊,我等此前竟未起疑,眼下想来,袁家四世三公,代代皆出人杰,底蕴深厚,岂会培养一目空一切的纨绔子弟为继承人?

经主公这么一番分析,隐藏暗中,城府极深的惊世智者,才符合门生故吏便天下的袁家门楣。”

确实,像弘农杨氏从杨彪往上数,杨彪之父杨赐、祖父杨秉,乃至高祖杨震,有“四世太尉”之称,甚至杨彪之子杨修也有神童之称,可谓代代皆出人杰。

袁家也是一样,从袁术、袁绍往上数,父辈袁逢、袁隗,祖父辈袁汤,曾祖父辈袁京、袁敞,高祖父辈袁安,四世三公,人杰地灵。

其他如荀家,上一代有荀氏八龙,这一代也有荀彧、荀攸叔侄俩。

诸如陈家、周家亦复如是。

盖因如今这个时代,人才悉出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也有深厚的底蕴,有专门的人才培养。

除非真就倒了血霉,继承人天生智力有缺,否则但凡能走出来当继承人的,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关键当世的名声舆论又掌握在这些世家大族的手里,因此也不用这每一代的继承人真就各个都有超凡脱俗的智谋,只要能力勉强说得过去,自然就能被吹捧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反观袁家这一代呢?确实颇为古怪。

法理上应该为继承人的袁术,唯一能值得拿出来吹捧的居然是他任侠义气。

不是?你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四世三公袁氏的继承人,优点是任侠义气?

反而是袁绍被传的神乎其神,英明神武,为一代英主。

可曹操麾下这些人大多都是荀彧好友,自然早已从荀文若这个自袁绍处来投之人口中知晓。

袁绍果然就是世家那一套名声吹捧出来的,实际为人见利忘命,优柔寡断,并非明主。

可既然袁家能吹出一个袁绍,袁术这个继承人反而不行?

很显然,所谓英明神武的袁本初,不过是袁家推在明面上,作为隐藏袁术的挡箭牌!

要说此前,众人还会怀疑或许袁术就是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类型,实在没什么优点,袁家想吹都吹不起来。

可眼下在一份份**裸的战绩面前,谁还敢再小觑这位淮南袁公?

所有人都知道,智谋这种事,是长时间从小到大积累而成的。

人不可能一蹴而就,突然就从一个蠢货,变成旷世枭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啊!

至于说什么得了传国玉玺,天命所归,所以脱胎换骨,恍如换人了一般。

这等说辞更是只能骗骗庐江城里那些头绑黄巾的愚昧百姓,他们真要是信这个,那还不如连袁术会仙法神通一并信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曹操方才所言的唯一一种可能了。

袁术从始至终,都在藏拙!

而什么人需要这般隐忍数十年的隐藏自己?

【唯怀不可告人之秘,暗藏吞吐天地之志!】

这是一个持续了数十年,阴谋布局天下的弥天大谎。

数十年来,袁术一直以各种各样的身份,隐藏在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之上,作为大事件的幕后推手。

作为何进身边的心腹幕僚之一,暗中推动何进谋诛宦官的是他。

执掌皇宫禁军的虎贲中郎将,传递消息引导十常侍诛杀何进,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身为袁家嫡子,操控庶出的袁绍,假他之手实现董卓进京,断大汉根基的还是他!

任十八路诸侯副盟主,掌大军粮草,假董卓之手,消耗孙坚实力,操弄联盟解散,给刘表传递传国玉玺的消息,导演孙坚之死,最终吞并孙家兵,掌传国玉玺!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目的,一点一滴,一场场阴谋布局,惟愿请大汉赴死,再造袁家天下!

恐怖如斯!

“我听闻当年王莽篡汉之时,便是如此!

传闻其在篡汉之前,孝亲恭俭,为当世道德楷模。

广施仁义,收买人心,有匡扶之志,时称其为救世贤才。

可篡汉之后,原形毕露!

如今细思袁公往事,其假做纨绔,隐藏自身数十年如一日之举,与王逆假做谦恭,同样隐藏了数十年。

此等行径,不能说是十分相似,只能说是一摸一样!

可恨!可悲!难道我大汉每隔两百载,凡历十二帝,就得出现一位似王莽,如袁术的乱世妖孽不成?”

“此等妖孽之心机城府,恐非我等常人能以理揣度。

我现在有理由怀疑,当年先帝久不立储,常在弘农王与陛下之间犹豫,便有此人手笔!”

“呵!我看昔日王美人之死,何太后与董太皇太后之争,未必没有他的算计。”

“不止!十常侍之乱,几次党锢之争,定是此人主导,以奠定袁家权势,为后事布局。

否则为何当初满朝诸公,不是被贬黜,就是被诛杀,反而他们袁家的核心人物,以领导群臣,抗衡十常侍为由,在朝中地位越发稳固?”

“要这么说的话!张角的黄巾之乱,定是他所为,目的就是为了祸害我大汉天下,为了实现他那称帝的野心。

否则你看庐江城里那些百姓,就算张角复生,惊见此景,都要怀疑自己和他,到底谁才是黄巾正统。”

“还有李郭之乱!

怎么就那么巧,李郭刚一大闹长安,他就把刘繇送了过去,天天在那鼓吹他袁术是大汉忠良?

若非主公出手迅速果决,救陛下于危难,否则天子已落入他手,为此贼子阴谋得逞。”

“此獠亡我大汉之心不死,简直无所不用其极,着实可恨,可怖,可畏!”

众人越分析越觉得有道理,就好似所有一切的坏事,都是袁术阴私谋划。

以一己之力,一步步推动天下大势,谋划数十年,将大好汉室天下,算计成当下九州分崩,诸侯争霸的局面。

甚至他袁术已是当今第一诸侯,足以南面称孤,此等布局能力,智谋算计,简直骇人听闻。

可怖!可敬!可畏!

现在大家伙也明白为啥袁术总能先人一步,料敌于先,压着天下大势滚滚向前了。

经过众人这么一分析,当今之大汉九州局势,之所以会演变至此,完全就是袁术一手促成。

作为当今天下局势的缔造者,能压着天下大势,料敌于先,不是理所当然的应有之理吗?

倒也不是没有人有不同意见,比如也有人提出党锢之祸时,袁术年纪尚幼。

当时还不过是个少年人罢了,焉能操弄袁氏,提线天下如偶绳?

然而这等不符合主流,没有政治正确,更非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言论。

即刻就被众人嗤之!

“汝不闻先秦甘罗十二岁拜相?”

“汝不见当今陆逊十四岁已掌梁国,力抗我军?”

“便是杨家杨德祖也有神童之名,据说杨彪和刘繇在朝中几次给主公添乱,便是出自此人之谋。”

“似袁术这等王莽再世,我大汉二百年一出之妖孽人物,岂能以凡人常理度之?”

“就是,换了你,你能身怀旷世韬略,却数十年如一日隐藏自己,而不为人所知吗?”

面对一阵嗤笑反驳,怀有不同意见的人,即刻被说的怀疑自己。

他们很快也就被说服,也加入了主流的袁术阴谋论之中,继续为袁术在这数十年间可能做过的阴谋布局添砖加瓦。

就在这番政治正确的认知认同下,很快曹营众人就喜闻乐见的达成了共识,朝曹操躬身下拜。

“汉室倾颓,苍生离乱,竟为此妖孽祸国!

当今之世,恐怕也唯有识破此人伪装的丞相您,才平定乱世,力挽天倾!”

“是啊!我等必将此人妖孽行径,公诸于世,好教世人都知道此**乱大汉的鬼谋行径!”

“对!必将揭露袁术的真面目,好教天下人所知!”

众人言罢,荀攸上前,躬身一礼。

“今事事急至此,丞相切不可在淮南耽搁,当速回洛阳,将此贼行径,诉诸朝堂,告知天子于满朝诸公!”

曹操颔首,“今非不敌,而是此事事关重大,诸公所言甚是,当以回朝向天子揭露此人为要。”

是的,之前打的好好的,平白无故撤兵,劳师远征而一无所获,有损他大汉丞相军威。

再加上朝中本就有刘繇、杨彪之流,处处跟他不对付,果真兵败回去,洛阳朝堂难免人心浮动。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袁公路这个王莽再世的妖孽,回朝之后,必将同仇敌忾!

因为政治正确,得知大汉之所以会有今天这个局面,都是袁公路一力祸害,哪怕是天子,也得被彻底绑上讨袁战车。

而九州向汉之士,当天下共诛此獠!

见曹操应允即刻撤兵之事,荀攸进而言之。

“目下襄阳已为袁术所得,荆州皆向袁逆。

为今之计,主公唯有自江夏退南阳以归。

而一旦荆襄尽为袁术所得,南阳便是我等抵御袁军至关重要之屏障,如此要地,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曹操闻言,眸光微沉。

荀攸的意思他明白,有了刘景升这个前车之鉴,实在是不能再相信这些队友在袁术面前的战斗力了。

张绣镇守南阳,看似能以为屏障,隔绝袁术。

可荆襄九郡那么偌大的屏障,短短时间就被袁术打没了。

真要指望张绣,指不定哪天袁术发起进攻,然而张绣败降,南阳尽失,袁术直接就兵指洛阳了,这上哪说理去呀?

现在这些盟友,是真指不定靠不靠得住,这等至关重要之地,还是得自己握在手中为要。

曹操对此只略一沉吟,心中似乎已有计较,但不适合由他这个主公来说,遂问之曰:

“公达所言甚是,不知何以教我?”

荀攸轻笑开口,为之微微道来。

“假道伐虢!

此前我等假道,秋毫无犯,此行返归,张绣定然毫无防范。

城中谋主贾诩,或能看破此计,但其人心向朝廷,不仅不会提醒张绣,说不定还会暗助主公。”

“善。”

而就在曹营上下达成袁术阴谋论的共识,匆忙撤军之际。

只见一队兵马赶来,打出一面大旗,上书一个“文”字。

正是文聘赶来,求见曹公,曹操允之,及至近前,行礼拜曰:

“丞相何撤军之速也?”

毕竟是同盟友军,不想不靠谱的刘表,文聘和他一路上杀败张勋,合作还是颇为愉快的。

此时仓促撤军,被友军问及缘由,曹操面上浮现悲戚之色,正要解释刘表兵败之事,不想文聘已经泪眼潸然,抢先开口。

“丞相不必多言,我主兵败受降一事,我已尽知。

然此事定是他受袁逆逼迫所为,言降绝非我主本意。

大汉倾颓,天柱崩塌,还请丞相出手挽天倾!

请兵发襄阳,解救我主于危难,相助我主夺回荆襄九郡,聘当悉听号令,我等与袁逆再战不迟!!!”

曹操:“.”

还救?

都坑成这样了,还救他个鬼?

若是再救他刘表,万一过两天传来袁术一战破南阳,张绣败降的消息。

到时候荆州、豫州连成一片,把江夏围在中央,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直接得把自个这支孤军一块搭进去。

但毕竟眼前这是位,手握两万重兵的荆襄最后一员大将。

况且江夏还在文聘手里,真闹翻了,别说回洛阳,自己连江夏都过不去。

暂且压下情绪,曹操对文聘连声哀叹。

“文将军啊。

此事非我不愿,实不能耳。

汝主已经投降,据说袁术并未杀他,而是将他送往洛阳向天子请罪。

眼下消息传到我们这里,刘景升说不定已经在前往洛阳的路上了,此事去救襄阳,不说坚城难破。

只我等孤军深入,无汝主刘景升于荆襄做后援,便是打下襄阳,也是一处飞地。

皆是四面皆为袁军所围,坐困愁城,徒乎等死耳!”

曹操将难处道出,文聘也非不同兵法,不明事理之人,可事已至此,主公都降了,他这在外大将实在无所适从,不知何去何从。

曹操猜出他心思,不由大喜,但也知眼下还不是直接收服文聘与他麾下兵马之时机,心生一计以徐图之,遂谓之曰:

“既然景升兄已去洛阳,文将军不如随我同返洛阳,寻到景升兄,再做计较。

文将军放心,当今有圣天子在朝,更有我这丞相作保,朝中岂能认那袁逆所谓入朝请罪之语?

待寻到景升兄,我等养精蓄锐,将来未必没有兵出南阳,反攻袁逆,收复荆襄之时。”

在他想来,眼下把文聘哄去了洛阳,不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至于说刘表?他都弱成这样了,到了洛阳不就是个任由揉捏的软柿子?真要有能耐,他能被袁术打成这样?

“去洛阳寻主公?”

文聘略一寻思,只觉有理,当即颔首。

“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