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496章:新朝的交南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496章:新朝的交南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怎么到了西域,也能看到新朝官员在整活?”

交水旁边,

何博扛着一担子的咸鱼,好奇的眺望着不远处的新军。

被上帝收拢而来的小猫鬼们几只几只的叼着一条咸鱼,跟后者一同挂在扁担上,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属于猫科动物专有的倔犟和神奇做派。

好在上帝并不嫌弃它们给自己增加负担。

他只是一边给自己塞着葡萄干,一边喃喃自语:

“这样搞的话,交南也不会跟随中原了吧!”

交南,

是战国时秦国打通西域商路后,迁移人口而建立起来的诸夏城邦。

距离当今,

已经有了近四百年。

比起汉朝本身还要长久,

比起它那提供原始资金的本家,更是坚挺耐活——

秦国变成秦朝的时候,交南在抢邻居的绿洲和人口;

秦朝覆灭,嬴秦跑路西海的时候,交南正在被邻居抢夺绿洲和人口;

西秦建立并兴盛起来的时候,交南也跟着活出第二世,又摩拳擦掌的抢绿洲去了。

眼下西秦衰落了,

那冥冥之中的孽缘又挥动大手,让交南再次迎来荒败。

只是这次,

带给交南衰落必要之痛的,不是匈奴,也不是西域其他小国,而是它一直臣服,曾凭借二者间的密切联系迎来邦国巅峰期的中央之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年老的交南国主坐在自己的宫殿中,对自己的臣子提出疑惑。

他之所以期盼中原天军到来,

是为了帮助交南阻击日益嚣张起来的匈奴,以及那些生性摇摆软弱,转投匈奴、跟交南和西域都护府对抗的小国城邦。

可是为什么……

王师一至,还要在明知交南国力不足,府库竭力的情况下,强征人手、粮食和钱财。

“朝廷也没有资粮嘛!”

那到来的将军如此说道,“交南既然世代为我中原忠臣孝子,那君父囊中羞涩,臣子岂能不尽心竭力?”

“而且大军远征至此,是为了解交南之困、缓西域之忧,你们怎么能不表现一二诚意呢!”

国主很是惊慌。

他想说宣帝之时,大汉还倒贴过新夏那边呢,

怎么轮到交南,还要被盘剥压榨了?

难道交南距离比新夏还远?

难道交南归顺中央之国的时候比新夏还晚?

难道交南不是中原治下,难道不是西域都护府的一部分?

明明是我先来的啊!

明明我是一直很忠的啊!

但老国主没有办法。

他生长在大汉的治下,

早就为中原的富饶强大所折服,也习惯了中原对西域的支配。

面对继承了汉室社稷的新朝,他拒绝不了,也不敢拒绝。

“只要击败了那些不臣之国,重新树立起西域都护府的威严,一切都会好的……”

交南会恢复往日的繁荣,

成为西域除却都护府中心乌垒城之外,最重要也最繁荣的地方!

看着自己被王师搜刮过一遍的宫殿,看着自己的国民被王师征发为从军的民夫,

老国主发出了一声叹息。

“就苦一苦百姓吧,骂名寡人愿意承担!”

但老国主愿意做那无能的君王,

他的臣子却是不愿意的。

“大汉已经离开十年了!”有人发出如此急呼,“这个世界早就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样子了!”

自从王莽居摄开始,

他们就不能再对中原抱有希望了!

“皇帝连自己在中原的子民都不在乎,还会在乎我们这些在西域的吗?”

于是有人回道,“所以……我们应该找隋国求助?”

根据往来的商队,

他们知道西秦也在动乱,根本无力干涉西域事务。

既然如此,

那就只能期待新夏的隋国了。

那边国力正盛,并同西域有着长久的良好往来,想来是愿意帮忙的。

结果同伴上前给了他一下,还怒斥道,“天天就想着求助于他人,难道不会想办法自救吗?”

“即便隋国出兵,可危机就在眼前,远水岂能扑灭近火?”

“以我之见,既然中原动荡,又丧失了治理天下,统合诸夏的德行,那不如让交南自力更生去!”

“我们又不是没有这个力量!”

交南对比中原虽然弱小,却是不怯于西域其他国家的。

甚至匈奴人那边,他们也有一战之力。

毕竟匈奴痛享了大汉百年铁拳,又有一波人朝着西边跑了过去,分散了力量,早已不如汉初之时的威风。

新朝王莽初立,

既没有统合军队,将那腐朽的刀刃打磨出新的锋芒,

又没有革新政务,更换有能的臣子掌权,让其调控中枢,运转四方,

更没有敛合财富,保障后勤……

可就这样,

匈奴人都跟新朝军队打了个不相上下!

匈奴单于的儿子被杀,

他一怒之下攻打边疆,结果连长城都没有攻破,只能在外面蹭蹭,弓箭无论如何也射不进来。

也就对上更加弱小的西域,能让匈奴人抖擞下威风了。

而交南这边,

凭借此前侍奉大汉甚为得体恭顺,积累下了许多财富,也聚拢了不少民心。

它是有机会抵御匈奴人的。

结果那位老国主却在受攻初时,阻止了手下要求的反击。

他说:“应该告知都护府的将军,听从朝廷的指挥!”

奈何大新朝廷当时连内政都没有处理顺畅,岂能管交南这边。

于是回信,让交南“自行其事”。

交南国的臣民便拿起武器,准备同匈奴人作战。

但老国主还是下令阻止。

“交南已经很久没有打仗了,我也不愿让子民流血牺牲……且等待朝廷派天使过来处理这些事情吧!”

他年纪太大了,

实在不愿意动起刀兵,受战争的折磨。

对于继承了祖宗基业,承平了一辈子的老国主来说,他从不需要为这样恐怖的事情忧虑,一切只要听从中央之国的安排就好。

毕竟交南就是因为这个,才得到中原扶持,发展到今日的。

他可不能改变祖宗“事大”的原则!

万一新朝之后认为交南有谋逆的可能,施以打压,又能如何?

他不能背这个责任啊!

如此一拖再拖,

三鼓气衰,

交南对上匈奴,便更显得无能失力。

就连西域其他邦国,都看出了交南有钱无胆的真相貌,跑来打了好几次秋风。

这让交南国中还有些血气的青壮们极为不满。

“但还是不能轻佻行事。”

“再等一段时间,看下天使和王师的表现再说。”

如果能打,

那交南没有任何话说。

因为强者的道理,才是最终的道理。

但若的确不行了、软了废了、没有做汉子时那样的雄壮长久了,

那也不能怪交南背中原而去。

生命总要自己寻找出路的。

“而且西域都护府设立已久,威望还没有被完全磨损,交南还需要这张虎皮。”

那鼓吹“自立自强”的激进派听了,也只能应下。

他们不再提王师的事,

只凑在一起饮酒,抱怨着活了八十多岁却老而不死,胆子也跟着萎缩到虚无的老国主,还有交南未来的可能。

外面的荒漠上,

何博骑着骆驼,手里拿了两根晒得邦硬的咸鱼敲打着,发出木棍“咚咚”的声音。

他对着跟随在身边的前任交南国主说,“离心离德,说的就是王莽这样的人吧。”

对方替上帝牵着骆驼,头上带着干旱地区常见的黑巾,一副秦时黔首的打扮,略微沉吟后回禀上帝:

“国家的利益,跟君主个人的确有些关系,却也不至于系于其一身。”

究其根本,

还是以国力为主。

难道武帝的时候,就没有因为打仗而强征过民夫和赋税吗?

难道交南在服侍大汉的时候,就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吗?

这些都是有过的。

汉使的作风在西域从来没有收敛过,顶多考虑到交南是诸夏的分支,对其留有几分礼节,然后带着交南一块霸凌其他小国邦主罢了。

“国家衰败了,权力丢失了,君主的政令就有被人违抗反对的风险,对其不好一面的关注,就会盖过另一面。”

如果王莽是个着实的“周公”,

如果王莽也能做到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这样的功绩,

那么他之后的“建侯卫、营成周、制礼乐”,绝对不会有诸侯反对。

规则是建立在绝对武力之上的。

周礼那样繁琐,

周朝又上承动不动就杀人活祭的殷商,其治下民风,初时必然是多有彪悍的。

谁会心平气和的接受一个连自己穿衣吃饭、起居住行都有所限制的制度呢?

都是因为周公用刀子架在诸侯的脖子上,才有了后世孔子感慨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嘛!

可惜,

王莽没有意识到这个道理,

或者说,

他即便意识到了,也没有办法回头了。

他已经在那条路上走了太久,没有能力、时间还有胆量,去回顾旧时的自己,承担沉没的风险了。

他只能同那辆从刘汉手中抢来的老旧马车融为一体,然后让它带着坠落悬崖。

“……其实这些东西,本该是汉室自身承担的。”

前任交南国主到底是治理过一方的人物,

在其死后,魂归中原鬼国,也见识了太多名人贤士,依靠他们增长了许多智慧。

因此他明白,

车辆脱轨失控,不能只怪罪在热衷于复古的王莽身上。

“可那是他自己选择的嘛!”

何博想起已经死下阴间很多年,但偶尔还会回忆那短暂青春热血的汉哀帝,便开口说道:

“击鼓传花的游戏,运气不好是这样的。”

说完,

上帝又邦邦的敲了两下咸鱼。

为他牵骆驼的前任交南国主便疑惑道,“为什么要来到西域做这种东西呢!”

而且除了这种硬到牙疼,能够储存许久的咸鱼之外,

上帝还特意伸出自己有形的大手,制作了许多馕饼。

他将大量的麦粉混合压缩进去,烤制出来的馕饼看上去不大一张,却极为坚实沉重。

扔到汤水里,让其吸饱了水分后,就会膨胀起来,变大好几倍。

考虑到曾经听说过的上帝事迹,国主觉得,对方可能在研究新的行军干粮。

而上帝也的确承认了这一点。

“有个晚辈快成年了,然后就要出远门为我做事情。”

“我自然要为他考虑一点,让他在路上也能有粮食填饱肚子。”

国主于是羡慕的说,“能够被上帝视为晚辈,那一定是个很出色的人。”

“而且您亲手做出来的馕饼,也必然是世间极致的美味!”

何博很高兴他的赞美,直接拿出一个饼递过去,“说得好,赏你吃!”

国主接过来,笑容逐渐淡了下去。

他感受着手里的沉重,觉得自己不应该说后面那句拍马屁的话。

旁边的骆驼好奇的伸头过来,趁着国主沉浸在后悔中时,张嘴一咬……

然后国主受赐的馕饼上就多了一个巨大的牙印,以及骆驼损失了两颗牙齿。

受伤严重的骆驼非常委屈,直接仰天长嚎起来。

何博却一点也不安慰它,只桀桀桀的笑了起来。

他甚至还说,“竟然还能有牙印留下?看来这馕饼还需要改进啊!”

国主小声的插嘴,“我觉得已经足够了……”

再硬下去,

难道是要拿去跟韩非子书里提到的,世间最锋利的矛比划比划吗?

而且他陪伴在上帝身边,见证了这饼制作的艰难,只觉得再想改进,是非常困难的。

但何博表示:

“这还不够!”

生灵在做坏事上,可是会爆发出无限的耐心、奇思妙想和努力的。

何况耶哥儿是他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亲儿子,

无论如何,

那“五饼二鱼”的奇迹,自己一定要替他实现!

……

“阿嚏!”

西秦,

刚刚跟人论道完毕的耶哥儿忽然浑身一颤,打了个喷嚏。

道友关切的看着他,“是受寒了吗?”

如今已是秋天,

凉风渐起,昼夜的温差很大,一时不慎中招,也是有可能的。

但耶哥儿身体一向很好,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烦恼。

他只是说,“突然有了不好的感觉。”

“是那祭祀在背后对你意图不轨?”

太平道是能够沟通鬼神的,

因此他们对这种“心血来潮”十分重视。

又联想到诸夏风俗中,突然打喷嚏具有“遭人惦记”的说法,道友便关心起了耶哥儿最近遇到的麻烦。

在回到秦国的南方后,

离家许多年的椰蓉带着自己没用的丈夫和天才的儿子返回了家乡,同年老的父母团聚。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待在一起,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却在不久后迎来了不速之客——

他们族中的祭祀找了过来,质问为什么他们家信奉异教,还说要对他们处以火刑。

椰蓉有些惊讶。

“为什么这样的家伙还活着?”

他是没有听说过太平道的名声吗?

她的父母解释道,“族群的传统,让这样的人总是层出不穷的。”

而且这些年来,当地的藩镇苦于军费,又不愿意背负“苛刻无耻”的骂名,在听说了他们这族的特色后,便特意从山沟沟里,将该族的遗老遗少们找了出来,任用他们做了税官。

这是要把对方当套用了。

等税收到七十年后,

百姓骂他们骂出血了,

掌控此地的军阀就要拿出自己雪亮的大刀,准备过个肥年了。

这样的套路,

对诸夏君子来说,实在是简单粗暴。

但凡书读的多一点,对自己的认知清楚一点,都会想办法跑路,避免自己真的变成了军阀用完就丢的圈套。

可惜,

他们这族的祭祀永远不明白诸夏的套路。

当然,

也有可能是因为在此之前,

老秦人对他们一直施以“武攻火烤”,而少用“文火熬制”的手法烹饪,所以让其没有足够的经验。

总而言之,

这位替军阀增加税收、裁剪支出、开除麾下官吏的祭祀,在起势的两年里,迅速飘了起来。

他听说了椰蓉一家的事,便震怒于他们对族群的“背叛”,一直在寻找后者的麻烦。

等听说耶哥儿还有望成为太平道大贤良师后,这位祭祀便更加生气了。

他自己都还在给老秦人当圈套使唤呢,

你却装都不装了?

于是,

祭祀将所有的怒火,倾泻到了耶哥儿这边,很有将未来的大敌,扼杀于未成年状态中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