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 第594章 牛马不够用,猪也要打工

从数据上来看,猪猪治沙确实是有奇效。

但各朝古人还是有些疑惑。

古代治沙都是靠种树和兴修水利。

而猪贪食,不仅能吃掉沙漠上人种的草,还能把小树苗连根都啃掉。

用猪来治沙,真的不会把树拱坏,反而加剧沙化吗?

......

【你以为的治沙,仅仅是种树那么简单吗?】

【华夏在沙漠里放的这10万头猪,其实是天然松土机,加移动肥料厂二合一。】

【它们拱开的沙层,能让降水渗透深3倍。】

【猪粪、尿混合着沙土,经微生物易发酵,直接变身沙漠专用营养土。】

【更神奇的是,植物根系固沙后,又给猪仔提供了遮阳棚。】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猪-草-沙”的完美闭环。】

......

此时,李世民连连拍手,高声称赞。

“妙啊!”

朝堂中有大臣不解,毕竟大多数还是认为猪会破坏植被。

且治沙有汉武帝的屯田之法,还有汉光武帝的植柳之策。

用猪治沙,还是感觉有些失了大国威严。

于是,他们疑惑发问:

“陛下,妙在何处啊?”

李世民乐呵呵地解释着:

“猪群治沙并不是把他们放进种了植物的区域松土施肥。”

“而是首先要圈出一片啥也没有,硬邦邦的干砂地。”

“该区域内的土地板结太严重,翻地工程太大,且土质中有机质太少。”

“用猪翻地,成效显著。”

“等砂质条件改善了,干砂地便成了肥沃良田,再将猪群转移,开始种植工作。”

“届时,再来种草、种树,便可事半功倍。”

听完李世民的话,朝堂之上响起一片长长的“哦”。

随即,有大臣开始建议:

“那陛下,是否可以派遣使者前去西域,告知大唐愿意助其治沙,以此当做是两国交好的条件。”

李世民却是摇了摇头。

“现在还不是时候。”

如今大唐依旧天下大旱,大唐百姓尚且难以实现温饱,实在是没有那些人力物力和精力去帮助西域治沙。

况且,要治沙,得先把西域打一顿再说。

打一顿,等他们老实了,再治沙。

李世民不怀好意的笑了笑。

恩威并施,才有效果嘛。

......

【年降水量仅150毫米的库布齐沙漠,现在植被层已经能截流80%的雨水。】

【地下水位仅用五年便回升至1.2米,破解了治沙界的世纪难题。】

【传统的治沙方法需要持续浇水补种,而猪工程区靠自然降水就能自我维持。】

【联合国都惊呆了。】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评价,华夏已经把农业废料处理和生态修复搞成了新的产业模板。】

【从用兔子治草原鼠患,到派猪队征服沙漠,华夏治沙早已参透以毒攻毒的生态智慧。】

【这不再是单纯的治沙,而是一场绿色产业革命。】

【就像王小亮说的,治沙不能靠蛮力,得让大自然自己活过来。】

【用动物本能构建自然循环,把生态修复变成可持续产业。】

【现在库布齐的沙漠里,10万头猪正谱写着绿色变奏曲。】

【而华夏治沙军团已经打出组合拳。】

【光伏板当遮阳伞,草方格当保育箱,现在又多了猪队友当工程师。】

【就连非洲地区代表团实地到库布齐沙漠考察后,当场下单2000头猪苗,说想让撒哈拉沙漠也试试华夏式生态奇观。】

【某些国家还在为治沙成本头疼时,华夏已经用实践证明,最高级的环保,是让生态系统自己打工赚钱。】

此时,弹幕弹出。

“牛马不够用了,猪都要打工了。”

“事实证明,猪一样的队友,其实很强。”

“糟糕,沙漠要绝迹了。”

“蚂蚁森林啥时候出领养猪猪活动,我拿50W能量领养一头。”

“我觉得东屎西调,以后应该是个大项目。”

“别的国家都觉得华夏总是占据好山好水好地方,可是我们从古至今都在这里,环境最恶劣的时候,我们从来想的都不是去霸占别人的地方,总是想方设法的改变。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现在的把沙漠变绿洲,我们一直都靠自己把环境变得更好。所以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

看完整个视频,刘彻感慨良多。

“原来最好的改造自然的方法,是以自然之道还治自然之身。”

用猪自身爱拱地的特性,解决了土壤板结,又加强了土地肥力,同时又能持续保水。

如此一来,就构建了“翻土-施肥-保水”的自然循环链。

所以在后世,治沙并不是费时费力费银子的事情,而是要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想到这里,刘彻下令道:

“张骞,下次出使西域,带一批猪苗、草种和树苗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