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34章 麻沸散,紫微星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34章 麻沸散,紫微星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津。

吴营。

飞云楼船最高层。

孙权收到前线军报,得知曹休、贾逵已罢兵北还。

陆逊已成功救下徐盛、丁奉二将,全身而退。

花了一刻钟时间,孙权才终于把这两则军报消化。

眸中遗憾、惆怅、庆幸等种种复杂情绪一时俱见。

极目朝汉水上游远眺,只见落日西下,浮光跃金,孙权手扶船弦,长长一叹。

事实上,沧浪水得胜之后,他虽执意扩大战果,命陆逊统徐盛、丁奉诸将奋勇直追,不欲赤壁、夷陵“贼首得脱”的旧事再发。

但这一路数百里追亡逐北,他没有再进行什么“身先士卒”、“吴王殿后”的微操,并未冒进,而是事事小心翼翼,时时提防曹休、贾逵二将卷土重来。

逍遥津之战、濡须口之战、夏口之战,他三次亲征,三次都出现了或大或小的意外。

虽然每一次都成功化险为夷,但也确实每一次都出现了他被曹魏生擒活捉的风险。

殷鉴不远,历历在目,他又怎么可能一点记性都不长?

在哨探察觉到了夏侯霸、曹爽、秦朗诸将带来的魏兵在绕路远行,欲绝吴后路之后,孙权就已经与陆逊展开了谋划。

——将计就计、引蛇出洞,把曹休、贾逵二将从后方引诱出来,不让他们逃回襄樊。

倘若计策真能成功,吴国未必不可以一举将曹休、贾逵歼而灭之,纵然不能消灭曹休、贾逵,再吃下至少一两万人马是没问题的。

于是徐盛统丁奉、贺达诸将校作为前锋,衔尾直追。

陆逊便统大军在后,针对曹军的“卷土重来”张开了一个口袋,只消徐盛、丁奉诸将成功诱敌轻出、引蛇出洞,便能再与魏军大战一场。

携胜势而战,又以有备击无备,不论是建策的陆逊,还是最终拍板定计的孙权,都成竹在胸,至少有七八成把握。

当孙权、陆逊收到前线战报,得知魏军百骑劫营,而徐盛、丁奉二将做出决定,全军深入时,孙权立时便想到了当年他令甘宁百骑劫魏营以恫吓魏军之事,以己度人,于是也认为曹休、贾逵恐怕要遁逃。

然而陆逊却敏锐嗅出了特别的味道,力劝孙权放弃“引蛇出洞”之策,把后手拿出来,率先击溃夏侯霸、曹爽、秦朗诸将麾下的数千魏兵,紧接着吓退曹魏江夏太守胡质北上之众。

必使大军无后顾之忧,然后再举军北向,去接应徐盛、丁奉二将,以防万一。

如此,或许还可继续乘胜追击。

虽战果不如前计,但却是最为稳妥的上上之策。

然而,这便要求徐盛、丁奉、贺达诸将能够稳住一时。

徐盛、丁奉、贺达诸将也都知道他们是诱饵,所以追击的时候,既没有太过激进,也没有过分谨慎,与魏军维持着一个若即若离,看起来比较合理的距离。

只是,纵是陆逊都没想到,魏军竟使出了一招“撒豆成兵”之策,使得处于中军相对安全位置的徐盛、丁奉二将其所统骑兵直接大乱,导致吴军万余人马直接失去了指挥中枢,没了主心骨。

倘若不是徐盛当机立断,斩马止乱,又皆身先士卒血战,徐盛、丁奉二将能不能撑到陆逊统援军赶至,当真是未可知之数了。

在那种情况下,徐盛、丁奉、何麾下万余大军,几乎要被魏军伏兵从中截断,切成数股。

一旦如此,那么失去了指挥中枢的万余吴军将士,几乎只有任魏军宰割一途。

唯有最南段,那几千追得最慢的步卒,可能还有侥幸得脱的机会。

至于徐盛、丁奉诸将,或许真就要被斩将搴旗,实可谓凶险之至。

不知过了多久,星月见于中天。

孙权又收到前线消息,陆逊已统大军后撤十余里,于汉水之畔安营扎寨,魏军同样后撤十余里。

两军已相去三四十里,这是一个安全距离,除非再来一次百骑劫营制造营啸,否则今夜基本不会再爆发任何战事了。

孙权这才命人扬帆摇橹,亲率解烦兵、无忧兵、车下虎士两千余人,溯汉水直上。

入得陆逊大营。

血腥、河泥、汗臭、草药、人畜粪便,种种复杂味道混杂在一起,直扑孙权鼻腔。

诸随行文武多有掩鼻皱眉者,但这位大吴至尊却旁若不觉,大步流星往中军大帐急趋而去。

一路上,呻吟之声此起彼伏。

在大营中步行半刻有余,孙权一行人才终于来到徐盛、丁奉二将所在的将帐前。

帐内帐外火把通明,血腥混着药味在孙权鼻腔翻滚。

孙权一边抬眼望了下徐字将纛,一边大步推帘跨入。

率先入眼的,乃是黄土地上的一片狼藉,一地残甲。

纱布、草药、炭火、铜盆,也全部散在地上。

抬眼望去。

只见徐盛几乎**,覆于榻上。

宽阔的后背,十几个拔箭形成的窟窿皮肉翻卷,血痂凝成黑紫,能看出大部分都是皮肉之伤,但仍有三四处深可见骨,煞是骇人。

此外,尚有七八支难以拔除的断箭,插在他腿、背、肩、臂各处。

他一动不动,仿佛一尊被乱矢钉住的铁像,随行文武倒吸凉气。

更有年轻浮华的文吏当场掩目,不敢直视。

孙权却只是眉心一跳,旋即大步趋前,蹲下身细细端详,不久又伸手上前,欲触又止。

“文向,至尊来了!”解烦督陈脩小声言道。

原本以面覆榻,一动不动的徐盛猛然睁开了眼,紧接着扭过头来,见到果真是至尊亲至,忙手脚并用,挣扎欲起。

“至…至尊!”徐盛含泪欲泣。

然而不动不要紧。

这一动,牵动创口,血珠又渗。

徐盛痛得龇牙咧嘴,脸色刷白,无有人色。

孙权赶忙抬手按住徐盛肩头,先把他按回了榻上,后道:

“文向休动,孤来晚了。”

言罢,孙权朝身后一招手。

一人携药箱上前,脚步轻急。

却是神医华佗徒孙,师从华佗亲传弟子吴普的广陵卓阿。

其人先向孙权一揖,而后将药箱置于徐盛榻上,对徐盛道:“安东将军,卑职奉至尊之令,为安东将军取箭。”

言罢,便以手抚徐盛背上遗矢,对着徐盛伤势观察了起来。

“箭簇多深入骨。

“但幸在未穿透脾脏,最险一支,擦肺而过。”

孙权闻此,终于松了一气。

片刻后,只见卓阿先取青瓷小盏,复从药箱掏出一物,以温水调之。

少顷,将一碗药糊递至徐盛面前,道:

“此药名唤麻沸散,乃卑职师祖华公『元化』得黄石公所赐,请安东将军饮而服之。”

徐盛喉结滚动,欲言又止。

他没有听说过卓阿的名字。

但华元化的大名他还是知道的。

甚至麻沸散的名字他也听说过。

据说当年华佗给曹操治头风病。

华佗先请曹操饮此麻沸散,曹操疑之,问华佗意欲何为。

华佗说,准备给曹操开颅。

然后曹操便想到了与韦晃、耿纪等人一起在许都作乱的太医吉平,遂以为华佗准备谋害自己,于是命人将华佗下狱拷问,至于身死。

“至尊…末将恐命不久矣,不必浪费卓医良药了。”

徐盛浑身发冷,牙齿打战。

他征战半生,负伤无算,但没有一次负伤如今日这般严重,严重到他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一息比一息虚弱,就连呼吸都困难。

孙权闻声,却是摇头。

而后从太医卓阿手中接过那碗麻沸散,亲手托盏,向徐盛低语:“文向,且忍片刻。”

言罢,以银勺喂徐盛以汤药。

当年逍遥津一役,凌统殿后,三百部曲无一生还。

凌统靠屏息潜水,才将将躲过一劫,仅以身免。

但受创甚重,孙权遂留凌统于自己舟船上,尽除凌统衣服,又以卓氏金创良药为敷,故凌统才得不死。

跟麻沸散一般无二,俱是华佗一系的不传之秘,无价之宝。

不论孙权如何出重金讨要,卓氏从来都顾左右而言他,最后孙权也只能礼待卓氏,使其为己所用,期待将来会有什么转机。

药入喉,不过十数息。

徐盛紧绷的肩背缓缓松垮。

不多时便彻底昏睡了过去。

呼吸深而匀,仿佛并无伤痛。

卓阿先以水净手,又以银剪逐支剪去箭杆。

再以烧红的柳叶薄刀划开徐盛后背皮肉,当伤口扩张至一定程度,才终于以小钳探入徐盛背后肉里,夹住箭簇。

手腕一沉一送,箭镞带着碎肉噗然离体。

鲜血激涌而出。

卓阿立即将早已备好,裹有止血药的纱布填入创口当中。

其后重复这一套动作。

每拔一箭,徐盛肌肉本能剧颤。

而徐盛却仍处昏睡之中,一声都不曾吭出。

一众未曾见过麻沸散效果的文武将校见此情状,无不惊讶。

一个时辰过去。

帐内火把噼啪。

徐盛终于醒来。

只见至尊单膝跪于榻侧,双手按住他的右手前臂。

吴普见徐盛醒来,遂将原本堵住伤口的止血纱布取出。

又从一旁取来细麻纱布,撒上薄薄一层淡金色药粉,又浸透药膏,往徐盛伤口上一层层裹缚。

末了,他退后半步:“皆皮肉之伤耳,请安东将军静养百日,百日之内,不可动怒,不可食辛腥之物,更不可复上战场。”

徐盛只觉身上痛意比先前少不知多少,寒意也是尽消,哪里不知自己已经活了?

当即向卓阿道谢:“谢卓太医之药!”

而后又觉自己失言,赶忙对着孙权道:“谢至尊垂顾救命之恩!盛唯有以死相报耳!”

孙权从卓阿手中接过干净的纱巾,亲自为徐盛拭去胸膛残血,这才起身,目光如灼:

“文向,你可知罪?”

徐盛面色苍白,惭愧道:

“末将冒进中伏,致大军挫锋!

“更累至尊险策难施,请至尊以军法处置!”

孙权俯身,双手扶他躺回榻上。

“孤之险策,本以文向、承渊为饵,诱曹贼轻出。

“不意曹贼如此狡猾,孤既始料未及,又追悔莫及。

“倘失文向与承渊,纵得全功,亦如断孤臂膀。

“好在文向箭疮虽怖,却未伤肺腑,此乃天留文向以佐孤也。”

言及此处,孙权感慨叹道:

“虽失幼平(周泰),复得文向、承渊,此为天下不乏勇将,而上天助于孤,不弃我江东也。”

徐盛虎目泛红,欲言又止。

孙权轻轻拍拍他未伤的左肩:

“听卓太医之嘱,安心养伤百日,待你痊愈,孤当亲与你温酒把盏,看你再破曹贼蜀虏。”

徐盛胸中滚热,毅然颔首。

楼船。

星汉灿烂,孙权举目望向北斗。

吴国最擅长观星望气的太史郎赵达,得知至尊召见,于是罢席,离开军帐,趋至飞云楼船最高层。

孙权问:“赵太史,大吴此胜,可有天象示意?”

赵达于是举目望天,道:

“魏国帝星,昔悬斗端。

“光芒四射,今忽尔暗淡,赤辉下垂,色如死灰,是曹叡气数将尽之征也。

“西蜀帝星,本居西方庚金之位,今亦昏黑无光,摇摇欲坠。

“刘禅不过守成之君耳,关中侥幸之胜,岂能逆转乾坤?

“惟至尊之东吴,地据东南,上应翼轸二宿,翼轸分野,其下当出真命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