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08章 高祖之风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08章 高祖之风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西城。

汉军已完成城防交接。

魏吴降卒三万余人被打散建制,收了甲兵,妥善安置在城外降俘营中。

为吴军运粮的荆州力役、船夫、纤夫一万余人,留用军中,继续为大汉运送粮草。

在天子授意下,诸将已经向这些民人许诺,待将来大汉克复荆州,他们就能回复原藉。

吴征西将军唐咨,在关押吴国降将的囚营中往来奔走,数日后率吴国将军、校尉、司马百余人至西城官寺拜见大汉天子。

降人自校尉以上,皆于天子近前自陈生平。

天子悦之,为诸将校论说军旅成败去就之分。

车骑将军赵云、征东将军高翔、征北将军廖化、御史中丞孟光等将军大臣,又为吴国将校司马论说天命时势。

诸将校司马于堂下坐听,既知时势天命在汉不在吴魏,又知大汉有容己之心,无不喜悦。

筵席既飨,吴征西唐咨受安远将军之号,领其部众如故。

天子又赐唐咨以金帛、车马、衣裘、妻妾,诸将军、校尉、司马及部曲督,获赏各有差。

在唐咨带领下,吴人降将无不跪拜谢恩,连道生时既为汉人,愿为大汉死命。

其中不少中基层军官、军吏出身荆州各郡县,本作汉卒汉吏,在吕蒙袭夺荆州后才不得已为吴驱使。

曾在荆州为将十余载的车骑将军赵云,亲切又不失威仪地与他们谈论荆州故土故事。

征北将军廖化曾为关羽主簿,出身荆州襄阳。

征东将军高翔,同样出身荆州,乃南郡公安人氏。

二将对荆州故土故人故事可谓了如指掌,竟能当场认出不少只有过几面之缘的老面孔。

当高翔、廖化谈及荆州故事及一众荆州降人的故主时,曾经在先帝麾下效力,受先帝及故主恩遇的荆州降人无不感慨唏嘘,久远的记忆全部被钩了起来。

筵席过后三日,赵云、高翔、廖化诸将将一份名单递到天子近前,选出了不少愿意为大汉效命,且被认为可以信重的荆州人氏。

这些出身荆州的军官、军吏有强烈的意愿随大汉打回荆州。

一旦并入诸将麾下,稍作磨合,大汉立时就能获得约六七千马上就能投入战斗的生力军。

刘禅看了一眼名单,没有越权干涉诸将的决定,作为天子,不需要也不能事事咸决于己。

但天子没有意见,并不表示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刚刚上交大司农印绶,转任御史中丞的孟光,针对赵云、高翔、廖化诸将欲纳荆州降人为己用之事,表现出了相当的不满,并当面向天子弹劾诸将。

首先便是认为,这些荆州降人几度易主,其『愿为大汉效力死命』的话语作态可信度存疑,何以赵云诸将不过数日便认为他们可用?

其次,赵云本就位高威重,而廖化、高翔二将作为荆州人氏,大量引荆州降人为己用,借国家之钱粮、天子之仁德,施私恩于荆州降人,怕不是有居功自傲,拥兵自重之嫌。

最后,孟光上疏,当命有司审慎考察这些荆州降将降卒,之后再择可信重者量才授用。

即便任用,也应暂归龙骧中郎将赵广、虎贲中郎将关兴、楼船校尉陈曶诸将麾下。

当孟光讲完,刘禅这位天子与高翔、廖化二将全都黑着脸,孟光昂首挺胸浑然不以为意,唯有赵车骑没有对孟光所言表现出什么不满。

刘禅直接把孟光臭骂了一顿,刚刚当上御史中丞还给他喘上了。

大汉现在还要去夺上庸、房陵,正是用人用兵之际。

这些荆州降将降卒可用与否,马上就能凭战事见分晓。

至于孟光所谓政治考量,天下不知何时可定,你便怀疑诸将有拥兵自重之嫌,考虑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事,你把朕当作曹氏了吗?

孟光连道不敢,但神色不改。

刘禅再次以粗鄙之语将其臭骂一顿,并命龙骧郎把他赶出了大堂,最后取出赵云、高翔、廖化诸将献上的名单,盖上了印章。

高翔、廖化二将见此,赶忙敛衣离席,向天子表态:

“望陛下明察,臣等绝无借陛下之仁德、国家之钱粮施私恩于诸降将降卒之意。

“只是如陛下所言,方今正乃用人用兵之际,又正好借上庸、房陵二郡,检验这些降将降卒是否真能为大汉用命效死。

“至于孟御史所言,臣等以为,陛下确可使荆州降将降卒,暂归龙骧虎贲统管。

“若此,彼即知其能获得赦宥,乃是陛下国家之恩德。

“待到战时,再令降将降卒听命于赵车骑将令可也。”

刘禅对着孟光离去的方向冷哼了一声,再看向廖化、高翔二将,不以为然道:

“朕念孟光那厮刚烈忠直,快言快语,故以其有功将其擢至近前,望其能匡正朕失。

“不想他自恃有功,在此鼓弄唇舌,大言炎炎,高征东、廖征北毋须介意。”

刘禅骂孟光时仍然黑着脸,显然对这位刚刚拔擢上来的御史中丞不是特别满意。

廖化、高翔二将的才能,或许只能算中人之资,战则有胜有败,但先帝仍然委他们以重任,所以二将感念先帝恩德,对先帝忠心耿耿。

刘禅承继先帝遗泽,怀疑谁也不会怀疑廖化、高翔这些久经考验的先帝旧将会有拥兵自重之念。

一个团队不论怎样筛选人员,精简结构,他们在能力上都必然会有头部、腰部、末流之分。

大汉既需要赵云、魏延、邓芝、王平这些头部作为锐矛坚盾,陷阵御锋。

同样也需要廖化、高翔这些腰部将领承前启后,抗住阵线。

更要容忍那些时不时会坏事的末流,允许他们在后方摇旗呐喊,鼓噪助威。

孟光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他却把刘禅对赵云、高翔、廖化诸将的信任看成是制衡之术上的不合格,这点确让刘禅尤为不喜。

不过在孟光被刘禅骂走之后,廖化、高翔二将看向天子的眼神、对天子的态度,显然更加恭敬了。

刘禅最后并没有选择让赵广、关兴二将负责接收荆州降人,理由是这二名小将太过年轻,功名未显,不足以威降人。

最后在赵云的建议下,高翔、廖化二将一齐推荐以陈到之子,楼船校尉陈曶为将,从那份名单中挑选精熟水战者,编入行伍。

刘禅便也同意下来。

水师的操练跟骑兵一样,需要常年累月的练习才能成军,大汉资源并不充足,主要备战曹魏,水师、舟船并不充裕,只维持在一个足以抵御东吴进攻的程度。

这些精熟水战的荆州降人,在这种时候就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陈曶虽号为楼船校尉,但事实上,这个校尉号在水师中独一无二,专司辅佐楼船将军统御水师。

但…因为汉吴结盟之故,大汉并没有设立楼船将军之职,大汉水师一部分由江州都督李严统领,一部分由永安督陈到统领。

当陈曶随龙骧郎来到官寺,天子亲手将一纸帛书递到他手里时,陈曶是有些懵的。

其父陈到五十有八,陈曶也年己三十有二,并不年轻了,刘禅将这位曾经的太子近侍拉到了席上,与自己同席而坐,杯酒言欢。

在陈曶就任楼船校尉,随其父坐镇永安前,他曾是东宫少尉,负责太子安危。

五年前先帝寝疾,丞相离开成都往白帝城受先帝遗命,汉嘉太守黄元见成都单虚无主,遂举郡造反,率众进逼成都。

曾说出『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杨洪建策于太子,让时为太子的刘禅发兵讨伐黄元,命将领去南安峡口守株待兔。

刘禅遂命陈曶讨之,最终平定。

在刘禅绍继大统后,陈曶便离开了成都,与其父并镇永安,学习真正的统兵作战之法。

刘禅一杯又一杯酒下肚,很快便喝得面酣耳热,开始不断讲着当年东宫旧事,又拉着陈曶之手,与他讲着黄元造反时,自己在东宫是如何担心他的安危。

陈曶听得一愣一愣的,万万没有想到,五年时间过去,这位太子…天子非但没有与他疏离,反而比当年还要更加亲近。

而当下这般君臣相得的场景,他年少时撞见过。

那时候,他父亲坐在他现在的位置,坐在方今天子位置之人,则是这位天子的父亲。

而这位天子的父亲在见到年少的他闯入堂中后,并没有如他父亲陈到一般生气呵斥,而是招手将他叫了过去,赐下了一块随身的玉佩。

刘禅讲完东宫之事,便问起了陈曶在永安的事情。

等到似乎已聊无可聊,竟又借着酒劲与陈曶吹嘘,自己在新丰秉纛入阵,挥剑讨贼时是如何如何英勇,将士在见到他龙纛入阵后又是如何如何慷慨激昂,讲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陈曶在一旁一脸认真,听得津津有味,到天子讲得激动兴起时,更是宛若身临其境,很快便忘记了,便是天子尚为太子时,他们二人都从来都没有如此亲近过。

听到最后,陈曶也放开了,把天子御驾亲征后永安的动态一五一十与天子细细讲来。

事实上,他与父亲在永安听到天子御驾亲征时,是很慌张的,永安全境直接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所有知情者无不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一忧蜀中内部有人作乱。

二恐东吴趁机逆流西进。

谁知后面天子连战连捷。

当天子临阵讨贼,还于旧都的消息传到永安,他那不苟言笑的父亲直接惊喜欲狂,扯着他便奔至先帝永安行宫前焚香告祭,涕零如雨。

刘禅听到这里,终于又端正了坐姿与神色,仿佛没有喝过酒一般,握着陈曶的手道:

“如晦,此役你功不可没,朕与赵车骑、高征东、廖征北商议,欲擢你为楼船将军。

“今汉吴于大江上或有一战,不知你可敢临危而受命?”

曶乃天破层云,将明未明之象。

陈到为其子取字如晦,其意乃是『始于幽昧,终臻光大』,大概就跟『日月幽而复明』一个意味。

在愣神片刻后,陈曶才终于捏着手中那纸帛书站起身来,避席叩首而拜:

“愿效楼船劈波斩浪之志,为陛下劈荆斩扬,破灭吴虏,绝不负陛下所托!”

“好!”刘禅大笑壮之。

将陈曶扶起,令其入席,逐一与室中赵广、麋威、黄崇、姜维诸小将重新认识了一番。

筵席结束,陈曶离去。

刘禅又命下人再设一席,与那些投诚归义的吴国降将、校尉、司马们深入交流了一番荆州形势。

在吕蒙死后,朱然便代替吕蒙镇守江陵,抵御曹魏,此战拜右都督随孙权在襄樊前线。

步骘则坐镇西陵,也就是曾经的夷陵,防备大汉。

在步骘领军入西城之后,留守秭归、巫县之人,有人说分别是讨虏将军卫旌、奋威将军潘濬,也有人说孙权似乎已遣周鲂逆江西来。

辅佐他们的,则有裴玄、李肃、石干等人。

刘禅听到潘濬竟然被孙权委以重任,留守秭归、巫线前线,一时有些惊讶。

这位潘濬,乃是蒋琬表弟,在先帝入主荆州后,为荆州治中从事,也就是荆州二把手。

先帝入蜀,潘濬留典荆州之事。

所谓留典荆州之事,就是关公统荆州之军,潘濬则统荆州财、政,也就是说,虽无荆州刺史之名,却有荆州刺史之实。

在吕蒙夺荆州后,孙权从武昌去往江陵,亲自去见这位荆州治中,潘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

孙权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潘濬乃下地拜谢,孙权即以其为治中,荆州诸军事一以谘之。

彼时,荆州官吏仍有很多人身在吴营心在汉,诱导武陵蛮夷,想举武陵郡归先帝。

潘濬表现出了皈依者狂热,主动为孙权出谋划策,平息了叛乱。

刘禅当然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像傅肜、冯习、张南、程畿等人一般为大汉死节,又或像关羽、廖化一般即使被俘后还想尽办法归汉。

但受先帝信重十余载,荆州破后先是装出一副清高忠义的姿态,被孙权劝降后,立马便效忠新主,力行妨害旧主之事,这样的人,刘禅是有些怨念在的。

筵席结束。

刘禅沐浴易服,往看押步骘的屋宅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