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63章 煌煌天威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63章 煌煌天威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傍晚。

武都北。

江洛谷。

关中都督吴懿,领军将军吴班,辅汉将军孟琰,偏将军爨习,护军陈式、马岱、马忠,及相府仓曹姜维等大汉股肱之将齐聚一帐。

可以说,除了随丞相追击张郃的高翔外,丞相身边所有可堪大用的将领全部参与了这一场伏击。

“可惜没有辎重车,好些甲胄刀枪带不走,不知魏寇有没有派人打扫战场。”吴懿有些遗憾。

今日俘虏魏国精锐三千余人,斩首两千余级。

获盆领重铠二百领,筒袖中铠三千余领,两裆轻铠两千余领。

至于还有散落战场的皮甲、朴刀无数,实在是将士疲弊,又则担心魏寇反扑,压根落在了战场不及带走。

然而就算魏人不打扫战场,一段时间不去理会,这些甲兵过不多久就会被武都本地的豪强小姓洗夺一空。

这也算是战场清理的常态了。

吴懿下首,他的族弟,负责清点战果的领军将军吴班振奋开口:

“都督,人苦无足!

“我大军今日缴获,加上魏文长祁山那边的缴获,光是铁铠总共就七八千领!

“我大汉一年铸铠不过两千,这两战下来,足抵得上我大汉四五年积蓄!不可谓斩获不丰!”

马岱、陈式、孟琰、爨习诸将虽知今日斩获颇多,但当此刻听到具体的数量,一个个也振奋欣喜。

如此一来,经近日两役,大汉与伪魏的军力彼消我涨下,可不单是七八千领铁铠的变化!

大汉凭缴获的铁铠,可以短时间内武装出八千精锐甲士!

而魏国减少的,除了近万领铁铠外,还有精锐战卒近万人!

所谓精锐精锐,很多时候比的就是披甲率的高低!

披甲率高,则存活率大幅增高。

只消几场战役打下来,活下来,战场信心大增,不是精锐也很快变成精锐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振奋,比如坐在帐门近处的姜维。

不知是由于受了箭伤,还是心思仍在张郃身上的缘故,似有些心不在焉。

“伯约无须灰心,不管贼帅张郃中箭与否,他几万人马遭此大败,已是缺粮少甲,士气大丧,回到关中也断没有与陛下一战之力了。”吴懿出言劝慰。

都晓得姜维今日为了夺那斩帅之功拼了命。

但据刚回到江洛谷的几名斥候禀报,魏人中午拔寨时,那杆张字帅纛下,那位须发皆白的贼帅似无大碍。

众论纷纭。

有说可能没射中张郃,也有说大概射中了但张郃抗过来了,还有猜或许射中了也没抗过来,只是找了个人伪装一番,稳定军心。

究竟如何,不得而知,而且也无关陇右大局了。

就算当真毒发身亡,此地将士只带了五日干粮不说,身体与精神也已然疲弊,须休养几日再生战力,追不上去。

丞相那边也在准备发兵天水事宜。

而魏国前部与中部,今日则尽皆入了陈仓狭道。

张郃所领后部按速度计也快至陈仓道口。

再没有武都这样既能潜伏截击,又能展开队伍进行战斗的地形了。

姜维看向吴懿,神色略显坚毅:

“都督,维方才并非在想张郃之事。

“只是在想,魏逆前部从陈仓道口行军至大散关,速度快些的话,五六日便至。

“可我军获胜的消息,从江洛谷送至祁山便要两日。

“使者再沿木门道、渭水狭道下关中,快些也要五六日,怕是会与魏逆陈仓道口大军撞见。”

众将恍然。

“如此算来,陛下应是无缘得知我们此番大胜了。”吴懿皱起眉头。

都知道斜谷栈道被毁,关中兵力捉襟见肘。

假使消息能传到关中,天子不说能再败张郃一仗,至少应付起来能更从容些,不至于慌中出错。

现在大汉最怕的就是犯错。

三月廿二。

五丈塬,汉军大寨。

刘禅在赵统与两百名龙骧卫的护卫下,来到了五丈塬北端。

半个关中平原尽收刘禅眼底,正北岐山在望。

在给赵云长子赵统持节护羌校尉任命的同一日,赵云次子赵广,被刘禅任命为龙骧中郎。

以与原本负责宿卫的虎贲中郎作区分,不归虎贲中郎将董允统属,直接听命于刘禅这个大汉天子。

而前些时日,这位龙骧中郎所领两百名日夜护卫刘禅左右的亲兵,则全部拔为龙骧卫,专司天子的人身安全,日夜轮换宿卫。

从成都姗姗来迟,原本也负责宿卫天子的虎贲郎,如今开始负责天子大帐外围的安全。

往后的龙骧卫,将从虎贲郎有功勋者拔擢选用。

虎贲郎们对此没表现出什么异议,要怨只能怨斜水斜谷两场大战,他们都没能在天子身边护卫左右,立下从龙之功。

再者,因后发而至之故,这些虎贲郎在斜谷之战时斩获不少,他日计功之后,有不少虎贲郎有机会直接成为龙骧卫。

总之,虎贲军的职能将从皇宫宿卫转换为大汉的野战精锐,往后有功者优中选优,成为龙骧。

而对于如今这两百龙骧卫,除了钱帛上的赏赐外,刘禅这些日子也动了不少心思。

先是对他们进行了分批召见,努力记住了他们的名字、长相与个人特长。

此外,又分别询问了他们家庭近况,成员几何,甚至还用心地记下了他们父母子女的姓名生辰,以备将来施恩时可以有的放矢。

不少龙骧卫家中有适龄女眷,刘禅准备回成都之后将她们纳为宫中低级女宫,以增加与这些龙骧卫在利益与感情上的双重绑定。

至于将来,或许还可以设计并赏赐一些带有特殊纹饰的绶带、令牌,或赏赐“龙骧第”之类的匾额,允许其在宅邸前悬挂。

又或是赠些刻有“奉敕宿卫”字样的碉砖,给他们砌房子用,总而言之,怎么荣耀怎么来。

对于自己的人身安全,再如何使劲都不为过,但刘禅目前也只能想到这么些小手段了。

他记性一般,与龙骧卫又相处日短,光是记完名字与长相就已有些吃力,至于他们的家属,只能靠私下做的笔记往后慢慢对应。

也不管是不是浪费精力,毕竟穿越前看过不少,不少牛逼哄哄的主角甚至能把几千上万人都记清混熟,实在称得上恐怖至极。

刘禅这个后辈,只能东施效颦一二,贻笑于大方之家。

“陛下,来了。”龙骧中郎面东而望,语气略略有些压抑。

刘禅也早就看到了。

视线的尽头,大概是六七十里远的地方,也就是追截曹叡那日遇到的芦苇荡附近,有一条细细长长的黑线,似蚯蚓般向西蠕动。

三日前刘禅就收到了斥候消息,说是长安东北,灞水注渭的灞口,出现了来自东方的运粮船队。

整支队伍绵延十余里,连同民夫辅卒在内,规模看起来三四万人。

而眼下,那支许是由太原、河东来援的队伍,距刘禅仍然太远,刘禅经验又不足,实在难以估算人数到底多少。

“不知兄长与羌酋此刻在何处了。”龙骧中郎赵广看向正北五六十里外的岐山山脉。

传说中,周文王梦日月著于己身,又有凤凰鸣于岐山,于是周兴。

也不知他那位年纪轻轻就得了御剑持节护羌的兄长,有没有在岐山里看到凤凰。

刘禅看了那支队伍一会后,把目光略微西挪,看向渭水北岸那座外墙高厚皆七丈,与长安外墙规格一般无二的郿坞。

当年董卓将此坞建成,说过一句『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董卓没能在这座郿坞毕老,但这座郿坞也没倾毁。

一直到了阿斗向邓艾献降,邓艾还上书司马昭,以为可奉阿斗为扶风王,让阿斗住到郿坞里,以显归命之宠,招诱东吴归降。

而据赵云、邓芝所言,这座郿坞虽略有破败,但经过曹真一段时间的修补,仍称得上一座雄关。

这些日子刘禅日日来此探观,而自从董允、邓芝四千监视郿坞的人马撤到渭水中洲立屯后,郿坞便时不时有骑兵向东外放,也有向北方岐山去的。

在渭北巡逻牧马的两百虎骑往往驱逐一二,时有斩获,偶尔也任其成功逃窜。

但在今日醒来后,经过与邓芝、董允及宗预的商议,刘禅已经下令把这些虎骑撤回渭南,同时命他们拆毁了渭水木桥。

董允这几日也忙得不可开交。

除了要负责五丈塬大寨的修筑,还以火烧水激之法从山壁凿得千斤大石,以粮船载之,运到了渭水中洲。

之后凿舟沉船,成功堵住了中洲以北狭窄水道的一半,完成了赵云的预定计划。

每艘粮船本可载粮二三百石,也就是六到九吨,由于石头不规则,每船只能载五六大石就无法继续装载。

一开始没有经验,凿下的山石过大,而可供烧石的位置又高,竟直接把船给砸沉了。

后面董允命人撑起两重牛皮作为缓冲,又用大绳把船四角牵住,立桩固定,才没再发生事故。

这种事情本非董允亲力亲为,由底下人负责,总有疏忽的时候。

“既然魏寇来了,便把行营移到此处吧。”刘禅终于还是开口。

“朕想时时看着陈仓与郿坞,待在塬台中间虽然安全,但朕总觉得不安心。”

此刻刘禅所在的五丈塬最北端,也已有供六千战卒居住的营屯工事。

天清气朗时,在此地刚好可以看见七十里外的陈仓,虽然只是一个小点就是了。

但假使魏人用兵攻城,人一多,肯定能看见动静的。

昨日傍晚,刘禅便望见赵云率领散关的三千青壮新卒与两三千民夫进了陈仓城。

而前几日从街亭下山,协助赵云修筑陈仓工事的万余民夫,此刻则正在五丈塬西面二十里外,预计今夜便会回到塬上。

观望了两刻钟,刘禅开始在龙骧卫的护卫下,在此地营盘与校场巡视。

如今军中将士都知道,他们这位陛下似乎并不喜什么飞鹰走狗,更不爱什么琴棋书画,反倒是日日来看他们安营扎寨,操练阵法,甚至关注并改善他们的饮食用度。

虽少与将士有什么肢体语言上的接触,但只要这位陛下看着,将士们安营扎寨时似乎不那么累了,操练阵法旗鼓时似乎也不那么枯燥了。

这种精神与思想上的自我激励,既有天子设下奇计,带领他们在斜谷取得大胜的因素。

也有前段时间那两场大战,所有人的功劳与牺牲都得到记录的因素。

而天子承诺的抚恤,也依据上报的功劳与牺牲计算完毕,告知到了所有什伍的所有士卒。

虽然尚未兑付,但绝大多数将士都觉得真的有个盼头。

这位能带领他们打胜仗的陛下,煌煌天威在身,定然言而有信!

虽然对于阵亡将士功勋的记录未必能百分百准确,但也都经过了阵亡将士所属什伍战友的确认。

就算出了些许偏差,也基本不会生出什么怨言。

更何况天子派下来钩稽核对的龙骧卫跟虎贲卫,几乎没有对基层军官上报的战死者功绩牺牲进行过什么质疑,似乎是故意在从宽发放战死者的抚恤,宁给错,不放过。

于是这位天子重信然诺,不愿辜负的态度与做法,迅速在军中激起了一股亢奋情绪的潮涌。

一时间可谓怯者感悦,愿为一战,勇者愤踊,思致死命。

某些神经大条些的将士,甚至开始说什么“陛下之恩,死犹不报”之类的豪言壮语。

这种话传到刘禅耳中,让刘禅一阵恍惚失神,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开始反思,是自己太优秀?还是说中古时代的汉子,真就这么轻易就对施恩者归心效死?

总之,刘禅是难以理解的,但是这种现象又是切实发生在他身边的。

于是这种现象成为一种反馈,教育了来自后世不懂现世人心的刘禅。

如果不是自己这个天子在此带领将士们立下功勋,那么将士们生出的这份归心效死,所向者,就不会是自己这个天子。

好在大汉忠臣多,刘禅对于重臣掌权没有什么忧虑。

甚至这些重臣似乎很乐意把权力放还,就比如虎贲中郎将董允,见自己提出要设龙骧卫,竟完全没提出任何异议。

这让刘禅一时恍惚,这还是阿斗记忆里那个不惮犯颜直谏的董侍中?

但忠臣虽多,刘禅仍有点自己的小心思。

万一哪日这些忠臣不幸去了呢?

所以趁着忠臣还在,自己就算舟车劳顿,就算寝不安席,也得跟这些忠臣猛将一起东征北讨,蹭一蹭他们创下的功勋伟绩。

只要坐镇中军,最大的功劳就是自己这便宜天子的,再之后只须赏罚分明,施恩笼络,获得将士的拥戴并不难。

司马懿不就是靠着西征南伐北讨不断获胜施恩,得到了关西军区、荆州军区与幽燕军区的支持吗?

相父与四叔都还在,一旦陇右到手,刘禅根本不担心这两位骨肉至亲不能把自己带飞。

在五丈塬北的校场监督两千军士操练了一个时辰的军阵旗鼓,被刘禅任命为行军工部主事的马秉前来禀报,他的“行宫”造好了。

所谓“行宫”,事实上就是几间大点的木屋。

但刘禅竟一时振奋。

之前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又不知还能如何收笼人心,就想着与军士同吃同住好了,一直没同意搭木屋,于是住了将近一个月帐篷。

如今眼见自己似乎不须用同吃同住这种低级且未必有效的方式笼络人心,刘禅终于决定,入住豪宅!

闻着松木的特殊香味,在几间木屋间转了几圈,一名龙骧卫出现在刘禅行宫的门口。

“陛下,陇右魏寇出散关了!东面还有魏寇近两千轻骑往郿坞奔来!”

刘禅闻之一愣。

龙骧中郎亦是一愣:

“两千轻骑?这是并州匈奴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