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22章 举州弹劾,李严势崩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22章 举州弹劾,李严势崩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臣严惶恐!

“皆由臣驭下无方,纲纪失驭,乃使狐忠、成藩二竖悖逆犯上,狼顾鸱张!

“伏请陛下斩此二竖!

“以徇国法,肃天威!

“臣德凉才鲜,忝居要职!

“陛下不以臣卑鄙,临战托臣以重任!

“臣痴狂妄诞,问心不能无愧,一负先帝顾命之隆,二辱陛下股肱之寄,虽万死犹轻!

“然…臣若引颈,则不知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

“伏乞陛下稍霁雷霆之威,全臣蝼蚁之命!

“使臣得剖肝沥血,补过酬恩。

“若陛下应许,则请收臣印绶,押付廷尉,责臣逋慢不敬、诽谤朝廷之罪!

“布诸市朝,以戒百僚。

“此后,若陛下仍愿寄郡县墨吏之任于罪臣。

“罪臣当肝脑涂地,碎首罄心。

“以报先帝顾命之隆,答陛下再造之恩,生则无害于子息,死则有辞于先帝!”

李严哽咽言罢,稽首以拜。

闻声见状,已被捆缚至天子舟船之上跪倒的的狐忠、成藩二将昏昏沉沉,如丧考妣。

紧随狐忠、成藩二将之后,赶来护驾的岑述、王冲诸将,则是面面相觑,不知何言。

随成藩、狐忠二将并欲作乱的将校,及一些不明就里就被成、狐二将裹挟着上船的将吏们,无有不迷茫惶恐、方寸大乱者。

他们的都督,平素里如此骄横跋扈的一个人,今日怎这般作态?就因为他身后那人是天子?

可平日里,最爱诽谤朝廷,从不将天子、丞相放在眼里的,不就是这位都督吗?

以这位都督桀骜的性子,且不说天子要擒他回成都软禁,纵使天子真欲斩他,他也应是强项不屈、抗颜以对吧?

何以如今这般卑躬屈膝?!

而最要紧的是,如今这位都督向天子请命斩成藩、狐忠二将,那么他们这些或明知故犯、或稀里糊涂便随其而来之人,是不是全部要以犯上作乱论处诛斩?

“都督,你怎能如此?!”

“李严狗贼,你说的是人话吗?!”

不少人终于看清了李严面目,心中凄凉,对李严切齿痛恨。

也有人稀里糊涂,只为求活。

“陛下饶命!”

“陛下…我等无罪啊!”

“对,对陛下,我等什么都不知道啊,都是狐忠、成藩二逆诱骗我们来这里的!”

先是那些稀里糊涂便被带上船的将士们跪下来哭喊求饶。

紧接着那些明知亦犯者也终于反应了过来,尽皆跪下,哭得跟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一般。

越来越多的人干嚎着注目于船头那位能够一言决万众死生的天子,可天子好似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一般,无动于衷。

仍跪倒在地的李严振声请命:

“陛下,大逆不道、犯上作乱者不可不诛!

“但…伏望陛下明鉴,此间必有明知而故犯者,然亦有将士不明就里便被狐、成二竖裹挟而来,一时难能分晓。

“肯乞陛下仁念,只诛首恶!

“余者待罪东征,将功赎过!”

闻声之人,尽将目光从李严身上收回,再度注于天子。

却见天子面如平湖,默然不语。

少顷,没有任何表态,天子负手返身折向船室。

而见天子如此行径,成藩、狐忠二将终于心如死灰。

天子适才所言,萦绕心头。

『李卿适才与朕说了,你们二将不过是一时糊涂,朕也能看出你们对李卿的忠心。』

『希望你们二将,能领你们麾下六千将士,随李卿一并坐镇成都,何如?』

如此荒谬之言!

他们竟信以为真?!

船上干嚎之声愈盛,满江遍野。

日落时分。

江州百人督以上者,尽皆聚于南城玄武门观刑。

天子不在。

龙骧虎贲不在。

没有一位天子近臣在此。

没有半个听命于天子的将校、士卒在此。

至少明面上看起来是如此的。

还未卸任江州都督之职的李严,从城头走下,缓行至行刑地。

他面前,是狐忠、成藩。

“君侯!我们此来是为救你,陛下都没有治我们的罪,还赞我等对君侯你忠心耿耿,你怎能…你怎能劝陛下杀我等?!”

狐忠、成藩二将身周,附长鲸入江作乱的百人督、军侯、司马、校尉至偏将,共五十余人,见李严竟有脸至此,无不痛骂。

李严神色复杂,从来嘴巴不饶人的他此刻什么话也没说。

见李严无动于衷,狐忠、成藩二人垂死挣扎。

“君侯,你一定是在骗取那天子信重,随时准备对那所谓天子反戈一击对吧?!”

“君侯,那刘禅不过两三千人,我们江州有大军三万,你究竟在怕什么?!”

“不如劫持刘禅,往投东吴!什么陈曶、陈到,势必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死到临头还执迷不悟,非要陛下诛你九族才肯闭嘴吗?!”李严老脸通红,终于破口痛骂。

闻听李严此话,曾深得李严信重之人仿佛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发狂大笑。

“李严,这里又没有刘禅之人,你何必再跟我们如此作态?!”

“这般卑躬屈膝,你这膝盖怕是比我们跪在这里的人还要软吧?!”

“哼,我虽有自重之心,却从来没想过犯上作乱,更从来没想过叛汉谋逆!

“我平素不忿,全因孔明!

“陛下此番以我为太傅,领卫将军,至恶也不过明升暗降!

“尔等却是擅自动兵,尾随天子而来,其犯上作乱、大逆不道之心已明矣!

“尔等我所养也,我之前罪,都可说是莫须有。

“你们这般将我连累,连最后一点体面都不能再有,我不是犯上作乱也是犯上作乱!

“我不杀你们,陛下便要杀我!

“你们啊你们…我蓄养你们这么多年,你们怎会如此愚笨,简直狗彘不如!

“尔等且去吧,我若得活,尔等妻小我养之。”

听到这里,狐忠、成藩等人彻底明白,他们已经没了活路,一个个无比颓然。

片刻后又无比愤怒,再次对李严痛骂,极尽人间脏丑之言语,李严祖宗妻小无不囊括。

而这些即将问斩之人外围,不少将校都听到了李严与狐忠、成藩等人的对骂。

一些根本不懂政治,以为天子要重用李严的粗莽之人这才明白,原来天子让李严当太傅、领卫将军,不是要让李严坐镇成都,而是给李严一个体面而已。

而一些懂些政治的精细之人,虽早知天子或将治罪李严,但这时才彻底看清了李严其人的面目。

平素里最目无王法、大逆不道的人就是李严。

如今其人恐大难临头,却是连狐忠、成藩等愿意为他而死命的将士都能主动请斩,以求苟活一命,何其凉薄?

莫说天子会不会再用他,便是再用,便是其人将来再度得势,又还有谁还敢再为他卖命?

“斩!”

李严一声令下。

数十颗头颅滚落,血洒泥尘。

而这些人遭斩之前,不知攀咬了多少李严往昔罪状,虽真假难知,但已无人细究了。

夜里。

玄武门刑场的消息一则又一则传回天子楼船。

狐忠、成藩诸叛逆在临斩之前与李严的对骂,在数十近百人复述下几乎没有遗漏地被记录下来,最后封进了一口木箱中。

“陛下,随狐、成二逆入江者,百人督以上尽已问斩,悬首四门。

“百人督以下附逆者,共两千六百五十二人,当如何处置?”

御史中丞孟光持来奏表。

刘禅心里早已有了计较,不假思索道:“放归诸营,听江州都护李丰处置吧。”

孟光先是皱了皱眉头,思索数息后拱手称唯。

两千多人,确有小卒不知情者,尽诛的话未免波及太广,对天子影响不好,让李丰这个江州都护细细审问处置,杀错了是李丰之责,若有漏网之鱼将来闹事,也是李丰之责。

就看李丰这个江州都护,到底有没有能力交出一份好的答卷,延续李氏的香火了。

不过数日。

江水剧变,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江州军区传开。

『天子躬临江州,欲用李严为太傅、卫将军,坐镇成都。』

『而李严麾下心腹,竟以为这是高祖韩信云梦游故事,欲犯上作乱逼宫救严。』

『最终以大逆论处,玄武门斩首弃市者半百,更是李严亲自监斩!』

江州哗然。

江州肃然。

有人说,李严惧己大逆事发,所以故意引诱狐忠、成藩诸将作乱,最后请斩所有心腹之将,乞活一命,乞留有用之身以俟将来。

也有人说,天子在“请”李严登舟的那一刻,江州剧变就已成定局。

天子南下时便早已定计,料到了但凡断绝李严与诸心腹之交通,请严登舟,则其心腹必然逼宫。

倘若李严不杀犯上诸将校,那么不论如何,李严拥兵自重、犯上作乱的罪名必将坐实,无人再敢为李严辩护,其人必斩无疑。

但不论事实如何,都毫无疑问地再一次向两川四境之人证明了,这位大汉天子的威仪不可触犯。

毕竟,就连都督江州、东州派系之首的李严都已倒下,其他东州士人还能如何?

更要紧的是,李严有罪,但李严没死。

这便让江州军区,乃至所有曾唯李严马首是瞻的东州士人彻底变得被动起来,再无生事之野心。

李严若是死了,部分因不得重用而有怨的东州士人或许还会义愤,还会团结,还会造谣生事。

但李严活着,非但活着,还在天子面前极尽表忠之能事。

如此,曾经的东州士人便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开始作鸟兽散。

东州派士人中,法正先逝,孟达叛魏,李严倒下,吴懿、吴班早已是天子之人。

东州之士至此群龙无首,再也没有一个能撑起大旗的人。

而江州军区非李严派系之人,无不相聚尽欢,大赞朝廷仁德。

须知,治理天下是要用人的。

而围绕在李严周围的那些东州流寓士人,还有依附在这些士人之下的大大小小的豪强墨吏们,于人才极度匮乏的大汉而言不可或缺。

在大汉尽取关中、半取陇右后,这些有治政能力之人的重要性便更加凸显。

不用他们,就真的没人用了。

难道用那些更加贪鄙的豪强?

而倘若朝廷以强硬的态度,直接处置李严,那么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会成为惊弓之鸟。

他们能做什么?

他们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李严影响力最大的三巴之地,乃汉賨杂居,民风彪悍,前些年某位东州士人徙他郡治郡,结果本郡賨人开始聚众作乱,州郡不能平定。

朝廷遣使往说,賨人耆老德高望重者向朝廷诚恳地开出了条件:

『我族蛮夷也,非欲作乱,而是前府君仁德,后来者无德,若不还我等府君,百賨诸部便心不能平,恐乱不能止。』

最后朝廷无奈,让那名东州士人宗族内有才有德者继太守之任。

诶,结果賨人之乱立平。

不是说不还前府君便不收手?

事实上,还是各种利益的相护纠缠与绑定。

这便是大汉在三巴之地、南中之地的政治生态了。

以强硬手段直接平乱不是不可。

但朝廷要计较,是换个太守的成本更低,还是以武平乱的成本更低?

结果不言而喻。

而现在天子留李严一命,既凸显了天子之仁德,显天子不愿轻罪托孤之臣,以伤先帝之明。

而由李严亲自监斩大逆之人,既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也令李严自废武功,人心不附,自此以后,无有敢与李严交通者。

随着天子亲自坐镇江州,召见江州诸将,收拢军心,把本就并非铁桶一块的江州再次分化瓦解,江州军区内诸郡县长吏弹劾李严的奏表已如雪崩一般涌至江州。

更有数十人联名上书,历数李严在军州之罪状,希望天子莫要被豺狼蒙蔽圣心,当诛之无疑。

天子留中不发。

又数日,李严卸下江州都督、前将军印绶,与寥寥亲朋于江州玄武门码头默然相别,奉妻母幼弱,乘上逆流入京的舟船,就任新职。

而李严之子李丰,暂领江州左都护之职,统万人都护军州。

曾任巴西太守的荡寇将军阎芝,自汉中前线赶至江州,任江州右都护,统军万人,与左都护李丰并护军州。

不日,李严部下谋逆,李严卸江州都督之任的消息,先李严一步回到了成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