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14章 追谥忠烈,伐吴定调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14章 追谥忠烈,伐吴定调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今留府督农费诗,外托忠谏之名,内怀惑众之实!

“诽先帝违众孤行,谤陛下恃胜而骄,妄作妖言,动摇军心!

“盖乱群之马必去,惑众之獠必刑,臣以为当夷其三族,明正典刑!

“使内外知朝廷之威不可犯,军国之策不可干!”

上庸。

汉军中军。

龙纛烈烈。

御史中丞孟光苍劲威肃的声音在中军大帐响彻。

赵云、邓芝、高翔以下,阳群、阎芝、邓铜、傅佥、爨熊、李球诸将无不肃然。

虽说武臣素轻文士,但是对于这么一个敢孤身入城,并且真敢在敌筵席上拔剑杀人的喷子。

不少并无多少文化的武人确实生出了几分敬畏,甚至连嘴巴最臭的阳群,也已尽量克制自己,避免惹上这位御史中丞。

这位爷爷非但弹劾百官,甚至对天子都敢犯颜直谏,无所畏惧。

今闻得这位爷爷劝陛下夷费诗三族,座中诸将哪个不凛然,哪个不对这位御史中丞更生几分忌惮?

别哪天不小心惹到了这位爷,弄得自家坟头再无祭扫之人。

好在处置费诗这种事情本就不当他们这些外将参与,他们默不作声才是适宜正当的。

只是恰巧天子召他们至此议事,而留府令史李福又恰巧自成都来,告诉了天子成都近况,使得孟光找到机会杀鸡儆猴吓一吓他们罢了。

刘禅对孟光这御史中丞借题发挥的本事也是佩服得紧。

但天下岂有因言获罪而夷其三族的法律、道理?

他差点被孟光气笑了。

赵云这时候也肃容出声:

“陛下,国家临战,费诗惑众乱群,其罪不小。

“但臣窃以为,孟御史之论确有些过了。

“昔日费诗一谏先帝绍统进位,二止先帝东征孙吴,先帝亦不过使费诗左迁而已。

“臣闻国以法为绳,罪止其身,未闻一言而族三族者。

“夷三族之法,非谋反、大逆不用。

“今费诗谏陛下东征,亦止于谏诤,并无大逆谋反之心。

“臣以为罪其一人可矣,必不当使其三族连坐。

“故孟御史之论,非但于律无依无据,更塞天下志士忠谏之路也,愿陛下裁之。”

赵云言罢,邓芝也跟着上言。

不多时,郤正、张绍这些天子近臣也开始劝天子。

孟光见反对之声如潮,却也神色在在,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也不觉得众人批评反对他有错。

自己不说得离谱一些,这些骄兵悍将又怎会惧天子之威?

自己不说得夸张一些,又怎么能引起众议?

不引起众议,又怎么能促使天子做出正确的裁决,从而把裁决之权稳稳拿到手上,使诸将敬畏?

这便是老谋深算了,眼前这些拳头比脑子大的将校又怎么能懂呢?

“陛下,臣以为费诗之罪,或囚狱徒刑,或流边远蹿,足可惩之。

“亦可全朝廷纳谏之体,不塞忠谏之路。”

天子秘书郎郤正言道。

刘禅对此不置可否,而是看向留府令史李福:

“李令史,大汉以法治国,你回去告诉蒋长史,其人先付有司,若其罪当受大辟,俟朕裁决,若其罪当徒刑流边,则毋须请命。”

李福俯首称唯。

费诗在府为督农,在朝则领二千石之禄,没有天子、丞相之命,就连蒋琬也不能随意处置他。

除非他造反谋逆。

此事算是一件插曲,告一段落。

刘禅今日召诸将前来,主要是为了宣布一件大事,壮将士之心。

但现在李福带来了成都的消息,国中有人对伐吴有异议,那么还须趁此时机,为伐吴之事定下基调,统一人心。

“关中大定,还于旧都后,由于时日仓促,庶事繁忙,朝廷只来得及对有将军号的将校们论功行赏。

“至于校尉、司马、军侯、部曲督以下千百儿郎,或斩级先登,或裹创断后。

“但由于官吏多务,文书繁重,功劳一时难计,未能及时赐赏。

“赖有司昼夜勾稽,今诸将士功勋稽核已毕。

“有司奉来功状五百余卷,凡有一级功勋以上者,皆登此册。

“诸君可将功状领回,与三军将士同贺。

“倘有异议,当付有司复裁。

“若无异议,则一月后,钱粮布帛、牲畜田地等实物之赏,便会发回诸将士原籍。

“至于此次西城之役,勋劳同样须朝廷裁定,再作颁赏,望将士们少安毋躁,奋勇争先。”

阳群、阎芝、邓铜、马玉诸将闻此,无不振奋。

关中大胜已经过去近四个月,他们麾下的将校、司马、军侯们早就嗷嗷待哺,望眼欲穿了。

再不将封赏发下,于军心士气确有不利。

不过一般而言,统计战果,论功行赏至少也要个六七十日。

而此次北伐战果着实太大,郡县初定,诸事草创,要派大量的随军官吏入驻。

这就导致计功人手不足,核定功勋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一点,缓两个月也属正常。

将士们大多理解。

但等的时间长了,军中胡说八道的人终究还是会慢慢涌现。

在孟光、郤正、张绍等天子近臣的组织下,龙骧郎们把关中送来的功状分发到了阳群、阎芝诸将手中。

诸将一时热议,纷纷替帐下将士向天子谢恩。

谢恩已毕,帐中仍然有些喧哗,甚至可以说有些混乱。

一群大老粗们沸沸扬扬,就各自手中拿到的功状数量多少,开始与众人比拼。

阳群因自己拿到的功状最多,而有些骄傲自得。

在军帐中走了一圈,对比了一阵后,最后对着箱中所盛卷轴最少的阎芝炫耀了起来。

阎芝不知是不是不善言辞,总之对于阳群的调笑挑衅无话可说。

可阳群炫耀着炫耀着,却见他面前不发一言的阎芝忽然眼眶通红,而后竟是兀自离席,行至天子近前向天子作揖谢罪。

“望陛下庶罪,末将旧伤骤痛,一时失仪。

“又忽念营中尚有急务待理,恳请陛下容末将先行告退。”

不是所有人都没注意到这一幕,所以帐中仍然有些吵闹。

孟光神色不满地咳嗽了两声,示意诸将肃静。

诸将移目看来,见天子似乎在与阎芝说些什么,这才尽皆噤声,正襟危坐。

“阎荡寇且稍待,朕有东西给你。”

刘禅知道阎芝垂泪为何,便唤来赵广,附在他耳边吩咐了几句,赵广颔首后大步离去。

视线有些模糊的阎芝闻言见状,一时不明所以,却因心中事不加多想,只是哀伤。

阳群、马玉、邓铜诸将见到这一幕,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既不知老伙计阎芝为何如此作态,也不知天子要赐其何物。

唯有赵云、邓芝两员大将,及关兴、麋威、傅佥等近将因与天子相伴日久,知天子心意,见赵广既去,便也正襟危坐,郑重神色。

不多时,龙骧中郎将赵广去而复返,双手捧一件赤色织物,神情严肃地站在了阎芝身侧。

刘禅昂了昂下巴,示意赵广将那件赤衣递给阎芝。

阎芝到了此时,才终于想起了一些关于陛下的传闻,紧接着明白了赵广手中那件赤色织物是为何物。

却见他面呈怔怔之色,颤抖着双手从赵广手中接过那件赤衣,旋即又向天子投去感激的目光,最后将那件血衣展开。

其人视衣片刻,最后哽咽垂泪,不能自制。

他手中那件由不知数十还是上百块血衣残角缝制而成的赤衣,胸膛腹心的位置,以黑线缝字。

全是他熟悉的名姓,年岁,籍贯,连同亲信的亲信在内,百人不止。

而随着黑字入眼,这些为国战死的袍泽亲信,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这位老将确实听说过天子缝将士血衣为袍之事。

但诸事繁忙,无暇顾念,很快便将此事抛诸脑后,便是忽然想起,也终究是不以为意。

却是没想到,天子竟不是某次心血来潮的

适才能看出他之所以告病欲走所为何事,又不过短短数语,便能让赵广将此血衣从藏处寻出。

凡此种种,足见用心。

“陛下日理万机,犹有此心意,末将替阵亡将士谢过陛下!”阎芝双手捧衣,伏地而拜。

刘禅道:“荡寇请起,这些将士朕一日不敢忘,朕已命人从朕内帑往他们家里拨了五倍于常的抚恤,盼安生人之心。”

五丈原一战,为了诱引魏将州泰所统二百重铠甲士力竭深入,以使大汉的重铠甲士能一锤定音,邓芝、阎芝二将死了很多亲兵。

这就导致阎芝在后面长安、新丰两战中,因失去了很多中层指挥,最后没能立下什么功勋。

阳群、邓铜、马玉诸将听得天子此言,终于明白阎织手中那件赤衣究竟何物,又见阎芝伏地恸哭,一时也都尽皆戚然,又对眼前这位天子愈发敬重几分。

待阎芝捧衣回到席中,刘禅才徐徐出言:

“还有一事,也是关中初定时,朕让丞相、费侍中、郭侍中他们一起议定的。”

刘禅此言落罢,从怀中掏出一份明黄色的帛书,递向张飞庶子,侍郎张绍。

张绍接过尚有余温的圣旨,行至大帐正中,展旨而宣:

“『朕以不德,奉承宗庙,夙夜震悼,惧失天下之望。』

“『赖皇穹眷命,群臣宣力,拨乱反正,讨灭魏虏。』

“『今关中克定,西京克复』

“『虽天下未平,而将校之臣陨身锋镝。』

“『若不议追谥之典,何以答扬忠烈,慰忠魂于地下?』

“『今特命有司详核往烈,议定美谥。』

“『使后人知其所立,亦使国家不负功臣,以垂无穷。』

“『谥法云,威德刚武曰壮,武而不遂曰壮,圣敬有仪曰穆,布德执义曰穆,谥关羽曰壮穆侯。』

“『谥法云,辟土服远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壮以有力曰桓,谥张飞曰桓侯。』

“『谥法云,致果杀敌曰刚,自强不息曰刚,谥黄忠曰刚侯。』

“『谥法云,猛以刚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服叛怀远曰威,蛮夷率服曰威,谥马超曰威侯。』

“『谥法云,柔德安众曰靖,纲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谥庞统曰靖侯。』

“『谥法云,忧国忘死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德性正固曰贞,谥马良曰贞侯。』”

一张圣旨尚未念完,帐中诸将便已从戚然之情中走了出来,变得激昂振奋起来。

先帝在时,唯有法正一人得谥。

先帝崩后至今,无有一人追谥。

现在天子为卒命的国家功臣定下美谥,对于他们这些征战沙场不知何时便会死命的将军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诱惑。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追谥已经结束之时,天子忽然又从怀中取出一张旨,递与张绍。

张绍展旨而宣:

“谥法云,危身奉上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死卫社稷曰忠,危身利国曰忠!

“威德刚武曰隐,谥冯习忠隐侯!

“致果杀敌曰毅,谥张南忠毅侯!

“率义死国曰勇,谥傅肜忠勇侯!

“强义果敢曰刚,谥程畿忠刚侯!”

帐中诸将,赵云、邓芝、高翔、傅佥、关兴……甚至包括持旨而宣的张绍、一脸冷色的孟光,无不动容作色,又神色毅然。

阳群、阎芝、马玉、邓铜诸将也都明白,这第二封圣旨上的追谥因为着什么。

冯习、傅肜、张南、程畿等人,全部都是在夷陵一战中,死于吴人之手的国之大将。

彼时汉吴盟好,共击曹魏,所以这些大将的身后之事全部冷处理,蜀中少有人提及,以至于不少人都快忘记这些人曾为国捐躯死命了。

今天子追以“忠”之美谥,便是向天下宣告,夷陵一战为国尽节死事者,皆是死于大义之战。

汉吴是敌非友。

接下来,大家要努力杀吴狗了。

就在众人恍惚思索之际,那位正襟危坐的天子忽然自座中起身,径直扬声道:

“忠节将军、越骑校尉、蜀郡太守杨洪,卒于任上。

“闻洪将死未敢忘忧国,为国家献伐吴二策。

“其忠贞之志,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皆可鉴之。

“谥法云,夙夜警戒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夙夜警戒曰成,佐相克终曰成。

“朕追谥其功,谥曰敬成侯。

“并此二诏,先传成都。

“后露布天下,咸使闻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