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且看烽火染荆襄!

南阳。

卧龙岗的午后阳光被层林尽染剪成细碎的光,茅屋院门前的落雪未扫,久已无人问津。

青年人一袭蓑衣,踏雪而来。

指间轻叩柴扉,三声无人来应。

他嘴角泛起一抹宠溺苦笑,改叩为拍,一直到门檐上的积雪涔涔而落,才有童子来迎,躬逢见客。

“谁呀,大中午的这么.”

童子轻揉着惺忪睡眼,轻启竹门,习惯了自家公子腹有诗书轻王侯。

自觉门外管他什么达官显贵,哪怕是近日与刘荆州结盟,占据了大半个南阳的那位张将军拜访。

敢如此无礼,他亦当斥之。

然而,竹门一开,得见来人斗笠下那张熟悉的脸,童子的话语如卡在喉咙,讷讷无言。

“大大公子?您怎么得闲过来?”

“孔明仍未起?”

童子面上浮现一抹尴尬,勉强解释着。

“公子他昨夜读书甚晚,故而未觉。”

青年人微微颔首,然而他嘴角的轻笑显然并未相信,只淡淡吩咐。

“自父亲与叔父死后,我又四处奔忙,亟于振兴门楣,没时间照看,倒叫他没了约束。

罢,想他自幼聪颖,我也说不过,管不得他。

你且去唤他来,我此行要出一趟远门,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逢,总要来见一见的。”

这话童子哪里敢接,点头哈腰道了声,“唯!”

草堂正厅,青年人也不见外,自取了茶水自饮自酌,便听偏房内有少年人高声吟道: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今睡足,窗外日迟迟。”

人未至,声先吟,朗朗诗号中,一白衣少年面如温玉,目似朗星,缓步而来。

及至青年身前,他笑着接过那杯饮了一半的茶水,亲自为之满上。

“兄长怎么来了也不提前书信一封,劳兄长久侯,小弟怠慢之处,以此茶赔礼。”

他说着,以弟侍兄之礼,恭恭敬敬奉上一盏茶水。

“兄长久违。

多日不见,亮,甚牵挂。”

“我看你是巴不得我少来,也好让你在这山间无拘无束。”

青年嘴角含笑,话语虽有训诫之意,眼底满是宠溺。

“这趟过来,也不多扰你清闲。

近闻淮南袁公将于寿春开科考,择优取士,列分三甲,金榜题名,选官任职。

此大汉四百年未有之机遇,为兄将往一行。

若得祖宗庇佑,名列一甲,得袁公所重,任一地太守,则我诸葛家千年之家业,得以复兴也。”

诸葛亮闻言一怔,他素知兄长之才,若能借那所谓的科举,彰名显能,必得重用,今次一别,恐不知何日再相逢。

他默然转瞬,这才缓缓开口。

“淮南袁公,四世三公,虎据东南,自去岁以来,励精图治,连败数位诸侯,十万大军北上,威震华夏。

兄长若择明主,其当远胜荆州刘景升。

然,亮观他野心勃勃,不似人臣,虽一时势盛,将来一旦事败,史册昭昭,将为叛逆之臣。

今汉室虽衰,未有将亡之兆,袁公虽强,未有武王之义,行二十级爵,以军事之强,独战天下诸侯,此先秦虽灭六国,而二世将亡也。

淮南今时之盛,皆系袁公一人,如玉柱而撑北海,紫梁以架青天。

倘使不能速平乱世,以至独夫身死而淮南地分,届时诸子夺嫡,又该何去何从?

贤臣择主,不急一时,兄长可考虑清楚了?”

“纵观当今之世,天下世家皆以二袁为首,九州诸侯亦以二袁为盛。

大汉一十三州,二袁共分半数,乱世争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兄观之,将来域中之天下,不过二袁相争耳,何不择一以从之?

今言汉室虽有未亡之意,可天子尽操于曹操之手,满朝公卿尽为曹操口舌。

扶汉便是助曹,孔明莫忘徐州之家仇!”

“扶汉未必助曹,二袁也未必长久,天下纷争,如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似过江之鲫。

十年之后,再看今朝,谁又能料定未来之事?

兄长既已决断,自去便是,愿你早登龙门,光复家业。

小弟便在这山野之间终老,渔樵耕读,好不悠哉。”

青年见其有归隐之意,不由惋惜,欲言又止了片刻,到底出言相劝。

“孔明,你之才胜我十倍,若能同去寿春,金榜题名,则赶考之天下世家诸子,视如萤火腐朽之光,怎比皓夜朗月长明?”

少年闻言却笑了,“兄长之才,振兴诸葛家门楣足以,何需劳我一惫懒之人。”

在诸葛亮看来,诸葛家有兄长支撑足以。

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观望天下大势,又何必在无有万全把握之时,轻易下注择主?

更何况他心底隐隐有一道身影浮现,当年曹操攻伐徐州,屠城破家,偌大的诸葛家千年门楣,一兮倾塌。

叔父诸葛玄牵着年幼的他,四处奔波逃命,曾远远听闻。

有一人,身无长物,只为心中大义,借了三千兵马就来挡曹操数万兵锋。

那一道人影,自此在他心中铭记,只可惜这一路太难太险,若择他为主,只怕这辈子都得操心劳碌,慵懒如他,智者不取也。

“不如躬耕南阳,闲云野鹤。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去休~去休,正可回笼高卧!”

望着兄长离去的背影,少年人饮尽杯中茶水,朗声高吟。

“草堂何睡足,窗外月未明!”

听着身后的高吟声,青年人摇头而笑,他一身蓑衣,踏雪而来,踏雪而去,朝着寿春方向渐行渐远。

他复姓诸葛,单名一个瑾字,字子瑜。

他出生琅琊阳都,诸葛氏乃当地声名显赫的望族,世代人才辈出。

他的高祖诸葛丰,以明经入仕,官至光禄大夫,刚正不阿,敢于弹劾权贵,名震朝野。

而影响他最深的,正是他的叔父诸葛玄。

叔父诸葛玄,性情豁达,心怀济世之志,游走于乱世之中,广交豪杰。

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显将亡之兆,董卓祸乱朝野,诸侯各怀异心。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月里,他随侍叔父身侧,学习兵法谋略、治国之道,见家中宾客盈门,与他们谈论天下大势,受益良多。

可诸葛瑾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叔父在月下徘徊的身影。

清冷月光照彻他们叔侄单薄的身子,叔父那微微佝偻却依旧坚毅的脊梁,似藏着无尽的心事。

终究万语千言,汇成幽幽一叹,“眼下时局动荡,非庸碌之人所能守成也。

瑾!汝为诸葛家长子,将来切不可堕了吾家千年门楣。”

叔父是这样叮嘱的,诸葛瑾也是这样做的,他苦读诗书,仁义礼孝,从内而外一丝不苟,正是标准的世家名士。

不久的将来,他也会做一件孝事,随后有诸葛家的政治影响,为他吹捧造势。

他将被举孝廉,入朝为官,像他的高祖父一样,刚正不阿,弹劾权贵,扬诸葛家之门楣于天下!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他这个标准的世家名士才知道什么叫时局动荡,什么是奸佞当道!

所谓的理想只会一次次被现实碾碎,乱世之中又哪来得清明太平?

因为曹操来了!

曹操,曹孟德!

那个让他夙兴夜寐,辗转反侧,如梦魇般折磨的他无法入眠的名字。

这个梦魇不仅折磨着他,也折磨着他的弟弟诸葛亮,使曾经那样一个聪颖脱俗的少年人,才十几岁,已生归隐之意。

初平四年,徐州牧陶谦麾下害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一怒兴兵,鲸吞徐州。

所过之处,屠城灭门,以祭亡父,近无人能挡。

曹军铁蹄踏碎了琅琊锦绣,屠刀面前,千年的世家与草民百姓何异?叔父毕生维护的门楣,亦被曹营的甲士踩在脚下。

诸葛瑾触目所及,他曾经坚持、所爱的一切,皆在硝烟中化作火海,满城的百姓在哭嚎中哀鸿遍野。

屠城之下,人头滚滚,那一夜,诸葛瑾第一次意识到,所谓血流成河,从来不是一个夸张的比喻。

那一夜,叔父在月光下徘徊了片刻,便红着眼圈,丢下了付出一生心血操持的诸葛世家,在友人的帮助下,带着他与亮一路奔逃。

饥肠辘辘,穷困潦倒,目之所及,繁华落尽。

一路仓皇逃至荆州,才刚安定落脚,叔父便病倒了。

当叔父紧紧握着他的手,死不阖眸的时候,诸葛瑾便知道,这千年世家的门楣,落在了他肩上。

然而家族潦倒至此,想要起复,又谈何容易?

诸葛家的影响力,大多在琅琊,荆州当地的世家不排外于他,便已是恩德,又何来相助?

家族的产业、财富、书籍,一代代操持至今的底蕴,皆在那场焚城的大火中烟消云散。

他诸葛瑾有的,不过是满腹才华,一腔抱负。

然而这个世道,从来不是你有能力,有大志,就能施展实现的。

没有人吹捧造势,谁能知道你胸藏韬略,没有人提携征辟,哪来的一官半职?

这些年他奔走四方,汲汲功名,不是没有荆州世家的贵人给他机会。

但他始终记得叔父那一句句恳切叮嘱:不可堕了千年门楣!

我诸葛瑾,忝为诸葛家主,岂能为你等荆州世家之门生故吏?

不肯屈居人下,自然处处碰壁,蒯家、蔡家、黄家.他们用实力彰显着,怎么让他连刘表的面都见不到。

他们似乎觉得,只要多加打磨一番,让他这个高傲的年轻人,看清了这世道的残酷,就能让他屈服,加入他们。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世道的残酷?琅琊城大火的那夜,他早已看的真真切切,且比你们这些苟安太平,死期将至,尚不自知的荆州世家们,看得清楚的多!

脚下的雪印,越踩越深,青年人的步伐,却越走越稳。

寿春科考,是他从未想过的机遇!

择主袁公,也并非是他告诉孔明的那些,未来域中之天下,将是二袁争霸的大道理。

说来惭愧,他这个兄长,才华不及孔明一半,目光也看不得十年、二十年那么远!

他只看得到眼前,只看的见现在。

他只知道袁公,能打得曹操仓皇逃窜,杀得荆州惶惶难安。

淮南科考,择优取士?

不知一份荆襄九郡的答卷,可得状元否?

再没有人,比他这个在荆州各郡奔波的人更了解荆州九郡。

更没有人比他这个求官数年而一无所得的人,更清楚这些荆州世家的嘴脸。

他清楚的知道刘表近日为应对袁公而发行的征兵政令;

时常走访求官,从而熟悉各郡府君的他,更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几条政令间所暗藏的滔天之祸。

荆州的世家主们!

你们不是排外吗?不是要打磨我吗?不是要让我这个年轻人看清楚现实的残酷吗?

此去淮南,他将亲手点燃一把焚烬荆襄九郡的滔天业火!

“哈哈哈”

雪地之上,渐行渐远的青年朗声长笑!

希望当太平破碎,繁华落尽,于那焚城的大火中,亲眼目睹这乱世的真相与残酷时,你们不要在我脚下哀嚎求饶!

“袁公革取士之道,赐瑾复兴门楣之机,今当以荆襄九郡相送,以报知遇之恩。”

待解决这些蝇营狗苟的荆州世家之后,便该是那罪魁祸首曹操了。

袁公啊,瑾期待着相见的那天,你我君臣,将是一场.

天作之合!

“此去寿春,当振诸葛门楣于九州!”

诸葛瑾一身蓑衣,孤身入寿春之时,车辚辚,马潇潇,一队打着鲁字大旗的富家商队也缓缓驶入了寿春城门。

他姓鲁名肃字子敬,家里虽是富商豪强,衣食无忧。

可在大汉的世道,若不当官入仕,晋升世家。

纵有再多的钱银积累,也不过几代人之富贵,终是世家兼并吞噬的对象罢了。

可出仕为官,又谈何容易?

纵使先帝卖官鬻爵,当官也从来不是有钱就行。

若无世家开道,你连买官的门路都没有,使背后无有世家做保,凭白交了许多钱银,而人家赖账亦徒呼奈何。

倾鲁家百年之积蓄,供他鲁肃一人读书,今治国韬略,经史军法无一不精,仰赖袁公天恩,开科取士,他鲁子敬,且试天下英杰谁敌手!

今来寿春,当振鲁家门楣于大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