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22章:在草原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22章:在草原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旧时的影子,又消失了不少呢!”

“好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春秋再度轮转,草木再度荣枯时,

在漠北草原扎根了二百年的北匈奴,已经被四季吹去了踪影。

一年而已,便荒凉至于此,说来也是有些令人感慨的。

但草原上的景象总是这样。

南方的水热可以生出长青之树,北方短暂的春夏,又怎么能支持起长久的存在呢?

匈奴作为一个草原牧民所建立起来的部族,能够享有二百余年的“国祚”,并在诸夏的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是十分令其他游牧之民羡慕的事了。

毕竟原本的历史轨道上,在匈奴人西迁之后,

哪国史笔还会特意记下它的单于世系?还有发生在这个族群内部的恩怨情仇?

不过细细一想,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毕竟没有被诸夏君子教化过的广阔域外,除却“有类中国”的罗马,哪有什么长久强大的文明?

那里的人,又哪有额外的智慧和精力,去记载一个异族的故事?

他们连禽兽的本性都还没有褪去,满脑子装的都是有关于生存的问题。

即便有幸遇见了远道而来的的匈奴人,还被这东方怪物房里卷出场的失败者当成奴隶鞭打,他们也不会记下一切的经过。

顶多在匈奴人再度消失的时候,庆祝一下自己从“上帝之鞭”的手下活了下来。

草原的夜幕之下,何博骑着骏马,沿着流淌在大地上的浅浅河流行走,并对身边跟着出来的一些死鬼们发出以上的感慨。

然后他又抬头看着漫天星辰说,“星星真好看啊!”

旁边的石申附和了下上帝的话,又对其他同伴笑道:

“我还以为匈奴会步了前汉、西秦的后尘,与这些老朋友在史书中重逢,谁想到他们竟然这么能跑。”

“果然是擅长骑射的引弓之民!”

“但这也不是中原的事了。”

“就让域外的国家接过记述这场纠缠的任务,继续书写跟匈奴人交流的故事吧!”

“我只希望匈奴人能在悦般停留的久一些,等西海恢复了平静后,再去敲响那里的门户。”

赢得了新一轮的争强,怀抱着望远镜的甘德一边仰头关注着璀璨星空,一边淡然的回道。

西海眼下,属实“秦室衰微,诸侯并起”,一副战国大乱斗经典复刻的模样。

当初凭借北地、陇西等富饶郡县,还能维持“春秋时周天子体面”的秦皇帝,已经在乱斗下变成了纯粹的路边一条。

这让凭借着“末代周天子”身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故而一直都能蹭到冷猪肉吃的周赧王,都忍不住怀念起了自己生前的经历。

他甚至克服了当年被秦人夺取九鼎时的恐惧,还有途中的各种波折,动身前往了西海。

“我就算死了,我也瞪着眼睛好好看嬴秦的笑话!”

当有人疑惑这个一向不爱动弹的小老头,为何突然爆发了如此精气神之时,周赧王只是拍着大腿这样回复。

而等到看过了阿房、玉壁两位秦皇的情况,周赧王更是笑得眉毛胡子一块抖动。

他找到自己最讨厌的秦昭襄王嬴稷,并对其说道:

“我作为末代周天子,虽然连祭祀的物品,都要祈求诸侯的捐助,但我终究没有沦落到你子孙这样的地步!”

被扶立起来的东西秦皇,都是少年之人,都要忍受权臣的不敬。

即便待在宽大的宫室之中,也要担心隔墙有耳,或者饭食中含有毒药。

但周赧王之时,

可没有这样的烦恼。

他只是单纯的穷困潦倒罢了。

在大力折腾的情况下,他甚至还能找当时的大商人借到钱财,组建起军队,对秦国发起进攻。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周天子凑出来的军队不堪一击,周赧王本人也债台高筑……

可到底没有人对他进行这样的跳脸羞辱,将之作为傀儡摆弄。

那些看不起他的诸侯,也顶多派个使者过来斥责周天子的不懂事罢了。

被上帝赐下“小米”外号的秦王听到周赧王这样的话语,自然是生气的。

但他看到子孙的凄惨模样,也无心与之争辩,只能暗自祈祷鬼神亲手种在嬴辟疆陵墓顶部的歪脖子树,没有发挥作用的一天。

如果命运真的要嬴秦子孙变成“晴天娃娃”的话,

那小米秦王也希望能让隋国人先行一步,以免嬴秦“拔得头筹”,被上帝和众多死鬼笑话个上百年。

“反正匈奴西迁的压力,目前在杞国身上,西海那边还不用担心什么。”骑马骑累了,转而牵马走路的何博听到甘德的话,只随口回道。

北匈奴的蒲奴单于,到底没有前辈郅支单于那样能跑。

沦落为乌桓“巡猎”对象的匈奴力量,也远不如百年之前。

所以他们跑也不敢跑太远,遇见能安稳放牧的地方,便不再乱折腾。

于是,

那位从隋国手里得到了土地、人口,还有岁币的杞王才风光得意了四年,就惊讶的听说以前抢家产的亲戚也跑来了域外,而其新的势力范围,只与自己隔了一个国家。

这让杞王感到莫名的忧虑。

“他们会不会模仿我的经历,做跟我曾经做过的事情?”

“而且这些匈奴人的到来,会不会影响我‘正统’的身份?”

大抵世间人行事的规矩,都是类似的。

自己走过了一条好路,登上了一辆好车,占据了一个好位置,第一反应不是感慨“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而是反手将之堵塞,令后者不能行、不能上、不能与自己争夺。

毕竟天下的好东西就这么多,

每人分一些,到手的就会变得稀少。

哪有一人独占来的舒服呢?

若以这样的人心论之,

将杯子堆迭成塔,再往其中倒酒,期待着顶部的杯子装满了,再流溢到下层的杯子中,也不过妄想而已。

等到康居派来使者,哭诉自己今年不能再给杞国缴纳“岁贡”,因为其国财富被悦般的匈奴人给劫掠而去后,杞王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于是,

他放缓了对隋国的侵占,提防起了北边的亲戚。

当然,

他更提防着匈奴人的消息飞跃阳关和信度河,传到隋国那边。

他正忙着和隋国的学者们辩经,争夺谁才是真正的“夏”,可不能让穷亲戚来破坏这个塑造国族认同的重要事情。

而隋国那边,

也因为杞国的所作所为,被迫从完全的躺平,支楞起了上半身。

起码新夏那块嘴皮子利索的墨、法、儒、道们,面对杞国在法理上的步步紧逼,都纷纷站出来,批判杞国的无耻行径。

若他们知道匈奴的事,也许打架的力气没有增长,吵架的声音却是能再拔高许多的。

这也让一直担心杞国跨过信度河还有中间的荒漠,对自家核心之地的恒河流域发起进攻的隋国君臣稍微松了口气。

想来隋杞这两个国家的对峙,还会延续很多年。

“不过匈奴人远行到西方,真的可以充当风雨,磨砺那里的诸夏后裔吗?”

在一阵欢笑之后,

上帝在草原上手搓出了火堆,围拢在一旁享受温暖,同时欣赏夜色的死鬼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由于诸夏的技术和组织方式,对比起其他国家,哪怕将罗马也包含进去,也存在了巨大的优势,

这使得开拓之初固然艰难,可只要将根基扎下,哪怕没有死鬼和上帝的暗中关照,过个两代人的功夫,也可以得到不错的成果,为自己追求个光明的未来。

要知道,

“一汉当五胡”这句话,在此时可是绝对的真实。

就泰西的情况论之,

即便其地水土不盛,蛮夷众多,旁边还有个罗马帝国摩拳擦掌的,扩大自己的疆域,传播自己的文化,

可诸夏仍可以对之进行抵抗。

哼,

不就是戎山狄海吗?!

不就是外有强敌吗?!

这样的问题,诸夏君子又不是没有面对过!

背靠着炎黄二帝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又有着新夏、西海,乃至于新乡这样的典例在前,

他们绝不相信自己做出的事业,连周初始受封的那些诸侯都比不过!

一时之间,

泰西和西海这两片相邻的地方,竟出现了前者在复刻周初、后者在复刻周末的神奇景象。

但无论如何,

对诸夏君子来说,当熬过动乱之后,只要国家还存在,种子还在发芽,兴盛也必然会到来。

而那个时候,

想要更进一步,本土的蛮夷可就有些不够用了。

于是上帝看来选去,最终拿起了名为“匈奴”的鞭子,打算让其替自己,去为诸夏播种下的树木松松土,折一些枝丫,以免土地结板硬化,枝叶也随意生长,陷入孟子提出的,“国无外患则恒亡”的陷阱中去。

现在蒲奴单于带着部族停留在悦般,也不过是一时的事罢了。

来自东方的狂风不断吹来,

孱弱无力的蒲草,最后还是要被风吹去西方。

“只要草长的好,把牛羊喂的壮实一些,以匈奴这样的草原之民的习惯,他们怎么会不主动向四方发起进攻呢?”

听到别人这样说,正从河里串起一条鱼,打算将之扔到火堆中进行烤制的上帝便回道。

北匈奴那边,

在经历了蒲奴单于父亲的努力“除草”后,可没啥汉人在其中了。

跟带了大量跑到草原的汉人,身上也拥有着确凿无疑的汉人血统跑路域外的王智,可不能同一视之。

“万一匈奴人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就像乌孙那样,不想再远行奔波,又该如何?”

建立乌孙的昆戎,也是东方怪物房的淘汰者。

在其从河西走廊一路走到西域边缘的过程中,也是展现了不少武力和胆魄的。

但现在?

王智都鄙视其为“蛮夷”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被上帝选择的鞭子,难免也有变得松散柔软的。

“这不是有杞国嘛!”

何博当即笑道,“早就断绝关系的亲戚待在身边,其存在还印证了过去的污点,作为夏人的杞王,怎么可能容忍呢?”

赶走,

必须赶走!

“何况悦般虽好,可其地终究狭小。”

“等到匈奴恢复了一些元气,人口和牛羊得到增长,他们的单于总要去扩张的。”

“这一切都在你的计划中吗?”

听到上帝的解释,小老头石申当即眼睛一眯,猜测起了祂的智慧究竟是巧合的浮出了水面,还是本就是大智若愚。

上帝才不理他,只是继续仰着头看星星。

他把手向后撑住身体,两条腿轻松写意的张开,还轻轻的晃着。

没有得到回答的石申放弃了纠缠,也跟着躺在草地上,让漆黑的夜幕全然裹住自己。

明亮的星光从天外遥遥而来,落到这些死鬼的身上。

天地自然间流动着的气机,也慢慢的随着璀璨的星光、轻拂的夜风、流淌的河水,填充到他们的犹如生者的魂体中。

这是死鬼们保持神志活跃的原因之一,

毕竟作为“人”,

除了跟身边的朋友交流以外,

总要晒晒太阳,看看月亮,数数星辰的嘛!

而当月亮落下,星辰隐去,太阳重新升起时,

有牧民的歌声从远方传来。

那是很悠长的调子,就像拂过草原的风一样。

甘德用望远镜看了下,然后询问何博:

“打扮和言语,都不像是残留在这里的匈奴人,是哪里来的呢?”

“是从瀚海那边来的敕勒人,苏武很熟悉他们。”

何博告诉他,“漠北的匈奴人跑了,漠南的匈奴人依附到了汉朝的土地上,乌桓和鲜卑这两个后起之秀,却还有发展到可以填满草原的地步。”

“这样的空虚,自然会引来其他的牧人。”

甘德恍然大悟,然后反思起自己的工作,“我还没有去过瀚海,对那里不怎么了解。”

阴间的史官,也不是到处乱跑的。

瀚海那里太过荒凉,

苏武在那边放羊的时候,还得打地洞过日子,活得跟土拨鼠一样,自然没什么生气,也没有什么吸引史官的特点。

刀笔吏们更喜欢跑到新夏、西海这些地方,记录诸夏和蛮夷们的交锋、融合,并为前者的发展而欣喜。

去瀚海能干什么?

记录在那里生活的胖海豹一天能拍多少次肚皮,哪只拍得更响亮吗?

嗯……

倒也不是不行!

“他们的迁移,会给中原带来什么影响?”甘德又问。

何博说,“我怎么知道!”

“这是后面的人要考虑的事了!”

死鬼们便不再问,只是收拾了下昨夜的残骸,跟着面前的河水一路润回了中原。

而当其路过黄河的时候,

何博看到王延世这个前汉的糊裱匠,正跟在一个年轻人身后转来转去。

上帝于是把其他死鬼放生,自己现身在了王延世身后,将之一把抓住。

“好几年了,还没有说服这小子吗?”

王延世被他吓了一跳,然后听到这话,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

“家国难全,我也没有办法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