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孙权:无需救出大哥,我将超越大哥!

“张羡谋反,黄某奉刘荆州政令讨贼评判,只诛首恶,降者免死!”

“只诛首恶,降者免死!”

“只诛首恶,降者免死!”

随着黄忠一把大刀纵横冲杀几乎无人能挡,又有身后蒯越带来的七千兵马与刘表大义为名,临湘城的反抗越渐低迷,很快就渐渐失守。

而在黄忠领兵一路杀来的路上,太守府中密谋的几人得了消息,怎不惊惶逃窜?

便是原本信心十足的诸葛瑾,也没想到这张羡办事竟这般不堪,他堂堂一郡太守主官,在黄忠眼里居然连这点信用都没有。

可他又哪里知道,张羡根本不是今天看见他来了才谋反的,而是早就谋反拖延了许多时日,让荆州方面都有了准备,哪还有计策能成功呢?

于是好端端一个赚人入城的计划,却逼得黄忠直接兵变。

他们甚至像一群傻子一样调集精锐来了太守府中,反教城门之处空虚大开,让黄忠将计就计有了可乘之机。

所幸将兵马集中在太守府也不是没好处的,比如逃跑的时候。

几人当机立断,以太守府的五百刀斧手为基础,在得知黄忠自北门杀来后,遂率众往南门逃去,一路上收拢心腹的兵马人手,弃了临湘,头也不回出城而逃。

所幸张羡是太守不是将军,兵败一次,失了治所主城虽然伤筋动骨,但只要人跑出去了,还不至于一蹶不振。

长沙一十三县之中,他还实际控制着其余一十二县,既然黄忠都已经撕破脸来攻打他了,他也便不再藏着掖着。

当即高呼袁公所发天子诏,怒斥刘表天理难容的累累罪行,是日也,长沙一十三县,十二县皆反!

张羡在诸葛瑾的辅助下,收拢十二县郡兵,汇合在临湘带出的兵马,合计七千人与黄忠所部对峙。

黄忠所部在得了蒯越带人来援后,已有八千人,现今攻下临湘又有着刘表这个荆州牧的大义。

在斩杀了临湘城中张羡心腹将校的首恶之人后,轻易就收拢了原本临湘城中张羡的兵马近万人。

如此合计一万八千人,猛攻张羡所部。

兵马又众,又有黄忠这员大将,很快就杀得张羡节节败退,长沙郡各地县城接连丢失。

而在这其中立下大功的,就不得不提到荆州军中的一名新兴小将,正是孙权!

当日临湘城破,众人情急之下仓皇逃命,唯独孙权。

他思及自身铸下大错,袁术又向来对他和大哥这样怀有异心的孙家人存在偏见,只是为了维护他仁德的脸面才优待之。

今次若等到袁术过来,有此大错在前,怎不借此除自己而后快?恐怕绝无生路。

一念之此,不如一错再错!

既然大哥已经是笼中鸟,网中鱼,受笼网之羁绊,再不得脱身自立。

那么他孙权既然有机会逃了出来,为什么不借此成就一番大功业,不负先父英灵呢?

大哥承义子之名,受袁公厚恩,已经脱身不得,那便无需再救出大哥,我将超越大哥!

上承父兄之志,权亦可称为成为孙家家主,脱身自立,重振长沙孙家之名!

念及至此,有些不敢回去面对自身铸下的大错,又思谋未来之路,心神恍惚犹豫之间,脚下步子难免慢上几分。

逃命之时一步慢,步步慢,黄忠重点追得便是张羡带头逃跑的这支人马。

一阵冲杀之下,虽没擒获张羡这贼首,倒把孙权这碧眼紫髯,看着就像敌方重要人物的少年擒获。

孙权:“.”

数日之前,临湘城,太守府。

黄忠、蒯越一看这少年碧眼紫髯,气度非常,就知他身份非同凡响,即便不是张羡之子,也是一条大鱼。

细问之下得知他是袁术第一义子孙策的弟弟,更觉大功一件!

然而听闻孙权的一番投降说辞,二人对视一眼,目光逐渐古怪起来,诧异的打量着眼前这位受缚而来的少年郎,最终还是蒯越先开口相问。

“你便是江东猛虎孙坚的二子孙权?你说你有袁营机密相告,主动要给我们投降?”

“当然!袁公路僭越犯上,枉称摄政,藐视天理,漠视王法,天日昭昭,世所不容。

权自有受父亲教诲,世受皇恩,亦食汉禄,今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为了大汉,为了陛下,权万死不辞,誓要将袁公路之丑恶行径公之于天下,匡社稷之将倾,续炎汉四百年之国祚!”

其一双碧眼,凛然清正,一身大义慷慨激昂。

蒯越:“.”

黄忠看着他有些怒其不争,似乎骂他江东猛虎怎生出如此软骨头的儿子,我们都没开始威逼利诱呢,你半天挣扎都没有,主动就要投降?

可偏偏孙权这话说的大意凛然,他是为了忠于大汉,忠于天子,眼下他黄忠也是尊了刘表的命令,为了天子而奉诏讨贼呢,根本反驳不了孙权的言论。

欲言又止了片刻,他这才斟酌着用词,问之曰:

“可是我听闻袁公待你孙家厚遇有加,视你大哥如同亲子,你为何.”

然而根本不等黄忠说完,就被孙权义正辞严的打断!

“休要提我那大哥!

我父亲一世英名,没有他这个儿子!

家父为了大汉征战一生,蒙国朝大恩,天子眷顾,受封乌程侯。

不想我那大哥,不知忠义为何物,视仁孝为糟粕,竟认贼作父,拜那国贼为父,助纣为虐,乱大汉社稷,祸国朝江山。

此等无君无父之人,权羞以为伍,我没有他这样的大哥!”

孙权明面上慷慨陈词,骂的激烈,实则心底暗自对大哥孙策说了声抱歉。

这里倒不是他不想把大哥受制于人,早有怀异自立之心说出,实在是没人会信啊!

以袁术如今给孙策第一义子的待遇,全天下谁不知道袁术厚爱孙策,视之为亲子,以为左膀右臂般重用。

而孙策也知恩图报,为袁术数次征战出生入死,履历战功,甚至他身后都已经聚集了一批以孙家人为核心的势力,要助他争夺嫡子袁耀继承人的位置。

这样一对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亲密父子,现在他孙权跳出来说其实这一切都是假的?

谁会相信啊!

指定把他孙权的投降,方成故意过来设计陷害的细作了。

关键这个计谋还是有先例的!

当年夏侯惇和戏志才就是上了这个当,以为孙策受制于袁术,早有反心。

结果约好的出兵之事,遭受孙策背刺,一场大败以致颍川大局就此崩坏,连夏侯惇都投降了。

此等先例在前,他孙权要是再敢行此说法,真是嫌自己命长了。

而对孙权来说,眼下他铸下大错,毁了袁术荆南三县谋反,血染九郡的大计,回去袁营怕不是就是个死。

而眼前眼前慷慨激昂一副袁氏忠臣的架势,刘表也容不得他。

此刻他唯一的活路,便是大汉忠良!

唯有做出一副早就看不惯孙策与袁术狼狈为奸的忠义之士,无奈此前一直受制于人,眼下得了机会,便要拨乱反正,才有一线生机。

况且这也与他此前思谋的自立之事,不谋而合。

借刘表之势,以抗袁术之威,趁长沙之乱,兴孙家门楣。

当下有刘表这个高个子挡着袁术,他又身处长沙,只有所机遇,未必不能借先父英名,重现江东猛虎之威势!

孙权各种所想,黄忠、蒯越自然不知,只是对于他这套大汉忠良的说辞,黄忠一时间找不到什么错处,竟无言以对。

反而蒯越眸光诡谲,深深看了孙权一眼,意味深长的笑了。

“孙家二郎,你怕不是忘了,你父孙坚,正是死于我家刘荆州之手,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你现在说你要来投靠我们,谁又会相信呢?”

然而孙权年纪虽小,却心思缜密,关于这点也早有应对,其面上之正气,浩然长存!

“大义尚可灭亲,国朝君父在前,又何言私仇?

蒯先生莫要小觑于我!今天下分崩,九州离乱,天子有旦夕存亡之危,黎庶有水生火热之急!

值此四百年炎汉,处将亡之兆,四千万黎庶,有丧生之难。

权虽不才,三尺微命,安能坐视?

当此之时,岂为家父之私仇,陷苍生之于不义?

袁公路之心,路人皆知,其朝可着龙服,暮则食九鼎,出即乘六马,令以下诏命!

此等狂悖行径,人神共愤,天理难容!

刘荆州,虽与我有私仇,然其大汉宗亲,救国保民,名称八骏,威震九州,权亦有听闻。

今当先公后私,先国后家,先奉天子而诛袁逆,再孝先父以报私仇。

此间种种,句句属实,我之投降,日月可鉴!”

孙权如此一番表明心迹,却见蒯越始终一言不发,似乎无动于衷,知晓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会轻易相信这些鬼话。

是以,他嘴角浮现一抹轻笑,谓之曰:

“蒯先生可知今日是谁让张羡猝然发难,要招黄将军入府,又是谁先策,是张羡将心腹精锐集中于府,在城门处给了你们可乘之机?”

蒯越皱眉看向孙权,“孙二公子的意思是”

孙权傲然昂首,淡然而笑,“这一切都在我的算计之中,黄将军今日能一战平定临湘,皆是我的功劳。

我还知道袁营的情报,本届寿春大比第二的诸葛瑾,现今就拿着袁术的矫诏跟随在张羡身侧,待他矫诏到日,只怕零陵、桂阳很快也会随之起兵。

不久那袁逆大军亦将到来,蒯先生你们会需要我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大哥。

我还可以用孙家的名义,在长沙当地招募兵勇。

想想我的父亲与我那大哥吧,权之才不在他们之下,不日便可再组建一支孙家兵,与刘荆州共抗袁逆。”

黄忠\蒯越:“.”

黄忠被他说的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倒是蒯越眼底浮现一抹耐人寻味之色,深深看了孙权一眼。

“我道张羡忍了这么多日,怎么突然发难,原来是中了你的算计,这么说孙小将军倒是与越之计策不谋而合了?

如此也好,袁营势大,我们如今确实需要联合一切抗袁实力。

这样吧,孙小将军既然诚意来头,可先随我军侧,以你孙家的影响力,助我收复长沙,以观后效。”

“多谢蒯先生。”

待孙权走后,黄忠才诧异的看向蒯越,“先生以为他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蒯越只淡淡瞥了他一眼,“全然是假话,你倒是信也不要信。”

黄忠哑然,“那先生为何答应”

蒯越见此笑着为他解释,“似他这等莫名其妙的投靠之人,越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他。

但看在他是孙策亲弟的份上,将他投降之事大似宣扬出去。

纵使不能是袁术、孙策这对亲密无间的父子,就此离心离德,也能在他们之间埋下一根怀疑的刺。

今时今日,看似无用,将来未必不能发芽抽枝,使父子反目。

再者孙家在长沙的影响力着实不小,带着他随我等身侧,确实有助于接下来收复长沙。

至于诈降背刺之事,我本就未曾信他,又岂会为他所骗?提防算计之下,兴许还能将计就计!”

临听了这些聪明人之间的心思算计,黄忠叹服。

“军师深谋远虑,主公大业可成!”

接下来几日,自孙权投降传扬出去不久,他便以孙家的名义,在长沙招募了子弟兵千余人为黄忠助战。

蒯越和黄忠见他只有千人,不足以危害自身,便命他作为先锋攻打张羡,以试探其心。

其实说第一次领兵作战,他心底还是挺慌得。

但没办法,他这次出来是打算自立的,而不是来给刘表当谋士的。

麾下若无兵马,又要如何自立?而有了自家兵马之后,除了他自己,也没有人能领兵。

可没想到,孙权惊讶的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特别有领兵作战的天赋。

往往大将黄忠尚且需要久攻不下的城池,在他面前轻易就能攻破。

往往蒯越都无计可施的死守,在他面前恍若土鸡瓦犬一般。

渐渐地,孙权恍惚的发现,原来像父亲、大哥一样纵横沙场,百战百胜,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不久之前,当他投降刘表的消息传回淮南,寿春宫里隐隐有袁公的朗声大笑传出。

谓之曰:“十万天兵莫自牢,千军万马避仲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