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38章:窦氏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38章:窦氏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想不到还真让刘荆那家伙说准了一点。”

“如今的皇帝的确不怎么认同刘庄的严格。”

“不过在其他方面,倒是没有违背自己的父亲。”

当天下的年号改为“建初”之后,

一些旁观着天下局势的死鬼在暗中说道。

汉明帝刘庄,

在无数百姓看来,尤其是关东人眼中,是一位绝对的明君。

毕竟猛猛掏兜,就为了把黄河治好这件事,已经足以让民众对之歌功颂德了。

更不用说他御下严肃,时常对臣子表示:

治乱世要用重典,

治盛世更是要用重典!

作为后继守业之君,若觉得其功已毕,其势已成,就要躺下享受美好生活,

那只会让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以至于王朝在其之后,走上盛极而衰的道路。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求!

这让明帝麾下的臣子们苦不堪言。

他们也想学着前人先辈,理直气壮的说出“我的苦,祖宗已经替我受过了,我应该享受富贵”这样的话。

但他们不敢。

因为明帝真的会对这些二代三代挥出铁拳,强迫他们“时刻体悟先人创业之苦”。

而这样的苦涩,

继位的新帝也有所品味。

毕竟明帝对臣子都调教严格,又怎么可能放过自己的继承人呢?

新帝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安排了沉重的课业,学习各种知识,并要前往地方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抚养他的太后马氏见了,曾向明帝问道,“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伤他了?”

小小年纪,卷成这样,看上去还没有她宫里养的小猫有活力。

结果明帝告诉她,“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

“何况他日后要做万民之主,一时不慎,就会为百姓带来灾祸……如此岂能不慎重?”

马氏听了,便不再想着为孩子减负,只按照明帝的意思,跟着一块鸡起了娃娃。

嗯,

对马氏而言,

她的丈夫是顶天立地的贤能君王,

他说的肯定不会有错!

再者,作为明帝的子嗣,总不能父亲做得,儿子做不得吧?

由此,

新帝刘炟在继位之前,便感受到了为国之主的莫大压力。

等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他便忍不住大大松了口气,宣布对先帝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

作为精心培养的继承人,

刘炟的智慧和能力,并不缺乏。

在大是大非之上,他坚定的和父亲站在一起。

但对盛世之下,还要维持一副紧绷姿态,仿佛随时就要去战天斗地这件事……

还是放松一些吧。

刘炟抚摸着一把地方进贡而来的宝弓,对自己的母亲马氏说:

“人与事,和这把弓有什么区别呢?”

“放松了会不能射出箭矢,但一味紧绷,也会使得弓身断裂。”

“秦朝的灭亡,也是有这等原因存在的。”

“当年元帝也是这样想的。”

马氏并非无智之女,她当即指出这一点的弊端。

而元帝之后的汉家天下变成了什么模样?

只能说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好在刘炟淡淡一笑,并不因母亲含蓄的反对感到苦恼。

他说:

“元帝岂能与我相比?”

前者的仁慈柔弱,以儒术治国,是不明国情的,是读经典读傻了的。

而他的重儒和宽仁,却是有底线、有规划的。

“松弛自当有度,儿子如何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母亲放心就好!”

当今天下大治,

内部期盼着享受盛世到来的快乐,

外部也因西域的收复、燕国的衰败,而得以舒缓兵力。

朝廷只需要迁移足够的人口前往帝国的边疆屯田助守就好。

至于其他的,

像班超那样的将领,自然不会让皇帝有烦恼的机会。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军功获取地位的机会逐渐减少,

世家大族再想维持自己超然的格调,除却钻朝廷空子在地方跑马圈地,获得实际上的利益之外,

还需要依赖对诸多儒家典籍的注解,掌握释经权,为自己培养大量的追随者,以求面子上鲜艳明亮,用良好的名声,足够的知识,让家族得到更加长久稳固的传承。

齐地的孔家,

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暴露真面目,篡登大位前的王莽,

不更是此道高人吗?

后世种种之事,

也证明了在天下太平之时,掌握话语权,让说话声音大到压过他人,的确可以获得许多利益。

以至于时代流转,王朝倒了又兴,经学家们还能利用手中的笔杆子,以“圣人之言”为刀剑,做太多太多的事。

可惜,

在他们动手攫取这样的力量之前,明帝就注意到了这方面。

天下人的口舌,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管控的。

有些话,

该说还是会有人说的。

因此,

明帝没有做什么“防民之口”的事,只是手握经书,在处理国政之余,对那些出身高门文士之家的臣子发出辩经的号召:

“来!”

“战!”

随后,他便以超然的才智,取得了这场争斗的胜利。

皇帝成为了天底下最为著名、最为出色、最受尊崇的儒学大师。

即便是孔孟的后人,也不能分散其一二光辉。

这是他们虽饱受明帝调教,最后却没办法用史册上的“微言大义”,来抹黑这位君主的主要原因。

而刘炟虽没有父亲那样的才智和手段,却也熟读经典。

他有意招揽一些能言善辩的学士,召开一场盛大的论道,然后将诸多典籍的“解释权”,牢固的握在手中。

如此,

世家大族内里要仰仗朝廷,外在也要仰仗朝廷,

这才是全然的盛世。

见到皇帝这样信誓旦旦,太后马氏便说,“这样也好。”

“只要你能不辜负先帝的期望,我便不会成为羁绊你手脚的恶人。”

对于提拔自家亲属成为外戚,马氏一向没什么兴趣。

而先帝在时,

那不论亲疏远***等管理调教所有人的严格,也让马氏子弟完全没有上场表演才艺的可能。

这给予了刘炟更加广阔的执政空间。

“可惜西海正值战乱,那里的学者不能远行来到洛阳,参与日后论道的典礼。”

“不然的话,昔日编修《文典》的盛况,便能在朕治下重现了!”

同召集而来的学士们提及此事时,皇帝还有些遗憾的说道。

好在,

这只是一件小事。

他需要投以更多关注的,还是大汉在中原的统治。

“即便没有秦人的参与,难道陛下的意志就不能得到贯彻了吗?”

“天子举办的大典,各地的诸侯却不能参加,应该是后者发出叹息才对!”

后宫中,

皇帝近来宠爱至极的窦贵人如此说道。

她的容貌极为美丽,眉目间还透着寻常女子少有的英气,为其增添了不少色彩。

当她开口说话时,身体也会挺直,脑袋微微昂起,目光下瞥……

一举一动,都会激发爱美之人的渴求与爱慕。

在许多方面都符合父亲要求,偏偏却对美色没有抵抗之力的皇帝,见到对方的第一面时,便生出了要册立她做皇后的想法。

眼下还只让其做个贵人,

无非是因为窦氏入宫不久,未有子嗣为凭罢了。

“你说的话,总是能让朕欢喜!”

跟窦氏聊了些朝堂上的事,又听到她如此言论的皇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伸手将之揽入怀中。

二人很快亲密起来。

这让获得阴司批准,回到阳世看望马氏,顺带路过儿子这边的明帝有些皱眉。

旁边的何博就说,“儿子儿媳恩爱亲昵,你为何要不高兴呢?”

总不能是因为知道父母死后分居一事,心里有了阴影,看到甜蜜小两口就心烦吧?

可刘庄自己不还是放不下马氏吗?

刘庄回道,“我担心这个女子会破坏我汉家制度。”

“这话让元帝听见,他只怕又要落泪自闭了。”

听到这样的评价,何博当即笑了起来。

毕竟上一个获得“坏制度”评价的家伙,即便死去多年,还在为生前的事苦闷呢!

“而且看上去文雅的君子,喜欢上活泼热情的女子,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

想起汉元帝生前最宠爱的,是美丽强势的傅氏,

还有杞国那个表面上羞涩内敛,实际上什么姿势都能跟妻子打配合的赵胜,

何博便这样说道。

“但傅氏终究没有被立为皇后,义容侄儿的心性也不像此女一样刁蛮狠辣。”

死后因为刘荆这个弟弟,

加上本性一直认真坚固,

刘庄是前往过杞国,看过与人私奔的侄女的。

当看到满面春风的刘义容时,明帝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离去。

其实,

明帝一直都清楚,

刘荆这个三弟本性并不坏,不然的话,很多恶事也不至于只停留在他的嘴上,更不会得到明帝的多次容忍。

而从小受到溺爱,继承了父亲性格的刘义容,也称不上蠢恶之徒。

她甚至比自己父亲还要拥有智慧和勇气。

明了“和亲”的目的,把握了明帝这位伯父的底线,并将逃跑计划落实,让自己从西域跑到杞国,甚至还管理起了赵氏的家业……

这桩桩件件,

若没点头脑,必然是做不成的。

若本性娇横狂傲,赵氏也不会任由其染指家业,还维持着敦厚亲睦的氛围。

但窦氏不同。

即便在阴间,

明帝也曾听闻窦家的事,还遇见过被窦氏无辜打死的宫人。

这让明帝对其印象十分不好。

“她的母亲便没什么好性子,自然教导不出可亲的女儿来!”

回到阴间,

明帝将自己的忧虑告诉了父母,脸上带着为子孙后代烦忧而染上的愤懑之色。

而光武帝后听到他这样说,却没有及时回应安慰,只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旧日的恩怨,以至于结出今日苦果……这真是天意弄人!”

窦氏的母亲,是沘阳公主。

而沘阳公主,则是前太子刘疆的女儿。

因此按照血脉远近,

窦氏应该算皇帝隔了代的外甥女。

这样的结合,

虽然钻了“同姓不婚”、“表亲相近”,没有得到礼法的明文禁止,却也是有些令人不舒服的。

但沘阳公主还是选择了将女儿送入宫中。

因为她要回报当年父亲被夺去太子之位的仇恨——

即便刘疆早已不想再承受朝堂后宫间的压力,

可他年幼不知事的女儿却不如此想。

她只知道自己从太子之女,变成了诸侯之女。

地位下降了,

待遇也下降了,

身边人看她的眼神也变化了。

这让她很是不满。

在刘疆被废,即将前往封地的时候,她便在家里哭闹,喊着要就在洛阳。

这里才是她应该待的地方!

刘疆闹不过她,

而光武帝当时对这个儿子,还有些愧疚之情,便主动留下了年幼的孙女,让她待在郭氏身边,仍旧享受公主的待遇。

但年幼的沘阳公主心里清楚,

过去的待遇重新回到自己身边,不再是以前的理所应当,而是来源于皇帝的恩赏。

她还是不怎么高兴,甚至想通过讨好祖父的方式,来帮助父亲重新成为太子。

显然,

这是没有用的。

等到刘庄继位,她不得不离开洛阳,回到父亲的封地。

这让她对刘庄这位叔父,还有他的子嗣后代,更加仇恨。

即便在刘疆去世后,

刘庄极为少见的放下了自己的严格,册封了兄长的两个女儿为“侯国之主”,享有等同男子的继承权,仍旧没能缓解沘阳公主的恨意。

等到自己的丈夫、公公因罪入狱后,没有丝毫反思的沘阳公主便决定展开行动。

这都是被皇帝逼得!

他们拿走了自己和父亲本该享有的富贵权势,现在还拿着它欺负自己!

她不会再忍了!

于是,

打听到当今天子对美色颇有追求后,沘阳公主便将女儿送到了宫中。

而皇帝刘炟也欣然笑纳。

毕竟他虽好美色,却不同于死在赵氏姐妹身上的成帝。

他对“美人”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容貌只是基础,

此外还要有才能、智慧,出身……

窦氏在这些方面,都很符合皇帝的心意。

所以,

哪怕太后马氏在他接受了表外甥女进宫后,专门找到他说:

“我听说沘阳公主性格激烈,她的女儿又当如何?”

“思及她的外祖,还是让窦氏出宫吧!”

可皇帝没有放手。

他只是恭敬的回复马氏,“儿子心里有数,还请太后不必烦忧!”

马氏没有办法,只能随他去了。

……

“难怪这些时日,郭阿姊约我出门游玩的次数也少了。”

阴丽华无奈的说道,“死了也逃不过这样的忧愁啊!”

听到她的话,

光武帝也摇了摇头,对儿子讲道,“还是期望刘炟这个小子能够保持清醒,不至于被窦氏迷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